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的特产有哪些 贵州遵义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4 11:02:10

一. 贵州省 遵义 汇川区 化风丹

贵州—化风丹,是一种传统的活化脑细胞、治疗脑细胞、降低脑组织变性细胞及坏死细胞数量、治疗脑部及其功能减退的临床药品。

文化:处方来源于《婴童百问》卷上,《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施圆端效方》。

功效: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具有抑制中枢神经活动作用,能够抗癫痫、抗惊厥、镇静催眠;能够改善脑循环,对脑缺血、脑栓塞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对抗脑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性;能健脑益智、增加记忆能力;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二.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鸭溪窖酒

鸭溪窖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鸭溪窖酒产于遵义市西南约40公里的鸭溪镇,因地而得名

鸭溪镇是著名的酒乡,自古以来这里的商业就很繁荣,至今不衰。据说,鸭溪镇在八百多年前就盛产美酒,直到清朝道光年间,酒业达到高峰。鸭溪镇坐落在郁闭葱茏的雷山脚下,当时曾有人以雷山的泉水造酒,因为这股泉水清冽甘美,用它煮饭可三日不变质,冷饮生水不拉肚子,用它酿造窖酒,味美醇和,群众称为“雷神水”。一时间,鸭溪镇酒坊遍布,商家络绎不绝

1922年前后,赖永峰在鸭溪的雷山脚下,引入茅台酒的工艺,生产出色、香、味俱有茅台风格的赖记“雷泉窖酒”,产品一问世,名声大噪,在香港等地被称为“二茅台”,并成为官府的专用酒。1933年,赖家作坊的高徒何清荣、何清华兄弟在雷泉窖酒的基础上改进酿造工艺,生产出更美的雷泉酒。四十年代初,何氏兄弟在亲友的支持下另起炉灶,酿造出以兄弟名字中各用一个字的“荣华窖酒”。这种酒一投放香港市场,市场大哗,中外人士争相抢购。解放前夕,该地酒业处于奄奄一息的地步。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国营鸭溪酒厂,生产的酒就叫鸭溪窖酒

鸭溪窖酒以优质的高粱为原料,加上适量的糯谷、小麦在中温下制成大曲作糖化发酵剂,采用肥泥窖作糖化发酵池,万年糟酿制,多次发酵多次蒸馏,把蒸馏出的酒量质贮存,分期窖藏,然后精心勾兑而成。鸭溪窖酒具有窖香浓郁、绵柔爽净、甜而不腻、香而不暴,余味悠长的独特风格,它虽为浓香型白酒,但却有浓香入口、酱香回味的特点,成为群众喜爱的一种佳酿,也是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被誉为“酒中美人”,多次被评为贵州名酒,1981年被评为贵州优质产品。1986年,在第四届贵州省名酒评比中,再次获得贵州名酒称号,荣获省政府颁发的金尊奖。鸭溪窖酒的酒精浓度为55度。( 遵义)

鸭溪窖酒产地范围为贵州省遵义县鸭溪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甜酸羊肉

甜酸羊肉

甜酸羊肉始于清代,起源于今新舟镇禹门一带,已有200多年历史。制作甜酸羊肉须用本地产肥嫩的母山羊或阉羊,黑毛山羊最好。将羊烫皮刮毛后砍成大块下锅清炖至半熟,汤中加辣椒、生姜、陈皮等。调制黄酱是关键,原料为麻糖(一种饴糖),辣椒和羊油,用火制成晶亮的板栗色粘稠状液体,然后加入煮好的羊肉上色,放入适量料酒、姜、胡椒、冰糖、夫醋等勾味。再用文火纯成,食时放入芫荽、葱花、花椒面,其特点是色泽红亮,甜酸适度,香辣兼备,味道鲜美,吃起来浓香扑鼻,酸甜明显,虽辣不猛,油而不腻,不加味精自鲜美。

甜酸羊肉选料严格,烹调精细,不显肥腻腥臊,尤有温胃强肾,壮阳补虚功能,公认为滋补之佳品。民间冬至节俗兴吃甜酸羊肉,据说可抵御一冬之寒,食疗保健,老幼皆宜。

四. 贵州省 遵义 绥阳县 绥阳辣椒

绥阳辣椒种植历史源远流长,自明朝万历年间即上市交易。主要品种有大椒、朝天椒、皱椒、菜椒等,其中尤以“朝天椒”独具特色,驰名海内外。具有色泽油亮、整齐均匀、浓辣芳香、皮薄肉厚等特点,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深受民众喜爱,为佐餐调味佳品。从辣椒中提取的辣椒碱、红色素作为添加剂和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军工等行业。

绥阳是中国朝天椒的主产区,“绥阳朝天椒”早在六十年代就荣获“出口免检产品”殊荣,远销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朝鲜、韩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绥阳在一九八三年荣获国家对外经贸部颁发的“全国出口产品生产基地荣誉证书”,一九九九年被中国农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辣椒之乡”。目前,绥阳“朝天椒”常年种植面积逾二十万亩,年产量三万吨以上;现有精深加工企业二十余家,系列加工制品二十余种,境内建有西南地区最大的辣椒专业交易市场,已在全县形成了“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的辣椒产业化发展大格局。

黔北绥阳,既是著名的中国诗歌之乡,也是闻名中外的“辣椒之乡”。1997年10月,中共绥阳县委、县人民政府成功举办了“中国·贵州·绥阳首届诗歌节暨辣椒节”。

根据《贵州省志(地理志)》(1985年贵州人民出版社)记载:“绥阳小辣椒,年产三千余吨,是贵州小晒椒的主要产区,为全国七大出口名椒之一,郑场以朝天小辣椒最为著名。”每到夏秋时节,漫山遍野的辣椒红似火,灿如霞,壮似锦,一粒粒朝天椒如冲锋号,吹响在勤劳致富的征途上,令诗乡的椒农们喜之不禁,这也使绥阳人养成了“不怕辣”和“怕不辣”的口味。

诗乡绥阳的朝天辣在盛唐时经湖南、广西一带传入,已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史,逐渐形成了地方特色,其中以果实成簇朝天生长的“朝天辣”最具特色,其因色泽油亮鲜红、香辣可口而驰名海内外。“朝天辣”的果实又小又尖,成熟后呈红色,肉厚色鲜,辣味绵长,回香悠久,是营养丰富的蔬菜和调味品。现用其加工的辣椒食品有:辣椒粉、糟辣椒、红油辣椒、烤糊辣椒、辣椒酱、泡辣椒、辣椒油、辣椒丝等,都是南方人特喜欢的传统调味品。

五.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仁怀红高粱

仁怀高粱特点:糯性好、颗粒小、皮厚、扁圆、结实、干燥,耐旱、耐高温、耐瘠薄,耐蒸、耐煮、耐翻造。属硬质胚乳型,水分含量为11.5%,单宁含量在2%以下, 淀粉含量为63%,其中支链淀粉占99%以上。据1959年的历史资料记载,有3个红高粱品种最适合酿造茅台酒:1.矮子高粱;2.中心高梁;3.麻鸡婆高粱。

六. 贵州省 遵义 赤水市 高山腊肉

  赤水的高山腊肉,农家自养猪肉腌制而成,挂在烧柴草的灶台上,长期烟薰火燎,不知者一看:漆黑的一块,有时还长有霉斑,如何吃得?

待得主人将腊肉加工好,或煮筒筒笋,或炒成回锅肉,但见一块块腊肉晶莹透亮,不由得食指大动,一口下去,香而不腻,油而不亮,那种特殊的香味让你无法忘怀。此等腊肉,以赤水高山之上所出最为有味,赤水本地人,也以吃上一顿真正的高山腊肉为美事。

七.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黄糕粑

黄糕粑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糯米和黄豆。做好的黄糕粑,为一个一个的长方块,外包斑竹笋叶。最早制作黄糕粑的是虾子场,由于它营养丰富,甜美可口,又携带方便,于是逐渐扩展到南白、鸭溪和其他地区。吃的时候,去掉笋叶,将粑切成薄片,便可看到晶莹闪光的糯米粒夹在其中。吃法或炸、或烤、或炒、或熏蒸,都滋润爽口。近年来,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地,都有人慕名前来购买,带回家细细品尝

黄粑,又名黄糕粑,是贵州非常有名且颇有特色的食品。城里人爱吃黄粑,却苦于没有原料、工具,既然难以吃到,所以就把其归为小吃,是用来细细品尝的;在乡间,需要的原料和木甑倒是不缺,但又少有闲暇来做美食,所以一遇农闲,哪家做上一甑黄粑,便平添了几分节日般的喜庆。

在贵州,黄粑不为某地所特有,在各处几乎都可吃到。吃得多了广了,倒也就有了对比———其中以黔北遵义的南白镇黄粑和黔中贵阳的清镇黄粑为佳。前者个头颇大,有如旧时的方枕,按一指宽片片的切开,吃起来实在让人朵颐大快;后者个头见小,约摸一拳大小,更适合于自个儿一“粑”在手,自得其乐的细细品味。

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时间一直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的贵州,还被称作夜郎。据说那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平定孟获,在夜郎国与那黔中洞主作战。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于是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洞主的人马。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你说胜了就胜了吧,可他既不顾穷寇莫追的忌讳,也不顾这帮军士的饭还没吃,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这一追倒也没什么,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本来就没带多少粮草,怎么办呢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只好命将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这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士兵们还以为是军师用来犒劳他们的美味,三下两下便让几甑佳馔见了底。碰巧劳军当地百姓遇到,见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制作,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这不,贵州便又多了这么一道美味———黄粑。

黄粑的原料的确就像小故事中说的那样,极其简单,主要是粘米、糯米和黄豆。但是其制作相当繁杂,耗时也颇长。

以遵义的南白镇黄粑为例,先将洗净的粘米与黄豆打制成混合的米浆,再将糯米洗净,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然后将打制好的米浆与蒸好的糯米饭倒入大木盆中再行混合,其间还可加入少量的红糖。在大木盆中几经搅拌,待米浆中的水分被糯米饭完全吸收,便可将糯米饭搓打成一个个雪白的大饭团了。紧接着,便用清洗并煮制好的老笋壳叶或大竹叶将糯米饭团依次捆扎好,然后便可全部盛入大木甑中加火蒸煮了。

因为蒸制好的黄粑色泽红亮且味甜,所以一直让人误以为黄粑中加入了大量的红糖以着色调味,其实不然,黄粑的黄润与香甜,完全就赖这漫长蒸煮。混合了黄豆浆汁的糯米饭,在密闭的木甑中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和发酵,分解出大量的糖分,而糯米饭的色泽也由白变黄,同时也越发的香糯,黄粑也由此而得名,而这也是黄粑的最大特点——本色本味,包味皆由几出。本色本味是食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这么看来,黄粑也算颇富性情的一道美食。

经过漫长的20个小时,黄粑出锅了,香气透过湿热的竹叶蒸腾而出。趁热剥去竹叶,黄润晶莹的黄粑跃然眼前,糯香、甜香、竹香扑入口鼻又沁入心田,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开。

生在贵州,时时得此美味,真可称“幸”事;若旅经贵州,不能尝此美味,倒要当心成了“憾”事。

八. 贵州省 遵义 余庆县 红油炸糕

主料:大米500克,黄豆100克,米饭75克

辅料:猪肉250克,菜籽油1千克(实耗75克),折耳根粒20克,食盐3克,姜末、葱花各10克,酱油10克,味精2克,红油100克(以上原料为10个量)

制作过程: 将大米、黄豆洗净用清水浸泡5小时,发胀后加入米饭磨成浆;把猪肉剁成末,加姜末、葱花、盐、味精拌匀制成肉馅;净锅上火放油,烧至油温六成,把高4厘米、直径4厘米的专用6边形铁制模具放入油锅中浸烫至热,将米浆舀入模具,占内空的一半,放肉馅,再舀浆盖在肉馅上炸2分钟定型后,从模具内倒入锅中继续炸至金黄、酥脆即成。用酱油、红油、折耳根粒、姜末、葱花,加盐混合拌匀放入炸糕中佐食。(因形似鸡蛋糕,当地俗称“红油鸡蛋糕”)。

味型:咸鲜、微辣

特点:外酥内嫩

九. 贵州省 遵义 余庆县 余庆红金橘

余庆红金橘是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的。红金橘具有皮薄汁多、味甜化渣、食药皆佳、色泽鲜艳、易于保鲜等特点,是家庭食用和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红金橘”又名“红军橘”。据《余庆县志》记载,红军长征过余庆时,有百余名受伤、失散红军被地方反动武装俘虏和杀害,其中有1名小红军被龙家横担山一个庙里的小和尚救了出来,并给他指明了到遵义的去路,小红军流着眼泪,从裤袋里摸出几十颗橘树种,交待小和尚种在红军牺牲的地方以作纪念。小和尚按照小红军的嘱咐,将橘种育成苗并全部栽种。每年秋天,橘子树上都结满了金红色的橘子,小和尚告诉附近的穷苦百姓:这是红军鲜血浇出来的橘子,叫“红军橘”。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报复和破坏,人们将“红军橘”改叫“红金橘”。如今,红金橘已遍布全县各地,形成了县内的一大产业,每当挂果时节,人们就会时时怀念当年的红军和“红军橘”。

十. 贵州省 遵义 习水县 习水红茶

习水红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习水红茶

习水红茶产地范围为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现辖行政区域。

《习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习水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习府呈〔2016〕30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习水红茶》(草案)

遵义特产一览表遵义特产简介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