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泉有哪些特产 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2 21:34:10

一.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拜泉 拜泉县苗木

拜泉县苗木

拜泉县林业建设事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勤劳善良的拜泉人民。用绿色创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垦殖初期的拜泉县,自然资源优越,森林植被丰富,但随着人口加剧和不断垦殖,森林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到七十年代末,森林覆盖率只有3.7%,全县2.7万条侵蚀沟,年跑水1亿立方米,跑土1400万吨,跑肥11.9万吨,75万亩风剥地年损失种子肥料等价值1500多万元,生态性贫困使拜泉农业及农村经济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建设边缘。

1978年,拜泉县被纳入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重点县建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几任领导一张蓝图,连续二十几年如一日,带领全县人民坚持植树不动摇,画山水画,写田园诗,奏松涛曲,用绿色谱写了振兴拜泉经济发展的生态凯歌,截止目前,全县人工林面积达1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2.7%,全县森林活立木蓄积549万立方米,其中杨树420万立方米,绿色银行存款总值达54亿元。用樟子松装点林网格田,创造了今后五十年的人间奇迹,营造接班林带11万亩,呈现了塞北江南的防护林建设新格局。全县林业建设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先进县等国家级奖励15项,1992年实现人工造林百万亩,省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树碑表彰仪式,激励人们永远珍惜绿色,爱护绿色,发展绿色。

以乡村骨干苗圃为核心,国有、集体、个体多种育苗形式并存的中国北方苗木之乡——拜泉县,现有苗木1100万株,其中,4至5年生樟子松容器苗300万株,胸径3至8公分银中杨大苗200万株,胸径3至5公分唐槭大苗200万株,50公分至2米高云杉大苗100万株,杨树萌条200万株,其它绿化美化苗木100万株。

二.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拜泉 酱鸡脖

菜系:东北菜 家常菜谱 私家菜 卤酱菜

工艺:酱

制作材料:

主料:净鸡脖2000克

调料:红色老卤2000克,葱段25克,姜片15克,香油适量。香料包1个(内装花椒,八角,桂皮,山奈,肉蔻,自芷,陈皮,丁香,草果,辛夷各适量)。

制作方法:

1、鸡脖用温水浸泡,刮洗干净,再放入沸水锅内烫透,捞出沥干。

2、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加入红色老卤、香料包、葱、姜,烧开后放入焯好的鸡脖,旺火烧沸,转入小火酱至鸡脖酥烂即可。取出后刷上香油,食用时剁成小块装盘。

三.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龙沙 拜泉颗粒面粉

拜泉颗粒面粉又称沙子粉、沙子面。呈乳黄色,性松散,不粘手,韧性强、筋力大、耐蒸煮。制成食品色白净,味香甜,面筋大,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


四.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五.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拜泉 利民大葱

拜泉县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份,全县有耕地南积361.3万亩,这里土地肥沃,盛产大豆、个麦、玉米、高梁、奶白花芸豆、向日葵、马铃薯等作物。有林地面积113.9万亩,以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杨木为主,活立木蓄积242万立方米。拜泉土具有地域特色,主要包括山珍野菜、草条蜜源植物、中草药和地方四大类。其中地方的奶白花大芸豆、白瓜籽,三道镇大蒜,利民大葱闻名国内外。

六.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拜泉 拜泉县黄肉牛

拜泉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齐齐哈尔市东部,全县16个乡镇,186个村,总人口5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6万人。全县幅员面积3599.15平方公里(折合539.9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61.3万亩,草原面积12.6万亩,林地面积119万亩,2006年全县牧业总产值达6.1亿元,占总产值的27.8%。

拜泉县又是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曾获国家生态工程一等奖,被国际工发组织命名为绿色产业示范园区,2001年又被中国之乡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中国黄(肉)牛之乡”。拜泉县有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悠久历史,又是全省粮、豆主产区的农业大县,有丰富的秸秆和饲草饲料资源,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草场,目前已建成年屠宰50万头的生产线一条。预计年末全县黄肉牛饲养量将达到35万头,实现产值达到1.8亿元。截止目前,全县饲养黄肉牛户均1—2头的村56个,户均2头以上的村18个;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45个;专业大户596户。通过典型大户的辐射作用,极大地带动了全县广大农户养牛的积极性。

县政府在抓好黄肉牛生产的同时,加强了黄肉牛交易市场和营销队伍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共有17个黄肉牛交易市场,黄肉牛营销经纪人2300人,贩牛交易量在10万头以上,交易额在2亿元以上,形成了黄肉牛生产销售一条龙,有效地推动了黄肉牛经济发展。

为加速全县黄肉牛生产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基础扩大再生产,从而调动广大养牛户的积极性。通过招商引资辟建了鹤泉食品有限公司,产品远销上海、湖南、沈阳等地,今年又投资500万元扩建场区和新上生产加工线,达产达效后,年可屠宰肉牛16万头,年创利税可达1100万元。

七.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拜泉 拜泉芸豆

拜泉芸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拜泉县是全国农业生态先进县,其传统产品--芸豆以质地纯、品种、无污染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年种植面积20万亩,年商品量2万吨。2000年被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A级绿色食品。同时被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芸豆之乡”。

拜泉县是国家首批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经过20多年的生态农业建设,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为发展绿色、无公害芸豆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宜农小气候。

芸豆种植在拜泉县有着传统的习惯和悠久的历史,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全县年均芸豆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产量在1.2万吨以上。特别是2000年被中国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芸豆之乡以来,拜泉县委、县0紧紧抓住这一蕴藏无限商机的难得机遇,大力发展芸豆产业,全县涌现出了多个芸豆生产专业村、屯和专业种植大户。

几年来,芸豆市场价格看好,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芸豆种植农户都能够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的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芸豆品质。很多外商来拜泉县考察时,对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及科学的管理表示赞赏,尤其是对芸豆的质量,给予高度的赞誉,拜泉的芸豆已经远销美国、日本、南非、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芸豆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地域范围

拜泉县位于东经125°30′13″-126°33′04″,北纬47°17′51″-47°52′52″。地域保护区面积为25万公顷,包括拜泉镇、丰产乡、长春镇、大众乡、兴农镇、兴华乡、上升乡、国富镇、新生乡、三道镇、兴国乡、爱农乡、富强镇、龙泉镇、永勤乡、时中乡,现拜泉芸豆生产面积7400公顷。地处黑龙江省中部偏西,嫩江地区东部。东以通肯河与海伦为界,南与明水毗邻,西与依安接壤,北与克山、克东相连。总面积为3599.15平方公里。总趋势是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腹地的由西部平原东部丘陵的地带。海拔高度241-325米之间。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拜泉县整个地势略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由东向西逐渐平缓,呈方形。森林覆盖率高,人工造林面积超过123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23%。全县耕地土壤主要是黑土、草甸土和黑钙土。土地肥力在碱解带213P,有效磷47.1PM,速效钾286PTM,有机质3.4%。

(2)水文情况:拜泉县境内通肯河、双阳河、润津河,水系发达,总蓄水量129亿立方米,近年来我县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共兴修水库和塘坝30多座,为农田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

(3)气候情况:拜泉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秋季节分明,夏季短暂。年积温2441℃,年降雨量325.7毫米,全县日照时数平均为2544.6小时,年无霜期120天,适合北方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对种植芸豆极为有利。

(4)人文历史情况:芸豆原产于我国中原一带,先民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黄帝》“树艺五谷”,《周礼》曰“谷宜五种”,《诗经》云“执之荏菽”,我国传统农作物“黍、稷、菽、麦、稻”五谷中的“菽”就是以芸豆为主体的豆类的总称。随着近代东北黑土地垦殖的迅速展开,芸豆大约在110年前开始在拜泉境内引种,并很快成为当地居民尤其是农民主要食品的基本构成部分,成为家家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之一,被誉为黑土地上的宝石、农民的细粮。将收获的芸豆加水煮烂,捣成泥状或干磨成粉,加糖制成豆沙,用做各种主食和点心的馅。用黄米面、小麦粉、玉米面、糯米面乃至土豆淀粉制作外皮,包出的各种豆包类食品香美可口,诱人食欲,而且抗饿,在温饱难以解决的困难生存条件下属硬干粮,在城里人心目中,以芸豆为原料的黏豆包是比细粮还要珍贵的佳食美餐。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一进腊月门,家家淘黄米,户户包豆包,村民们互相帮忙,围火盆,就油烛,嘻嘻哈哈、热火朝天地包着一盖帘又一盖帘的黏豆包备用,要一直忙乎到腊月二十三(小年)以后。而整个正月里每天两顿饭中至少有一顿吃黏豆包;夏锄期间,为保持体力,每天也少不了一顿黏豆包,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传统。“胖芸豆、大发糕,豆沙馅、黏豆包”,成为拜泉农家独具特色的古老传统并且至今仍对旅游人群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计划经济时代,拜泉芸豆是仅有的几种出口产品中的重中之重,当时主要是远销苏东。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早已不再为能够吃饱而发愁的今天,以黏豆包为代表的芸豆食品的魅力不但丝毫不减,反而日益兴盛。在拜泉的大街小巷,以及在农村的大集上,总有极具地方特色的豆包黏糕的叫卖声传进耳鼓,拜泉城乡也因此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诸多专门制作生产发糕豆包的个体户、专业户、甚至私营业主。这些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已成为拜泉人的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餐饮文化标志。

八.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九.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十.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拜泉县十大特产齐齐哈尔拜泉县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