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特产包装盒印刷 随州精品包装盒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1 07:06:44

一.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桐柏山山野菜

  随州市曾都区北部地处桐柏山脉、山高林密、气候湿润,自然资源丰富,可食用的野生植物茎叶如珍珠花、白花菜、拳菜(蕨菜)、蒲公英、桔梗、马兰(山马齿)、槐花、山香椿、枸杞菜、介木叶(野腊菜)等十多种。山野菜主要采摘期在清明前后,有的一年四季都可采摘生产、长年供货。山野菜营养丰富、天然野生,是极好的无公害滋补产品,可生吃凉拌,热炒、下火锅。食用山野菜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生活理念的体现,已成为一种时尚。其产品主要销往随州、襄樊、西安、北京、上海、郑州等地,销售渠道畅通,供不应求,前景广阔。随北现有100多万亩山场面积,年采摘量可达3500吨以上。

二.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九节鞭菜豆

  九节鞭菜豆是随州市蔬菜研究所经多代提优选纯的优良蔬菜品种,具有生长快,长势旺盛,分枝力强、耐热、抗寒、抗銹病、翻花力强等优点。中早熟品种。播种后50天左右即可始收,采收期可长达60多天,豆荚端直浅绿色,长约25厘米,宽1.8厘米,春秋均可种植。亩产3000公斤以上,清脆可口,品质极佳。随州曾都区种植面积2000余亩,总产量600余万公斤,远销武汉、长沙、宜昌、襄樊等地。

三.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州泡泡青

随州泡泡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随州泡泡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随州泡泡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学名:皱叶黑油白菜俗称:泡泡青外貌特征:叶泡浓绿至墨绿,叶片呈泡状,色泽乌黑,全绿,叶肉厚实,质地柔软产地:湖北省随州市至枣阳市一带地区

简介

随州泡泡青菜,又名黑油白菜。是随州曾都区特有的地方品种,该品种属塌地生长植物,叶泡浓绿至墨绿,叶片呈泡状,色泽乌黑,全绿,叶肉厚实,质地柔软,抗寒性强。经霜雪后,品质尤佳,春节前后上市,是城乡居民春节期间尤为喜爱的菜肴之一。由于抗寒性强,一般作越冬作物露地栽培,9月中、下旬开始分期播种,11月至次年2-3月采收上市,立春后开始抽苔开花。泡泡青因其独特的品质和丰富的营养在随州地区普遍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5万亩左右,每亩产鲜菜1000公斤左右,每年可产鲜菜5万吨左右,单项总产值在5000万元左右。泡泡青过去主要在本地区销售。近几年,随着人口流动性加大,泡泡青逐步享誉省内外,甚至成为随州人招待贵宾、馈赠外地亲朋好友的礼品。随州泡泡青,系随州地区的当家主栽品种,它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十字花科白菜类不结球白菜的越冬栽培草本植物,主要以柔嫩叶供食,后期也可食用嫩茎。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和矿物质。随州“泡泡青”已经取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绿色产品认证。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对曾都“泡泡青”检验报告显示,该产品营养物质丰富,是无公害绿色食品。

地域范围

随州泡泡青地域保护范围为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的东城、西城、南郊、北郊、万店、何店、淅河及随县的安居、厉山、新街、环潭、均川、万和、尚市、唐镇、柳林等1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3′~113°46′,北纬31°19′~32°26′。

四. 江苏省 扬州市 广陵区 扬州雕版印刷

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于印版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的图文转印于纸张的工艺技术,称雕版印刷。在古代,雕版印刷又称版刻、梓行、雕印等。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极为复杂,大致可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若干程序。一是备料,即制版、备纸、备墨;二是雕版,即写版、校正、上版、雕刻;三是刷印与套色;四是装帧。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保留着国内惟一的全套古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共有二十多道工序,整个流程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

明代雕版印刷,地域之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都超过前代。政府的司礼监经厂,有刻、印、装订等工匠近千人。民间印刷的新品种是有插图的戏曲、话本,各级地方政府广泛编印地方志。新崛起的徽派刻工群体,代表了版画雕刻技艺的高峰。到了明代中、后期,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展,刻书之风大长,官刻、家刻、坊刻盛极一时,刻印之书不可胜计。

清代初期的1,曾影响民间印刷业的发展,技艺没有新的提高,但印刷量还是很大的。康熙年间皇帝命两淮盐政曹寅于扬州天宁寺内设扬州诗局,召集全国各地雕版印刷的能工巧匠前来效力,刊刻过三千余卷内府书籍,其中包括《全唐诗》,这些殿版图书世称“扬州诗局本”。这一期间,扬州雕版印刷以空前辉煌的业绩跃居中国刻书名区之列。民国年间,扬州地区雕版印刷趋于衰微,但余风犹存,仍刻印了不少书籍。

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60年成立“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66年遭到“0”的破坏,人员被遣散,版库遭强占,版片受到部分损毁。1972年,在1总理的关注下才使处于濒危状态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1978年,广陵古籍刻印社得以恢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全面恢复,修补、印行了大量古版图书,还新刊刻了《里堂道听录》等一批新版古籍,为扬州雕版印刷史谱写了新的光辉篇章,被海内外誉为“江苏一宝”,乃至“全国一宝”。

五.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紫金牌”软包装食品

“ 紫金牌”软包装食品严格依照伊斯兰教制作方法宰牲加工精制而成,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紫金牌烤鸭色泽诱人,以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携带食用方便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产品已远销阿拉伯国家。( 宜良县)

六.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县白果

随县白果是湖北省随州市随县的。随县白果以果核洁白,种仁匀实而享有盛名,成为传统的出口产品之一。

白果历来是随县收购量较大的农副产品,上世纪80年代丰年可产20万公斤,常年收购量在100吨左右。1996年曾产白果达792吨,占全省总产量的60%以上。随县白果以果核洁白,种仁匀实而享有盛名,成为传统的出口产品之一。白果种仁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糖分、维生素、钙、磷、铁、胡萝卜素、多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氰甙和白果酚甲等物质,既可食用,又可入药。白果熟食能温肺益气,止咳嗽,治疗妇科疾病,还可减少小便次数。所以过去秀才进考场时都要带点白果吃。白果能杀死皮肤上的细菌,可治酒刺,所以它又是高级化妆品的原料之一。将白果捣烂涂在手脚上,可治疗皮肤皴裂。银杏叶可提取黄酮,是治疗心脑血管和高血压的新药。捡一片银杏叶夹在书中,可防治虫蛀。白果因含有少量的氢氰酸,故不能多食。一旦有中毒表现,白果壳煮水喝能解毒。

七.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州芽茶

随州芽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随州芽茶是湖北省随州市的。随州芽茶其特点是条索挺直,芽头肥硕匀齐,银绿隐翠,清香高鲜,滋味醇和,汤色嫩绿明亮。随州芽茶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随州芽茶产地位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位于北纬31度19分至32度26分之间,科学研究证明,北纬30度±2度,地带气温适宜,该产地所产茶叶能兼顾外形和内质,酚氨比在10左右,是优质绿茶的理想生长条件区域,(参考文献:1、陆松侯、施兆鹏主编《茶叶审评与检验》;2、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变化的影响,随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960毫米,年光照总数在2009.6h-2059.7h之间,年平均气温15.5℃,无霜期220—240天。温暖的气候条件,良好的地貌特点,造就了适宜芽茶生长的生态环境。这里土层深厚,地疏松,透水性好,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磷钾肥,呈酸性(PH4.5-6.0),常年“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过后满山云”,空气中富含氧离子,年均相对湿度77%,年气压1000.9毫米汞柱,日照总辐射量为107.9千卡/平方厘米,年均风速1.8m/秒,这些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茶树得以采天地之精华,汲日月之灵气,孕育出的随州芽茶茶头肥硕,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及硒、锌等微量元素,其采摘要求也很高,采摘细嫩,百粒单芽重约15-20克,长度为1.5-2cm;干茶外形银绿隐翠,扁平尖削;茶汤黄绿明亮,清香高鲜持久,滋味鲜醇回甘,随州芽茶兼顾了色、香、味、形,因此随州芽茶成为随州茶业标志性产品。

随州芽茶其特点是条索挺直,芽头肥硕匀齐,银绿隐翠,清香高鲜,滋味醇和,汤色嫩绿明亮,冲泡时茶芽立于杯底,形似银剑竖立,亦像雨后春笋,蔚为壮观。随州芽茶先后荣获湖北十佳文化旅游名茶、“中绿杯”中国名优茶评比金奖、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名茶金奖。

湖北省随州市洪山镇、何店镇、草店镇、长岗镇、三里岗镇、环潭镇、柳林镇、武胜关镇共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随州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随政函〔2011〕70号

随州市地方标准:DB4213/T23-2009《随州芽茶》

八. 湖北省 随州市 广水 广水滑肉

广水滑肉是湖北名肴,曾载入《三楚名肴》和《中国菜谱湖北菜系》两书中。民间传说,唐朝开元年间,应山籍有位姓詹的御厨做滑肉的手艺很高。他将五花肉切成小块,用面粉拌和,加上蛋清、葱、姜等上十种配料,先炸,再溜,后烩,做出一道颜色金黄,外形很像豆腐的菜。唐玄宗吃这道菜时感到特别鲜美爽口,不用细嚼就滑入喉咙,称此莱为“滑肉”。不知为什么,詹厨师得罪了安禄山,他勾结内奸在唐玄宗面前谗言,詹厨师被杀。后来安绿山叛乱,唐玄宗才发现自己误杀詹厨师,特追封为厨王,其忌日为农历八月十三日。以后每到这天,应山厨师们都要相聚一起,设酒筵祭奠他,第一道菜便是滑肉。

民间另一个版本说詹厨师为食欲不振,身体虚弱的唐太宗李世民做了一道滑肉,荤素搭配,觉得醇香可口,又不腻人,很是开胃,一碗滑肉都被吃光。此后每天都有这道菜,李世民身体强壮起来,便封詹御厨为厨王。

九.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草店香菇

湖北省随县草店镇位于随县北部,桐柏山南麓,淮河流域上游,版图面积3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570亩,草店镇是特色经济发展大镇、农业强镇,除水稻、油菜、花生外,最负盛名的是食用菌产业,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该镇就开始种植香菇,并以盛产花菇而闻名全国。

草店镇是中南地区重要的香菇菌种生产基地,其菌种除供应本地香菇种植户外,还远销陕西、河南、四川等地。全镇现从事香菇贸易的有200多家,3000余人;从事食用菌栽培的农户6000多户,占全镇总户数90%以上,共种3000多万袋袋料香菇,户均4000多袋,年产干菇约1050万公斤,年产值达3亿,户均收入3万余元,占全镇农民家庭总收入70%以上。香菇产业已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网络。近年来,该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优质菌种在市场上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各地菇农形象地称赞:“草店菌种,一点就中。”

草店镇被誉为“中国花菇之乡”。先后被认定为中南地区食用菌种供种基地、中国万吨食用菌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和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

十. 湖北省 随州市 广水 徐家河银鱼

徐家河银鱼是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徐家河水库的。徐家河水库盛产银鱼。徐家河银鱼身体透明、无骨无刺,有“水生人参”之称。

银鱼是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俗称“面条鱼”。中国是世界银鱼(银鱼科Salangidae的简称)的起源地和主要分布地区,在中国东部近海和各大水系的河口共分布有世界17种银鱼中的15种,其中特有种6种。银鱼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很高,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近太湖新银鱼是于1987年定为新种并命名的,隶属于银鱼科、新银鱼属。

近太湖新银鱼体形长,侧扁,后部渐细。头短,略平扁呈三角形。吻短钝,两颌等长或下颌稍长于上颌。体裸露,仅雄鱼臀鳍基部具鳞。鱼体白色,半透明。成熟雄鱼臀鳍条膨大且中部呈扭曲状,整个臀鳍似扇形。雌鱼臀鳍短小,呈三角形。胸鳍园形,具肌肉基。尾鳍叉形,下叶较上叶略长。脂鳍位于臀鳍基后部上方。腹面具2行黑点,尾鳍上、下叶均呈黑色。

近太湖新银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淮河中下游的支流及附属水库、湖泊和河道中,尤以湖北省分布为甚。湖北省徐家河水库养殖水面5.76万亩,平均水深6米,最大水深30米,是近太湖新银鱼的繁殖地。近太湖新银鱼为中上层鱼类,终生以浮游动物为食。它的生命周期为1年,只有春夏一个产卵群体。生殖季节为每年的3-6月,繁殖期间水温为9-25℃,4月上旬至5月上旬为产卵盛期。捕捞近太湖新银鱼的合理时期为秋冬季。

近几年,广水市加强对徐家河水库的生态保护,同时组建养殖合作社,吸纳库区周边33个村的12000多户渔民为股民,对银鱼进行综合养殖开发。渔民每年可按期分红,消除了竭泽而渔现象。2012年,徐家河水库银鱼产量超过50吨,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地。目前,徐家河水库已成为全国银鱼主产区之一。

湖北广水市银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于1996年11月。主要产品有冻银鱼、青虾、匙吻鲟、淡水鱼、鳄鱼等,年销售收入900万元,利税110万元。

湖北土特产包装盒印刷湖北特产礼品盒印刷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