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潮汕特产糖葱薄饼 潮汕特色小吃糖葱薄饼头一次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3 06:46:56

一.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潮汕蚝烙

潮汕蚝烙

用料:
    鲜蚝仔250克,鸭蛋3个,葱头20克,雪粉75克,熟猪油150克,味精1克,鱼露5克,辣椒酱5克。

制法:
    (1)先将鲜蚝仔用清水漂洗干净,用雪粉水调匀,并将葱头切成细粒放入,同时加入味精、鱼露搅匀待用。
    (2)用旺火烧热平鼎有足够热度后,加入少许猪油,将蚝仔、粉水混和成浆状,用匙再调和后下鼎,再把鸭蛋去壳打散淋在上面,加入猪油煎,并配入辣椒酱调味,用铁勺在鼎里把蚝烙切断成块,再用勺翻转,四周加入猪油,继续煎烙,煎至上下两面酥脆,并有金黄色,盛入盘即成,并拌上芫荽叶。

特点:
    鲜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软。

二.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普宁蕉柑

普宁蕉柑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普宁蕉柑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蕉柑原产广东省普宁市,商品名“潮州柑”。是橙的天然杂交品种,蕉柑以其早结丰产、品质极佳、耐贮藏、易剥皮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是柑桔类果树中著名的优质品种。普宁蕉柑由于有优越生态条件,生产的果实更是艳红美观,汁多糖份高,被誉为“柑桔皇后”载誉国内外。

普宁蕉柑,广东省普宁市。由于生态条件优越,普宁蕉柑产品果大,外观端正,果色橙红鲜艳,肉质柔软化渣,无核,糖酸俱高,风味浓,品质极佳,且易剥皮,易分瓣,食用方便卫生的优良品种,被誉为“柑桔皇后”载誉国内外,深受消费者和农户的欢迎。

由于普宁地区有优越生态条件,土壤特别适合于蕉柑的生长,因此生产的果实更是艳红美观,汁多糖份高,被誉为“柑桔皇后”载誉国内外。

普宁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是闻名中国的水果之乡和重要的商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土地肥沃,具有发展水果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焦柑栽培历史悠久,果农栽培经验丰富,在中国100个水果总产量最高县(市)中列32位,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蕉柑之乡”和“中国焦柑种植基地”。普宁产潮洲焦柑畅销中国国内市场和日本、欧美、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多个国家、地区。

文化典故

普宁市有传统种植蕉柑习惯,栽培约有300多年历史。建国后普宁蕉柑生产也出现了几经周折和几次发展高峰期,建国初期普宁市蕉柑面积仅存1371亩,总产1491吨,经恢复发展至1955年面积达到41979亩,1957年总产达到21149吨,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恢复和发展,至1986年,全市蕉柑面积达到10万多亩,1994年总产超16万吨,1996年被命名为“中国蕉柑之乡”。

三.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梅林砂锅

梅林砂锅

普宁梅林陶器厂生产的各式砂锅,造型呈葫芦状,浅红灰色,也有呈褐色。其特点是陶质好,陶锅体薄而匀称,受热快,可节省火力,煮饭粥保持原味,喷香可口;或经煤火烧水过夜,也不改变水的化学成分。梅林砂锅,畅销惠阳、梅县、汕头等市县。

梅林砂锅生产始于本世纪30年代,为本县梅塘人吴贤、吴廷和、陈文等三户人家传入,手工操作,工场简陋,生产数量有限,造型单调,但质量稳定,销售十分抢手。该厂1956年转为公私合营企业,1958年为集体所有制的二轻企业,1978年归乡镇企业。

砂锅陶土资源主要分布在陶器厂周围的鸭池、西门、梅光、埔尾、高田等村落,少数辅料分布于马鞍山。该厂仍然采用原始的手工生产工艺,烧窑仍以山草为原料,年最高产量100万件(只)。(作者:郑炳城时间:1988年12月)

四.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潮汕橄榄菜

潮汕橄榄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橄榄菜是一种闻名遐迩的潮汕杂咸小菜,不仅海内外的潮汕人喜欢,很多外地人吃后也都赞不绝口。不但如此,乌橄榄菜还与菜脯和咸菜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潮菜原料,用它来炒饭或蒸肉,能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油香美味。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青绿色的嫩橄榄,与咸菜叶一起熬制之后,会变成黑亮如墨的乌橄榄菜呢?而且这样一种风味独特的黑色食品,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被创造发明出来的呢?

有这样一个创制乌橄榄菜的民间传说:每年夏天,肆虐的台风刮过之后,橄榄林子里总会落下一地的橄榄花。橄榄花就是尚未成熟的青橄榄,这时距离秋冬的采摘期尚远,橄榄果个小色青肉嫩核稚,吃起来粘稠味涩。有一位巧媳妇,舍不得让橄榄花在地里烂掉,就拾了一篮回家熬煮。因为旧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咸菜瓮,瓮头(上面)总堆放着一些咸菜尾(叶),巧媳妇便将这些咸菜下脚料也取出来洗净切碎,放进生铁鼎(锅)里与橄榄花同煮。她的本意,只是将废物利用起来,留着以后慢慢食用。不想奇迹真的出现了,乌橄榄菜就此诞生了!

从技术的层面看,发明乌橄榄菜的关键环节是熬煎橄榄树脂。但此项技术的发明及应用,潮汕人的先民南越人至迟在唐代就已经掌握了。这是因为橄榄本来就是一种原产于南越的果树,南越人除了嗜食橄榄果之外,还熟悉橄榄树的种植技术并能够综合利用橄榄树的各种价值。

对此唐朝人刘恂在《岭表录异》中是这样记载的:“橄榄树枝皆高耸,其子深秋方熟,南人重之,生咀嚼之,味虽苦涩而芳香胜于含鸡香也。有野生者,子繁树峻,不可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纳盐于其中,一夕,子皆自落。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采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饧,谓之橄榄糖。用泥船隙,干后牢于胶漆,著水益坚耳。”这里提到,橄榄树的枝节皮叶会分泌一种乳脂,经过熬煎之后,就变成黑色的饧状物,所以称之为橄榄糖。

橄榄树脂并不仅仅作为船舶的粘合剂,品质好的还能成为香料或药材。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就提到一种“橄榄香”,说其由“橄榄木节结成,状如黑胶饴,独有清烈出尘之意,品在黄连、枫香之上”。

潮汕人从南越人身上传承过来的橄榄文化,首先表现在对橄榄果的嗜好上。嚼橄榄犹如喝功夫茶,个中滋味非此道中人是很难理解的。地方志书在记载橄榄时最重视的就是品质,比如嘉庆《澄海县志》说橄榄:“实尖而小者为美,圆而大者稍逊之。”光绪《海阳县志》则说:“其种有青有黄。青者味涩,唯黄而尖有三棱者佳。”这里提到的三棱橄榄,原产地在潮阳金玉的芦塘乡。2005年有一株树龄五百年的橄榄树王,挂果158公斤,拍卖得到52.7万元,创下了惊人的交易记录。

其次是表现在对橄榄树的综合利用上。橄榄树挺拔高耸,木质轻疏松软,故张岱《夜航船》说:“此木可作舟楫,所经皆浮起。”按古人造船的最大特点是不用铁钉,有了橄榄树,造船所需的木材和粘合剂就都能够解决,航海就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我们说,不但潮汕人的乌橄榄菜可能与橄榄糖有关,就连航海等生活方式都可能与橄榄糖有关。这也许能够回答为什么古代的潮州海商会那么出名,古航道:“万里石塘”为什么由潮州起始,经南海诸岛而到达异国他乡。

五. 浙江省 温州 平阳县 薄饼

温州人有端午吃薄饼的风俗。制薄饼有一定难度,首先是面粉和水的比例要适当,搅匀后,抓在手中挂而不掉,将面糊往铁煎盘中的轻拖一圈,便烙出一张直径约21厘米、薄如绢帛的面片来。置面片于平盘上,放进肉丝、香菇丝、绿豆牙、蛋丝、鳝丝和韭菜炒成的馅子,卷成圆柱状,蘸原馅心鲜卤进食
( 温州)

六.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普宁竹蔗

普宁竹蔗

普宁竹蔗是指著名的洪阳竹蔗,盛产于普宁洪阳地区,历史悠久,后来扩种到南溪和广太地区。洪阳竹蔗与其它果蔗和糖蔗不同,含糖少,但却以其蔗肉松脆,味道清甜,兼有清热利尿、益血补肝功效等独特优点而闻名于世。曾作为果蔗直接出口。一九六六年以后,洪阳竹蔗已全部收为制作“竹蔗茅根精”的主要原料。

潮汕地区民间有采用竹蔗尾段煮水饮服以防治肝炎、麻疹和热症的传统疗法。广州和港澳地区也有喜欢饮用竹蔗水的习惯。所以,普宁果子厂于一九六六年根据这些民间经验,把竹蔗和适量茅根配合,在我国首创研制成功了“竹蔗茅根精”这个饮料佳品。第二年,由县炼乳厂正式投产。一九六八年,县建立“竹蔗茅根精厂”专门生产,选用著名洪阳竹蔗作为主要原料。制作工艺主要是净洁蔗身后压榨取汁,然后对蔗汁进行热处理、沉淀澄清加白糖粉,再渗入适量茅根精汁,最后浓缩结晶成型。目前,经过技术革新,该厂已解决了储存工艺项目,可以把蔗汁储存起来,留到甘蔗淡季再行生产。这样既克服了竹蔗收成期积压浪费现象,又使一年四季都进行生产,随时保证供应。

竹蔗茅根精的特点和功效是清甜可口,具有竹蔗原来的风味,清热解暑,开胸利膈,增进食欲,对于防治肝炎、伤风感冒、肠胃积热均有良好疗效。由于产品的卫生及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被国家轻工部列为优质出口固体饮料,畅销香港、美国、英国、法国以及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九八三年,该产品在北京“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厂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展出,受到赞誉和好评,荣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荣誉证书。

七.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西社酒饼

西社酒饼,为普宁县西社口寨村黄文金于清道光年间生产,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西社酒饼的主要原料为大米、酒饼霉菌和少量中药。制作方法是取大米浸水一夜后磨成精粉,配上酒饼霉菌,再加适量中药末,如丁香、八角、桂皮、白只等,加上清水揉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的扁圆形酒饼粒,放置于底上铺有稻草的竹筛上,再拿进温度保持30℃左右的保温室里让其发酵,经24小时后便可拿出晒干,即成酒饼。

西社酒饼呈菜花黄色,表面曲皱多纹,用其酿酒,出酒率高,酒味香醇,富有独特风味;民间用其发酵蒸面包,质量上乘,深受用户欢迎,一时闻名遐迩,生意十分兴隆。产品不仅称誉毗邻各县,还销香港、台湾及东南亚一带。20世纪20至50年代为生产最兴盛时期,每天产量为0.5万公斤。为适应各地市场需要,该村还先后派出技术员到越南和汕头、潮安、揭阳、潮阳、惠来、饶平等地制作酒饼,并在上述各地立业开铺定居。

目前,用酒饼发酵已为现代科学新工艺所代替,西社酒饼至今仅存1户生产,但其声誉犹存。(作者:王史风时间:1988年12月)

八.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潮汕白果桃

皮用料:粘米粉加入少许生粉搅匀,用温水冲泡搓成团,分为若干小块按压成薄饼状,用水下锅煮熟捞起,加入适量干粉搓匀待用
馅用料:糯米、板粟、莲只、腰果、虾米、精肉碎、湿冬菇丝、精盐、味精、胡椒粉
制作:先将糯米洗净,用清水浸泡约30分钟后放入蒸笼炊约20分钟至熟透成饭取出,起镬下油,将湿冬菇丝爆香,分别投入精肉碎,虾米,再下板粟,莲子,腰果,小炒调味后加入蒸熟糯米饭搅匀成馅待用。将皮料分成各小粒,搓圆按压成小碗形,将馅料包入其中,取适当桃果印轻轻压成形取出,摆放入蒸笼中炊约15分钟至熟取出便成。食时,可煎可蒸,淋上甜鼓油,味道更佳
特点:皮薄可蒸,是地道的潮汕民间传统小食之一,备受港、澳、台同胞的青睐
此外,还有马蹄糕、羔烧芋头、拼盘、虾卷、虾饺、芋泥也是潮汕著名的小吃

九.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潮汕鱼露

鱼露,潮汕俗称“臊汤”。(臊[co1 念初]:腥。选自《潮州音字典》。)

潮汕鱼露是用鲜海水鱼加盐自然发酵,反复露晒,抽滤灭菌精制而成。制作周期较长,一般一年方能成熟。虽然09年11月份鱼露国家标准的出台允许使用酶解法生产鱼露,三个月就可制得一级鱼露,但风味远远不如传统高盐发酵。

鱼露在潮汕多作咸味料使用。很多家庭没有使用食盐的习惯。同时鱼露含有多种氨基酸,其天然谷氨酸(味精成份)含量也很高,也可代替部分味精或鸡精使用。

代表菜有:鱼露炒芥蓝、煎蚝烙、蘸点豆腐鱼、炒鸡蛋等,在羊肉类、大骨汤类、海鲜贝壳类等菜肴中尤为明显。在潮州菜青菜烹饪中流传有这样的口诀:“厚朥(猪油),猛火,香臊汤(鱼露)”。鱼露快炒青菜中起到加咸、加鲜、加香、回色的作用。

潮汕卤水也多用到鱼露,有软化、护色、增香增鲜效果。

鱼露也是制作沙茶酱的主要配料之一。

十.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乌石蛋口酥

乌石蛋口酥

乌石蛋口酥为乌石“玉合”号所产,本世纪30年代就已盛名。原料以鸡蛋为主,配以高级面粉、糖、猪油。先用面粉同鸡蛋拌和,揉后搓成细长条,切为“小骰”样,过猪油鼎煎成。产品酥、脆、甜、香,远近闻名。

潮汕汕头特产小吃普宁软豆腐糖葱薄饼是潮汕哪里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