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特产红薯干的做法 湖南新化红薯干的制作方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1 04:11:15

一. 河南省 郑州市 登封 茶亭沟红薯

茶亭沟红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茶亭沟红薯,在登封告成地区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告成镇地处中岳嵩山南麓,属于山区,非常适合红薯种植。其特点个头大,风味佳,常食有健脾胃,补肝肾,防癌,延年益寿和美容之功效。

告成镇位于登封市东南七公里,紧邻颍河,交通便利。辖区内有一行政村—茶亭沟,茶亭沟村地处岗岭,土地多为红褐色沙土地,水利条件较差,因独特的地质条件,种植耐旱的红薯却得天独厚。以大面积种植而闻名。红薯产品不仅产量高,而且生吃甜、脆,烧烤后更是香、软、面、甜,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保健、食疗佳品,常食有健胃、补肝、防癌、延年益寿和美容之功效,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第七大营养元素”。 茶亭红薯,历史悠久。 据历史资料记载,红薯在我国别名很多,有山芋、红芋、番薯、白薯、白芋、地瓜、红苕等名称,传入我国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引进中国,由东莞人陈益从安南首先引入广东。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又从吕宋携带回中国,试种后,“甫及四月,启土开掘,子母钩连,大者如臂,小者如拳”,福建巡抚金学曾大力推广,并撰《海外新传七则》。《农政全书》详细记述了番薯的种植方式,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南人用当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红薯故也。”清雍正、乾隆年间引入河南。茶亭沟村境内有许昌、洛阳大道经往,当时,县署在路旁大皂角树附近设官地80亩,且树碑曰:凡耕种此片土地者,应设“茶亭”(或搭茶庵)为过路客商备茶解渴。当时乡吏赵某接种官地种植粮食和红薯,并搭庵设茶用红薯招待客商,深受欢迎。后来乡亲们见大片土地产薯甚多,且美味可口,即赶走赵家,埋掉石碑,平分官地,家家户户开始种植红薯。正因为茶亭红薯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所以成了告成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群众称之为“铁杆庄稼”,故有“苗活五成收”的说法。新中国成立以来直至20世纪70年代,一直都是群众的看家粮食,故有“一季红薯半年粮”的美誉。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食物构成的变化,食品和饲料加工工业的兴起,红薯在粮食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粗粮一跃成为工业原料和优良的饲料作物。另外,红薯富含多种营成分,俗称“土人参”,有健身、防病之功效,含有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食用后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补给,长期使用可预防癌症的发生,成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经历风雨,终见彩虹。 告成镇地处中岳嵩山南麓,山区占全镇土地面积80%以上,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山区发展,为改善农村人民生活,沿用茶亭沟村的老传统,大力号召和扶持种植红薯,红薯种植规模开始扩大。但红薯种植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由于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等原因,茶亭沟红薯也曾经一度衰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天气原因茶亭沟村红薯种植几乎绝迹,村内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茶亭沟、茶亭沟,山上光溜溜。晴天一身土,下雨无处走。人穷山也穷,种啥啥不收……”村民们守着红薯种植的老传统却找不到致富的门路,整个村子死水一滩。 为了彻底改变村内落后面貌,茶亭沟村支部书记胡双舟深思熟虑,决定恢复红薯种植传统,先从自己家里开始,进行市场调查,引进优良品种红薯徐薯8号、郑红11、川山紫、豫薯7号等几十余个,建设红薯专业交易市场,规划红薯产业园,茶亭沟村又以本村为中心,辐射五度、竹园、贾沟、八方、森子沟等周边村庄,成立了“优质红薯生产示范基地”。村民们的腰包开始鼓了起来。拿出仅有的几亩土地全部种上红薯,从育苗到栽秧,从浇水到治病,从贮窖到销售,他家里经历了几次风风雨雨,几次吵闹埋怨,最终把甜脆的红薯卖了出去。村支书胡双舟为带动周围群众注册了“茶亭”及“茶亭沟”两个商标,积极打造本土红薯品牌。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告成镇“茶亭沟红薯”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实现了登封市绿色食品“零”的突破,2013年,“茶亭沟红薯”又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茶亭沟红薯的种植开始恢复。 乘风扬帆,名扬天下。 历史自然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促进了茶亭沟红薯产业的发展。2002年12月,中央电视台编导赵富刚在此拍摄了《茶亭沟优质红薯》新闻纪录片,2003年1月1日晚7点在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播出,《河南农民报》于2003年1月进行了专题报道。 如今茶亭沟“红薯” 市场已形成规模,门市房90余间,交易场所2.7万平方米。基地红薯常年产量1000多万公斤,并采用优法储藏,保鲜度可接下季,产值50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增加1000多元。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随着红薯品质的不断提升,茶亭沟红薯也成了人们走亲访友、馈赠亲朋的“香饽饽”,红薯批量远销郑州、商丘、安徽、陕西和甘肃等地。 茶亭沟将以红薯为根本,重视茶亭红薯品牌,让绿色、保健、美味食品走进千家万户是告成镇茶亭沟长期发展目标,做大做长产业链条,使茶亭沟红薯真正成为告成人民发展致富的优质产业,使茶亭沟“红薯”响遍大江南北。 正是:小小红薯益健康,美味佳肴首选它。茶亭候客高风尚,绿色品牌美名扬。

地域范围

茶亭沟红薯的地域保护范围在河南省登封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5′-113°07′,北纬34°24′-34°26′之间,总面积23.35平方公里,其中茶亭沟红薯的产地面积666.7公顷,年总产量1000多万公斤,主要分布在登封市境内告成镇茶亭沟村、竹园村、贾沟村、五度村、八方村、范店村、森子沟村、北沟村等8个行政村。

二. 陕西省 延安 子长县 子长红薯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遗憾的是,人们大都以为吃红薯会使人发胖而不敢食用。其实恰恰相反,吃红薯不仅不会发胖,相反能够减肥、健美、防止亚健康、通便排毒。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99千卡热能,大概为大米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减肥、健美。红薯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吃红薯时要注意一定要蒸熟煮透。食用红薯不宜过量,中医诊断中的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

三.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合阳北雷红薯

合阳北雷红薯是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墨池镇北雷村的。合阳县红薯种植历史悠久,合阳县优质红薯面积已达10万亩,“合阳北雷红”红薯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知名品牌。

甘薯,也称作红芋、红苕、番薯、地瓜,距今已有七千年的种植历史。红薯营养十分丰富,每50克中含蛋白质2.3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9克,热里129千卡,胡萝卜素1.3毫克,维生素B10.12毫克,维生素B20.04毫克,维生素C30毫克,尼克酸0.5毫克,钙18毫克,磷20毫克,铁0.4毫克以及钾、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可以防治便秘,增强生理活性。红薯还富含维生素A,可治疗眼疾并具防癌、抗癌之功效。

合阳东南部的黄士台原,特别适宜栽植红薯。即使在外地表现很一般的红薯品种,在这里栽植几年后,也会变得甘甜可口。《合阳县志》载:民国三年(1914年)新池镇南顺村李存定由河南把红薯引进合阳,称之为“老红薯”。至二十世纪60年代,红薯栽植遍及全县,“合阳牌”红薯已经国家注册。合阳红薯多以鲜薯运往西安、甘肃、新疆等地,近年来远销北京、上海。红薯也可能晒成薯干,酿酒、制糖和制造柠檬酸;也可加工成粉面、粉条。

合阳红薯主要品种有向阳红、农大红、西薯209、88-3、北雷红等。墨池镇北雷村农民培育出来的“北雷红”皮红心黄,大小适中,干面香甜,无论是烧烤、蒸煮都味美无比,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四. 河南省 洛阳市 汝阳 汝阳红薯

汝阳红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汝阳红薯是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的。汝阳红薯外形好,口感好,耐储藏,产量高。汝阳红薯具有“面、沙、香、甜”的特点,非常好吃。

汝阳县位于河南省西部,辖3镇12乡,总人口40.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6万,主要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为主,其中常年红薯种植面积10万亩,红薯总产13421万公斤。全县现有红薯三粉加工龙头企业2家,加工专业村2个,农民经纪人300多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个,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4万户,占全县农户的43.7%,全县来自红薯产业化的产值达1.2亿元。过去不被人看中的红薯产业已经成为汝阳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也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

汝阳县现有双阳三粉有限公司、仁顶淀粉厂2个红薯加工企业,大安罗凹、上店西街两个红薯专业村,大安、上店、柏树三个加工基地,加工能力上百万斤的鲜薯加工专业户有6户,累计全县加工鲜薯生产能力过3500万公斤,生产淀粉及淀粉制品583万公斤,年实现产值2919万元。

2006年汝阳县为推动红薯产业化的发展,创建汝阳红薯名牌,注册了“青龙沟”商标。商标的注册使汝阳红薯产业化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叫响了汝阳红薯的品牌,形成了规模效应,增加了汝阳红薯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拓展了市场,使得红薯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五. 广东省 揭阳 惠来县 黄岗连红薯

惠来县是广东省海岸线最长的一个县,沿海的沙质土最为适应种植蕃薯(地瓜),出产优质地瓜历史悠久,其中以周田镇的黄岗地瓜品质最优。黄岗村位于惠来县南部,离南海五公里,以丘陵地块为主,地质、气温、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地瓜的生长,所产地瓜皮簿、肉嫩、表皮光滑,清香爽口,内含糖量和淀粉量比一般蕃薯高,且品种多样,是名扬四海的中国“蕃薯之村”。

六. 湖北省 十堰市 十堰红薯

红薯俗称十堰“三大宝”之一,常年种植面积50万亩左右,总产4亿斤左右(折净粮),占湖北省第一位,是十堰的优势资源,在粮食作物中种植面积居第四位。我市种植的鄂薯6号红薯,最高单产达到14962斤,淀粉含量高达28%。

红薯是重要的医药、食品、化工等工业原料作物,也是新型能源作物和天然饲料作物。红薯开发利用价值,除人食用少量外,形成了晒薯干,配饲料,漏粉条,做果脯,熬薯糖、炸薯泡和加工淀粉生产粉丝,及以红薯为原料生产乳酸、柠檬酸、柠檬酸盐等化工产品。目前,加工红薯粉丝,生产乳酸、柠檬酸、降解塑料为红薯的精深加工方向。在当今物质充裕的情况下,甘薯因其能减肥瘦身、减轻餐后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被誉为“宇宙食品”、“高级保健食品”,活跃在餐桌上。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红薯“性平温无毒,健脾胃、益阴精、壮筋骨、补血和中、延年益寿”。现代研究表明,红薯不仅具有防癌、止血功能,它的一些成分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道系统和泌尿系统各器官组织的黏膜具有特殊的保护作用。红薯叶也具有抑制病菌增殖、调节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延缓衰老、降血糖、防止夜盲症等康复功能。

我国的红薯年需求量在400万吨以上,仅方便面市场就需近30万吨,可全国产量仅10万余吨。因此,在红薯淀粉加工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十堰山区山场面积辽阔,气候环境十分适宜红薯生长。计划到2015年,全市红薯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总产达6亿斤(折净粮),红薯产值达6亿元,大力发展红薯食品深加工,加工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到2020年,十堰市将实现红薯产业发展“四个一”目标,即100万亩种植基地、100亿元综合产值、100万农民增收、10亿斤折粮产量。

七. 广西 崇左 扶绥县 扶绥红薯糍粑

   红薯糍粑是扶绥龙头乡一带壮家的独特风味食品。每年的11月中下旬红薯收成以后,红薯糍粑就经常成为壮家人在节日或者农闲时的美食。另外,它还可以作为老人寿宴上的“寿饼”送给亲戚朋友。红薯糍粑虽然风味独特,制作却很简单。红薯糍粑的主料是红薯,所以,选择红薯是最重要的。一般来说,选“小头大屁股”、红皮白心的霜后红薯最为理想,因为此时的红薯已经糖化了,就是说,红薯收成经过一定时间后,红薯的糖分浸出来了,红薯变甜了。把选好的红薯洗干净后放在蒸笼里,然后剥去薯皮,把剥去薯皮的红薯和滴干后的糯米浆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就可以做成了具有天然清香味儿的糍粑皮。糍粑馅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放,如可以放花生、芝麻糖、韭菜、蒜苗秧等。做好后的红薯糍粑可以油炸也可以放在蒸笼里蒸。油炸后的红薯糍粑黄灿灿的,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在口中轻轻一咬,甘甜味沁人心脾;用蒸笼蒸出来的红薯糍粑则呈淡黄,有亮泽,口感润滑爽口、柔软细嫩,香而甜的天然味道让人百吃不厌。

在龙头乡村,壮家人家喜欢红薯糍粑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吃,而且营养丰富。据年长的老人们讲,在以前生活困难时期,红薯糍粑曾经是人们渡过难关的粮食。现在,随着生活的进一步提高,虽然不为吃和穿而发愁,人们做红薯糍粑是对过去的一种纪念,同时也在寻找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八.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北雷王“红薯

陕西省合阳县黑池镇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含钾丰富,气候适宜,年降水量55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11.2℃,且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优质矿泉水已普遍应用于灌溉。黑池镇北雷村是红薯生产专业村,其特定的土质气候条件生产出的红薯口感甘香、色泽红鲜。

九. 河南省 信阳 商城县 红薯焖肉

红薯,又称地瓜、白薯、甘薯、番薯等,富含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及钾、铁、铜、硒、钙等成分,被营养学界称之营养均衡保健食品。尤其是红薯中的淀粉,加热后呈粘糊状,可使不耐热且易溶于水的维生素C得到保全,还有所富含的矿物质对维持和调节人体功能,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以红薯和五花肉为主要原料,焖制而成的红薯焖肉,色泽酱红,浓香微甜,鲜美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具体做法:

1.选取红薯200克、五花肉500克、青、红椒各10克、食盐8克及花生油、生姜、小葱、老抽、胡椒粉、八角各适量。

2.将红薯洗净,除去皮层,切成1.5厘米方块,并将五花肉切成1.8厘米方块,生姜切片,小葱切段,青、红椒切成方块,放入沸火锅中焯烫30秒,捞起待用。

3.炒锅放置到旺火上烧热,加入花生油,放入姜片、葱段、八角,炝出香味后,下入五花肉块,炒至肉块微黄时,放入适量老抽,快速翻炒,再加入适量汤水,放入胡椒粉,盛入砂罐,放置到小火上,焖制20分钟。

4.将炒锅放置到旺火上烧热,下入调和油500克,待油温升至七成热时,放入红薯块,待红薯块炸成金黄色时,捞起控油,将砂罐内的焖肉倒入炒锅中,放入炸好的红薯块,用炒勺将其与肉块混合,放置到小火上焖制10分钟,致汤汁浓稠时起锅,撒上焯过水的青、红椒块。

5.将菜肴盛入盘中,调摆成型。

信息来源:商城县特色菜研究会

十. 河南省 郑州市 惠济区 花园口红薯

花园口红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花园口红薯种植基地环境优良,土壤以红沙壤土为主,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生产优质红薯得天独厚,所生产的红薯外观好看、熟食味道纯正,粉质适中,口感香、甜、糯、软,或栗子香口味,纤维少。

花园口红薯依托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不断对薯业新品种、新技术进行研究与探索, 在红薯有机种植与生态保鲜、品牌经营作了大量的尝试与改进,使鲜薯产品真正做到无公害,纯天然,倾力打造河南市场的唯一有机彩薯品牌。

目前,花园口红薯的主要种植的品种主要有煜阳紫薯,煜阳香薯,煜阳果薯,煜阳贡薯等多个精品薯系列。颜色不同,口感也不一样,各种鲜薯,各具特色。

煜阳紫薯:薯块呈紫色或者深紫色,口感如豆沙般沙甜干面,薯肉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和硒元素,具有抗癌、防癌的功效。

煜阳香薯:薯块呈金黄色,口感如蛋黄般香糯细腻,像泰国的香米一样,有种特别的香味。蒸煮时,香味四溢,满处飘香,熬粥煲汤时,汤汁蜜甜,薯肉香糯,口感极佳。

煜阳贡薯:薯块呈黄色,是专为烤红薯种植的品种,被誉为:御用烤薯,烤制出来,皮肉自然分离,用手轻撕,薯皮剥落,露出薯肉,晶莹透亮,吃到口中,薯肉冒油,有种特别的烧烤香味。

煜阳果薯:薯肉呈橙黄色,色泽鲜艳,果薯,顾名思义,是种水果型甘薯新品种,含有丰富的果胶和维生素,生吃有种浓郁的水果风味,薯肉脆甜爽口,蒸煮食用,水甜香软,营养美味。

花园口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氨基酸、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钙、钾、铁等10余种微量元素,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评选出来的“十大最佳蔬菜”的冠军,营养学家也称赞红薯为“营养最均衡食品”。红薯除了具有减肥、抗癌等功效外,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骨钙流失,是一种非常好的营养食品。

除了含有一定的钙质外,花园口红薯还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和维C,这两种物质可以维持体内的离子平衡,减缓因年龄增长而造成的钙质流失。除此之外,红薯的热量只有同等重量大米的1/3,而且几乎不含脂肪和胆固醇,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

花园口红薯

地域范围

花园口位于郑州市区北部黄河南岸,东至郑州黄河二桥,西起黄河风景名胜区,南接黄河南岸大堤,北隔河与原阳、武陟相望。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4°16′~34°58′,东经112°42′~112°47′之间。花园口是由于黄河泛滥冲积而形成,地势平坦,地面海拔高程90-95米,地质结构为松散沉积物,沉积物岩性为历代黄河泛滥冲积物和洪积物。地貌类型为微斜平地、洼地、河漫滩等。区域总面积6600余公顷,花园口红薯年产量近7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花园口红薯外形匀称,平均单果重200g,最大单果重2000g,有椭圆形、纺锤形,表皮光滑美观。外观有红、黄、紫等颜色,颜色不同,口感也不一样,各种鲜薯,各具特色。 2、内在品质指标:花园口红薯富含10余种微量元素、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等,经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β-胡萝卜素含量786--926μg/g,维生素C含量26.6--31.2㎎∕100ɡ。红薯这一健康食品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评选出来的“十大最佳蔬菜”的冠军,营养学家也称赞红薯 为“营养最均衡食品”。红薯除了具有减肥、抗癌等功效外,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骨钙流失,是一种非常好的营养食品。除了含有一定的钙质外,花园口红薯还含有大量的钾和镁,这两种物质可以维持体内的离子平衡,减缓因年龄增长而造成的钙质流失。除此之外,红薯的热量只有同等重量大米的1/3,而且几乎不含脂肪和胆固醇,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 3、安全要求:花园口红薯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组织生产。执行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NY/T393-2000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4、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包装卫生要求,还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红薯的销售包装应符合GB/T 17109的有关规定,所有包装材料均应清洁、卫生、干燥、无毒、无异味,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5、储存:红薯的储存普遍采用窖藏的方法。因窖藏能利用地下热和薯块的呼吸热来保温防冻,比较安全。储存时间多达4-5个月,入窖前,一定要严格挑选,剔除破伤薯、病虫薯、裂薯及受冻薯等。入窖前要在窖底和窖四周铺垫干草。贮藏期间一定要专人管理,勤加检查。管理工作主要是调节窖内温度,防止病害发生,并必须根据贮藏期的三个不同阶段做好管理工作。贮藏过程符合NY/T5190-2002的规定。 6、运输:运输工具要求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红薯在销售过程中,必须批次分明,环境清洁,通风良好。红薯成品严禁烈日暴晒、雨淋,注意防冻、防热。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

自己在家怎么做湖南特产红薯干湖南特产干红薯片怎么做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