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李集有什么特产 黄陂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3 15:50:15

一.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紫云英蜜

武汉黄陂大西北联合养蜂场是武汉独家在海拔近5000米的西北高原建立养蜂基地——中国青海门源高原养蜂场(工商注册号:6322213620001)、集特种蜂产品生产、因人因症配方食疗的一体化企业。

青藏高原,这片既无工业、又无农药污染的净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高度,具有日照时间长、冰冻时间长、降雨量少等特点,尽管花期只有3-4个月,这里却是蜜蜂采集酿造特种优质蜂产品的理想之地:王浆酸达1.9(合格标准的135%)以上的鲜蜂王浆,天然成熟药、食两用蜂蜜:蔗糖含量5以下,酶值6以上,极品洋槐、枣花蜂蜜等,酶值在8以上,这是天然成熟蜂蜜区别于机械浓缩蜂蜜的重要标志。

联合蜂场立足于生产优质的特种蜂产品,在具有30年医疗经验而又熟知蜂产品的主治医师的主导下,提供优质的因人、因症配方的食疗服务,调理各类亚健康状况,用纯天然的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天然保健、养颜、延年益寿的需要。

二.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黄陂三合

黄陂三鲜是武汉市黄陂区民间的传统佳肴,已经流传数百年。三鲜是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看合而为一的统称。在当地过年或红白喜事,都会有这样的菜上席:有“没有三鲜不称席,三鲜不鲜不算好“之说。三鲜各有其制作传统技艺。

也叫“黄陂三合”因为三种菜可以放在一起做一碗菜而各有各的味道。

做法:

三鲜各有其制作传统技艺。鱼丸选用鳃鱼剁茸,配上蛋清、葱白、姜汁、猪油等余制而成。肉丸选用猪腿夹肉剁碎,配上鱼茸和各种调料,酥炸而成。肉糕的原料和肉丸相同,但作成糕状,蒸制而成。三菜合烧,鱼有肉味,肉有鱼香,别有风味。由于三菜中有鱼、丸、糕三字,鱼与余谐音,龙的方音为圆,糕与高同音,人们便赋三合以年年有余、家家团圆、步步高升的寓意,为图吉庆,年节必备。1941年黄陂人在汉口打铜街开设黄陂合记餐馆,把黄陂三合传到武汉,把乡土菜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使得鱼丸滑嫩、肉丸松泡、肉糕软柔,颇受欢迎。

鱼丸较普通的会选用当地产量较大的淡水河鱼白鲢,或者好一些的会用草鱼(鲩),去鱼鳞和皮,再用刀一在鱼上刮下一层层鱼肉,观察到见到红色鱼肉为止,再加纯白的鱼肉剁碎配上蛋清、葱白、姜汁、猪油、淀粉(不可多加否则就假了)等经过高速手打吸进充分的空气到鱼丸能浮起水为佳,再用清水煮熟即可制成。外滑内泡。保存方法,煮过鱼丸的清水冷却后放入葱叶几根,再将鱼丸放入水中可保鲜若干天。切不可冷藏更不可以冰冻,否则和冻豆腐一个样了,市场上能够冷冻储藏的鱼丸成份绝不能跟此鱼丸相比,否则这鲜怎么体现。

肉丸选用猪肉(7分瘦3分肥为佳)剁碎,配上鱼茸(鱼丸制作剩下的鱼红、鱼骨等)、淀粉和各种调料,酥炸而成,外表金黄里面香嫩为佳。出锅后虑干油,阴凉处保存。肉糕的原料和肉丸相同(但是肥肉要白色,可加豆腐皮当地叫千张),作成4CM后度的圆饼状,蒸制而成,出锅后切成片状,极有弹性,肥而不腻。

三菜合烧,鱼有肉味,肉有鱼香,别有风味。三菜一碗两白一金,上桌来,喜庆不少。由于三菜中有鱼、丸、糕三字,鱼与余谐音,丸在当地的方音为圆,糕与高同音,人们便赋三鲜以年年有余、家家团圆、步步高升的寓意,为图吉庆,年节必备。

黄陂三合是武汉市郊县黄陂民间的传统佳肴,已经流传数百年。三合是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看合而为一的统称。当地群众又称之为三鲜,他们把三鲜作为品评筵席的起码标准,有"没有三鲜不称席,三鲜不鲜不算好"之说

三鲜各有其制作传统技艺。鱼丸选用鳃鱼剁茸,配上蛋清、葱白、姜汁、猪油等余制而成。肉丸选用猪腿夹肉剁碎,配上鱼茸和各种调料,酥炸而成。肉糕的原料和肉丸相同,但作成糕状,蒸制而成。三菜合烧,鱼有肉味,肉有鱼香,别有风味。由于三菜中有鱼、丸、糕三字,鱼与余谐音,龙的方音为圆,糕与高同音,人们便赋三合以年年有余、家家团圆、步步高升的寓意,为图吉庆,年节必备。1941年黄陂人在汉口打铜街开设黄陂合记餐馆,把黄陂三合传到武汉,把乡土菜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使得鱼丸滑嫩、肉丸松泡、肉糕软柔,颇受欢迎。后来随着武钢的建设,合记餐馆迁到青山建设七路,改名解放酒楼,继续精制此菜。汉口大要想品尝此菜则到桥口区的建乐餐厅。(武汉)

三.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黄陂豆丝

豆丝是黄陂的三大传统小吃之一,用大米、绿豆等打浆摊成饼,然后切 丝晾干。按传统惯例,豆丝是黄陂人必不可少的年货,每年腊月,家家 户户做豆丝,飘出浓浓的年味。黄陂豆丝用纯天然野生葛根粉、精米、 黄豆、优质面粉、植物油等以传统手工工艺并结合现代先进生产工艺精 制而成。野生葛根粉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淀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及钙 铁锌硒等矿物质,是国家卫生部认定的药食二用植物也是一种传统中药 材。黄陂豆丝它营养丰富、口味纯正、口感细腻有劲道,由主料大米黄 豆配上绿豆、葛粉、山药、荞麦、芦笋等营养保健材料,采用纯手工操 作,没有任何污染源,实属天然绿色食品。

豆丝食用方法

煮食冷水下锅:将豆丝放入水中,小火慢煮熟透即可加调料食用。煮食开水下锅:先将水烧开,再放入豆丝,中火煮熟即可加调料食用。炒豆丝:用凉水浸泡30分钟,滤干水份,用植物(动物)油中火炒,散 状柔和爽口。蒸豆丝:直接将干豆丝放入蒸锅中蒸6--9分钟,取出后蘸佐料吃,甜、 辣、咸均可。 下火锅:先用温开水浸泡10分钟,滤干水份等火锅汤料滚开再把豆丝加 入,煮开即食。 炸豆丝:植物油炸,香脆可口。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此种吃法,炸制 过程会产生少量有害物质。 特别提示: 煮豆丝的时间要比煮面条稍稍长些,因为豆丝没有面条那么容易熟。食 用前按您的口味加入喜爱的辅料和调味品,最好加入青菜或是腊肉咸肉 ,加入蕃茄或是金针菇等味道更佳,也可与糍粑一起煮更有一番风味,还 可作配料与其它菜肴一起炒,也是不错的下酒菜。

四. 安徽省 合肥 庐江县 黄陂湖河蟹

黄陂湖河蟹是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黄陂湖的。黄陂湖水养出来的河蟹,壳青、肚白、个大,膏腴、黄满、味美。黄陂湖河蟹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陂湖位于庐江县城东3公里,总面积27平方公里,主要由17块水面组成。黄陂湖养殖区域水草茂盛、水质清新、底栖生物丰富,养殖季节平均水深2米,这种典型的浅水草型湖泊,是河蟹、青虾等甲壳动物生长的良好场所。用黄陂湖水养出来的河蟹,壳青、肚白、个大,膏腴、黄满、味美。

据了解,庐江县现有河蟹养殖面积5.5万亩,年产量1800吨。近年来,庐江“河月示”、“黄陂湖”、“天湖”等品牌螃蟹纷纷在国际、国内市场崭露头角,市场占有率逐年扩大。“十一五”期间,庐江县通过推广“种草、移螺、调水、稀放”的生态养殖模式,年平均产河蟹500吨,产品主要销往上海、香港、日本等地。预计到2015年,庐江河蟹养殖面积将达6.5万亩,年产优质河蟹2200吨,产值达2.6亿元。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黄陂湖河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黄陂湖河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即日起实施保护。

(一)产地范围。

黄陂湖河蟹产地范围为安徽省庐江县黄陂湖湖体;庐城镇、泥河镇、白湖镇、龙桥镇和盛桥镇所辖的与黄陂湖毗连水域,主要包括与黄陂湖水系相通的县河、黄泥河、兆河、西河等支流水域和池塘,总面积为370平方公里。

(二)专用标志使用。

黄陂湖河蟹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安徽省庐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黄陂湖河蟹的检测机构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三)黄陂湖河蟹产品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

二、生长环境

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水域,水位可控,春季保持水深0.8m至1.2m;夏季保持水深在1.5m至2.0m,有利于河蟹脱壳生长;水体透明度≥60cm,pH值7.3至8.5,溶解氧≥6mg/L,软泥层≤8cm,水草覆盖率≥70%,水草生物量湿重≥4500g/㎡,底栖动物生物量≥ 256.31g/㎡。

三、养殖管理

1. 蟹种来源:选自产地范围内的合肥市级河蟹良种场,跟踪选购,确保苗种来源品系正宗。

2. 养殖方式:产地范围内湖泊围网养殖、池塘养殖。

3. 蟹种放养:2月中旬放养规格为120只/㎏至200只/㎏的蟹种,放养密度为190只至210只/667m2(亩)。不投放性早熟蟹种。

4. 喂饵:植物性饵料为玉米、小麦、豆饼、蕃薯、南瓜、土豆、各种水草等,动物性饵料为小杂鱼、螺蛳、河蚌等。

5.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捕捞与暂养

1. 捕捞:捕捞时间从9月底开始,起捕规格雄蟹≥160g/只,雌蟹≥125g/只。

2. 暂养:捕获的河蟹应分雌雄和规格在湖中设置围网暂养,或用网箱暂养。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背厚;蟹味浓郁,蟹肉纤维长,肉质细腻鲜甜。

五.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老曹口水凉面

创始于2000年,创始人曹刚主要经营“口水”系列产品,以“口水凉面”为龙头产品,在武汉上市以来,深得“好吃佬”的青睐,在短短的几年里,老曹口水面馆分店遍及武汉三镇,并在2002年被楚天都市报和武汉晚报报道。敬请广大食客前来品尝!

六.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黄陂脉地湾萝卜

黄陂脉地湾萝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陂脉地湾萝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脉地湾萝卜早在明朝时期就被列为皇家贡品,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萝卜在历史上又称莱菔、芦菔、温菘、土酥,肉质根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帮助消化、清凉止咳、降低胆固醇以及防癌等作用,其根、叶、种子均可作药用,对人体健康有许多好处, 是中国园艺史上重要的大众蔬菜。 武汉市黄陂区作为华中地区蔬菜优势产区之一,拥有着悠久的萝卜种植历史。据黄陂县志记载,黄陂脉地湾萝卜是黄陂著名之一,远在元代末年就形成独品。民间传说明中期孝宗皇帝朱佑樘生母怀孕时被奸人下药,导致他先天元气不畅,身体很差,太医开药要常用人参顺气,孝宗皇帝曰皆是民脂民膏,不忍食,坚拒之。后来,封到湖北的兴王朱佑杬进献了有“土人参”之称的黄陂脉地湾萝卜,孝宗皇帝食用后元气顺畅,身体大好。此后,孝宗皇帝驱逐奸佞、任用贤臣、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史称“弘治中兴”,兴王朱佑杬去世后大臣们感其献宝的功劳定下谥号为献,是为兴献王。后来黄陂脉地湾萝卜就成为宫廷贡品。明崇祯初年,吏部左侍郎徐光启来方家潭考察蔬菜种植时,曾参观过此处的萝卜种植。清代,随着湾东不远方家潭古镇商贸经济的发展和黄陂脉地湾萝卜知名度的日益提高,比如康熙年间的大学士李光地就喜欢吃生萝卜,而其好友周培公是湖北人,送给他黄陂脉地湾萝卜后,李光地大喜,时常“冬夜秉烛摊书,断生萝卜满置大盂,每精诣深思时,辄停笔尝之,尽盂乃寝。”咸丰同治年间,有人在镇西河边专门租出近半亩大的一块空地,用于腊月时买卖黄陂脉地湾、七房湾等周边村湾的萝卜,黄陂脉地湾等湾的萝卜销往汉口等地后,部分又转销到外地外省。时在汉口听一些街巷有“黄陂脉地湾来的萝卜上了街,汉口的药铺无买卖”等夸张之说。黄陂北乡也有“塔耳岗的柿饼张家冲的枣,黄陂脉地湾的萝卜俏如宝”等赞誉。清末徐珂编著《稗类钞》时,卷一百一十七中写到:“黄陂所产萝卜,为全国第一,至冬,其心愈坚。”其中黄陂所产萝卜即为黄陂脉地湾萝卜,可见当时黄陂脉地湾萝卜十分走俏。随着时代的变迁,黄陂脉地湾萝卜已发展成为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街农业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因其产品表皮光洁,汁多味甜、口感好、味道鲜,得到消费者的一致认可,且闻名省内外,当地百姓常在劳苦耕作之余,生食萝卜解渴,其味赛过鸭梨。农家亦常以之辅于猪肉,盛于瓦罐,置于灶中,文火煨汤,汤汁香中带甜,余香满口,享有“登盘香脆、风味冠蔬”的美誉。

而据黄陂县志记载,脉地湾萝卜从明朝开始被列为皇室贡品,味香脆,水分糖分较其他萝卜充足得多。即使是在今天的黄陂,要吃上这种萝卜也得找上点关系,因为它除了供应少数餐馆,就只销往周边乡镇的少数单位。

黄陂区长岭工商所所长李峰介绍,脉地湾萝卜产自长岭街道房湾村、绿林村、塘上村,目前种植面积50亩,年产量15万公斤。奇特的是,这种萝卜不论外形和口味,都和一般萝卜差别较大,被当地人当作蔬菜中的贵族,价格是一般萝卜的数倍。2006年以前,这种萝卜都由农民自发零散销售,市场很小。

由于这种萝卜每年9月下种,11月收获,记者昨日未见到货真价实的脉地湾萝卜。从村民提供的照片看,其个头约拳头大,长得溜圆,颜色为象牙白。

地域范围

黄陂脉地湾萝卜产于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街所辖的七房湾村、绿林村、塘上村及虎桥村种植区。地域范围:种植区域位于黄陂区西北部,地跨东经114°25′~114°29′、北纬31°10′~31°12′之间,地域总面积22.4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200公顷,年产量54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黄陂脉地湾萝卜叶色淡绿,板叶,叶丛半直立,株高36cm~44cm、叶长33cm~36cm、叶宽6.8cm~10.0cm,开展度30cm~34cm,叶片数8片~11片。肉质根1/5左右露出土表,肉质根白色、略带青头,表皮光洁,须根少,颈部细,下部粗,底平,主根细长,纵剖面似芭蕉扇形,根长8.5cm~11.0cm、横径5.5cm~7.0cm,单根重150g~200g。2、内在品质指标:黄陂脉地湾萝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可溶性固形物≥3.5%,可溶性糖≥1.2%,维生素C≥140.0mg/kg等。3、安全要求:黄陂脉地湾萝卜产地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标准,产品质量也必须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406.1-2001)标准,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黄陂脉地湾萝卜质量安全。

七.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八卦汤

武汉市小桃园煨汤馆的传统名肴。因为乌龟背壳形似古八卦图,故人们又称之为八卦,用龟肉制汤,便称八卦汤。此菜在清末已驰名中外。许多来华旅游的外宾和国内旅游者到武汉,总要前往小桃园品尝此菜,他们将其视为“长寿菜”,吃后永葆青春,延年百岁。

材料

乳鸽2只(每只约重400克);活乌龟1只、葱结5克、姜块3克、虫草10克、清鸡汤500克。

制法

1、活乌龟制净,去头脚切块,虫草用温水洗净;

2、炒锅烧热,用葱结、姜块炝锅,下入龟肉、龟珍肝、盐爆炒5分钟,盛入砂罐,加虫草、鸡清汤,旺火煨2小时后,加龟蛋煨至汤浓,再盛入汽锅蒸半小时上桌即成。

八. 湖北省 武汉 新洲区 李集小香葱

早在明代洪武年间,李集就有小块香葱基地。因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融合现代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生产的李集香葱,其外观清秀,色泽深绿,肉质鲜嫩,香味醇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李集街按照市、区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围绕“名、特、优”大做文章,坚持走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结合实际,在蔬菜生产上,大势推广李集优势产品小香葱种植,在李陈公路沿线发展形成万亩蔬菜基地,推广全市独特的“早春茄果,夏秋香葱”蔬菜栽培模式,以街张集村为主导,打造了5000亩正规化香葱产业园,在蔬菜品种上成功地引进、试验、推广栽培适合于李集栽种,抗热性强,抗虫性强,产量高,品质优,具有竞争优势的“孝感铁杆葱”。

2008年,李集香葱年产2.5万吨,畅销省内各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远销湖南、上海、南京等地,市场紧俏,平均售价在2.4元/公斤左右,街道年仅香葱一项创收6000万元,李集香葱被认定为“地方性标志产品”称号。

九.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杨楼子湾麻油

杨楼子湾麻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杨楼子湾麻油是湖北武汉黄陂区的。

【产品简介】

去渣、炒熟、粉碎、蒸热、制饼、打榨,这些古老的手工业劳作,历经400多年岁月的洗礼杨楼子榨油坊依然保持着它原有的面貌。在这里可以看到旧时的打渣工具:量筒、油缸、牛拉石磨……杨楼子榨油技艺被写进《天工开物》。十三代传承的手工技艺和产品品质仍获得社会各界认可。在十六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杨楼子塆食用油被评为“中华民族特色食品”,油坊生产的“寿康坊”牌食用油也荣获金奖。

【品牌故事】

盘龙城杨楼子塆杨氏古榨坊,起源于1558年嘉靖年间。漕运繁荣时期,从黄花涝这里的渡口运出的货物中常常混着浓郁的油香,多半是出自杨楼子榨油坊。其中压榨的“杨楼子塆麻油”曾为皇宫贡品。如今,黄花涝古镇风华已不复存在,杨氏的麻油依然十里飘香。百年榨坊,保留农耕文明。现在杨家的榨油工艺,已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氏榨坊十三代传人杨德元不仅继承祖业,并将传统榨油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从而将榨油工艺发扬光大,成为行业中具有历史文化的品牌。

十. 湖北省 武汉 新洲区 李集香葱

李集香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李集香葱是湖北武汉新洲区的。

“李集香葱”起源于明洪武年间,历史悠久。据1989年版《李集镇志》记载,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为了长治久安,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生产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移民,开垦荒地,进行蔬菜种植,而新洲李集一带的居民多是从江西的乐平、余干等地移民至此,居住在倒水河两岸,李集香葱也是那时期从江西引入;据1985年版《新洲县志》记载,文中将李集香葱称之为“久负盛名的”……在六百多年的历史沿袭中,李集香葱还形成了诸多民间文化与生活习性:小孩过周岁“抓周”时,若抓取到香葱,则寓意着聪慧;淋雨风寒高烧等症状,服用香葱等即可缓解;当地人们用香葱拌鲫鱼、香葱鸡蛋炒饭等佳肴来招待贵宾,以示衷心欢迎之意……悠久厚重的历史背景、丰富多彩的文化呈现,李集香葱于此烘托下更是韵味十足。

所在地域:

湖北

申请人:

武汉市新洲区李集香葱种植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李集香葱产于武汉市新洲区李集街道办事处河头村、李集村、大游村、李寨村、张集村、徐沟村、新河村蔬菜种植基地。李集街位于新洲区西部举、倒两大水系之间,距离新洲城区12.5公里,北部与革命老区红安县接壤,318国道横贯东西,南北有石长公路、凤长公路、李陈公路贯穿与新施公路相连,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辖43个行政村、2个社区和1个农科所,39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5492亩,总人口62642人。地域范围为东经114°40′—114°47′,北纬30°52′—30°58′之间,平均海拔27.5米。地域总面积86平方公里,李集香葱保护区面积1万亩,年产量为4500万千克。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李集香葱因独具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融合现代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生产的李集香葱,植株丛生直立,株高30-35厘米。葱叶为中空细管状,长23-26厘米,横径0.3-0.4厘米;葱白较短,长3-5厘米,近根部渐粗,鳞茎膨大不明显;根为白色须根,根系发达,长5-7厘米。香味浓郁,质地细嫩,品感绵柔,综合特性好,品质上乘。是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中不可缺少的浓香型小佐料,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2、内在品质指标:李集香葱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1.2%,可溶性糖≥1.5%,维生素C≥120mg/kg, 钾(K)≥1000mg/kg, 钙(Ca) ≥500mg/kg。 3、安全要求:李集香葱产地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标准,产品质量也必须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406.1-2001)标准,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香葱质量安全。

黄陂特产排行榜最新黄陂十大特产排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