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方便带的特产 昆明必买三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4 22:09:35

一.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汤池老酱

汤池老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汤池老酱

汤池老酱是地方特色性很强的产品,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美食调味品。在汤池已有三百多年的制作历史,享誉四海、质量出众。除了传统工艺外,还在于水质优良、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优越等,使之成为云南少有的名优土品。

汤池老酱的品质得益于汤池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水质资源及少有的气候条件。汤池年平均气温16度,是人类生活的最佳气温。高原明珠阳宗海适时调节着炎热的夏天,让夏无酷暑。而温泉则调节着寒冷的冬天,让冬无寒气。这样的自然条件利长万物,利养万物、利造万物、利存万物

又温泉为硫磺泉,且富含钙等诸多利于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元素,这就造就了汤池老酱可入药这一难以复制的名品。

汤池老酱的诞生就是以祖上的传统制酱工艺为基础、经过现代工艺的完善,逐步创新发展,再加上温泉水作汁,地方原料为质,并在汤池这一特殊地理环境的恒温下所产生,于是,汤池老酱成为汤池的一张名片和代名词是因缘具足,自然而生的。

汤池老酱是云南宜良县,历史悠久。早在明崇祯年间,汤池镇民间一带就盛行有家家户户蒸制老酱的风俗,其中以赵氏家族的祖辈开设制作的酱坊最有名气。清朝年间,汤池“赵氏酱坊”的老酱经府官以云南进贡到京城,进献给皇帝,被列为宫廷贡品调料。现今的“宜良县滇泉食品厂”既是赵氏酱坊的后人所开创。

明清以来,汤池老酱、卤腐几乎遍及乡邻,农人冬季家家户户做豆腐、制老酱也成风俗。无论外姓异族,亦争先效仿。原因是当时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处于贫穷阶段,以米汤合着老酱或卤腐就食的劳苦大众为数不少。这使得自制老酱、卤腐也成为生存之计,为劳苦大众所情钟。

然而,自制老酱、卤腐所使用的原料质量和制作工艺参差不齐,难免有优劣之分,可谓酸甜苦辣皆有,色香黑霉俱足,也无品牌可辩,让人难分品质。

解放前,汤池街做老酱、卤腐名声最好的当数西街胡正义之妻张胡氏。据说张胡氏做的老酱能除热、解毒、治蜂虿虫伤;治汤火烧灼未成疮,用酱汁敷之见效。故有“汤池温泉能疗伤,胡氏老酱堪入药”之说。胡氏卤腐色泽鲜明,味道特别,香辣清芳,能开胃健脾,增进食欲。上世纪60年代,受历史条件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条件影响,胡氏自制老酱、卤腐虽然品质优良,却得不到进一步提升,品牌得不到扩大。

汤池老酱经典名牌:张英老酱。

“酱”的由来

老酱:酱是以豆类、香料、辣椒等物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糊状调味品。酱出现在中国古文献中较早的有《礼记·内则》载:“濡鸡醢酱、濡鱼卵酱”。又如孔子《论语》句“不得其酱”;再见《周礼·膳夫》载“酱用百有二十瓮”。可知酱的历史渊源已越千年。从“酱”字释义来看,“酱”字从将,从酉,将省声,“将”本义为“涂抹了肉汁的木片”引申义为“涂抹”;“酉”意为1变质。“将”与“酉”联合起来就是一种经腐质过程而变成的涂抹类辅助食品。

中国是酱的创始国,汉班固《汉武帝内传》中记载西王母到人间见汉武帝,说天界有“连珠云酱”、“玉律金酱”还有“无灵之酱”。于是制酱法是西王母传下的便是一说。另传,说酱为周公所创,以《周礼》中有“百酱”之说为证。

酱之初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而诞生的,明代张岱《夜航船》中回顾:有巢氏教民果食,燧人氏钻木取火,作醴酷,神农教民食谷,加于烧石之上而食。燧人氏作肉脯,黄帝作炙肉;成汤作醢(醢是最早的肉酱)。“成汤作醢”之始,肉为主料,将肉研碎,用酿酒用的曲拌均装进容器用泥封口,在太阳下晒半月,待酒曲变为酱的气味即可食用。也可将肉研碎,与曲盐拌匀后进容器封口,在地上掘坑用火烧红后把容器放入坑内填上七八寸厚的土,再在上面用牛干粪烧火一整夜,直至第二天酱渗出来就熟了。这种酱,当时称“醢”又称“橘”。《说文》:“橘”酱也。因为酱是酒、肉、盐在一起交合而成,滋味好。东汉应劭《风俗通义》:“酱成于盐而咸于盐,夫物之变有时而重”所以在当时曾为美食,到后来人们发现谷物草木之属都可以为酱,于是酱的品类日益增多,人们每天的膳食中,酱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到了明代,豆酱的生产更为发展,而鱼肉酱则日渐淘汰,制酱术普遍流传于城乡民众之间。

据传,汤池老酱、卤腐首创于明洪武年间。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沐春莅临宜良视察,见灌溉渠道仅有一米,不能为平坦的坝子供水而使大片土地荒芜。即在当年冬命云南都指挥王俊,发卒一万五千人开挖渠道,自阳宗海口取水,延至宜良县城西南25公里,全长36公里,宽一丈二尺,历时月余竣工(《明史·沐英传附沐春传》)有载,亦可参考明建文四年(1402)杭州人平显所写的(《汤池渠记》碑文)。这一万五千人的生活膳食便成了大问题。时有随军厨艺胡某将当地盛产的蒸制老酱和豆腐干一齐带到了军营,让开渠的士兵胃口大开,令士兵用膳无菜亦可食之,深得沐春嘉喜。后经沐春举荐,汤池老酱以云南府进贡到京师,被一度列为宫廷贡品调料。后,开渠的士卒按政令不返原籍之故,胡厨艺和一小部分士卒就在汤池和宜良落籍成为当地士民,为汤池老酱的源流扎下了根基。

其时,卤腐的由来,先得益于酱与豆腐干蘸着吃,一是味道好,二是便于贮藏。这个发明有如今天的烧豆腐蘸辣椒盐,只是汤池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脉条件和自然气候造就了这么一种天然的美味食品。

关于汤池老酱和卤腐的由来,则是有这么一个故事。据说解放前1军队到汤池抓青壮年入伍当兵,汤池西街的一青壮年被抓走强行入伍,临行前其母忽忽将酱面和辣椒面及几块豆腐干打了一个包让儿子带上以便行军路途充饥。行军的旅途是艰辛漫长的,一路上难免经风雨、历寒暑。待这个新兵安定下来,想吃家乡的食物时,打开其母送给的包裹,发现里面的酱面和辣椒面早被雨水浸透为糊状了,豆腐干也浑身裹上了酱糊,他舍不得丢掉母亲亲手做的这点家乡食品,就蘸了点在嘴里一尝,竞然发现这东西的味道好吃极了。它马上写信回去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母亲。母亲结合当地实际按儿子的消息将酱面和辣椒面等八角香料一起泡制了酱一罐和卤腐一罐,不久取出食用,果然味道极佳,别有风味。自此后,汤池老酱、卤腐广为流传,成为一方美食佳品。

云南省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汤池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汤池老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昆政函〔2015〕106号

云南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Q/YXF0001S-2014

《汤池老酱》

二.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路南卤腐

路南卤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石林卤腐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石林豆腐为原料腌制的。而石林豆腐因为使用巴江水而品质极佳。石林卤腐主要分为两个品种:其中在豆腐中掺入菜油、盐等配料的称为油卤腐;在豆腐中掺入酒、辣椒粉、盐等配料的称为酒卤腐。而两种卤腐都具有色美、味的特点。但由于配料的不同,两种卤腐又各具特色,味道不凡,人尝人爱。石林卤腐在石林县内各大小商场,土杂店均可购到。

云南人习惯把腐乳称为卤腐,卤腐是以豆腐腌制而成的一种佐餐酱菜。路南腐乳,色呈红黄色,香辣可口,和口化渣,是云南省著名的酱菜品种之一。

路南腐乳产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旧称石林县为路南县,故所产卤腐称为“路南腐乳”。

石林县境内有着举世闻名的喀斯物地貌,山清水秀,相传制作卤腐的历史已有百余了。用发源于本县黑龙潭的巴江水制作豆腐,其品质上佳。用此上佳的豆腐和传统工艺加工出来的卤腐,色泽红黄,富有弹性,细腻润滑,入口即化,是色、香、味俱全的佐餐品。

三. 云南省 昆明 西山区 蛋挞

蛋挞(EggTart),挞为英文“tart”之音译,意指馅料外露的馅饼(相对表面被饼皮覆盖馅料密封之批派馅饼pie);蛋挞即以蛋浆为馅料的“tart”。做法是把饼皮放进小圆盆状的饼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鸡蛋混合而成之蛋浆,然后放入烤炉;烤出的蛋挞外层为松脆之挞皮,内层则为香甜的黄色凝固蛋浆。

四.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滇中甘栗

宜良具有板栗之乡的美誉,12万亩的种植面积,年产鲜果1万吨,是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的主产区,且栗果以个大、壳溥、口香甜糯而远近闻名。为加快宜良板栗资源的合理利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高产品附加值,滇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崇云经多方考察,投资500万元建成了一条年产500吨软罐板栗生产线,并于2005年1月28日,第一批软包装高原珍珠、“滇中甘栗”正式投产,产品经省有关部门检验,卫生指标和商业无菌检验全部合格,理化指标达到要求,部份元素含量还优于北京、河北等地产品。其保鲜技术在云南省率先取得成功和突破,处于领先水平。“滇中甘栗”一投产即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产品远销到了省内外,填补了我省板栗制品加工的空白,标志着我省板栗产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工业公促进农业产业化上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为板栗产业健康、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联系电话:0871-7525548 7543691

地址:宜良县育才路5号

五. 云南省 昆明 五华区 卤鹅头

做法:1、把光鹅开腹取出内脏,洗净晾干,用精盐100克抹在鹅身内外,并用竹筷一段挺在腹腔内。2、将川椒粒下炒鼎炒香盛起,与八角、桂皮、甘草、丁香同放在卫生纱布中包扎成球,放进卤水盆里,加入酱油、色油、冰糖、南姜、香茅、白酒,并把肥猪肉用刀切开成块放下,再加入清水,以中火把卤水烧沸;将大蒜、芫荽头、南姜放入光鹅腹内(卤熟时取掉),再把鹅放入卤水盆里,大约煮1小时30分钟(中间要将卤鹅吊起离汤后再放下,反复四次)并注意把鹅身翻转数次,使其入味,然后捞起放晾待用。3、把熟卤鹅放在砧板上切成厚片,淋上卤汁(加入味精),使之湿润即成。上席时跟上蒜头醋2碟。

特点:潮汕的狮头鹅,肉质肥美,卤鹅是地方风味食品,香滑入味,肥而不腻。

六. 云南省 昆明 盘龙区 昆明玫瑰大头菜

玫瑰大头菜创始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过去,云南昆明玫瑰大头菜的店铺有数家,其中“永香斋”酱园号称“芥酱名家”。该店酱腌的玫瑰大头菜风味别具,名声最大。

昆明玫瑰大头菜是以当地郊区(主要是关上、杨方凹一带)出产的上等鲜芥菜头为主 料,经过削皮破块,用精盐和磨黑盐三次入池腌制,然后出池滤水,转入泡酱池内进行酱制发酵。先将醅子酱(即酱制大头菜的陈年酱汁)和经过特殊处理的红糖、饴糖、 老玫瑰糖及老白酱(即面酱)制成酱汁,便可入池酱制芥块了。酱腌时,要装一层芥 块淋一层酱汁。最后,放上篾巴,压上木板和石头,再加满酱汁,八十天即可出池晾晒。晒至两天半,翻个再晒半天,即可收起、入缸、压实、密封,经三个月的贮存发 酵后,方为成品。大头菜皮色黑亮,内心褐红,湿润柔软,易贮藏携带。

七. 云南省 昆明 寻甸县 羊街凉粉

羊街凉粉堪称地方一绝。凉粉千百年来只用豌豆粉做,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荞凉粉、豆凉粉、米凉粉等等一说。叫法也只叫凉粉,没有什么豌豆粉、稀豆粉、黄凉粉、黑凉粉、绿凉粉等等莫衷一是的称呼,像极了羊街人的耿直、诚实,只认一个理儿。

八.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宜良都督烧卖

都督烧卖是一道起源于云南宜良的小吃,已有七十多年历史,辛亥革命时宜良人祝可清开设兴盛园,尤以烧卖驰名。此店门庭若市,供不应求,老板灵机一机,想出一个办法,凡需烧卖每人只卖三个。这从心理上增加了顾客的好奇,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

一日,有位老者慕名前来品尝,吃后还要,店里就是不卖。他就问:“都督来吃也只卖三个”?祝氏答:“即使都督驾到,也只卖三个”。数日后方知,前来食烧卖的老者便是都督唐继尧。都督烧卖由此得名。

各地烧卖制法颇多,风味各异,而都督烧卖的制作别具一格,首先,皮坯是用面粉加鸡蛋后用热油汤先合成面团,热油汤是用猪、鸡的骨头熬制的鲜汤,油重汤鲜,合制面团后擀出的皮坯,自然味道要好,且软糯回甜。再则就是都督烧卖的馅心非常讲究,是用生馅与熟馅调合而成,既有北方面点馅的鲜嫩特点又有南方而食熟馅的香醇适口。计有鲜猪肉末、熟猪肉丁,加鸡蛋,水发冬茹、冬笋、干贝、肉皮冻等精心调制而成。

九.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云南回饼

云南回饼是昆明特有的名点。它细白如雪,松软爽口,清香咸甜,老幼皆宜。

云南回饼不仅风味殊异,而且来由也有奇特。50多年前,"合香楼"糕点铺的一位砚师傅把面团搓好后,发现忘了加鸡蛋,这时面团已酸,继续发酵,面要变质,不发酵又做不成面包。正在发难之时,一位名叫李清祥的师傅说:"加些小苏打做成烤饼吧"!于是他们就把面团擀成一厘米厚的面片,切成二厘米见方的小块,为了和其他糕点有所区别,又在生胚中心加了一个红花,上炉烘烤。万没想到,出炉一看,色如白雪,形如玉块中间一点红,好似雪里红梅分外妖娆,试尝之后,清香爽口,松软味美,分外好吃。师傅们都很高兴。一位师傅说:"这饼是发面返回来做成的,就叫回饼吧!"回饼送到店内,由于新奇而味好,很快被顾客抢购一空。后来,他们在配料中加上适量的椒油、精盐等。味道更佳,成为"合香楼"独家经营的名牌产品。

回饼色泽雪白,质地柔软,甜中带咸,入口舒适,不干不燥,容易消化,特别适合于老人、儿童和病人食用。

十. 云南省 昆明 呈贡区 盐饼子

是昆明地区的大众小吃。分甜、咸两种,以咸味的居多。用小麦面粉加酵母和水调和成面团使其发酵,加入小苏打中和酸味。用熟猪油、花椒油、食盐、炒熟的面粉拌成椒盐面团。将酵面团摘成小剂,每个小剂中间包上五分这一椒盐面团,用擀面杖经过反复叠、压擀,呈斧头形,用平底锅上火,锅底布少量植物油,下入生坯用小火烙至两面金黄。 由于盐饼子用的是发酵面团,成品形膨松柔软,外皮香酥焦脆,有不太明显的酥层,内部软和化腻,口味酥香微麻。如是甜馅,则是内部包上由白糖、炒香的芝麻、陈皮和糖板油切成的小丁拌合的馅,香甜可口。 ( 昆明)
云南昆明必买的十大特产有哪些云南特产送人必买清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