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产食品网商城 土特产网官网商城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1 11:36:25

一. 黑龙江省 七台河 茄子河区 七台河“中国草笔“

"中国草笔"是中国书法绘画工具史上一项最新发明,是我国软笔制作领域中一个性能独特的新笔种。草笔发明者是七台河市著名书画家黄季霜先生。该产品已受到了国内有关专家的关注,获得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得到了百余位知名书画家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七台河"中国草笔"采用中国北方高寒山区特有的茅翎草为材料,经过科学采制加工而成。"中国草笔"克服了传统书画毛笔柔润脓滑有余,枯涩老辣不足的弱点,可适用于中国书法、绘画中的多种技法及特殊需要,制成不同规格、不同功能产品。其特点:1、涩度极大,抓绵性能强;2、刚柔可变,兼有狼毫、羊毫的性能;3、经久耐用,经物理拉力测试,草毫的单根拉力为0.48牛顿,远超;过狼毫、羊毫。

二. 浙江省 台州 椒江区 台州食饼筒

台州食饼筒是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的特色小吃。食饼筒起源于黄岩,地方志上记载说是纪念戚继光的。食饼筒又称麦饼筒。用麦粉放贴锅,烙成大而圆薄饼,放肉片、绿豆芽、蛋皮、笋、豆腐干、米面等馅料,卷成筒状而食。

食饼筒是浙江台州特有的汉族传统小吃,节日食俗。台州人有立夏、端午、五月十三吃锡饼(麦饼、食饼筒)的风俗。食饼筒,又名五虎擒羊,顾名思义就是把各种美味佳肴用纸样薄的麦焦皮(也有用米浆烙的米筒)包成筒状,里面包有许多菜,例如:胡萝卜、肉丝、芹菜等可口鲜美的菜,它又俗称“麦焦”,也有称麦饼筒和锡饼的。

食饼筒的做法:做食饼筒可繁可简,全看自己的喜好。但最关键的就是必须要有卷食物的面皮,并且面皮的质量非常的讲究,它要既薄又韧,如果韧性不够,一包上东西就容易破掉,如果皮太厚,吃起来直接影响口感。如今则好了,市上有现成的食饼皮子供应,省却了许多麻烦。里面的馅一般来说,米粉干、蛋丝、红烧肉、豆腐干炒韭菜、洋葱炒肉或蒜芯、卷心菜,绿豆芽,其他的,只要合乎自己的口味,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可以拿来当作食饼筒的馅。把皮子平摊在桌面,用筷子把自己喜欢吃的小菜,一样又一样地挟来放在皮子上,然后卷成直径5公分的圆筒状,卷一筒吃一筒,一般的可吃两三筒,多者可吃四五筒。然而 包食饼是需要技术的。包的过大就像是一位发福的中年妇女,臃肿而笨拙,影响食欲,有时还会把外面的面皮撑破,里面的陷就都从这一裂缝中挤出来了,吃得也就不怎么特殊了。太小了又是一个尚未发育的稚齿少女,而且个种菜料都未放够,干脆吃食饼皮了,咬在嘴里如嚼草茎,味道肯定要差好多。同时还要做到在吃的过程中立而不破,在你的手中唇间,始终保持全身胴体的光洁,直到全部进入你的食道。这可是一门技艺了。

三. 甘肃省 金昌 金川区 双湾食葵

双湾食葵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人文历史情况。金昌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商周时期,为西戎牧地。春秋战国至秦,月氏驻牧于此。汉初,属匈奴休屠壬辖地,自西汉武帝置县,到元初的千余年间,曾设弯鸟、番和、显美、番禾、焉支等郡、县。元置永昌路,明置永昌卫,清改为永昌县。金川区始建于1985年,系甘肃省金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镍矿储量居全国首位,被誉为祖国镍都。金川区究竟何时开始种植食葵,历史上无详细文字记载,如今所知最早记载向日葵的文献为明朝人王象晋所著《群芳谱》(1621年),该书中尚无“向日葵”一名,只在“花谱三*菊”中附“丈菊”, 原文如下:“丈菊,名本番菊,名迎阳花,茎长丈余,秆坚粗如竹,叶类麻,多直生,虽有分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渐紫黑而坚,取其子中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堕胎”。 “向日”之名,见于文震亨《长物志》(约1635年左右)。1820年谢方在《花木小志》中言向日葵处处有之,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近代记载,向日葵在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传入中国,是作为观赏植物和小油料作物零星种植,新中国成立后才转向大面积栽培,从上述史料中看出中国种植向日葵的历史久远,大概“双湾食葵”种植的历史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据考证,金川区种植向日葵始于清朝光绪年间,有记录的种植食葵的历史可追潮到上世纪60年代初,从建国后到2000年以前葵花种植方式主要在田埂、地头点套零星种植,种植品种有黑葵花子、白葵花子、花葵花子、伊犂早熟、三刀眉、新疆大葵花子、内葵杂1号、内葵杂2号等常规种子。据老年人回忆,解放前金川区食葵种植面积有限,只有少数富户人家零星种植,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食葵的种植面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很有限,且产量低,以自食为主。故当地有“亲戚来了炕上让,一盘瓜子炕桌上端”的待客之礼。每逢过节和办喜事、白事待客,餐桌上总是要提前摆上一盘子混合有花糖的葵花籽,供客人在就餐前聊天时食用,葵花籽点缀着节日和喜事的祥和气氛。食葵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发展息息相关,融为一体。 2.现时状况 ⑴新品种与新技术配套优势 悠久地栽培历史和当地农户种植食葵的传统经验,以及种植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双湾食葵因品质上佳而享誉省内外,金川区也因此获得了“向日葵之乡”的美誉。为了使双湾食葵生产尽快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当地农业部门自2000年开始引进美国DK119、欧洲油葵、康地等油葵复种成功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2003年种植面积达到0.5万亩;2004年在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同时,又引进杂交食葵品种种植,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种植品种有RH 3738、RH3708、RH118、737C等杂交食葵新品种,亩产250公斤左右,经济效益高于当地西瓜、玉米等优势作物。从2006年开始,我区农业部门为进一步提高食葵经济效益,培育和壮大食葵产业,本着产量高、商品性能高、口感好、子粒大、饱满、抗病性强等特点,先后引进试验示范、种植推广LD5009、先瑞316、SH815、RH316RT、SH363等许多新品种,亩产量高达350公斤左右,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随着食葵种植面积逐年大幅度扩大,种植品种不断更新,种植技术不断改进,种植食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食葵产业已成为我区目前主要经济特色产业之一,并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田野的绿色食葵已象征金昌大地呈现自然、生态、生命和充满生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和锻炼了一批技术骨干和“土专家”,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食葵产业的行列中,全区现有农业推广技术人员32人,其中高级农艺师:3人,中级农艺师:18人,助理农艺师:11人。伴随着食葵产业的大发展,急需充实技术力量,研究解决发展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⑵食葵生产显现产业规模优势 为了更好的将双湾食葵打造成为农业支柱性产业,金川区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一个以双湾镇为主要产地向四周辐射的食葵生产基地初步建成,并作为金昌市特色产业和金川区的支柱性产业,市、区两级财政每年立项对食葵产业进行扶持,通过新品种引进、推广,食葵丰产配套技术、一膜两用、免耕栽培、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间作套种等科学种植技术的研究、示范以及对加工企业的扶持,“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已初具雏形。2010年金川区申报的《金川区食葵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作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在2011年2月得到了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项目正在实施中。近年来,金川区紧紧抓住临近城郊的地域优势,按照“典型示范,规模发展,科技支撑,协会带动”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真抓实干,食葵产业呈现出基地型规模发展态势。目前,金川区种植的食葵产量高、效益好,极大地调动了部分农民的积极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全区涌现了一批从事食葵产业生产、营销的专业队、专业户。经过近20年的发展,金川区食葵种植面积达到1600公顷,年产食葵6000吨,年产值3600万元。建成食葵加工企业2家,金园瓜子、马记瓜子在我省各地均由销售,深受请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年产炒制瓜子均在80吨左右,销售额140万以上;成立食葵销售专业合作组织36个。食葵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金昌市无公害农产品食用葵花生产技术规程》作为甘肃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使食葵生产过程具有全套的技术标准,为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保障和体系保障。主要种植区域为双湾镇陈家沟、新粮地、许家沟、金河、康盛、营盘、天生炕、古城、龙口、龙源、龙寨、三角城、九个井以及宁远堡镇新华、油籽洼、下四分、新安等村。近年来,随着金川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双湾食葵的种植面积也稳步增长,金川区政府特别注重食葵的示范村建设,加大标准化种植的示范作用,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之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果,示范区严格按照食葵生产技术规程要求。同时,在标准化示范村建设过程中,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区生产所需的农资产品采用了集中采购的方式,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又减少农民的生产投入,此项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在地域: 甘肃

申请人: 金川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金川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腾格里沙漠南缘,属阿拉善台地,南面临永昌县;北靠内蒙古自治区;东与武威相连;西与张掖毗邻。古“丝绸之路”从此经过,是新欧亚大陆桥沿桥城市之一。全境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3052 米,最低点1327米,平均海拔1500米。属残丘平川地带,境内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土壤肥沃,水资源较为充足,有靠祁连山雪水形成的东、西大河和永昌县城郊泉水形成的金川河流经境内,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辖区总面积37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3万亩,总人口2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69%。区内充足的光热资源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食葵的生长。“双湾食葵”久负盛名,有“每十日一食葵,葵滑,所以通五藏擁气,又是菜之主,不用合心食之”之说。双湾食葵的种植区域在金川区行政区域内,包括双湾镇的龙口村、古城村、营盘村、金河村、康盛村、许家沟村、陈家沟村、天生炕村、新粮地村、九个进村、三角城村、龙源村、龙寨村等13个村和宁远堡镇的新华、油籽洼、下四分、新安四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2°15′至102°43′,北纬38°15′至39°00′,是金川区主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双湾食葵一年一季,种植面积维持在1600公顷左右,总产量达6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⑴外在感官特征 “双湾食葵”品种感官特点概括起来是:该产品籽粒长锥形,黑皮白边有不规则白色条纹,籽粒长2.0-2.2CM,横径0.9CM左右;籽粒饱满,千粒重180g左右;加工性能良好,干籽不脱皮,品质上佳,口感香脆,食用之后齿颊留香,香而不腻。 ⑵内在品质指标 “双湾食葵”食用型籽粒较长,果皮黑白条纹占多数,果皮厚,约占种子重量的40%以上,千粒重100~200克,百粒重≥14.0g,皮壳率≤44.0%。脂肪含量≥41.0g/100g,蛋白含量≥29.5g/100g,棕榈酸含量≥1.2g/100g,亚油酸含量≥10.5g/100g,a-亚麻酸含量≥0.02 g/100g,硒含量≥16.0ug/100g,钙含量≥75.0mg/100g,锌含量≥3.70mg/100g,营养价值高。 ⑶安全要求 双湾食葵产地环境按照DB62/T 798—2002(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环境质量)执行;产品质量达到了NY5319-2006(无公害食品 瓜子)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过程控制按照DB62/T 1960-2010(金昌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食用葵花)和双湾食葵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一系列技术规范进行管理。合理使用农药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四. 河南省 信阳市 商城县 苏仙石鸭蛋豆腐干

苏仙石鸭蛋豆腐干为商城县传统风味。清道光年间(1821—1850),为商城苏仙石人易继奎首创。该品用豆腐干作原料,以炭火烘烤后投入配方独特的卤汤中卤制而成,卤汤使用年代愈久,其味愈醇。成品呈淡绿色或淡黄色,有臭鸭蛋味,但不熏不烈,食之清鲜爽口,畅销于市。

1942年,日军犯境,易家第二代易德增弃家逃难时,不顾其余财物,唯将装有卤汤的瓦坛带走。后代代相传,原汤不易,延用至今,已有170余年。共和国成立后,苏仙石鸭蛋豆腐干由易姓独家经营,后虽发展至数家生产,仍以易家所产最佳。

五. 河南省 信阳 商城县 商城发糕

商城发糕又叫米面发、年糕。大米用清水浸泡24小时,淘洗干净后带水磨成粉浆,粉浆应不稀不稠(或者大米浸泡后控去水分碾成半干湿的米粉,再另外加水);加糟酒和白糖搅和成糊状,冬春季则将搅和好的米糊装盒,放在200C的保温锅里,用棉被盖上;米糊自然发酵后,舀到垫有湿沙布的蒸笼里(如果发酵过时则加入适量的食碱搅和后再发制),用旺火沸水蒸20分钟即成,切块即可食用。

六. 河南省 信阳 商城县 商城黑猪

商城黑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城黑猪,属淮南品系,被毛全黑,中等体型,脂肉兼用,具有繁殖力强,适应性强,肉质优良,遗传性能稳定等优良特性。
2012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商城黑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商城县首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信阳市继“信阳毛尖”、“固始鸡”、“固始云雾”之后第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养殖历史

黑猪养殖在商城县由来已久,该县南部山区居民自古以来就有饲养黑猪的习惯。由于山清水秀,没有污染,加上黑猪养殖采用传统的野菜、糠麸熟食喂养,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商城黑猪生长周期长、肉质好、味道香、营养丰富等独有的地方品质。

七. 天津市 河西区 中国对虾

身体细长,略呈梭状;头胸甲前端的额角很长,上缘有7-9个锯齿,下缘有3-5个锯齿;第二触角发达,触鞭约为体长的2倍多;胸部8对附肢都比较小;3对腭足的外肢却很发达;雌虾微显褐蓝色,雄虾微呈黄色。

八. 河南省 信阳 商城县 观庙铺臭豆腐卷

始于清初,为商城传统地方风味。此品制作,先用黄豆细磨精制成头薄豆腐,再卷成筒状置于特制木匣中捂闷,表面显白色茸毛后即成。成品有腐乳香,味鲜美,入菜可炒、炸、烩、焖,与鸡汤、鲜菇、蛋花等烹调成汤,滋味特佳,为他处仿制所不及。 清代,观庙铺臭豆腐卷即远销京、沪、鄂、皖、川等地,咸丰年间列入宫廷御膳。至今,观庙铺仍有多家生产臭豆腐卷,以其味美价廉而盛销不衰。

九. 广东省 江门 江海区 外海面(食)

外海面(食)

在江门街头,一讲到面食,人们好自然就会想到外海面。以外海面做卖点的面食档在江门真是随处开花遍布大街小巷。外海面之所以可以做到街知巷闻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它食落爽滑兼“弹牙”,并伴有靓面加鲜鸡蛋的清香,口感十足。据师傅讲,做外海面除了用靓的面粉加鲜鸡蛋按一定的比例精心配制外,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和面后用“竹升”压面团以增加面的筋度,这样做出来的面条就弹性十足。

外海面的手工制作技艺从清朝末年起已在外海盛行,流传至今,有着至少10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上世纪20年代,外海的摊贩就流行挑着担子、边走边敲着竹板叫卖,当时的流动面担商贩,穿街过巷时敲击着两块竹板,发出“笃得”之声,不绝于耳,吸引邻里。

到上世纪30至40年代,街市上出现“前店后厂”的面铺,还有一些卖外海面的大排挡,所用的外海面都是自产自销,风味地道。那时,很多外海人喜欢吃外海面,有人甚至每晚都要吃一碗外海面才能安睡。

外海面与其他面条最大的不同在于打面(即擀面)的方法不同。制作过程主要用鲜鸡蛋、靓面粉等作原料,反复搓匀,将一条长2米的粗竹杠(当地人又称“竹升”)套在拴于面板上的藤圈里,将和好的面团放在面板上,用“竹升”对面板上的面团反复地弹压,直到起“筋”(粘性)为止。待面块薄如布匹后,再用利刀把面切得细如银丝,最后将面放在太阳下晒一两天,保存即可。

外海面制品生产主要以家庭式生产作坊为主,规模小、产量低、产品主要属初级加工产品,加之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导致难以做大做强。外海面发展至今,已有一些老字号走向了机械化批量生产道路,当中独占鳌头的当属“黎记”。

十. 辽宁省 辽阳 弓长岭区 中国林蛙

本地称哈什蚂。隶属两栖纲,无尾止,蛙科。体长40-70毫米。体较细长,头略高,吻端钝圆而略尖。吻棱明显,鼓膜圆,指端钝圆,蹼较发达。皮肤较平滑,背面浅灰褐色或土黄色,脊部及体侧有分散的圆疣或长疣。疣上有深色斑点,背侧褶色略浅;两眼间有一黑褐色横纹;鼓膜部位有三角形黑褐色斑;体侧近胯部境黄绿色,四肢背面有暗棕黑色横纹;股部有横纹4-6条,股内侧黄绿色;股外侧肉红色,多散布黄色口疣。雄蛙腹面大多数是乳白色,雌蛙一般为红棕色。林蛙分布多生活在山区森林植被较好的山沟里,以山溪、河流为中心,活动范围为一公里左右。通常秋末开始从森林向水源地区运动,先在岸边灌木林、草丛中活动;冬初进入浅水区,约11月初则向深水区运动;11月至第二年3月中旬,在深水区陷于石下或水草间越冬;3月下复向浅水区活动。一般在清明前后解除冬眠,到浅水区,静水弯繁殖。雄性先进入产卵场鸣叫,雌蛙随后寻声而来,选好配偶,开始抱对,约2天左右,黎明前产卵于岸边浅水中的水草间。卵块呈圆团状,每块含卵700-1800粒。受精卵10-15天孵化成蝌蚪,从蝌蚪发育成蛙需经38天左右;由幼蛙发育到性成熟的蛙需19个月的间。

林蛙的干燥输卵管称哈什蚂油,是传统的中药材,林蛙又是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
中国名优土特产网官网中国特产产品排行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