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河南特产有哪些 安徽省本地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1 15:25:26

一. 安徽省 宿州 萧县 萧县芦笋

萧县芦笋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量3000吨,年产值1500万元,主要分布在杜楼、王寨、大屯、刘套、杨楼等乡镇,以生产白芦笋为主,兼产绿笋,主要供应县罐头厂加工芦笋罐头、速冻芦笋出口,年创汇400万美元。产品不足本地加工需求,急需扩大基地生产。

二. 安徽省 滁州 凤阳 凤阳树莓

凤阳树莓是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的。第九届国际树莓大会在中国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举行,凤阳县在会上被国际树莓联盟授予“中国树莓之都”称号。

树莓又称覆盆子,含有丰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防治衰老、炎症、肿瘤、辐射等方面显示出独特功能,素有“黄金水果”之称。

据了解,凤阳县将重点扶持金小岗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2000亩树莓研究与种苗基地,同时积极引进树莓深加工企业群,形成农业深加工示范区。

小岗村已经形成3000亩基础粮食产区、万亩“黑土地”特色产区和以树莓、蓝莓、大樱桃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区齐头并进的局面。

三. 安徽省 六安 霍山 名茶

皖西是全省重点茶区之一,历史名茶有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珍眉、舒城兰花、菊花茶等
( 六安)

四. 安徽省 滁州 来安 罗庄葡萄

罗庄葡萄生产于来安县半塔镇罗庄村,葡萄因皮薄肉厚、珠串大、味酸爽甘甜而出名。罗庄葡萄种植上以“农药喷洒少、果实套袋早、农业化水平高”而成为当地的绿色无公害食品。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更新,罗庄葡萄现已拥有夏黑、金手指、红提、巨峰等多个品种,其中夏黑因其口味甜、汁水多、无核而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同时也成为了罗庄葡萄对外销售的主打品种。罗庄村除了葡萄之外,自制酿造的罗庄牌葡萄酒因完全以葡萄为原料,无任何工业物质而深受人们喜爱,因下口香柔、回味无穷,现已成为当地人民自饮和招待客人的上佳之品。

五. 安徽省 滁州 来安 来安花红

来安花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来安籍三品京官吴棠,向皇帝呈献来安“林檎”;万岁观其果,色泽鲜艳象红花,品尝果味,甘甜似有桂花清香,禁不住连声称赞:“花红也!花红也!”并当即封为“来安花红”,传旨来安,岁岁纳贡。从此,林檎易名“花红”,身价倍增。

“花红”果皮薄而肉脆,汁多渣少,生食酸甜爽口,满口生香,很受人们喜爱。

据江苏省农科院鉴定,来安花红鲜果内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含有蛋白质0.639%,磷0.031%,还原糖5.35%,可溶总糖6.57%,有机酸0.56%。来安花红除供鲜食外,还可泡茶、酿酒,并具有解渴、防暑、消食健胃、生津祛火、防痢止泻等作用。

据《来安县志》记载,来安早在明嘉靖年间就有花红栽培。古人称之为林檎。从林檎到花红,有个“皇封贡果”的故事。清嘉庆年间,来安城林檎种植大户吴球,进京看望在朝中任东台御史(三品文官)的叔父吴棠时,带了自家所产的林檎送给叔父,以表孝心。吴棠食后,觉得此果甚佳。翌日早朝时,呈献给嘉庆皇帝。适逢嘉庆帝胃口不佳,心情烦躁,见臣奉献果品顿觉快慰。视其色泽艳若红花,食其味如桂花清香,龙颜大悦,脱口而出:“花红也!”因系来安产,随封为“来安花红”,并诏令每年进贡。来安花红品种优良,小巧玲珑,皮薄肉脆,汁多渣少,味甜爽口,香味浓厚,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丰富。

花红:学名“林檎”,是我国最古老的水果品种之一。它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香浓渣少。安徽省来安县盛产花红质地最佳。这里的鲜花红果子不仅好吃,而且还能开胃解暑,泡酒止泻治痢疾,是人们健身防病的上好营养果品。

传说,明朝嘉庆年间,来安境内出了一个三品官、东台御史吴棠。他把0接到京城去住,谁知却忽然得了痢疾。请遍了京都名医都治不好母亲的病。吴大人忧心如焚,不得不将愿意老死故土的母亲送回了来安。临时找了个名叫花红的村姑在病榻旁照看0。花红姑娘心地善良,尽心尽力服侍吴老太太,见老人不吃不喝,便到集上买回新上市的新鲜林檎,让吴老太吃点儿开胃。哪知吴老太只觉酸甜适口,越吃越爱吃。一连几天吃林檎,病也治好了,饭菜也觉得香了。吴家上下皆大欢喜。不久,吴棠之子带了七十多斤林檎进京,将林檎进献仁宗皇帝。仁宗不知何物,只闻到桂花似的清香、红红鲜亮,脱口说出:“花红、花红。”吴棠感念花红姑娘,急忙附和:“此果就叫花红。”仁宗皇帝大悦,当朝赐名此果为“来安花红”。

来安花红产地范围为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舜山镇、半塔镇、张山乡、杨郢乡等北部山区现辖行政区域。

六. 安徽省 池州 青阳 安徽蜜酒

安徽蜜酒是地方名酒,采用民间“甜酒酿”风味特色酿制而成的低度饮料酒。蜜酒用优质糯米为原料,外加谷物与小曲醣化发酵酿制而成,色泽浓郁、香味淳厚,含有大量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迎客松”牌黄山蜜酒获1987年“名酒”称号。

七. 安徽省 滁州 明光 明光绿豆

明光绿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明光绿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明光绿豆:产于明光镇。所产豆粒大而整齐,色泽鲜明,绿如碧玉,晶莹光亮,皮薄易烂,汤色清绿,气味清香。其营养价值高。可作粥、饭、磨粉制粉丝、粉皮及精制各种豆沙糕点。浸水发牙称豆芽,为菜中佳品。煮成豆汤为夏季清凉防暑饮料。酿造的明绿液曲酒,风味独特。本品早在1920年即开始出口。

明光绿豆是安徽省明光市驰名中外的名优,简称明绿豆,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美誉,当地的劳动人民自古就有种绿豆的传统和经验,由于明光市位于亚热带和温带的交接处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较长,再加上土壤多为沙壤土、黄白土、马肝土,其爽水性能好,因而对绿豆的生长极为有利。在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下生长的绿豆,具有色泽碧绿、粒大皮薄;汤清易烂、清香润口、营养丰富等特点,其品质为全国之冠,享有“绿色明珠”之美誉。据有关部门对明绿豆的成分检验,每千克明绿豆含粗蛋白质25.26g,粗淀粉54.24g,钙977.8㎎,铁43.62㎎,磷417㎎,锌22.26㎎,硒7.47ug以及大量B族维生素和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超过国家规定的出口标准。

明光绿豆自1915年左右开始对外出口,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多次在国内外名优产品展销会中获得金奖。可作粥、饭、磨粉制粉丝、粉皮及精制各种豆沙糕点。浸水发牙称豆芽,为菜中佳品。煮成豆汤为夏季清凉防暑饮料。酿造的明绿液曲酒,风味独特。明光绿豆现注册商标为“嘉禾凤“牌。

明光绿豆产地范围为安徽省明光市明南街道、明东街道、明西街道、管店镇、三界镇、石坝镇、涧溪镇、苏巷镇、桥头镇、古沛镇现辖行政区域。

八. 河南省 郑州市 中原区 河南糊辣汤

糊辣汤历史悠久。传说,三国时期,曹操率军与袁绍对峙于官渡,曹军粮草告急。曹军粮官万般无奈之中,只好命令伙夫们搜集红薯叶、红薯干,又将马肉切成丝状,一同烩于锅中,再拌以炒熟的红薯面糊,放盐并杂以大葱、辣椒、胡椒等菜蔬作料,聊为兵士夜间充饥之用。不意其味竟异常鲜美,且食后耐饥顶饿。曹操偶然品尝到了这种又糊又辣的汤食,大加赞赏,遂亲将其命名为“糊辣汤”。

一碗糊辣汤竞能和三国扯上关系可见北方小食的悠久和文化的厚重了。

糊辣汤配料以鲜肥羊肉、面筋、面糊为主,杂以大葱、生姜、花椒、胡椒、辣椒、茴香、金针菇等20余种菜蔬作料。其色褐,其味鲜。食前加几滴小磨香油、陈醋,则更是异香扑鼻。

制作糊辣汤的关键环节,是“臊子”内各种作料比例要掌握得恰到火候。有些祖辈以经营糊辣汤为业的人家,家内多有祖传配方,上面记载着各种作料以及面筋、羊肉、食盐及水的配兑比例。

糊辣汤还有四种不同的风味,但是以河南周口西华县逍遥镇的糊辣汤为代表,另外还有开封糊辣汤、许昌糊辣汤、南阳糊辣汤。而关于糊辣汤的典故也有好几种版本,所以我也不知道那一种是“正宗”的,但是我想不管它到底是谁先做出来的,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绝大多数河南人的早点就是糊辣汤,这一点你随便去那一个早点摊上都可以发现。

喝一碗冒着热气的糊辣汤当早饭,即便宜又顶饥,只要一块钱,真是价廉味美啊。不过这家因为卖出了名要一元五一碗早上卖完了就收摊了。

以后要有朋友去河南的话,建议你去喝一回糊辣汤,准保你忘不了那个味,就算你不喜欢喝的话你也会对它的味道留下深刻印象的。

九.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羊角蜜

羊角蜜白色,因其形态似山羊之角,内含蜜糖而得名。此品系选用上等面粉、蜂蜜、白糖、麦芽糖、素油等为原料精制而成。成品里外三层:蜂蜜糖浆、角壳、粉屑。食时,咬破角壳,蜜浆流出,香甜满口,别有风味。羊角蜜圆圆饱饱的身子,皮又酥又薄,糖稀很浓很甜,咬一口能拉出几道咖啡色糖丝。

十.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临泉毛笔

临泉毛笔名闻遐迩,深受广大书画家喜爱。自明代,截至2009年,约有五百年历史。中国是诗书画之国,毛笔是其重要工具,是被誉为“文房四宝”中之一宝。

最为驰名的有“临谭笔庄”和“文德堂笔庄”两家。临谭笔庄生产的谭笔,以工艺先进、毛纯耐用、刚柔共济等特点誉驰书画界,先后多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产品。

临泉素称“毛笔圣地”,“北国笔乡”。临潭毛笔因产于临泉临潭而得名,古称蒙笔,相传为秦朝将军蒙恬所制,昔日有蒙恬将军祠盖为供奉笔祖之所,今祭祀之俗尚不衰。临潭毛笔,起于明永乐年间,迄今五百余年。清光绪年间,以其制作技艺之精湛,独步京师,被奉为御用,光绪帝曾为之立碑表彰。

国家主席1同志为临泉提名“笔乡”。著名书法家、全国书法协会副主席肖劳先生为临潭笔庄写了“梦笔生花”四个大字;著名书法家、105岁高龄的孙墨佛,为该厂提了“神工鬼斧”四个字;名书法家范曾,夸耀其笔为“文房瑰宝”。还有许多名人分别题字、赋诗、作画盛赞侯店毛笔。

临潭毛笔,蜚声异域,远销日本、东南亚、西欧等11个国家和地区,荣获工艺美术“百花奖”和天津出口免检证书。

临泉毛笔工艺最初起源年代,虽无确实的文学记载,但清代中期制笔大师李万钟是制笔世家。由于李万钟经常肩挑、背驮,到各地赶集市卖笔。他在湿地撒上青灰,捕上油布把笔摆上卖,由于地上撒有青灰,从此人称 “ 吊毛灰 ” 笔, “ 吊毛灰 ” 笔因毛笔质量好,而扬名中原大地。

制笔大师曹如章,14岁时家里当了二亩地,作 “ 压跪礼 ” (学费),拜李万中为师,学艺五年,得其真传后出师。在家制笔卖笔,60年代成立杨桥毛笔厂任厂长。70年代,制笔得到发展,从一家发展到四家,分别是明道堂(李万钟后辈),因种种原因离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成立了文德堂贡笔厂、张麟德创办临谭笔庄、杨桥毛笔社。

曹如章大师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又博采众长,改进创新,使文德堂毛笔选料更加广泛,工艺更加考究。由文德堂首创的《八柱擎天》毛笔,可以一分为八,一笔多用。其它以黄尾、山羊毫、山兔毫、石獾毫、鸡距毫等为材料的毛笔达百余种。其成品毛笔,尖圆齐健,独具特色,被称为 “ 书坛一宝 ” 。

临泉毛笔享誉大江南北,声名远扬海外。赵朴初、吴作人、韩美林、范曾、启功、刘子善、1忠、穆孝天、顾美琴、吴天月等当代书画家对临泉毛笔均给予高度评价。

临泉毛笔在十四大期间,被安徽省代表团做为安徽省珍贵礼品敬献给1同志,现存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国务院办公厅并写来感情信。香港回归时,有关领导又以文德堂特制的龙笔为礼物赠送给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受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特别赞誉,并特此写来感谢信。

安徽特产一览表安徽的特产有哪些呢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