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琼海哪里买特产 琼海特产哪里买最正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3 06:31:50

一. 海南省 东方 瓜子

瓜子( 东方)

二. 海南省 保亭 海南岛盐

海南岛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海南岛盐——国家地理标志永久保护产品,是于2010年由海南省盐业进出口贸易公司提出申请,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而成为国内地理标志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其质量、声誉或其他特征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并经0有关部门审核批准进行保护的产品,目前我国已经对近千个国内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了专门保护。在海南,除了“文昌鸡”“和乐蟹”、“兴隆咖啡”、“福山咖啡”获保护外,“海南岛盐”成为海南第五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种。
“海南岛盐”有七大特点:
一是制盐历史悠久。从唐代乾元年(758年)就有近海老百姓煮海水为盐的记载。海南岛至今仍保存着1200多年前老百姓凿石为槽盛海水晒盐的千年古盐田遗址。印记着海南岛人民最早利用太阳光和海水晒盐的聪明才智。目前海南岛有莺歌海盐场、东方盐场、榆亚盐场等三大盐场,年平均生产海盐18万吨左右。
二是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海南岛天然日晒盐产区分布在本岛西南部沿海岸线上,该地区降雨量少,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日照时间长,风力大、气温高(年平均温度26℃,最高达36℃),蒸发量强(年平均蒸发量2400毫米左右),海水浓度高,常年保持在3.5波美度左右,是世界咸海区之一,有利于发展海盐生产。
三是晒制海盐的海水清澈纯净。海南岛是目前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根据历年国家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海南岛四周的海水质量是最优的。日晒盐的海水采用地无任何工业污染,无大城市用水污染,无大的河流污染, PH值为8.36,钠镁比值高达8.3,是国内其他海盐区无法相比的,“海南岛盐”正是利用这种无污染的海水经太阳光天然晒制而成,是100%的环保食品。
四是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中国权威检测部门检测,“海南岛盐”中富含人体需要的钠、钙、镁、钾、铁、锌、锶、硒、碘等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锶(Sr)的含量高达35MG/KG,比福建盐的5.5MG/KG高出5倍,比日本同行业的2.91MG/KG高出11倍。锶(Sr)元素是人体骨骼生长的重要元素,对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疗效甚好,锶的化合物溴化锶是健胃剂,乳酸锶可治抽风病等,对人体非常有益。锶(Sr)对食物具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因此,用含锶高的盐烹煮食物,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味道透彻,口感特别好。
五是生产工艺对盐无污染。海南岛的日晒盐生产工艺至今仍保持着比较原始的操作方法,从海水引进盐田到日晒制成盐,完全依靠太阳光对海水的自然蒸发浓缩而成盐,采收盐与贮运盐的工具也是木、竹制的。经过洗涤离心脱水后再经人工筛选才包装销售的,没有机械器具带来的污染,始终保持着环保的状态。而日本、澳洲等地的生产盐是机械化作业,真空罐蒸发工艺使海水中的微量元素受到破坏,盐的味道变得苦辣,这是最大的区别。
六是口感清纯鲜美。“海南岛盐”口感好,是国内外其他海盐和井矿盐无法媲美的。日本和澳洲的真空罐盐口感的苦辣味更无法与之相比。韩国客户将“海南岛盐”与其他地区的盐分别加工泡菜进行比较,结果是用“海南岛盐”做出来的泡菜口感与色泽是最好的。“海南岛盐”具有得天独厚的环保优势,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七是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证和IS09001、HACCP国际质量标准认证。

三. 海南省 定安 海南板烂羔

南风味小吃,其主要配料板兰叶,是一种热带草本植物,其汁液深绿,有特殊的板兰香味。归侨群众喜欢用板兰叶配制食品,此糕最负盛名。

用料:

粘米1千克、椰子2个、生粉1千克、白糖300克、炼奶250克、精盐5克、板兰叶数片,生油适量。

制法:

1、将粘米淘净,清水浸泡2小时,细磨成浆:板兰叶洗净,切碎磨烂,用洁白纱布包裹挤压出叶汁,椰子加工压出白色椰汁。

2、米浆掺入生粉搅拌揉和至起筋,加入白糖、炼奶、精盐及辑汁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分成2等份,将1份掺人板兰叶汁,调成绿色,另1份调入椰汁呈白色。

3、用平底蒸盘一个,抹上生油,倒入一层白色米浆,(厚约0.6厘米)上笼蒸5分钟至熟取出,再加入一层绿色米浆,再蒸5分钟,如此间隔反复蒸至第8层为化。

4、将蒸熟的板兰糕,置通风处30分钟,使自然冷却后,放进保鲜柜内增加凉度,取出切成菱形小块,摆盘便成。

特点:

色泽绿、白相间,层次分明,光滑洁亮,赏心悦目,椰香夹着特殊的板兰香,诱人食欲,入口清爽,甜滑润喉,且有清热、健脾、养胃的功效。

四. 海南省 琼海 琼海指甲螺

指甲螺是海南琼海的特色美食。万泉河的指甲螺生长在河的下游,以乐城岛周围为最佳,螺体小如人的手指头,故得名。指甲螺深黄色,喜欢在有“冷水沟”注入河中的浅水滩栖息、蠕动与繁衍生殖。这些地方带有大量沉积物和微生物,可供食用,是指甲螺最适宜生长的地方。夏季,是指甲螺生长繁殖的旺季,而冬季是指甲螺长膘嫩肥时期,此时妇女和小孩喜欢到河里去捡螺,捡回的指甲螺,不但可以美美地享受一番,还可以出售赚钱。有些人家做了一种齐腹高的推箕到河里推螺,半天可以推一大箩,能卖几十元。若用手捡,螺虽分散,却也很多,所以不大会儿,每人都能捡到一公斤左右。若遇“打雷”天气或暗流冲击,指甲螺会自动地一堆堆爬在一起“结塔”,这时人们进入没膝的河水中猫腰捕捞,产量更为可观。这种不起眼的“小不点”指甲螺,多为小孩、学生、妇女喜食,当他们悠闲地以牙签挑食时,好一幅乐趣盎然的画面。

指甲螺制作也比较简单。先把指甲螺浸过一夜,待螺体中的泥沙吐干净,再在锅里放入适量的生油、盐、蒜头等调味佐料,当这些佐料爆得流香四溢时,便将备好的指甲螺倒入锅里去炒。炒的关键是火要大,要均匀,如果炒不匀,指甲螺就熟不透,螺肉就挑不出来,炒的时间若过长,又会断头,肉吃不全,既浪费又讨厌。一般只炒十分钟后,看见螺盖掉了,螺肉能全挑出来为宜。

五. 海南省 万宁 海南酸笋

海南四季如春,竹笋是海南市场上的四季蔬菜。竹笋按来源分为剌、麻笋和玉兰笋。前一种是野生野长,后两种是人工种植。竹笋按加工方法分为水煮笋和酸笋。刺笋名副其实,就是生长在刺笋丛中的刺笋的幼嫩部分。在海南,这种笋生命力甚强,一年四季生长。只要下一场雨,幼笋就纷纷破土而出。采割刺笋,靠的是胆大心细眼明。采割者手特一根自制的称为“竹笋钩”的竹杆,竹杆尖的一头装上钩刀,头伸进刺笋丛中,辨别刺笋的方位后,把钩刀插入幼朗读的根部,用适度力气一拉,就把幼笋拉了出来,经加工后制成酸笋。麻笋是农家种在房前屋后的竹子的幼嫩部分,切割下来剥去笋壳。切面片状,制成“水煮笋”、“酸笋”或笋干。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竹笋是没有营养,价钱相当贱,酸笋成为穷人的家常便菜。但如今不一样,竹笋的价格就象股市里的“黑马王子”,由蔬菜中的“贫民”变为“贵族”。在夏天,海南人最喜欢用酸笋煮鱼汤,既有点酸味而且还有点醒味,成为海南“家乡菜”中的贵族;如果你想尝尝具有海南特色家乡菜可别忘了选“酸笋煮新鲜鱼汤”。

六. 海南省 琼海 鱼良香烛

香烛,乃乡下家家户户祭祀祖先时必备之品。每到年终岁末,塔洋镇瓦灶岭村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便忙碌起来,在一个个家庭作坊里,全家老少齐上阵,破竹子的破竹子、搓烛蕊的搓烛蕊、煮石腊的煮石腊、制香烛的制香烛、上色画图的上色画图……。制用香烛出售,已成为这几个村庄的主要副业收入,“鱼良香烛”也形成地方品牌。

七. 海南省 琼海 南汉草席

南汉,乃泮水镇一个乡村,自古以来,编织草席是该村村民的主要副业收入。“南汉草席”以美观大方、凉爽舒适、结实耐用而闻名遐迩。该村编织草席所用的草,俗称“观草”,人工种植于水田,其纤维细长坚韧,四季均可收获,一般自种自编织。

工艺上,首先将收获期的“观草”割下来,处理、晒干,再将一根根“观草”置于类似于织布机上,用棉线纵横编织成席。

八. 海南省 琼海 箕粽

每年的端阳节,琼海一带除了包传统的肉棕外,还包一种叫“箕棕”的棕子,其体积较小,只有两指大,形状为多边形。

箕棕做法:在泡好的新鲜糯米中加入适量硼砂,用粽叶包成多边形。这种粽子很耐煮,要猛火煮几个钟头才能熟透。吃时蘸以白糖,其味道甜糯韧滑,口感甚好!

九. 海南省 琼海 琼南伊府面

特色:海南著名地方风味小吃,以大米粉条配靓汤及多种佐料调制而成。因文昌县抱罗饭所产最出名而得此名,又因其粉身比“海南扮”略粗,故琼北各地又称之为“粗粉汤”。

制作:

1、粉条:将大米酌量淘净,清水浸泡,细磨成浆,装进布袋,挤出水分,将粉袋再放清水中浸泡,然后将粉团抖出,加入食油、香油和清水调匀成糊浆,装入压粉筒(筒底有多孔漏眼),用力将糊浆徐徐挤压,通过漏眼成线条落入沸水锅中,刚熟捞起,过凉水冷却,置竹箩中沥去水分即成。

2、舰汤:主要用猪、牛骨熬煮,汤滚时把浮沫除净,熬至骨味完全渗出,再调人适量食盐、味精增鲜即成。

3、佐料:炒花生米、炒芝麻仁(碾成碎未),炒笋丝、炒酸菜、特制牛肉干丝、炒猪肉丝,蒜香熟油、香菜、葱花等。

4、调配:抓一把粉条(重约150克)于碗中,逐一加入适量佐料,打一勺滚烫靓汤浇过粉面,洒进少量胡椒粉即成,喜欢吃辣的,加一点辣椒则更起味。

特色:粉身洁白柔软爽滑,汤热味鲜,佐料奇香耐咀嚼,不膻不腻,鲜香略带酸辣,诱人食欲。

十. 海南省 琼海 礼陶砖瓦

塔洋镇鱼良乡礼陶村,素有“砖瓦之乡”之称,“礼陶砖瓦”以质地坚固耐用、且色泽鲜明经久不褪而远近闻名,其中奥妙与砖瓦的材料与烧砖技术密切相关。该村旁有一天然湖,取自此湖的湖泥,经手工打成砖瓦坯、晒干,整齐垒置于烧烤窑(俗称“砖瓦灶”)里用木柴烧烤成形。自七十年代后,一是由于木柴价格的上涨,制作砖瓦成本提高,二是民间建筑材料大都采用石砖、钢筋水泥,至今,“礼陶砖瓦”已失传。

琼海特产必买清单琼海十大特产排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