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潢川县的特产 河南潢川县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3 05:40:58

一. 河南省 信阳市 固始 呼噜汤

“呼噜汤”名甚怪,却是取其喝汤时“呼呼噜噜”的声音为名,颇为形象。试想,数十人围坐一堂,捧一碗爽口的热汤,送至唇边,引颈一吸,那呼呼噜噜的声音岂不是一曲动人的合声?

呼噜汤并不算有名,有小家碧玉的感觉,在河南,仅我的家乡信阳地区固始县大为流行。固始偏居豫东南,与湖北相邻,饮食习惯大别于豫中豫北等地,口味偏于清淡。呼噜汤正合了这种饮食风情,以红薯粉勾芡,混入滚沸的鸡汤,成浓汁状,添加海带丝、豆腐皮儿、肉沫、炒黄豆、粉条子、豆腐丁等物,主料与糊辣汤相似,却只在香辛料上有所区别,仅放入少量茴香、胡椒、辣椒和食盐,以使其味偏于清淡,适合早餐所食,起开胃作用。最有特色的便是,汤中以漏勺淋入蛋花,均

匀有致,在一锅奶白色的清汤之上,莹白的豆腐丁、深绿的海带丝、浅黄的豆腐皮儿、淡粉的肉沫、焦黄的炒豆、黄白相间的蛋花,色调绚烂清新,俨然一幅恬淡的水彩画儿,自然引得食欲大动。

家乡人多好此汤,清晨围坐于街边,呼唤一声,汤碗便呈上来。家乡人精细,对饮食颇为讲究,既要味又重形,连那盛汤的碗也小上许多,且多为细瓷,或青瓷印花,或白瓷套蓝,比不来北方的碗大而粗犷,一色的黑釉粗陶,尽显古风。喝汤自然要配上主食,便有那烙饼蒸馍的与卖汤的搭伙儿共营生意。馍多为地锅柴火蒸制,靠锅边馏水,半蒸半烙至一面焦黄,或用篦子架于水上,蒸得松软;另有“转馍”,类似于北方的烧饼,却是用和好的面盘成长条状,在平底铁锅中盘成一团,淋油后文火烙成双面焦酥。也有油条、糖糕、糍粑等小食可用来配上呼噜汤同食。

汤味清淡鲜甜,馍多松软焦香,一同食来,没有强烈的口感刺激,却于那清清淡淡若有若无的味儿中品出生活的许多意趣来,这也造就了家乡人恬淡的心性和厚道的人品。以汤之不同,划分地域,区别民风,也是很有道理可循的。

二.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三. 河南省 信阳市 息县 息县油酥

息县油酥火烧又名"油酥馍",系风味小吃中的佳品。

油酥火烧以面粉为主料,掺和生猪油、香油、葱花、食盐等佐料,于铁鏊烙制加火烧而成。其制作工艺独特,操作方法古老,风味别具一格。

息县油酥火烧,相传始于明代,距今已四百余年。清光绪年间,息县

烙制油酥火烧制者达数家,唯熟食世家熊明德,在名师蔡安仁的指教下制作的油酥火烧,味美艺精,久负盛名。1942年,熊明德带徒传艺,城关镇东大街彭增仁拜师求学,技艺超前,驰名中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彭增仁重操三十年前之旧艺,自开油酥火烧店。其店虽小,却顾客盈门,食后赞不绝口。

1980年3月,河南省名菜、名点、风味下吃展销大会在郑州举行。历时一个月。息县油酥火烧名家彭增仁应聘前往,临街起灶。当众操作,献技献艺,制作的油酥火烧,各地旅客品尝后,纷纷称赞。这次展销的全省150种风味小吃中,有71种被评为名吃。息县油酥火烧则名列前茅。

1983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食指南》一-载:"息县油酥火烧为名小吃,其外形椭圆,细丝盘绕,色泽鲜艳,拿起即碎,酥脆甜香,十分可口。"

四. 河南省 信阳市 息县 关店葡萄

关店葡萄

息县关店乡沙质土地和气温比较适合葡萄生长,葡萄成熟后颗粒饱满、皮薄肉多、汁甜籽少,有豫南“吐鲁番葡萄”之称。葡萄是关店乡重要的经济作物,同时也是关店乡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典范。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关店乡形成规模化种植,目前主要以张湾村为龙头,幅射到桂厅、吕湾附近几个村,种植面积近2000亩,产量近千吨。

五.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金灿灿的小麦

固原小麦胚乳丰盛,麦粒皮厚、籽重、质量好,用它磨制的面粉粉质柔韧,尤其适合精制各种糕点和面条。固原人做面条的技术超群,擀、揪、拉、削、扯,样样在行。用小麦面粉炸制的馓子、油香等食品,金黄透亮,香脆可口,深得回族群众喜爱,是欢度“古尔邦节”、 “开斋节”等不可缺少的食品。汉族群众在定亲、送礼时也用小麦面粉蒸成大馒头,大馒头的顶端涂上红点,作为吉庆、祝福的象( 固原)

六.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七. 河南省 信阳市 罗山 信阳热干面

河南信阳的热干面,我想应该有人吃过吧,信阳有七八成的人早餐就是热干面,哪天早上不吃,感觉好像少点啥~~~~哈哈.

八.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武陵源 葛根茶土家(族)人的甘露

    采用湖南省西部--张家界高山区的野生葛根加工。    葛根茶是一种纯天然、无任何污染、未加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饮品,富含钙、铁、铜、锌、硒、磷元素及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十八种氨基酸。    葛根是一种野生植物,生长在无污染的高寒群山之中,可生食,也可入药。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对其功效有详细记载。中医认为葛根味甘辛,性平无毒,食之可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同时因它含有大量的黄酮素化合物,故能降压退火、抗病解毒、防癌抗癌。    长期饮用,有补元气、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显著疗效,还有养血安神、滋阴壮阳、健脾益胃、活血通脉、降压减肥、养颜美容之功效。    饮用方法:取葛根茶0.8克左右放入杯中,然后用95度左右的开水加上盖浸泡1--2分钟,即可食用,也可直接食用。( 张家界)

九. 河南省 信阳市 光山县 信阳板鸭

板鸭为大别山区的重要之一,将成鸭育肥增膘后,以传统工艺方法腌制而成。成品板鸭外形平整如桃状,无“关窗”,色泽白润,肉质细嫩,尾油丰满,鸭身干爽,盐味适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具有生津开胃、促进新陈代谢、祛寒降压健身的功效

( 信阳)

信阳板鸭远销港澳、日本和东南亚各地。香港九龙志强贸易公司经理黎锦基说,香港人对板鸭的评价是:“造型美观,肉细骨软,咸淡适中,食味香浓”。1981年以来,罗山县庙仙乡,光山县上官岗乡,商城县丰集乡、鄢岗乡、潢川县双柳乡,淮滨县马集乡,信阳市双井乡相继办起板鸭厂。1983年生产10万只,出口3 万只。1984年生产26.9万只,出口12.3万只。板鸭经济收益高,1983年光山上岗乡板鸭厂加工板鸭22500只,盈利万元;出口17400只,价值10万元。1984年,信阳地区仅此一项即创外汇16万元。

十.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河南潢川特产是什么河南潢川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