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明特产黑橄榄 云南野生橄榄有什么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8 11:52:59

一.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黑番鸭

古田黑番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古田黑番鸭是福建宁德古田的。

《古田县志》亦记载:古田黑番鸭又称瘤头鸭。具有生长快、肉质好等优点,群众视为滋补珍品。古田黑番鸭羽毛黑色,带有墨绿色光泽,主翼羽或复翼羽中带有少数的白羽;肉瘤颜色黑里透红,且较单薄;嘴角色红,有黑斑;虹彩浅黄色,脚多黑色。它具有体型大、生长迅速、耐粗饲、易肥育、肉质鲜美、肥肝性能良好等特点,古田群众视其为滋补身体的珍品。古田黑番鸭是古田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古田人民养殖黑番鸭历史悠久。据《宁德地区志》中记载:古田黑番鸭,主产于古田、屏南两县,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就有饲养,公鸭平均体重3.2公斤,年产蛋85~130枚。1983年古田黑番鸭品种选育列为宁德地区科委科研项目,1986年获地区科委颁发的黑番鸭品种选育研究技术鉴定证书,并被省标准计量局认定为地方良种。

黑番鸭属于善飞的热带森林禽种,古田县的自然环境,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水域,为它们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条件。据悉,古田黑番鸭的羽毛是黑色的,带孔雀绿光泽,育成期后复翼中长出2小片白羽。公鸭体型较大,母鸭是公鸭体重的一半,它们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须的各种氨基酸,具有脂肪含量少、瘦肉多、肉质结实、味道鲜美、肉味独特等优点,有独特的美食风味和药膳滋补功效。目前,黑番鸭的身价在当地是每公斤30元左右,在发达地区每公斤60元左右,优质优价的市场也刺激了生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 浙江省 温州 平阳县 平阳橄榄

产品名称: 平阳橄榄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外形美观,品质佳美,味香,少渣,质清脆,无涩味,后味清醇

产品简介: 平阳橄榄栽培历史悠久,外形美观,品质佳美,味香,少渣,质清脆,无涩味,后味清醇。橄榄树结果年限有长,经济效益高,管理方便,深得果农欢迎。

塘川橄榄富含钙质和维生素C,每百克果肉含钙204毫克,含维生素C15-100毫克,具有止渴、开胃、助消化、止喉痛、止泻泄、解鱼毒、解酒毒之功能。

我县的塘川橄榄品种繁多,现有大橄、小橄、丁香橄、长橄、园橄、苦撒、油橄、尖橄8个类型,有苦榄、油揽、黄皮丁香、葡萄丁香、老黄香、青皮长榄、青皮园榄、大榄、鸡蛋榄、松榄、小榄、尖榄、棕揽、黄皮园榄、黄皮长揽等15个品种,其中尤以塘川的老黄香和丁香揽为最久负盛名,为最佳鲜食品种,爽口清香,余味回甘;大榄、长榄、圆榄更宜加工成多种不同风味的佳品,畅销国内外,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产品历史:塘川橄榄种植面积共有1500多亩,年产量150吨,总产值150万元。

三.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黑猪

莆田黑猪是福建省地方良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常泰、黄石、笏石、灵川、梧塘、西天尾、涵江及城郊等乡(镇)。全县饲养母猪4万多头,年产仔猪50多万头(据县畜牧兽医服务站提供,1988年有防疫仔猪33万头),输出猪苗达20万头以上,畅销省内各地,是福建省主要的母猪基地。

黑猪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料,生长快,出肉率高,肉质好,产仔多,母性强,抗热、抗病力强等特点。成年公猪体重350市斤,母猪体重300市斤,经产母猪一般每窝产仔10~12头,最高达15头以上。利用长白猪或杜洛克猪作父本,黑猪作母本,杂交一代具有体型大,生长快,易育肥,出肉率高,瘦肉率高,肉质好等特点。所以,以莆田黑猪作母本,是福建省利用0优势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母本种源。

莆田黑猪产于福建省莆田、仙游和福清市的西北部,主要分布于福建省的莆田、仙游等县,其中尤以莆田的荔城区为数众多。

莆田黑猪产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在16℃至21℃之间,无霜期年平均达316天至350天之间。年降水量1293.9毫米,雨量多集中在5~9月,由于自然条件好,复种指数高,除部分山区为一年两熟外,均为一年三熟,盛产水稻、甘薯、花生、大豆、大麦、蚕豆和豌豆等,蔬菜栽种普遍,农副产品和青绿饲料丰富,此外还有海产饲料,常被用来喂猪。

莆田黑猪体型中等大,头略狭长,脸微凹,额纹较深呈菱形,耳中等大、薄,呈桃型,略向前倾垂,颈长短适中,体长,胸较浅狭,背腰平或微凹,臀稍倾斜,后躯欠丰满,肚大腹圆而下垂,背腰体侧部皮肤一般无皱褶,四肢较高,被毛稀疏呈灰黑色,0多为7对。

莆田黑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26.04公斤,体长131.5厘米,胸围120.75厘米,体高79厘米,成年母猪平均体重77.37公斤,体长116.99厘米,胸围100.37厘米,体高63.9厘米。

莆田黑猪具有早熟、适应性广、耐粗饲、抗病力强、产崽多、母性强以及性情温顺、肉质细嫩香美等优良特性。

莆田黑猪由于长膘慢、饲养期长、经济效益不高,农户养殖的积极性较低,加上近年来受到外来猪种的严重冲击,许多农户卖掉黑猪,致使黑猪濒临灭绝。莆田黑猪已被列入农业部猪种资源保护项目。

2006年,莆田黑猪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四. 四川省 广元 青川县 油橄榄

油橄榄又名齐墩果,为木犀科、齐墩果属常绿乔木。栽培品种有较高食用价值,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油橄榄油,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本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油橄榄达到8亿株,点地700余万ha,纯林占 1/3。1974年产果780万t,有56万t用于加工果实制品,724万t用于榨油,产油147万t,居各食用植物油产量的第6位。

我国栽培油橄榄较晚,至70年代末,有油橄榄1200万株。四川有500万株左右,幼林占99%以上。目前,进入结实的植株尚少,年产果还未达到200t。

油橄榄是世界名贵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橄榄油是油橄榄鲜果直接冷榨而成的天然食用植物油,营养丰富、抗氧化性较强,产品用途广泛,是世界上公认的植物油皇后、液体黄金。

五.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橄榄糁

潮汕地区盛产橄榄,橄榄糁可以说是民间橄榄一种最普遍的加工腌制的杂咸。据说橄榄糁还有一传说,过去潮汕地区一些男人,为谋生计外出打工,家中的女人为了让男人回家能吃上新鲜的橄榄,便用盐和南姜把橄榄腌起来,这便是现在的橄榄糁。橄榄的清香,带有南姜盐的咸辣,有很好的消食开胃作用,是橄榄糁的特点,因此潮汕人不但用它作早晨吃粥的杂咸,还常用它作煮鱼的调料,起辟腥的作用。

橄榄糁的制作较简单,把10公斤橄榄捣破,调入3公斤盐、3公斤南姜末,加适量冷开水,搅拌均匀即成。橄榄糁可随做随食,也可放久。

橄榄味甘酸,性平,入脾、胃、肺经,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南姜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有温脾胃、祛风寒、行气止痛的作用。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便使橄榄糁有了很神奇的功效。

六.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黑李

产地环境产地位于广西东北部,为都庞岭与海洋山脉间的河谷丘陵,种植基地远离城镇,周围无大型矿产、“三废”工厂、医院和垃圾场,空气、土壤、水源自成一体,无外来污染,生产上以雨水、山溪水自流灌溉为主。境内水果生产基地于2005年通过了区农业厅无公害产地认定,2009年获得了“广西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称号,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产品特点灌阳黑李成熟果实颜色紫黑,球形或椭球形,果径4-5cm,平均单果重100克左右,果面光滑,蜡粉较厚,可溶性固形物11.6%,肉质细脆,甜酸适度,风味浓郁,可食率达99.07%,离核。黑李果品高档稀有,风味特佳,品质极优,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新型高档水果。黑李被列为“五果”之首,其果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钾、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且保健功效突出,具有去解郁毒、活血生津、促进消化、祛痰利尿、清肝养肝、清除湿热、润肠通便等作用。

生产情况灌阳黑李鲜果上市期6-8月,县内总面积8.5万亩,年产量7.2万吨,主要分布于灌阳镇、新圩乡、文市镇、水车乡、新街镇,主销区域为广东、湖南及本区(省)。群众在水果生产实践中施用农药、化肥均能控制在无公害生产标准范围之内,果品卫生、安全。

品牌建设灌阳黑李2006年12月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曾评为全国优质果品并获“中华名果”、“广西名牌产品”及“中国绿色生态黑李之乡”等荣誉。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总汇

七.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橄榄菜

橄榄菜素色泽乌艳,油香浓郁,美味诱人而成为潮汕人日常居家的小菜美食。闻名遐迩。

明代《澄海县志》中载:“物产,果类有橄榄,实小而尖者为佳”。“蔬菜有芥菜,其中可用盐渍。”

橄榄与盐渍芥菜叶(俗称酸咸菜叶),精工煮制成为乌橄榄菜,食之开胃消食,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澄海橄榄菜的传统制作工艺是:将橄榄清洗干净,用清水浸渍漂洗,滤去酸涩水分;再选取盐渍的酸咸菜,用刀切碎,把橄榄与芥菜叶放入铁锅,添加花生油及适量食盐,以文火煮至将近熟烂之时,将已切碎的红辣椒、蒜头、少许芝麻、花生仁等辅料加入拌均匀,再煮五分钟后即成。

橄榄菜是潮汕地区所特有的风味小菜,取橄榄甘醇之味,芥菜丰腴之叶煎制而成,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可追溯至宋明时代,经加工制作後具“清、鲜、爽、嫩、滑”等特点,可说是名闻遐迩的潮州菜系中的一朵奇芭。

橄榄菜制法讲究,须经八道工序:先选用碧绿丰润的鲜橄榄,去其苦涩,再以香醇花生油和盐反复番炒,尽取香馥之味,留其珍贵橄榄油成份,加入精选芥菜叶,并控制不同火候,慢慢搅伴,榄汁、香油渐渗其中,使其逐渐乌黑亮泽。经十个小时以上的文火煎熬,佐以香料,方制成滑润爽口的橄榄菜。下箸品尝,舌肠芳洌,细细咀嚼,留香齿颊,别有一番“踏花归去马蹄香”的韵味。且橄榄菜富含橄榄油珍贵营养成份和多种维生素,生津益脾,促进消化,为潮汕酱菜之天然绿色健康食品。

橄榄菜是一种闻名遐迩的潮汕杂咸小菜,不仅海内外的潮汕人喜欢,很多外地人吃后也都赞不绝口。不但如此,乌橄榄菜还与菜脯和咸菜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潮菜原料,用它来炒饭或蒸肉,能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油香美味。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青绿色的嫩橄榄,与咸菜叶一起熬制之后,会变成黑亮如墨的乌橄榄菜呢?而且这样一种风味独特的黑色食品,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被创造发明出来的呢?

有这样一个创制乌橄榄菜的民间传说:每年夏天,肆虐的台风刮过之后,橄榄林子里总会落下一地的橄榄花。橄榄花就是尚未成熟的青橄榄,这时距离秋冬的采摘期尚远,橄榄果个小色青肉嫩核稚,吃起来粘稠味涩。有一位巧媳妇,舍不得让橄榄花在地里烂掉,就拾了一篮回家熬煮。因为旧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咸菜瓮,瓮头(上面)总堆放着一些咸菜尾(叶),巧媳妇便将这些咸菜下脚料也取出来洗净切碎,放进生铁鼎(锅)里与橄榄花同煮。她的本意,只是将废物利用起来,留着以后慢慢食用。不想奇迹真的出现了,乌橄榄菜就此诞生了!

从技术的层面看,发明乌橄榄菜的关键环节是熬煎橄榄树脂。但此项技术的发明及应用,潮汕人的先民南越人至迟在唐代就已经掌握了。这是因为橄榄本来就是一种原产于南越的果树,南越人除了嗜食橄榄果之外,还熟悉橄榄树的种植技术并能够综合利用橄榄树的各种价值。

对此唐朝人刘恂在《岭表录异》中是这样记载的:“橄榄树枝皆高耸,其子深秋方熟,南人重之,生咀嚼之,味虽苦涩而芳香胜于含鸡香也。有野生者,子繁树峻,不可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纳盐于其中,一夕,子皆自落。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采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饧,谓之橄榄糖。用泥船隙,干后牢于胶漆,著水益坚耳。”这里提到,橄榄树的枝节皮叶会分泌一种乳脂,经过熬煎之后,就变成黑色的饧状物,所以称之为橄榄糖。

橄榄树脂并不仅仅作为船舶的粘合剂,品质好的还能成为香料或药材。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就提到一种“橄榄香”,说其由“橄榄木节结成,状如黑胶饴,独有清烈出尘之意,品在黄连、枫香之上”。

潮汕人从南越人身上传承过来的橄榄文化,首先表现在对橄榄果的嗜好上。嚼橄榄犹如喝功夫茶,个中滋味非此道中人是很难理解的。地方志书在记载橄榄时最重视的就是品质,比如嘉庆《澄海县志》说橄榄:“实尖而小者为美,圆而大者稍逊之。”光绪《海阳县志》则说:“其种有青有黄。青者味涩,唯黄而尖有三棱者佳。”这里提到的三棱橄榄,原产地在潮阳金玉的芦塘乡。2005年有一株树龄五百年的橄榄树王,挂果158公斤,拍卖得到52.7万元,创下了惊人的交易记录。

其次是表现在对橄榄树的综合利用上。橄榄树挺拔高耸,木质轻疏松软,故张岱《夜航船》说:“此木可作舟楫,所经皆浮起。”按古人造船的最大特点是不用铁钉,有了橄榄树,造船所需的木材和粘合剂就都能够解决,航海就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我们说,不但潮汕人的乌橄榄菜可能与橄榄糖有关,就连航海等生活方式都可能与橄榄糖有关。这也许能够回答为什么古代的潮州海商会那么出名,古航道:“万里石塘”为什么由潮州起始,经南海诸岛而到达异国他乡。

八.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潮州橄榄

橄榄,又名青果,因果实尚呈青绿色时即可供鲜食而得名。橄榄果富含钙质和维生素C,于人有大益。它是一种常绿乔木,原产中国。“桃三李四橄榄七”,橄榄需栽培7年才挂果,成熟期一般在每年10月左右。新橄榄树开始结果很少,每棵仅生产几千克,25年后才显著增加,多者可达500多千克。橄榄树每结一次果,次年一般要减产,休息期为一至两年。故橄榄产量有大小年之分。

九.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闽侯橄榄

闽侯橄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闽侯橄榄,又称白榄、青果、黄榄,为橄榄科橄榄属植物,是热带、亚热带的名优水果之一,闽侯。作为果树栽培的橄榄有橄榄和乌榄两种。

闽侯橄榄营养丰富,含有17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果肉富含钙与维生素C。每100g橄榄果肉含钙204~400mg,维生素C21.12~39.89mg,蛋白质0.77~1.2g,脂肪6.55g,碳水化合物5.6~12.0g,叶绿素约30mg,类胡萝卜素7.52~8.05mg,总糖1.67~2.3%,还原糖0.49~0.75%,有机酸0.97~1.55%,可溶性固形物11.21~14.25%,单宁2.57%。橄榄仁含蛋白质16.64%,脂肪59.97%。橄榄花粉是驱除疲劳的保健品。橄榄核可以雕刻成工艺品,还可以制成活性炭。
橄榄果实除鲜食外,还可以制成各种盐渍品、蜜饯、果汁、果酱、果酒等加工品,如冰橄榄、拷扁榄、大福果、十香榄、去皮酥、咸橄榄、橄榄汁、橄榄果酱、橄榄酒、橄榄茶等。.

历史发展

闽侯县种植橄榄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已很盛行。据《新唐书》及《八闽通志》记载,唐朝时福州府在土贡品中就列上橄榄;民国版《闽侯县志》载:橄榄“出福州甘蔗洲,芋原八十里间,沿麓树之。”20世纪80年代末,该县开始大规模种植橄榄,至2006年橄榄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闽侯橄榄有多个品种,其中惠圆品种最多,每年产量是闽侯所有橄榄产量的一半左右。闽侯橄榄特别好吃,它比较嫩脆,又回味,甜的回味。闽侯县橄榄行业协会致力协助推动闽侯橄榄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工作。.
2007年8月14日,福建闽侯县橄榄行业协会正式成立,该县橄榄行业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推广、管理等领域的121人成为首批会员。.

产品荣誉

1996年8月,在安徽省郎溪县召开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闽侯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中国农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橄榄之乡”;
1990年,福建电视台拍摄了“闽中橄榄”科教片,详尽地叙述了橄榄的功用以及栽培管理;
1993年,闽侯县食品加工厂饮料有限公司研制的“天然橄榄汁饮料”荣获福州市食品饮料产品三等奖;
1994年,闽侯县奥利福天然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然橄榄汁饮料”获中国星火计划国际研讨会及星火技术和产品展示会金奖。.

十. 西藏 山南 隆子县 隆子黑青稞糌粑

隆子黑青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隆子黑青稞是西藏山南隆子县的。隆子,意为须弥同顶(佛教用语),全称“玉杰隆子”),古称“涅”),唐代曾写聂。“隆子黑青稞”传说于公元712年左右金成公主经过隆子河谷文“内嘎沃”地段不慎从邦点(指藏式围裙)中掉落在当地,经过千年的种植而形成独特的当地品种。是历代隆子宗主主要食物之一,也是聂德主持历代-和喇嘛的供品(聂德主持是聂雄六大寺庙的母寺之一),该寺庙至今仍然食用水磨磨制的黑青稞糌粑。其做成的糌粑不仅深受藏区消费者欢迎,而且也备受很多内地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地域范围

隆子县位于西藏高原中南部,喜马拉雅山北侧,东临林芝地区朗县,西靠措美,西南接错那县,东南为印占区,北倚加查、曲松、乃东三县,是山南地区四个边境县之一。属南喜马拉雅地貌,地势西高东低,相对高差约2000m,平均海拔3900m,年日照时数3014.6小时,年降水量270.3mm,适宜黑青稞的生长。全县总面积10566平方公里,是西藏自治区35个粮食主产县之一,主要种植黑青稞、白青稞、小麦、荞麦、油菜等农作物。 隆子黑青稞保护范围:隆子县的隆子、日当、热荣、加玉4个乡镇所辖的3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91°53′00"~93°06′00",北纬28°07′00"~28°52′00"。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隆子黑青稞是因其颖壳及籽粒表皮呈现黑紫色而命名,该产品是在隆子县特殊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种植、驯化而形成的特有地方品种,它和普通青稞为同种,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青稞分为白青稞、黑青稞、紫青稞等种类。在植物学上,黑青稞的种子为颖果,籽粒是裸粒,与颖壳完全分离。籽粒长6~9mm,宽2~3mm,形状有椭圆形、菱形,青稞籽粒皮比大麦表面更光滑,颜色黑紫色及黑色等。 (2)内在品质指标:隆子黑青稞口感细腻、麦香味浓郁,营养丰富。 黑青稞的维生素B1含量为0.25—0.32mg/100g,维生素B2含量为0.58—0.9mg/100g,硒含量为0.013—0.02mg/100g,黄铜为0.17%—0.2%,钙含量为540—560mg/kg,锌含量为18.6—21mg/kg。 (3)安全要求:明确登记产品市场准入所遵循的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名称、具体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4)包装: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包装袋上注明产品批号并加注“隆子黑青稞”字样。 (5)标识:销售的隆子黑青稞产品,应当在包装物上标注或者附加 标识,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生产日期、产品质量等级、保质期。 隆子黑青稞标识所用文字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和藏文(出口另外)。标识标注的内容应当准确、清晰、显著、完整、持久。 (6)贮藏:包装好的产品分类、分等存放在清洁、避光、干燥、通风、无污染和有防潮设施的仓库中贮藏,注意防潮、防霉、防虫,严禁与农药等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 (7)运输:隆子黑青稞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潮湿、防雨淋。用车运输过程中,要加盖防雨布。严禁与有毒物品混装,严禁用含残毒、有污染的运输工具运输隆子黑青稞及加工产品。

黑橄榄是哪里的特产广西特产乌橄榄黑橄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