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特产薯粉坨 江西薯粉坨做法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1 14:36:42

一. 湖北省 黄石 阳新 阳新屯鸟

阳新屯鸟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新屯鸟是一种肉用地方品种。相传因吃得多(当地称“屯得”)而得名。1992年省畜牧局陈大章、邓蔼祥、王志强、王秀芝等专家赴阳新考察后,一致认为阳新屯鸟是一个具有独特特性的地方品种。1998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时使用“屯鸟”字 ,读“tueng”音。目前,阳新存笼种公屯鸟 28万多只,年向社会提供阳新屯鸟苗600万只,故阳新屯鸟分布已遍及大半个中国。

一、外貌特征:体躯长宽略扁,体形呈橄榄状。头劲大而粗短,头劲部有一撮较长的羽毛,羽毛丰满、光泽,翼羽矫健,长达尾部,尾羽长而向上翘起。羽毛颜色有纯白和黑白花两种,嘴短而窄,嘴色鲜红或暗红,眼至喙的周围无羽毛,头部两侧和颜面有红色或赤竭色皮瘤,公屯鸟 皮瘤比母屯鸟发达。胸部丰满,宽而平,翅大而长。腿短粗壮,趾爪硬而尖锐,蹼大而肥厚,步态平稳。

二、生产性能:阳新屯鸟抗热耐寒能力强,生活力高,其觅食能力强,全国各地一年四季均可饲养。每只年平均产蛋88个,平均蛋重65—70克,母屯鸟 的就巢性强,产完蛋后即就巢孵化。

三、特性和用途:阳新屯鸟生情温驯喜安静,合群性强叫声嘶哑,耐粗饲,适应于集约化饲养管理。阳新屯鸟 全身都是宝,屯鸟 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汤香甜可口,是佳肴珍品。其药用价值高,屯鸟 内经能消食化气和治脾胃病;屯鸟 血肯有活血化瘀解毒之用;屯鸟 蛋具有除胸隔肠胃伏热清热降逆之功效,全屯鸟煨汤可抗肿瘤;屯鸟 肥肝富含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是制造多种药物的重要原料,屯鸟羽绒柔软光洁,是珍贵的轻工业原料。

阳新屯鸟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阳新县现辖行政区域。

二. 湖北省 黄石 阳新 阳新枇杷

枇杷是阳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明代嘉靖年间编纂的《兴国州志》,清光绪十五年编纂的《兴国州志》物产篇中都有枇杷的记载。据调查,沙子垴村王金义于1909年将五株枇杷苗摆成五角形栽在一起,后来五株长拢,看起来像一株,年产枇杷1000kg,最高年产量1500kg,当地群众称这株枇杷为“枇杷王”。阳新县枇杷产地主要分布在黄双口镇和富池镇,年产果25 万kg左右,阳新枇杷依其果大味美著称全省,深受武汉、黄石、武穴等地消费者的欢迎,曾得到著名的果树专家学者章恢志、李祥瑞的赞誉,并将阳新县的枇杷品种特点及培植技术等载入全国高等院校《果树栽培》教科书。

三. 广西 百色 凌云县 凌云红薯粉

红薯粉

自然是用红薯来做的,香、脆、甜。尤其是用来打火锅,可以清肠的一道绿色粗粮食品。

四. 湖北省 黄石 阳新 富川山茶油

富川山茶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富川山茶油”,湖北省阳新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绿色食品,中国有机产品,湖北省名牌产品。该产品以阳新县自然野生的山茶果为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科学的提炼方法,精制而成。据检测,富川山茶油所含有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高达80%-90%以上,居植物油之首,人体对其消化吸收率高达95%以上,是不可多得的木本科植物油。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A、D和磷、锌、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国内外医学营养专家在研究中发现高含油酸的山茶油长期食用可软化血管,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还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养颜美容,促进儿童骨骼生长,其独特的山茶苷还具有抗癌作用。由于山茶油营养丰富,有益健康,公认是保健油

阳新县被称为“中国油茶之乡”。野生油茶分布很广。野山茶果生产周期长,从开花结果到成熟,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雨露光照,花美果实。故有“抱子怀胎”“仙山奇果”一说。山茶果属珍惜资源,山茶油系纯天然的有机产品和绿色食品,成为油中珍品,素有“油王”之美誉。因此,山茶油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国际粮油组织已将山茶油列为向世界各地推广的健康食用油。其品质能与国际著名的橄榄油媲美,所以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为富川山茶油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环境,远离城市,无“三废”污染,无化肥农药残留

富川山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阳新县现辖行政区域。

五. 湖北省 黄石 阳新 “富川”牌系列植物油

阳新油厂生产的“富川”牌系列植物油是湖北省的名牌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泰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其主要产品有:

“富川”牌香麻油。香麻油香味浓郁,品质纯正,色泽黄亮,适用于各种凉拌、煎炒菜肴,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经常食用,能滋润肌肤,改善血脂构成,起到润肺护肝作用,被誉为“长寿食品”。“富川”牌香麻油荣获1994年全国亿万人民群众最喜爱的家用产品食品类“最佳消费品奖”、“湖北省消费者满意金杯奖”,1996年被国内贸易部推荐为名牌产品,同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国际食品博展会“国际名牌食品”称号。“富川”牌色拉油、“富川”牌香辣油、“富川”牌调和油。

六. 内蒙古 鄂尔多斯 杭锦旗 荞面碗坨

荞面碗坨

制作荞面碗坨的原料是荞面。荞面放在碗里蒸熟,外形呈坨状,故叫碗坨。

荞面碗坨,是比较讲究的一种食品,既卫生,又适应时令。沙区的夏天,气候非常燥热,挥汗劳动了一天的农民回到家中,凉阴阴地吃上一、两碗荞面碗坨,顿觉消暑解渴。

七. 四川省 甘孜州 九龙县 彝族坨坨肉

彝族招牌菜坨坨肉,坨坨肉是彝族人逢年过节及招待贵客的招牌菜,其肉为30市斤以下以非现代饲料喂养而成的小猪为原料,辅以彝族特有的香料、佐料稍加加工而成。其肉块硕大,一般呈正方形,故称“坨坨肉”,入口化渣,肥而不腻,口感细嫩。

彝族人吃坨坨肉的历史几乎和彝族文化本身一样古老。坨坨肉可说是彝族人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道菜。坨坨肉顾名思意,就是把肉砍成坨坨煮着吃。凡猪、牛、羊、鸡都可以做成坨坨肉。各种坨坨肉中,以崽猪坨坨肉最负盛名。


坨坨肉要用强火,切忌文火。等坨坨肉一熟,立即捞出。放进大盆内趁热加盐、辣椒、木姜子、花椒及蒜末,并将其翻动均匀。要做一顿好的崽猪坨坨肉,在用料、宰杀、火候各方面都特别讲究。传统的做法是:选用20、30斤左右重的崽猪,宰杀放血后俯卧于干净处;用清水浇透崽猪全身,再用晒干的厥鸡草覆盖,然后点燃。适当时用木滚去掉草灰,用刮片或刀刮猪身。皮毛湿透又经烧烤后,猪身一刮能去掉猪毛和污垢。然后用厥鸡草烧烤全身,使其呈焦黄色脆皮并再刮洗干净,然后剖开砍成2寸见方的肉快,最后用冷水下锅煮。这样,坨坨肉就做好了。另外,彝族讲究主食肉食搭配。如猪肉配米饭,羊肉配荞饭,鸡肉配燕麦等等。

八. 湖南省 怀化 新晃 新晃薯粉

新晃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西部,县辖23个乡镇,居住有侗、汉、苗、回等19个民族共25 万人,其中侗族占76.1%,195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新晃侗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1508 平方公里。境内山奇洞异河溪纵横,美景如画,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东有天雷 山,西有青岩坡。水、平溪、中和溪、龙溪贯穿东西南北,形成许多溪谷平地。旅游资源 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通讯方便。盛产猪、牛、羊、玉米、稻谷、红薯、马铃薯、柑橘、刺 梨、烟草、油桐、天麻、银杏、杜仲、龙脑樟、油杉、松、杂木、竹等农副产品;蕴藏重晶 石、汞、钾、金、铜等矿产资源,其中重晶石为全国特大型矿藏,已探明储晶2.8亿吨,有 着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民族经济发展迅速,民族卷烟、皮鞋、金属硅、良种猪、牛肉、干 牛肉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新晃)

九. 湖北省 荆州 荆州区 欢喜坨

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为湖北荆州江陵等地的传统风味小吃。为何叫欢喜团呢?据传,清末荆州城内有陶姓一家,在战乱中走散,历尽苦难,终于又合家团聚了。陶姓老人庆幸一家人没有丧生战乱,找出所存的糯米,经淘洗、磨浆、沥干后,掺入适量面粉和红糖,搓为小团,再蘸满芝麻,炸制成熟。没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快乐。为了纪念团圆,就此称之为“欢喜团”。陶家也以善制“欢喜团”而出了名。老干妈蒸皖鱼

原料:草鱼2斤半左右

辅料:老干妈酱一瓶半

调料:生姜5克、大蒜10克、蒸鱼豉油10克

烹制方法:

1、将鱼洗净打成扇形连块;

2、将料酒与调料一起炒制;

3、上笼猛火蒸8分钟,装盘即可食用。

湖北荆州老干妈蒸皖鱼风味特点:鲜嫩可口营养丰富翡翠白玉汤翡翠白玉汤,是古城荆州著名的肴馔,它是以碧绿的菠菜焯水后,配以雪白的豆腐并加入原汁排骨汤烹制而成,滋味鲜美醇厚相传,乾隆皇帝颇爱吃豆腐菜,在他从北京启程南巡,仅达官贵人进贡和御膳备用的,就有用燕窝、酒肉、鸡鸭、野味等烹制出瑰丽多彩的各种豆腐肴馔。一日,当乾隆微服出访行至南乡时,忽感肚空舌燥,又饥又渴。便随意走向一茅舍中,见一农妇在家,说明需求充饥的来意后,凑巧这贫家农妇屋里尚存放有一块豆腐,又从菜园中拔来些新鲜菠菜,洗净后与豆腐同烧,熟后盛一大碗给客人解饿。尽管乾隆平日多吃山珍海味和名馔佳肴,有道是饥不择食,其时,乾隆尝此民间风味,顿觉口颊一新,自思难得如此口福,并问女主人此乃何等美味?农妇笑着说道:“这菜名为“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后来乾隆回京,并派人将农妇接到京城,遂封为“皇姑”,此菜亦取名为“皇姑菜”。从此,这一农家烹制的菠菜豆腐,竟被跻入了清宫御膳房,登上大雅之堂,成了乾隆爱食之菜。现今,古城荆州沿传演变下来的“翡翠白玉汤”,其前身就是当年的“皇姑菜”

十.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八珍焖薯粉

八珍焖薯粉

焖薯粉又称“焖蛋”,是平潭民间传统佳肴,堪称一绝。采用精白薯粉搅成糊状,放在油锅里煸炒,再加入虾仁、咸肉丁、蟹肉、蟹黄、酥花生片、梅犁(荸荠)、丁、鱼丁、黄花菜、紫菜、葱花等佐料及调味品,经温水搅炒成胶状即成,色晶莹如玛瑙。因荤素搭配得当,爽滑嫩软,十分可口。

湖北阳新特产薯粉坨冷藏怎么做通山特产薯粉坨制作方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