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特产包装盒印刷 特产包装盒印刷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5 23:20:11

一.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喜头擂茶

仁怀喜头是个神奇的地方。很久以前,这里的岩后村居住着一户勤劳善良的人家,一天,一对凤凰飞来在屋前的梧桐树上久栖不去,善良的女主人见了,顿生爱意。把家里仅有的小半碗小米粒拿去喂凤凰,到了做饭的时候,女主人找遍家里,能吃的东西只有少许的核桃.花生.芝麻衔来放在擂钵里。女主人急中生智,将核桃仁.花生米.芝麻舂为糊酱,加少许茶叶,拌水烧成一砂锅擂茶,顿觉清爽,越喝越想喝,便忘了饥饿。问此何来,女主人道貌岸然出原委,男人想,这大概是老天赐给这方水土的衣食,于是家家做起擂茶,在流传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仁怀)

二.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遵义朝天椒

遵义朝天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贵州省遵义县的南白镇、龙坑镇、三岔镇、苟江镇、三合镇、乌江镇、虾子镇、三渡镇、新舟镇、永乐镇、龙坪镇、喇叭镇、团溪镇、铁厂镇、西坪镇、尚嵇镇、茂栗镇、新民镇、鸭溪镇、石板镇、乐山镇、枫香镇、泮水镇、马蹄镇、沙湾镇、松林镇、毛石镇、山盆镇、芝麻镇、平正仡佬族乡、洪关苗族乡

特定品质

遵义朝天椒又名遵义小辣椒、虾子朝天小辣椒(因虾子辣椒市场而得名)。成熟后色泽鲜艳、油润红亮、果型美观、肉厚质细、辣素适中、风味浓香;因品种而异,呈圆锥形、长指形、樱桃形或子弹头形,单生或簇生,果实朝天。遵义小辣椒营养丰富,鲜椒中每克维生素C的含量高达198毫克,在我国众多的辣椒品种中居前列。胡萝卜素的含量仅次于胡萝卜。其药用价值据姚可成《食物草本》记载,具有“消宿食、解结气、开胃口、辟邪恶、杀腥气诸毒”的功能。现代医学亦证明,辣椒所含的辣椒素确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兴奋神经、增温御寒、促进血液循环和杀虫败毒作用。

文化典故

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亚热带地区,又名番椒、海椒、辣子、辣茄等,属茄科辣椒属,约在明代末年经欧洲、菲律宾传入中国沿海,清朝初期开始在我县种植,现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据道光《遵义府志》记载,“番椒,丛生......郡人通呼海椒,亦称辣角,园蔬要品,每味不离。盐酒渍之人,可食终岁。其形状有数种,长细角似者,名牛角海椒;细如小笔头、丛结、尖仰者,名纂(音转)椒,二种尤辣。一种扁园形,色或红或黄,味不甚辣,名柿椒”。这段记载首先说明清代道光年间遵义人民已经离不开辣椒了,其次说明当时种植的辣椒类型有多种。经过长期自然淘汰和人为选择,文中“纂椒”发展为“遵义小辣椒”,后因果实朝天,人们普称“遵义朝天椒”。然而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广大椒农种植遵义小辣椒(朝天椒)主要以自食为主,很少作为商品销售。进行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并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出口斯里兰卡、新加坡、日本等国。1957年,遵义县成为全省年产辣椒上万担的唯一县份,建立了出口小辣椒(朝天椒)的生产基地。从70年代中期开始,全县大抓多种经营,供销社积极帮助产区农民选育良种、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遵义朝天椒成为了遵义县大宗农副产品中的拳头产品之一,一般年产量在200万公斤以上。与此同时遵义朝天椒在邻省久负盛名,为四川、湖南人民所喜爱,畅销四川、湖南、江西、广西、陕西等省。1983年至1988年,供销社平均每年朝天椒收购量达135万公斤以上,1978年、1988年分别达到198万公斤和189万公斤,成为全县仅次于油菜、烤烟的主要经济作物产品。特别是199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决定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将辣椒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点产业加以扶持和发展,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辣椒产业办公室)常抓不懈。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辣椒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

三.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茅台酒

茅台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茅台酒是仁怀著名的之一,茅台酒产于赤水河中游仁怀市茅台镇,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135年,汉使唐蒙出使南越,将产于今茅台一带的“枸酱”酒献与汉武帝,汉武帝饮后连称“甘美”,清代著名学者郑珍,也曾在茅台留下过“酒冠黔人国”的著名诗句。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金奖,蝉联国家历次名酒评比之冠;1996年又在美国举办的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80周年名酒评会上再次荣获特别金奖第一名。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由解放初期的小型作坊发展成为一家拥有资产13亿元,职工3000余人,年生产茅台酒4000多吨,创税3亿余元的国家特大型名酒企业,为贵州经济与中国轻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茅台酒厂位于贵州省仁怀市西北六公里的茅台镇,地当赤水河东岸、寒婆岭下、马鞍山斜坡上,群山环峙,形势险要,依山傍水,海拔450米,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大类山脉西段北侧,东靠历史名城遵义,南临川南。赤水河航运贯穿全境,仁蔺、茅丹、茅习、遵茅公路汇聚于此,是连接川黔的重要枢纽和连接历史名城遵义和国家级风景区赤水的通道。全镇总面积87.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城区人口1.6万)。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写照;域内白酒业兴盛,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三渡赤水,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诗篇。茅台镇集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是茅台酒的故乡。

茅台酒以本地优糯高梁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这是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原因。酿制茅台酒要经过两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加曲(发酵七次)、七次取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再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

茅台酒是风格最完美的酱香型大曲酒之典型,故“酱香型”又称“茅香型”。其酒质晶亮透明,微有黄色,酱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饮,香气扑鼻,开怀畅饮,满口生香,饮后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茅香不绝。茅台酒液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的特点,是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现已知香气组成成分多达300余种。酒度53度。陈毅有诗:“金陵重逢饮茅台,万里长征洗脚来。深谢诗章传韵事,雪压江南饮一杯。”

四. 贵州省 遵义 湄潭县 湄江茶

贵州—湄江茶,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创制于1943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为贵州省的扁形名茶。主销贵阳、遵义,也销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作为馈赠亲友,招待国际友人的礼品茶。

文化:湄江茶是肩形高级绿茶,有40年历史。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设于湄潭境内的中农所相茶试验场,以湄潭苔茶群体品种为原料,仿照龙井工艺试制而成。1954年将湄江河名与茶名融在一起正式定名。江河美,茶叶香,更加令人神往。湄江茶虽与龙井工艺相似,但由于所用湄潭苦茶品种生长旺盛,节间较长,叶质肥嫩,芽叶肥壮,采摘细嫩匀齐,经过摊晾的鲜叶按杀青、摊晾、二炒、再摊晾,而后低温烘干的工序,手工操作,制作精湛,茶叶品质别具一格。冲泡后一片片扁平秀直的茶条,顷刻变成一朵朵、一芽一叶的小花在杯中怒放,散发出一股股清香嫩爽的茶香。它既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珍品,又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湄江茶因能与狮峰极品龙井媲美而畅销省内外。

冲泡艺术:

(一)茶水比:湄江翠片冲泡时,茶与水的比例称为茶水比。茶水比不同,茶汤香气的高低和滋味浓淡各异。据研究,茶水比为1:7、1:18、1:35和1:70时,水浸出物分别为干茶的23%、28%、31%和34%,说明在水温和冲泡时间一定的前提下,茶水比越小,水浸出物的绝对量就越大。另一方面,茶水比过小,湄江翠片内含物被溶出茶汤的量虽然较大,但由于用水量大,茶汤浓度却显得很低,茶味淡,香气薄。相反,茶水比过大,由于用水量少,茶汤浓度过高,滋味苦涩,而且不能充分利用湄江翠片的有效成分。

(二)泡茶水温:水温高低是影响湄江翠片水溶性物质溶出比例和香气成分挥发的重要因素。水温低,湄江翠片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发出来。但水温过高,尤其加盖长时间焖泡嫩芽茶时,易造成汤色和嫩芽黄变,茶香也变得低浊。而且,煮水时水沸过久也加速水溶氧的散失而缺乏刺激性,用这种水泡茶时,茶汤应有的新鲜风味也受到损失。现代科学证明,茶水比为1:50时冲泡5分钟,湄江翠片的多酚类和咖啡因溶出率因水温不同而有异。水温87.7°C以上时,两种成分的溶出率分别为57%和87%以上。水温为65.5°C时,其值分别为33%和57%以上。不同茶类,因其嫩度和化学成分含量不同,对泡茶所用水温的要求也不同。细嫩的高级绿茶类名茶,以85-90°C为宜;气候寒冷时,由于茶具温度低,对泡茶用水的冷却作用明显,宜用沸水冲泡。用煮渍法沏茶,可使湄江翠片在沸水中保持较长时间,充分提取湄江翠片的有效成分,以便获得浓度适宜的茶汤。调制冰茶,最好用温水(40-50°C)冲泡,尽量减少湄江翠片蛋白质和多糖等高分子成分溶入茶汤,防止加冰时出现沉淀物。同时冷茶水还可提高冰块的致冷效果。

(三)冲泡时间:茶水比和水温一定时,溶入茶汤的滋味成分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冲泡时间与汤色和滋味浓淡爽涩关系密切。例如,茶水比为1:50用沸水冲泡1分钟,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浸出率分别为38%和28%,茶汤中茶多酚与咖啡因比率为3.3,茶汤滋味淡薄;冲泡5分钟时,这两种成分的浸出率为88%和57%,两者比率为2.9,滋味适宜;而冲泡10分钟时,两种成分的浸出率分别为96%和92%,其比率为4.4,滋味浓涩。湄江翠片成分容易浸出,冲泡3-4分钟即可;加奶或糖等调饮而作一次性冲泡时,可冲泡至5分钟。冲泡时需用沸水浇淋壶身,保温性好,而且茶水比大,冲泡时间可适当缩短,第一次“洗茶”,不宜超过1分钟,第二、三、四次冲泡依次延长,分别采用1分半、2分和2分半钟即可。这样冲泡,茶汤不至于出现前浓后淡的现象。紧压茶一般用煮渍法沏茶并进行调饮,最好把湄江翠片风味成分一次性充分提取出来,获得较高浓度的茶汤,要求煮沸10-15分钟。

(四)置茶有序:泡茶时置茶有三种不同方法,先放湄江翠片后注入沸水,称为下投法;沸水注入约1/3后放入湄江翠片,泡一定时间再注满水,称为中投法;注满沸水后再放入湄江翠片,则为上投法。不同湄江翠片,由于其外形、质地、比重、品质成分含量及其溶出速率不同,要求不同的投茶方法,做到置茶有序。身骨重实、条索紧结、芽叶细嫩、香味成分含量高以及品赏中对香气和汤色要求高的各类名茶,可用上投法。条形松展、比重轻、不易沉入水中的湄江翠片,宜用下投法或中投法。不同季节,由于气温和茶冷热不同,投茶方式也应有所区别,一般可采用“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

(五)冲泡次数:中国人饮茶习俗,一般高档名茶,均采用多次冲泡品饮法。其目的有三:一是充分利用湄江翠片的有效成分。如在前述茶水比、水温和冲泡时间条件下。

第一次冲泡虽可提取88%的茶多酚,但湄江翠片中各种成分的溶出速率是有区别的,有些物质溶出速率比茶多酚慢。因此,湄江翠片固形物的提取率在第一次冲泡只有50%-55%,第二、三次分别为30%和10%。高档名茶均以冲泡三次为宜。而且,每次添水时,杯内尚留有约1/3的茶水,所以每泡茶汤浓度也比较近。冲泡时,第一泡目的是洗茶,时间亦短,茶汤弃去不饮。故多作四次冲泡。

五. 贵州省 遵义 余庆县 擂茶粑

主料:糯米6千克,赤小豆2.5千克,苏麻1千克

辅料:菜籽油2.5千克,猪油500克,食盐250克,花椒粉50克

制作过程: 将苏麻淘洗干净,滤干水分,炒熟舂茸,放入锅内加水煮沸,搅拌除去表皮,放适量盐制成擂茶;小豆洗净浸泡,装入木甑蒸熟,取出捣茸成泥状,加入花椒粉、盐拌匀,净锅上火放猪油,将豆泥倒入锅中炒干,制成豆沙待用;糯米淘洗干净装入木甑用大火蒸熟,捣成粑状,捏成若干个小糯米粑,把豆沙包入糯米粑内,净锅上火放菜油,烧至油温七成,把包入豆沙的糯米粑放进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放入擂茶中浸泡食用。

味型:咸鲜、微麻

特点:清香酥糯

六. 贵州省 遵义 湄潭县 遵义红

遵义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遵义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贵州,是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胜地和福地。贵州有太多中国革命史上最鲜亮的记忆。四渡赤水、乌蒙山千里回旋,红军以一连串的雄奇手笔,奇迹般跳出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而贵州遵义,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中国红色旅游城市。1935年,在这里召开的“遵义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并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开的新的局面。

任重道远的遵义市秉承党的先进思想,在政府与茶企的共同努力下,现如今已发展成为西南茶海的中心点。地处银柜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的遵义,海拔高度约为1000~1500米,在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上,受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影响,茶叶资源极为丰富。

“遵义红”是湄潭2008年以来充分开发黔湄系列国家级无性系良种,恢复于19世纪40年代在湄潭成功试制的“黔红”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艺形成的名优工夫红茶产品,受到了张天福、陈宗懋等茶届泰斗和消费者的青睐,并首次参加名优茶评比即获广州茶博会和上海茶博会金奖。市场前景看好。如果将长征比喻为地球上的红飘带,这条飘带最诱人的皱褶在哪里?答案显而易见:贵州遵义。如果将红茶比喻为地球上的红飘带,这条飘带最诱人的皱褶在哪里?答案显而易见:遵义湄潭。

湄潭是中国古老的茶区之一,是遵义市重点茶叶生产基地,湄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清《贵州通志》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

抗战期间,国力浙江大学迁入湄潭办学,农林部中央农业试验所和中国茶叶公司在湄潭筹建实验茶厂,提供茶树栽培、育种、制茶、防病等研究,直接推动了湄潭茶业的发展。

浙大迁来之后,带来了先进的茶叶栽培技术和炒茶工艺,才有了绿茶、红茶、眉尖茶等,尤其是浙大农学院将杭州龙井茶的制作工艺引入湄潭,试制出优质龙井茶,还培育出新品种“湄红”,化学系主任王jin曾在《试新茶》一诗里写下了“许分清品胜龙井”的诗句。可以说,浙大西迁,不仅仅是改变了某个人的一生,更大的范围内来看,还改变了贵州茶叶的发展。

遵义红茶(2张)如今,到了茶乡湄潭,处处是可消除视力疲劳的绿色。其绿,依据地方不同,各有特色。在核桃坝,那4000多亩茶树仿佛在春天吃饱了喝足了,全身着绿,绿得像一幅幅铺在大地上的油画,画中,采茶女不时送来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登上县城背后的打鼓坡茶山,放眼四周,群山被一道绿色丝帕从头到脚一圈一圈裹了起来,那丝帕恰似工笔画,不管山有多高坡有多陡,那一垄垄茶树总是那么工整匀称,让人不得不赞叹这些农民画家真是巧夺天工。来到永兴茶海,还会看到另一番景色,绿色的茶垄一望无垠,随着丘陵地形的起伏跌宕,绿色变成了大海的波涛,采茶人变成了波涛中的点点帆影。

在湄潭,茶叶是一项春天的产业、阳光的产业,而遵义红正是这阳光产业中最绚烂的一束。

红茶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茶类,从英国皇宫兴起的下午茶,直到现在都市里到处可见的红茶馆,红茶被赋予了高雅、时尚、恬淡的韵味。1662年,当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她用几箱来自中国的红茶作为嫁妆。在婚礼的宴会上,宾客们惊奇地得知,凯瑟琳频频举起的高脚杯中盛的不是葡萄酒,而是一种从未听说过的来自古老中国的神秘饮料,它的名字叫做红茶。

“遵义红”红茶是湄潭盛兴茶业有限公司新开发产品,公司根据湄潭黔湄系列茶树品种的特性,将“湄红”加工工艺与福建政和工夫红茶、坦洋工夫红茶、祁门红茶的加工工艺相结合,并用以“红色遵义”独特的地域特性作为商品名称的一款高品质红茶。遵义红茶在2009“贵州十大名茶”评比中,以优良的茶叶品质、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地理属性等强劲优势荣获“评审委员会特别奖”。

红茶是世界产量最大的茶类,占70%以上。要说它的特点,红茶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茶类,可以煮着喝,可以放奶、柠檬,也可以融入西方人的文化。另外,红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它有暖胃,抗感冒,抑菌的功效,同时茶汤色亮丽,呈琥珀色或橙色,视觉效果佳;红茶还很柔和,适应不同的环境,很浪漫和温馨。红茶与铁观音的区别,就是红茶是全发酵的茶,储藏时间比较久。有一种说法是红茶越陈越香,其实是相对陈比较好。红茶制好后通过氧化,储藏期还会发酵,使茶汤更具滑感。而遵义红在秉承了传统红茶优良品质的同时,以湄潭原生态茶种为基础,采用先进的制茶工艺让大自然的精华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003年,在湄潭县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下,盛兴茶业在湄江之滨湄江镇,建立了贵州湄潭盛兴茶业有限公司。公司占地13500平方米,拥有无公害有机茶园基地7000亩以上,是一家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专营公司,是遵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和优秀茶叶企业,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率先在安徽峨峤茶叶市场建设“湄潭翠芽批发部”,同时在贵州贵阳“贵阳盛兴茶叶销售公司”和在广东东莞设立“遵义红总代理”等多个专卖店、直销点和批发站东莞作为全国最大的茶叶消费城市,东莞作为一个对外窗口,是全国茶友爱好者的文化之地,因此获得湄潭县政府大力支持与肯定。

通过不懈的努力,遵义红茶在品牌提升、文化运营、体系规范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公司精研茶叶、追求品质、注重创新:早在60年代初期,遵义红茶就已远播到世界各地,享誉中外。公司传承祖辈传统制作工艺,糅各中精髓,研其制法,在公司团队的不断努力与研发下,“遵义红红茶”延续自身独有的茗韵,集合了祁门红茶的香韵与政和工夫的灵秀,开创了遵义红茶产品的祖先,并在国内权威茶行业获得广泛好评;同时,公司还研发了独具特色的绿茶产品,在保持了原产茶品清新口感基础上,吸纳了绿茶醇香精髓,突破了当地茶叶传播局限,为贵州茶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遵义红茶的崛起,不仅彰显了地域文化的特色,更是对中国奋战胜利的缅怀,其深蕴多重文化内涵,从而保持湄潭盛兴茶叶强劲的品牌凝聚力和创新力,实现品牌扩张,得以向国际化现代企业迈进。

遵义红茶(遵义红)产地范围为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道真自治县、正安县、务川自治县和习水县现辖行政区域。

七.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仁怀血粑

血粑,是仁怀市特有的民族食品。血粑呈紫红色,食用时蒸.煮.烤.煎均可,鲜美可口.色.香.味俱佳,放入口中又软又不沾牙

据说,血粑是明朝万历年间苏州迁入仁怀,苗族人民杀猪祭祖时,有一个姓陶的妇女,误将玉米面粉掉进猪血中。她将就煮来吃,发觉味道鲜美,便用粮食面粉和猪血做成血粑祭祖和给在家吃。从此苗家便有了这种独特的食品。从部分苗族人民仍有用血粑祭祖的风俗来看,应该说此说是比较可信的。倘真如此,它已诞生了400多年了。( 仁怀)

仁怀血粑的制作方法:

1,粘米、黄豆、淘洗干净,用水浸泡4个小时,磨成米和黄豆的混和浆备用。

2,糯米淘洗干净泡4个小时,上锅蒸至7、8分熟备用。

3,把打好的黄豆和粘米浆和蒸至熟的糯米加上适量的红糖一起搅拌均匀,拌好以后搓成饭团,再用竹笋叶或大片的竹叶包起来,外面用绳子捆紧,放进蒸饭用的大木甑里上火蒸煮,十几二十个小时以上,剥去竹叶就可以食用了。

八. 贵州省 遵义 桐梓县 桐梓腐乳

桐梓腐乳

桐梓腐乳,桐梓人俗称霉豆腐、红灰毛儿。原为农家以豆腐自然发酵成熟,拌以辣椒面,香椒粉,甜酒液腌制而成。霉豆腐为传统佐食佳品,贫富咸宜。经省有关部门鉴定,桐梓腐乳符合国家SB76—80质量标准,细菌检测达标。桐梓腐乳块形均匀,色泽光泽,味道芳香,咸淡适口,有“白方”、“辣方”两类品种。桐梓腐乳以优良的质量,精美的包装进入市场,行销全省。1989年被列入《遵义地区名产志》。

九. 江苏省 扬州市 广陵区 扬州雕版印刷

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于印版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的图文转印于纸张的工艺技术,称雕版印刷。在古代,雕版印刷又称版刻、梓行、雕印等。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极为复杂,大致可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若干程序。一是备料,即制版、备纸、备墨;二是雕版,即写版、校正、上版、雕刻;三是刷印与套色;四是装帧。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保留着国内惟一的全套古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共有二十多道工序,整个流程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

明代雕版印刷,地域之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都超过前代。政府的司礼监经厂,有刻、印、装订等工匠近千人。民间印刷的新品种是有插图的戏曲、话本,各级地方政府广泛编印地方志。新崛起的徽派刻工群体,代表了版画雕刻技艺的高峰。到了明代中、后期,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展,刻书之风大长,官刻、家刻、坊刻盛极一时,刻印之书不可胜计。

清代初期的1,曾影响民间印刷业的发展,技艺没有新的提高,但印刷量还是很大的。康熙年间皇帝命两淮盐政曹寅于扬州天宁寺内设扬州诗局,召集全国各地雕版印刷的能工巧匠前来效力,刊刻过三千余卷内府书籍,其中包括《全唐诗》,这些殿版图书世称“扬州诗局本”。这一期间,扬州雕版印刷以空前辉煌的业绩跃居中国刻书名区之列。民国年间,扬州地区雕版印刷趋于衰微,但余风犹存,仍刻印了不少书籍。

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60年成立“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66年遭到“0”的破坏,人员被遣散,版库遭强占,版片受到部分损毁。1972年,在1总理的关注下才使处于濒危状态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1978年,广陵古籍刻印社得以恢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全面恢复,修补、印行了大量古版图书,还新刊刻了《里堂道听录》等一批新版古籍,为扬州雕版印刷史谱写了新的光辉篇章,被海内外誉为“江苏一宝”,乃至“全国一宝”。

十. 贵州省 遵义 汇川区 辣鸡粉

辣鸡粉(面)是贵州特色风味美食,说白了也就是用辣子鸡当作臊子来吃面条,既好吃又方便,做一次一般可以吃三天五天,十天半月辣子鸡臊子都不会坏。由于贵州人不同于北方人早上常把稀饭、油条、馒头、包子当作早点,所以早餐吃米粉、面条是最为普遍的。

原料及调料:整只公鸡一只(2000克左右)面条(米粉)、糍粑辣椒、花椒、姜、大葱、香葱、大蒜、盐、酱油、味精、料酒、菜油适量。

制作方法:

1、将鸡切成1厘米见方小块,姜切成1毫米厚片,大蒜辨用刀破二至三片,大葱切成5厘米长段。

2、油锅加菜油烧至8成热,把鸡块加入翻炒至断生后用容器盛出待用。

3、锅里的底油烧至7成热,倒入姜蒜炒出香味后倒入糍粑辣椒和花椒、大蒜,翻炒至糍粑辣椒没有水分,倒入翻炒好的鸡块,翻炒至鸡块均匀地分布在辣椒中后撒入料酒、盐、酱油,待鸡块基本上入味了,加入葱段和味精后翻均匀。

4、加入高汤或开水至基本上淹没鸡块为好,锅加盖用小火焖收汁即可起锅。 5、面条下锅煮熟捞出装碗加上酱油、味精、葱花、姜末、少许清汤,最后放上辣子鸡丁和红油即可。

风味特点:油色通红,鸡肉香辣可口,回味无穷。

制作要点:

1、制作辣子鸡糍粑辣椒必不可少,否则失去这一道菜的特有风味了。

2、公鸡要选用3-4斤左右的,鸡小了就可省去用小火焖的一道工序,炒入味即可以起锅了,鸡大了就得焖40分钟至60分钟,否则鸡肉就不离骨。

3、鸡块下锅翻炒一定得火大油足,焖的时候必须用小火。 4、制作用于吃米粉或面条的辣子鸡臊子,油要多放一些,吃米粉或面条时就不要另外放油了。

贵阳土特产包装盒印刷厂贵州特产包装盒设计公司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