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县丁庄特产 丁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1 07:53:32

一.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南陵广善酥

南陵广善酥是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的。南陵广善酥是在佛教经典的有关素食记载及中医食疗的基础上,按照现代营养学研制的纯天然食品。

安徽省南陵县七星河食品厂坐落在芜湖市南陵县城东关口,是安徽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也是南陵广善酥的唯一生产单位。

南陵县七星河食品厂生产的“广善酥”及“黑维酥”1993年通过了省专家技术委员会的鉴定,1994年荣获首届全国集体企业成果展览会部优“成果奖”,1995年荣获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1996年荣获县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2005年“广善”牌商标连续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2003年7月中国品牌发展促进会确认为“广善”牌广善酥为中国知名品牌推荐产品,2003年11月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2003年12月中国中轻工产品质量保障中心授予南陵县七星河食品厂为“全国质量稳定信誉保证企业”和“连续国家检测达标企业”,2005年安徽省烹饪协会授予“广善酥”为“安徽名点”,2004年、2008年连续荣获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二.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丫山丹皮

丫山丹皮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丫山素有“牡丹之乡”之称,所谓的丹皮就是牡丹的根皮。丫山境内海拔都在50米到450米之间,土地肥沃,土壤砂质,气候寒润,且有机质含量高,土粒疏松,是种植牡丹的理想地带。

牡丹素称我国花中之王,自古以来谓之“国色天香”,素有“国花之称”,唐朝诗人刘禹锡诗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见牡丹具有着赏心悦目的观赏价值。每年的清明前后,漫山遍野的牡丹竞相怒放,争奇斗艳,引得蜂飞蝶绕,游人如织。丫山的西山、龙山、铁山更是成了牡丹花的海洋。游客身临其境,有飘逸欲仙之感。

牡丹药用价值更高。在丫山,当地的药农之所以长年种植大面积的牡丹,就是看重了它的药用价值,继而带来的经济效益。牡丹属毛莨科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高0.8米左右。其根皮经过加工即成为丹皮,它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与白芍、菊花、茯苓齐称为“安徽四大名药”。据《本草拾遗》、《唐•新修本草》记载:丹皮性寒,气味芳香,味微苦而涩,具有凉血而不留淤,活血而不妄行之效。治中风、痛经、血淤、癫痫,安五脏、疗痈疽。《本草纲目》载:丹皮有“治血中伏火,除烦热”之功效。医学临床上,丹皮具有解热镇痛、抑菌降压、养筋活血之功能,价值较高,有“十年丹皮贵似金”之美誉。当地人都将丹皮浸泡于白酒之中,制成药酒,经常饮用这种酒,能滋补身体,延年益寿。

丫山种植牡丹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南宋时期就开始栽培,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制作丹皮成了丫山的传统农业。其加工的丹皮一直以出口为主,蜚声海外,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丫山丹皮在近代就曾获得过南洋贸易洽谈会金质奖。

丹皮从育苗到加工成成品,其间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一般需要5至6年。从采籽育苗到选地栽植,再到挖根加工,都有严格的技艺要求。丹皮的价值也可从药农的劳动价值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丹皮有连丹、刮丹之分。连丹,即加工时不需要刮去外皮,而刮丹不仅要刮去外皮,还要抽去木心。丹皮又有“凤丹”之别,凤丹是丹皮中的上乘之品,其皮薄肉厚粉足,且久贮不变质,掰开截面,拿到太阳下一照晶莹发亮,丫山的铁山就生产这种丹皮。如今的丫山,已开辟成万亩牡丹园,每年的丹皮总产量有1000多吨,经济效益可达到600多万元。目前,丫山的丹皮生产已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市场的拓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丫山牡丹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将会并驾齐驱。

三. 河南省 商丘市 宁陵县 宁陵杠子馍

宁陵杠子馍很有名气,许多外地人来到宁陵都要慕名品尝杠子馍。

早年,宁陵卖杠子馍的有不少人家,但最有名气的还数关家杠子馍,关家杠子馍至少已有三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杠子馍最负盛名。

杠子馍工艺并不复杂,但要的是力气与技巧。先把面与发好的酵母和在一起,然后在容器里和匀,发酵。蒸馍的关键工序是压面,杠子约有1.5米,80公分粗细,杠子的一端放在面板靠墙一端的一个洞里,人坐在杠子的另一端,利用杠杆的原理,把面团放在杠子底下压,直到面团发光发亮,每团面都要压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面压好后就是切馍,上笼。这样蒸出来的馍白亮,有形状,吃起来发甜、筋道,放上几天蒸上多次也不变味。

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加工杠子馍的大部分工序已改为机械化,但杠子馍的风味一如既往,就象它的盛名一样名扬千里。

四. 河南省 许昌市 鄢陵县 鄢陵樱桃

鄢陵樱桃是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的。鄢陵赵家樱桃具有早熟、个大、味美、色艳等特点,1999年,赵家樱桃成为昆明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上参赛果树类唯一获奖产品,被评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

赵家樱桃基地位于鄢陵县彭店乡赵家村,东距S219省道0.5公里,总面积2500亩,是许昌市生态旅游主要景点之一,其栽培历史悠久,始于唐,至明朝,盛于清,后随时代变迁而几经兴衰,但其栽培技术却得以承传和发扬。

赵家樱桃的成名,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土壤与水质条件,且具有早熟、个大、味美、色艳等特点,1999年,赵家樱桃成为昆明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上参赛果树类唯一获奖产品,被评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

五. 河南省 许昌市 鄢陵县 陶城西瓜

陶城西瓜是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陶城镇的。陶城镇把葫芦苗作为砧木和西瓜嫁接,所以西瓜在生长过程中耐旱、抗病,产出的西瓜个儿大、味儿甜、耐储运。

鄢陵县域内多有瓜农栽种,唯陶城西瓜最负盛名,尤其陶城乡孙庄村,种植历史悠久,瓜农们经过长期摸索试验,将西瓜与葫芦嫁接,使西瓜色泽润滑,个大汁多,葫芦表层近于木质,因它也具备耐储运的特点。

陶城乡位于鄢陵县南约30公里,该乡地处平原,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特适宜种植西瓜,曾以“西瓜之乡”而闻名远近。改革开放以后,瓜农们加大了科技含量,纷纷妨效孙庄村嫁接西瓜,改变了西瓜品种结构,使陶城西瓜变得品质更加优良,口感更加甘甜,耐运耐储更为人们所青睐。每到7—8月份,外地客商闻名而来洽谈购运的络绎不绝,产品运销至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地。

据了解,陶城乡于2006年申请注册了“陶城牌”嫁接西瓜商标,是闻名省内外的“优质西瓜之乡”。目前,该乡西瓜种植技术已日趋成熟,全乡西瓜种植面积5万多亩。

六. 陕西省 延安 黄陵县 黄陵臊子面

逢年过节时候,招待客人,要吃臊子面。所谓臊子,就是猪肉在锅里拌着花椒调和酱油辣椒食盐用菜油煮透后,放进肉罐子里闷上一段时间。肉剁的细细的,瘦肉筋道有味,肥肉油而不腻,入口即化,嘴角流油。

吃饭的时候,一个锅盛汤,汤里面有葱花鸡蛋豆腐皮海带丝香菜蘑菇,自然也少不了臊子,油汪汪的汤花荡漾,另一个锅里煮面,面条薄筋光滑,煮好的面马上捞出来倒进盛有凉开水的盆里。吃饭的时候,一根长筷子盛面条,浇上热气腾腾的煎汤,一筷子下去,整个碗里的面条就空了,马上再吃另外一碗,老妈说她见过别人一顿饭吃过四十几碗面条。吃过面条的汤再倒进锅里加热,因此这种面在陕西也叫哈水面,不是特别卫生,现在吃过饭的汤都会倒掉。

一大帮人左右开弓,或蹲或站或坐着吃着臊子面,气势恢宏,场面蔚为壮观。

信息来源: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七. 河南省 许昌市 鄢陵县 青年湖大闸蟹

青年湖大闸蟹是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南坞乡的。提起青年湖大闸蟹,在鄢陵县周边县市,知道的人不在少数。

鄢陵县城南25公里处的秦岗村村北,有一水域面积达800亩的湖泊,它与流经南坞乡的清流河相连,上世纪50年代末由知青和周边村的村民开挖,因此得名“青年湖”。

南坞乡与郑州中银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引进资金1000多万元,开发青年湖水面400多亩,投放蟹苗40万尾,年产鲜蟹4万公斤。青年湖大闸蟹的成功开发,极大地提升了南坞乡的知名度,已成为我市水产养殖业的一大亮点。截至2010年,南坞乡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大闸蟹节,带动了休闲、垂钓、品蟹等农家乐旅游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大闸蟹节年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多万元。

八.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紫云英学名Astragalus sinicus L,英文名Chinese milk vetch,别名翘摇、红花草、草子等,古时称柱夫、摇车、翘摇车,早在《诗经 尔雅 释草》中便有记载。其茎作菜谓之“小巢菜”、“元修菜”,种子古称“漂摇豆”。种植紫云英的历史非常悠久,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就有介绍;北宋苏轼曾云∶菜之美者,蜀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因谓之元修菜;南宋陆游诗序中也提到紫云英在吴地稻田广泛种植(蜀蔬有两巢:大巢即豌豆之不实者。小巢生稻田中,吴地亦多);明朝李时珍也认可紫云英的药用价值,将其收录入《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七卷,列为菜之二。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原产于南陵县境内的千年古镇弋江镇,古代属于吴地春谷县,解放后随着国家对绿肥的高度重视以及种植业粮、经、饲三元结构的建立,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很快推广到我国南方稻区十多个省市,20世纪80年代后期民间与官方都已认定其名为“弋江籽”。 上世纪初中国的芜湖、无锡、长沙、九江作为四大“米市”,有着共同的沿江交通便利、粮食生产丰富和商贸流通发达的优势,对促进当时的粮食生产、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给当地的社会发展、农民生活和商业经贸有很大的提高。芜湖米市,南陵粮仓。南陵盛产大米,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已经是芜湖米市的重要粮仓。曾经上海《申报》、《新闻报》每天都有“南陵尖”的行情,湖南长沙有“南陵九月红——奎湖糯”信息。这里是一片历史源远流长的土地,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半山半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是我省主要产粮县之一,紫云英生产历史也同样悠久,且因农民勤劳,紫云英种植面积占稻田面积50%以上,连续多年是安徽省紫云英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紫云英种子基地县。年产紫云英种子200万公斤以上。1996年全国紫云英现场考察会在南陵召开。 附: 春谷,古地名。在夏、商、周三朝属扬州之域;因吴泰伯南奔荆蛮,自号句吴。至周武王克殷,求泰伯,封为吴地。这片区域西汉初属彰郡。武帝元丰二年(公元前109),改名彰郡为丹阳郡属扬州。春谷属之,春谷之名自此有之,涵盖今繁昌、南陵、芜湖乃至铜陵县的一部分。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孙策率军渡江破刘繇,即以周瑜、黄盖、周泰、韩当、吕蒙等东吴将领相继为春谷长,陈寿《三国志》等史书中皆有记载,自是春谷便成为江南军事重镇。《齐民要术》翘摇*九三 《尔雅》曰(一):“柱夫,摇车。”郭璞注曰: “蔓生,细叶,紫华。可食。俗呼‘翘摇车’。” (一)见《尔雅.释草》,文同。《太平御览》(清鲍崇城校宋刊本)卷九九八引《尔雅》亦同,但《御览》别本误作“枉矢,摇草”。郭注“ 俗呼”作“今俗呼曰”,余同。 *“翘摇”,当是豆科的紫云英。但也像豆科的苕子。 《本草纲目》 菜部第二十七卷 菜之二 翘摇 【释名】摇车(《尔雅》)、野蚕豆(《纲目》)、小巢菜。 藏器曰∶翘摇,幽州人谓之翘饶。《尔雅》云∶柱夫,摇车(俗呼翘摇车)是矣。蔓生细叶,紫花可食。 时珍曰∶翘摇,言其茎叶柔婉,有翘然飘摇之状,故名。苏东坡云∶菜之美者,蜀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因谓之元修菜。陆放翁诗序云∶蜀蔬有两巢∶大巢即豌豆之不实者;小巢生稻田中,吴地亦多,一名漂摇草,一名野蚕豆。以油炸之,缀以米糁,名草花,食之佳,作羹尤美。 【集解】藏器曰∶翘摇生平泽。蔓生如豆,紫花。 时珍曰∶处处皆有。蜀人秋种春采,老时耕转壅田。故薛田诗云∶剩种豌巢沃晚田。蔓似豆而细,叶似初生槐芽及蒺藜,而色青黄。欲花未萼之际,采而蒸食,点酒下盐,羹作馅,味如小豆藿。至三月开小花,紫白色。结角,子似豌豆而小。 【气味】辛,平,无毒。 诜曰∶煮食佳,生食令人吐水。 【主治】破血,止血生肌。捣汁服之,疗五种黄病,以瘥为度(藏器)。利五脏,明耳目,去热风,令人轻健,长食不厌,甚益人(孟诜)。止热疟,活血平胃(时珍)。 【附方】新二。 活血明目∶漂摇豆为末,甘草汤服二钱,日二钱。(《卫生易简方》)。 热疟不止∶翘摇杵汁服之。(《广利方》)

地域范围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种植区域地理位置:东与芜湖县和宣城市宣州区交界,南与泾县接壤,西与青阳县、铜陵县毗邻,北与芜湖市、繁昌县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7′~118°30′,北纬30°38′~31°10′。南北宽约54.3公里,东西长约56.3公里。总面积为1263.7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籍山、弋江、许镇、家发、工山、何湾、烟墩、三里,含157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籍山镇。全县16.9万户,人口54.5万,其中农业人口45.05万,非农业人口9.45万。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该品种属大叶型、青杆、中花、中熟品种,是我国紫云英优良品种之一。我地九月中旬至十月上旬播种为宜,每公顷用种量22.5—30kg。四月上、中旬盛花, 五月中旬收种,所 需积温约2650℃,全生育期235天左右。盛花期株高80cm左 右。成熟期株高120cm左右,一般每公顷产鲜草37500kg左右;种子每公顷产量750kg左右。 2.内在品质指标苗期簇生,分枝较多,一般有5-7个。主根肥大,侧根发达,根瘤多,为淡 紫红色.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7—11片,全缘,倒卵型,色深绿.盛花期 植株(干)含氮量较高,为4.05%。 花枝直立,其上着小花7—11朵,排列呈轮状,花色淡红至红紫。果实 为三角形荚果,细长,成熟时黑色,每荚有种子7-11粒。种子黄绿色,种皮光滑,附腊质,籽粒饱满,千粒重3.2g左右。 3.安全要求生产过程执行技术规程,加工过程执行种子加工工艺流程,种子质量符合GB /T 8080—87规定的标准,仓储、保管、使用登记环节的制度管理。

九. 云南省 保山 龙陵县 龙陵油鸡棕

龙陵油鸡棕

夏秋季节,将洗净的鸡棕加盐炒熟焙干,斯成细条或切为细段,加上刚红熟的辣椒丁片、蒜米、同在核桃油或花生油中烹炸,以不至焦枯为度,冷凉后即可装入瓶罐中久藏备食。油鸡棕为珍品细菜,其味芳美香润,并溶于油中,细嚼则其味持久难尽,少许即可佐饭一餐。还可作为面条、饵丝的帽料,加一箸即满碗芳香。油鸡棕为珍品细菜,其味芳美香润,并溶于油中,细嚼则其味持久难尽,少许即可佐饭一餐。还可作为面条、饵丝的帽料,加一箸即满碗芳香。

十. 云南省 保山 龙陵县 蒲缥甜大蒜

保山蒲缥甜大蒜的制作历史已有一百五十多年,选用优质“梨壳”鲜大蒜为原料,配以红糖、醋及其他香料腌制而成,形体上保护了原大蒜完整的体型,去壳后肉质呈现出鲜艳诱人的金红色,吃起来脆嫩可口,味道香甜。它既可增人食欲,又能健胃止泻,且物美价廉,历来为群众喜爱。由于采用小土罐封装,产品保存期较长,五年以内不会霉变。其产品不仅畅销滇西一带,还远销到缅甸、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保山)
陵县特产排行丁庄 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