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县有什么特产 广西凌云县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1 15:03:51

一. 广西 百色 凌云县 凌云云耳

凌云云耳

二. 广西 百色 凌云县 丁灯

丁灯(壮语译音)翻译成汉语为点灯的碟子。凌云壮族祖先参照点灯的碟子制出八角形的模具,将打磨好的米面、豆芽放入模具里,再放进滚烫的油锅里炸,炸好后豆芽就像点灯用的草蕊,粑粑形状就像点灯用的碟子,故此得名丁灯。每到清明、三月三,凌云的壮族家家户户制作丁灯,用于拜祭先祖,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丁灯也由此成为当地的一种特色小吃。

主要食材:糯米、黄豆、黄豆芽、山茶油、白糖、盐、五香粉

信息来源:凌云县人民政府网

三. 云南省 大理 祥云县 米酒

米酒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古人叫“醴”。

将糯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泡4-5小时,

笼屉上放干净的屉布,将米直接放在屉布上蒸熟。因米已经过浸泡,已经涨了,不需要象蒸饭那样,在饭盆里加水。蒸熟的米放在干净的盆里,待温度降到30-40度时,拌进酒药,用勺把米稍压一下,中间挖出一洞,然后在米上面稍洒一些凉白开,盖上盖,放在20多度的地方,经30小时左右即可出味。糯米酒做好后为防止进一步酒化,需装瓶放入冰箱存放,随时可吃。

四. 云南省 大理 祥云县 祥云冬桃

祥云冬桃--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冬桃产业在祥云不断兴起,迅速发展到8000多亩,成为祥云高原农业产业中的一枝奇葩,随着部分冬桃开始挂果,在丰富消费者食品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果农的收入,成为祥云农民脱贫的又一优势产业。

祥云县地处北亚热带盆谷地区,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偏北高原季风气候区,冬春恒温,夏秋多雨,干湿季分明,非常适宜冬桃种植。祥云各个乡镇的农民,也将目光转向了冬桃种植。

祥云种植出来的冬桃果型大,肉质细腻,甜度适中,耐储存,果色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不但供给省内各州市,还销往北京、上海和四川等地。

五.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白花木瓜

白花木瓜

据《本草纲目》记载:木瓜有舒肝活络,健脾开胃,舒肝止痛,祛风除湿之效,可用于治疗风湿、霍乱、痢疾、肠炎、脚气病和维生素缺乏症等。现代医疗证明:木瓜中含有广谱抗菌的齐墩果酸,多种氨基酸,人参皂甙等成份,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益。白花木瓜酸味适中,苦味比红花木瓜少,现在人们除药用以外,多以木瓜煮猪脚,木瓜煮炒鸡、炒肉、煮酸菜等来食用,既开胃增食,又可以治病。

目前全县已有上万亩种植规模,总产量200吨。

六. 山西省 大同 左云县 莜豆面

豆面类

该县出产之扁豆特好。用淘净、蒸过的扁豆三分之二,莜面三分之一,混合磨成的面,叫做莜豆面,为该县之远近闻名。其食用方法主要有四种:

1、"抿面":用冷水将豆面搅和成软糕状的面丝,分成适当的块儿,放在"抿面床子上"(用铜或铁制成的床底,布满小孔的工具),将"面丝"抿于汤锅中成短粉丝状的一种面食。将其带适量汤捞于碗内,调以醋、酱、葱、咸菜等食之,香、软、滑、细,人曰"一轱辘而下",为该县一般居民日常待客之传统茶饭。亦为豆面之代表饭,通常人们所说的吃"豆面"即指"吃抿面"。

2、"长豆面及豆面个塔":将豆面加少许蒿籽(面),用冷水揉和成硬,筋的面块,然后擀,切成长面条或斜方个塔、"柳叶儿"短条,煮熟带汤调食,光筋可口,味香有咬头。

3、豆面饸饹:把和硬再"扎"软,揉光的有蒿籽豆面,分成适量的长条面剂子,放入饸饹床子眼内,压入汤锅中,成粉丝状,熟后捞出,浇上"稍子"或用酱、醋等调食之,它是人们办喜事"铺床日"、过寿日、过会待客等的惯用饭食。

4、"拨姑子":将软面丝用竹筷拨成小鱼条状,直接入锅,熟后捞出,调食子。此饭多在人少、时间仓促或食"抿面"后,刮下"抿面床子",掺软面丝,就"炼汤"(化人面粉较多的汤)最后吃一点带汤的"拨姑子"为宜。

七. 云南省 大理 祥云县 姊妹七辣

“七辣”即糊辣、油辣、辣豆豉、酱辣子、豆瓣酱、辣卤腐、辣牲。“七姊妹七枝花,花开祥云山和坝,一花一色映万家”。说的就是“姊妹七辣”。

糊辣讲究的是糊,将干透的辣椒远火慢烤,烤得糊过心后,揉碎与温开水、盐巴、味精、蒜泥、葱米、花椒油等调制成蘸水,蘸食排骨、肉片特别是素味小菜,以不掺杂质的清香纯辣取胜。油辣是用烈油炸干辣粉而成,制作中最讲究的是火候,火太虚炸出来的油辣色红味呛,火太猛炸出来的则又色糊味焦,皆不可取。只有火色适中炸出来的才色泽金黄香味扑鼻。辣豆豉是由豆腐渣发霉后拌干辣粉制成的饼干形小块,晾干后用菜油煎食,油香、豆香、辣香,再加上焦脆的口感,食之使人满口生津。尤其东部山区彝家人,烧酒下辣豆豉,吃得热气腾腾严冬无寒。

酱辣子、辣卤腐、豆瓣酱、辣牲在制成程序上相同,都是用其他原料配制后放在陶罐中长期保存,然后启封食用。但因配料各不相同,也就各具风味。酱辣子采用优质鲜辣椒配上等酱油,装罐浸渍七八个月,待辣椒变得油黑发亮而食,其味集川咸与滇辣于一体,咸辣可口。豆瓣酱则以炒大豆为主要配料,大豆与干辣粉用粥质甜白酒拌匀,放存罐中,待大豆辣椒粉变得深红微紫,便可上席。此味多于秋天制存,初夏开坛,是祥云热夏农忙季节,农户解乏去累的理想食品。晾干的臭豆腐与米酒、干辣粉、生姜丝拌于瓮存制成的辣卤腐,淳厚香辣,余味深长。而其又以叶包辣卤腐最佳。肥厚的青菜叶经油渍后,将辣腐料包菜叶中入罐,美其名曰“菜囡囡”,听名便令人三分馋。辣牲以“牲”为配料,在“姊妹七辣”中味独树一帜,切剁得细碎的猪骨、肠肚、猪头肉等,拌烧酒、生姜、辣粉,经年瓮藏,开封时已满罐油汪。入甑蒸熟,酥松如糕,因此又有“辣糕”之美名。

八. 广西 百色 凌云县 川木瓜

川木瓜

川木瓜属蔷薇科,灌木,系果药兼用型水果,为名特优稀水果,是凌云独产的一种野生的水果。生食味道很酸,经过民间祖传加工方法加工过之后,就很甜啦。含极丰富的维生素C及多种矿物质,能舒筋活胳,和胃化温,有防血管硬化、降低血压、减肥的作用。

九. 山西省 大同 左云县 蒸莜面

蒸莜面
首先,将莜麦加工磨成莜面,要经过"三熟":地里收割一熟,上磨前用炒锅炒黄第二熟,和面前用开水"泼烧"搅和第三熟。这样和成的莜面色黄、味香、很筋。 将和好和莜面捏成各种形式的小件儿,上笼蒸熟,蘸腌水(腌"烂腌菜"或"大菜"的盐水)调食者总名之曰"蒸莜面"。"蒸莜面"的捏法总计有十三种:
(1)"窝窝"(当地土语音汪)即歌唱家郭兰英唱的"莜面栲栳栳",其做法是:用手将和好的莜面压成小剂子,在"推窝窝砖"(或在陶质小缸盖)上,用手掌推压成小长薄片儿,卷成猫耳朵的小圆桶,整齐装立于笼内。 (2)"圪卷儿":两手掌相合,将莜面小剂头,夹于其中,两手掌来回搓动,将面剂搓成细如粉丝的长条儿,头儿上用双掌压成"鱼"形,虚虚地装于笼内。(3)"饸饹":用饸饹床子将莜面压成细饸饹丝或扁饸饹条,来回拉直装于笼内。(4)"囤子"名("讨吃子行李"):将莜面用擀面杖擀成大圆薄片儿,上面匀撒上擦(音插)好的山药丝儿,然后将其卷成夹馅式长卷儿,用刀切成高约二寸的小囤子,装入笼内。其所以名曰"讨吃子(乞丐)"行李者,因其内含山药馅儿如讨子吃子行李之乱也。(5)"懒卷子":在擀好的莜面大圆片儿上,撒上少量的葱花儿、食盐、花椒卷起来,切成小卷子(如囤子型)。(6)"鱼子":将莜机用两手掌搓,按成头尖,上部扁,状如鱼形的短条儿。将这种"鱼子"用山药条,元白菜、豆角等杂烩菜生闷或熟闷出的饭名曰"闷鱼子"。食之又别具风味。(7)"呼哨儿":将搓成小鱼子的中部用手掌边在搓卷一下,使其中略成海螺形状如(音必)粟(号角),因土名之为"呼哨儿"之故也。(8)海蚌儿:用拇指与食指将小面剂推卷成带波纹的小壳儿,状如海蚌。(9)"刨渣子":用拇指在手掌上或小臂内侧,奖小面剂子推搓成状如推刨推下的刨渣样的薄卷儿。(10)"老娃(应为鸦)儿含柴":上、下两面是莜面薄片,中夹山药薄片儿,然后切成细长的夹馅式条子。状如老鸦咀内含着柴的样子。(11)"驴驼草":在装入笼内的切好的莜面条子上密撒一层刀切山药细条儿或擦成山药细丝。"驴驼草"者,山药丝儿"驼"在莜面条儿上之意也。 (12)"毛条子":用刀切成的莜面细条子儿因其有"干扑面"的作用,刀切过的两边略带点"毛"故名。(13)莜面饺子:将莜面小剂子用两个手掌捣成有波纹的椭圆小皮子,内包山药丝或萝卜"英子"(叶子)等的馅子,捏成饺子。

十. 云南省 大理 祥云县 祥云米酒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古人叫“醴”。

将糯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泡4-5小时, 笼屉上放干净的屉布,将米直接放在屉布上蒸熟。因米已经过浸泡,已经涨了,不需要象蒸饭那样,在饭盆里加水。蒸熟的米放在干净的盆里,待温度降到30-40度时,拌进酒药,用勺把米稍压一下,中间挖出一洞,然后在米上面稍洒一些凉白开,盖上盖,放在20多度的地方,经30小时左右即可出味。糯米酒做好后为防止进一步酒化,需装瓶放入冰箱存放,随时可吃。

凌云必买的十大特产凌云县昭昭土特产食品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