广西南丹县特产 广西南丹土特产产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27 14:11:25

一. 陕西省 延安 志丹县 志丹香谷米

志丹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是香谷米的最佳优生区。当年红军长征抵达陕北,中共中央进驻志丹,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广大红军将士对香谷米赞不绝口,从此“陕北小米”名扬全国。志丹香谷米由县农业服务中心选择远离城镇,空气清新、无污染基地定点生产,从未使用化肥和农药,属纯天然绿色食品。色泽金黄,富含矿物质、蛋白质脂肪、赖氨酸、硒和维生素A、B、E等多种营养成份。小米粥水比例1:25—30,可配加绿豆、豇豆、红枣、花生、核桃仁等,馨香可口,是润泽肌肤、延缓衰老的滋补珍品。现已注册上市的“威龙”牌香谷米和“宇翔”牌香谷米行销全国各地。

二.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茶

岑溪种茶已有300多年历史。乾隆四年(1739)县志记载:“岑向无茶,止大峒山巅植之,其味甚佳,故有岗茶之名。迄今各乡近山处尽种,而谢孟堡山场所植尤夥,远近贩鬻,为利颇饶。”宣统二年(1910)梧州府出产商品调查统计岑溪茶叶2600石(约30万斤)。解放前茶叶盛产于清末民国时期;主产区是樟木山心,梨木乡的双元、里汉、泗祥,大乡的奕清,筋竹乡的横山,其他各乡也有种植。清末民初,茶商在县内樟木、筋竹、新圩、南渡、水汶等圩市,共有茶庄22间,经营茶叶收购、加工、外销,清末称茶叶为本县大宗农产品之一.民国22年(1933)出口茶叶4000担。民国26年统计,全县(不含解放后划归岑溪的三堡、糯垌地区)茶园面积1.038万亩。年产茶叶208.2吨。岑茶各具特色,如珠圆玉润的山心茶,色香味兼优的里汉茶,香味浓郁持久的三贯茶、三都茶、古浪茶,独具板粟香味的朝阳茶,在广东、梧州等地都享有盛誉,统称之为“岑茶”。

解放后的合作化时期,大力推广种茶,1956年,容县专区派专业技术人员在糯垌塘坡建立茶叶生产试验站,引进云南大茶叶、福建铁观音、水仙茶等良种。1958年国务院定岑溪县为茶叶生产重点县,同年广西省农业厅在梨木乡召开茶叶生产工作现场会,同年县委领导和梨木乡双元村茶叶专业队长出席全国茶叶生产先-表会议。茶叶出口最多是1962—1970年,平均每年出口茶叶272.34吨,其中1967年出口400吨。1976年推广良种茶及密植栽培等新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茶叶生产由原主产区发展到南渡、三堡、诚谏、归义等一批新产区。1982年岑溪县获得梧州地区推广茶园密植栽培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是全县茶园面积和产量最高的一年,茶园面积达到2.44万亩,年产茶叶700多吨。南渡镇是全县产茶最多的一个镇。

近年内销扩大,出口减少,但年产级内茶仍在200吨以上。1990年茶园面积7394亩,年产茶叶205吨。土产公司茶叶加工厂的红碎茶、青毛茶、炒绿茶,加工精细,香味清纯持久,大部分出口境外。

三. 广西 百色 田林 百色马

【主产区与分布】 中心产区位于广西百色地区的田林、隆林、那坡西林、凌云、乐业和百色等县。分布于广西河池地区的东兰、巴马、凤山、天峨、南丹等县,以及云南省文山的广南、富宁、马关等县。

【形成历史】

百色养马的历史,在文献和出土文物、房屋装饰和壁画中均有反映。据《田林县志》记载:“迎娶时用轿马、鼓锣、灯笼火。”民间有饮酒及食牛、马、犬等肉的习惯。《凌云县志》记载:“行之一事,殊感两难,有余之家,常用轿马,畜马一匹。”1972年,百色地区西林县普合村出土的西汉文物鎏金铜骑俑,清康熙时修建的粤东会馆,屋脊上的雕塑壁画绘制有许多马俑和骑士。以上史实和文物艺术均说明百色地区养马历史悠久。百色山区牧地广阔,牧草丰富,全年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马匹在无棚舍条件下,放牧于高山峡谷之中,任其自由采食和繁殖,需要役用时,将马牵回圈养。使役时补饲玉米2-3kg,或糠麸4-5kg以及青草5-10kg。产区交通不便,历史上百色地至南宁和贵州兴义的往返货物均靠马匹运输。人民世世代代养马用马,对马的选育和饲养管理积累有丰富的经验。所以百色马是在产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下,经劳动人民精心培育而形成的。

四. 广西 桂林 叠彩区 广西瑶锦

广西瑶锦出自瑶族妇女之手,为广西瑶族人民服装或其他用品上织绣而成的装饰品,常用于床毯、被面、腰带、头巾、背带芯、绑腿等方面。分为织锦与绣锦两种。由于绣锦全用手工,可随时随地操作,且花纹不受经纬线的限制,可得心应手绣制各种形象。

五. 广西 百色 平果 酢肉

酢肉

民间传统菜肴。将猪肉洗净晾干,切成半斤重左右的长条,用炒米粉和食盐拌裹,放入瓮中,先撒一层炒米粉和盐,再放一层肉,依次层层压紧,然后,酢肉腌透,肉香味甜,不用炒煮,切为薄片即可食。是过节和待客的佳肴。

六. 甘肃省 张掖 山丹县 小河红枣

张掖小河乡的红枣,成熟后表面全都是红褐色,果形较小,但肉质细密,味甜、核小,营养丰富。除鲜吃外,晒成干枣,供煮粥或制甜食品。它不仅含有大量的糖粉,蛋白质和脂肪,而且含有比一般果品高的钙和磷,特别是含有大量的铁是补血的佳品,有益气补血,养肾安神之功,可治虚损劳伤诸症,具有一定药用价值。这种红枣久贮不坏,很少生虫,鲜食和干食均可。

七.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桐油

桐油,是化工和国防等工业用油的珍品。据《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统计资料摘编》记载,民国时期灌阳就成为广西桐油主产区之一,年产桐油约占桂林地区桐油总产的60%。解放后,灌阳被列为广西桐油基地县,1990年全县种有油桐5000多亩,年产桐油50多万公斤,出口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八. 广西 桂林 平乐 大水李

产于同安镇大里村,是该地特有的水果品种,其特点是:个体特大(8~10个有1公斤)、肉厚核小、细嫩脆口、汁多味甜,有机酸成份少,可加工成话李、罐头等。堪称果类之佳品。

大水李为大里村李连同、李秀知于20年代首先从外地引进种植。解放前,因人们消费水平低,市场上李子价格不高,故该项生产发展缓慢。至解放初期全村只有35户农民种植,面积20多亩共500多株。

60年代前期,大水李发展加快,1961~1964年全村大水李种植面积增加到80多亩。60年代后期,每户只许留少数几株,多余部份收归集体,许多村民砍树毁果。加上管理粗放,致使李树面积大减。7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中,毁树造田造地又砍去很大一部份果树。至80年代,农民毁果建房,又砍掉10多亩果树。至今,该村剩下的李树仅20多亩,650多株。

大水李以简单的分株直移栽培法栽植,种植1~3年开始挂果,10年后为盛果期,盛果期株产达150~200公斤。

九. 广西 河池 南丹 南丹巴平米

南丹巴平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丹巴平米是获得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无公害水稻产地、产品双认证的产品,其为南丹县巴平地区的一种特有的地方米种。精米透明度呈玻璃质,蒸煮后米饭清香、饭粒完整、洁白有光泽、软而不粘,食味好、冷后不硬。

地域范围

南丹县的芒场镇、城关镇、六寨镇、月里镇、罗富乡5个乡镇

(河池市)绿色环保。近年来,南丹县在巴平米原有品种的基础上,不断从品种上创新,在试验开发巴平米上狠下工夫,让粮食增产,让农民增收。今年在该县农业技术服务部指导下,巴平村蛮花屯种植了88亩优质、高产超级稻—Y两优1号新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实现了统一品种,统一栽培模式,统一施肥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由于该品种性能好,抗病力强,加上措施得当,管理到位,收到良好成效。

“南丹巴平米”生产在南丹县巴平一带,该地区海拔在500—1000米,年平均气温16.9℃。水田以潴育型、淹育型土壤为主,壤土有机质含量丰富,保水、保肥性能较强。该区域水稻一年种植一季,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9月中旬收割,生长期长,在抽穗至成熟阶段,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好。因其独特的海拔高度、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生态环境、栽培技术等综合条件,造就了巴平米的独特品质。其造米粒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长、长宽比、垩白米率、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湖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均达部颁优质米白机标准。精米透明度呈玻璃质,蒸煮后米饭清香、饭粒完整、洁白有光泽、软而不粘,食味好、冷后不硬。

为了做大做强巴平米这个特色农业品牌,促进农业产业“增量提质”、“上档进位”,南丹县成立了巴平米生产合作社,合作社在芒场镇巴平、蛮坝、幕麻等村吸引和发展了近300户农民社员。合作社推广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并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使用种植品种、统一规定生产资料、统一种植标准、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收购销售的六统一生产模式提高巴平米绿色生产规模。目前,该合作社已落实了5000亩巴平米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预计年内绿色巴平稻米产量将达2000吨,产值达115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纯收入增加150万元以上。

十. 广西 河池 都安 沙纸

都安素有沙纸之乡的美称,部分沙氏已进入国际市场,仅高岭镇年产沙纸达50万公斤,沙纸业年总产值600万元。 
南丹县特产有八大产品广西南丹特产有什么值得带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