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新罗特产 塞外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3 13:39:21

一. 福建省 龙岩 新罗 龙岩斜背茶

龙岩斜背茶产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乡的斜背、背洋、梅溪等地,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原产地斜背村的农民,祖居泉州,先是迁居漳平永福,而后又从永福迁到龙岩斜背村定居,至今已传十九代。他们定居后即开始种茶。加工出来的茶叶,以产地定名为“斜背茶”。斜背茶为高山茶类,属炒青绿茶。其干茶色泽灰绿带黄,汤色黄绿,叶底嫩绿黄亮,以“三著黄绿”而闻名。

斜背村位于万山之巅,海拔高达1248米,背洋和梅溪两村海拔也达1000米以上。山上云雾弥漫,日照时间较短,年日照时数为2058小时,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降雨量1683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5%。茶树多种植在山垅两旁或是房前屋后的零星地上。在长期独特的生态条件影响下,茶树芽叶的特性发生了变化,表现在芽梢叶色黄绿,每到春季,满园皆黄。芽叶中叶绿素含量较低,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比绿色芽叶高。

斜背茶以大叶种菜茶炒制品质最佳。立夏左右进行采摘,不采夏、秋茶。主要工艺有杀青、揉捻、初炒、摊凉、复炒、过筛摊凉、再复炒、再过筛摊凉、足干等九道工序。全程历时4小时左右。特殊工艺促使茶多酚等内含成分发生非酶性为主的生化变化,有利斜背茶“三著黄绿”品质风格的形成。

斜背茶在闽西早负盛名,现已销往厦门、广东等地,并外销新加坡等地,深受海外侨胞的嗜爱。它以独特的香气(带艾香)、浓厚的滋味、犹如新鲜橄榄的回味吸引着广大斜背茶的爱好者。

二. 福建省 龙岩 新罗 苦抓汤

苦抓汤

在龙岩的风味小食、菜谱中,"苦抓汤"不但具有地方特色,还是防病、治病的药膳。所谓苦抓(一名败将草),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泻火、散瘀、消肿,可治便秘、痢疾。海外游子,常常不远千里托亲朋故友捎带或者邮寄,在异国他乡品尝家乡的这一道美味佳肴。

三. 福建省 龙岩 新罗 新泉鱼

新泉一带的人十分讲究对鱼的烹调,不同的鱼种有不同的加工方法。比如鳗鱼、鲇鱼、鲶鱼等无鳞鱼类一般用于清蒸。清蒸时,若以食肉为主,则加以香菇、姜汁、花生油等佐料;若以滋补身子为主,则加适量的水、米酒、生姜一起蒸。

鲤鱼则一般是先煎后煮。鲫鱼除了用干煎、焖之外,更多的则是用来涮酒。涮酒时配以适量的生姜、香藤根之类的配料。 无论采用哪种加工方法,当地人都十分讲究烹调技巧。

四. 福建省 龙岩 新罗 新罗米粉干

尤以苏板米粉为佳,系选用优质大米、传统的手工工艺精制而成。色白质韧,一煮即熟,经久不糊,润滑可口。享誉八闽的龙岩清汤粉,就是以苏圾新鲜米粉为主料。

五. 福建省 龙岩 新罗 龙岩山麻鸭

龙岩山麻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龙岩山麻鸭是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的。龙岩山麻鸭,又称“新岭鸭”,是福建省优良蛋用型鸭种,具有体型小、早熟、产蛋多、适应性强等特点。

龙岩山麻鸭,原产于龙岩市龙门镇的湖一、龙门一带,群众又称“新岭鸭”,是福建省优良蛋用型鸭种,具有体型小、早熟、产蛋多(年产蛋量:299.2枚;蛋粒重:66.6克;年产蛋重量:19920克。)、适应性强(育成期成活率:98%。)等特点。特别是蛋粒适中,是制作加工皮蛋的佳品。龙岩市新罗区是山麻鸭的原产地及主产区,年存栏种鸭230余万只,生产销售种苗达2000余万羽,分别畅销我国的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上海、安徽、云南等八省一市,深受群众的喜爱。

龙岩山麻鸭已有500多年的饲养历史。相传于明代,龙岩人民就有养鸭的习惯。他们从中选育了适宜山区特点的蛋鸭,经年长日久的不断培育,使麻鸭的优良种性遗传至今。解放后,卵鸭的技术不断发展,饲养山麻鸭的地方越来越多,成为人们致富的又一途径。

龙岩山麻鸭体小,头隽,颈长细,胸部平深,后体宽大。母鸭体重一般两斤半到3市斤,毛色以灰白带黑斑,嘴角金黄,脚蹼为橙黄色。成熟期约110天左右,最早熟的有85天,产蛋蛋壳比较坚硬。公鸭体重一般2斤至2斤半,毛色黑青带亮棕色,饲养120天左右可配种。

龙岩山麻鸭既产蛋又是肉用鸭,群众称水鸭。当要淘汰产蛋母鸭时,养鸭户进行育肥,母鸭一般饲养年限为2到3年,然后转为肉用鸭。将山麻鸭宰杀,配合各种中草药清炖,可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特别是小孩子麻疹之后和肝病患者最为适用。寒冬之际,为备过年配酒名菜,人们在冬至时宰杀做腊鸭。因此,养鸭是解决肉食、蛋品的重要途径。鸭的羽绒和肥鸭肝是外贸出口产品之一。

为充分发挥山麻鸭的优良性状,提高其生产性能,经过8年6个世代的努力,现已选育组建23个家系,生产指标已达到或超过育种要求,经省级专家鉴定,选育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山麻鸭原种场现存栏祖代、曾祖代种鸭3000余套,年可提供20-30万套父母代种苗及大量优质商品苗。

六. 福建省 龙岩 新罗 龙岩米粉干

用优质大米精细加工而成。色泽光亮、性韧耐煮,不糊不烂,香甜爽口
( 龙岩)

七. 广西 南宁 江南区 煎羊包肝

煎羊包肝

精选黑山羊肝、羊肉、网油精心制作,羊肝切成片状,羊肉剁成沫,并加入香茄、葱末,码味后,用羊网油包好,裹上蛋液放入锅内煎至两面金黄即可。其形独特新颖,外焦香里鲜嫩。

八. 广西 南宁 江南区 江南四季豆

四季豆是菜豆的别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喜光、耐旱、适宜在土层深厚、松软、腐殖质多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是豆科菜豆种的主栽品种。

四季豆富含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性甘、淡、微温,归脾、胃经,化湿而不燥烈,健脾而不滞腻,为脾虚湿停常用之品,有调和脏腑、安养精神、益气健脾、消暑化湿和利水消肿的功效。鲜嫩荚可作蔬菜食用,也可脱水或制罐头。

江南区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21.6℃,年平均降雨量达1313.1毫米,全年无霜日355天以上,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优越,十分适宜种植四季豆。全城区常年种植面积约1.5万亩,主要分布在江西镇安平村、那廊村、同良村等,大量上市时间在4月-5月、10月-12月,产量1.85万吨,产品主要远销湖南、湖北、河南、天津、北京等地区。

九. 广西 南宁 江南区 扬美豆鼓

扬美作为南宁的一个著名古镇,在明清时代独占水路便利的优势迅猛发展,成为南宁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当时,作为商贸集散地的扬美,经济、文化非常繁荣,壮汉民族等多种文化的交融使扬美这一江边小村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名镇。扬美豆豉就是在这个时候作为著名的手工艺制作的传统食品横空出世的。

豆豉古称“幽菽”。 昧稍辛、稍涩、有浓郁的浆香味。上好的豆豉光泽透亮,颗粒饱满,香味浓郁,含有丰富的由蛋白质转化的多种氨基酸和较多的维生素B1等元素。扬美豆豉因其选料严格,工艺精湛,具有“纯天然、纯手工、纯绿色”的“三纯”和“手感好、口感好、质感好”的“三感”品质名扬天下,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清光绪年间,曾为清代御厨的首选佐料。一百多年来,扬美豆豉先后出现了 “广成号”、“建华号”、“杜家坊”等老字号的作坊,鼎盛时期年产量都在七、八万斤左右,远销至福建、上海等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外来的饮食文化的不断冲击以及人们饮食多元化的影响,扬美豆豉正面临濒危的境地。

近年来,江南区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与振兴扬美豆豉的措施。通过在“杜家坊”积极开展“传、帮、带”的培训活动,鼓励和扶持“杜家坊”的改造与扩建,并利用扬美古镇的旅游资源,推出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菜肴(如“豆豉炒薯叶、豆豉闷排骨、豆豉炒苦爪、老友粉等),加大对扬美豆豉的推广与宣传,让扬美豆豉这一传统的民族食品的美丽小花开得更加灿烂多彩。

龙岩市各个县的特产新罗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