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本地马饲料特产 青海名贵马饲料源头好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1 00:53:09

一. 青海省 黄南 沙漠人参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这里生长的肉苁蓉个大、肉厚、味甜,被誉为“沙漠人参”。肉苁蓉干燥后的肉质茎的药用价值很高,味甜、性温,有补肾阴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能,对治疗妇女不孕、腰膝发软等症有良好的功效。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后旗戈壁地区,每年外销5万公斤,其中2万公斤用于出口。

二. 山西省 运城 永济 马铺头蒜

郭李乡:“马铺头蒜”、“干樊梨”。

三. 山东省 东营 垦利区 渤海马

【种质原产地】 山东省广饶、寿光和垦利县

【主产区与分布】 主产于山东省广饶、寿光和垦利。分布于山东省东北的惠民、昌潍、烟台和潍坊市沿渤海各县;西部的无棣、沾化、垦利、广饶、寿光、昌邑。

【形成历史】

产区西部各县有悠久的养马历史。据1952年局部调查,当地马因体格较小,挽力较差,不能很好适应农耕、运输的需要。遂于1952年开始引入外来良种公马,对当地马进行杂交改良。其形成历经三个改良育种阶段:

1.引入轻型的苏纯血和苏高血改良地方马。山东省农林厅于1952年从河北省察北牧场调入10匹苏纯血和苏高血公马,当年在广饶、寿光、无棣、潍县、庆云五县,各建一处马匹人工授精站,利用人工授精方法配种,至1956年共生产各龄一代0马约2000匹。

2.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利用轻、重良种公马,以复杂杂交方式,进行轮交。1956-1958年,又引入苏高血母马6匹、公马4匹,拨给广北农场进行纯种繁殖;引进顿河母马10匹、公马8匹,先后由齐河畜牧场和支脉沟牧场繁殖。1959-1960年引入阿尔登母马17匹、公马2匹和苏维埃重挽母马13匹、公马3匹,分别拨给广北农场和昌邑种马场进行纯种繁育。

1963年,广北农场和山东农学院在该场已进行多年改良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渤海马的育种计划,并付诸实施。此后,渤海农垦局为所辖各农场制定了渤海轻挽马育种计划。从而形成了在产区以国营农场为基地,带动产区各县,全面开展群众性的马匹改良育种工作,每年改良马匹多达5000匹以上。

3.明确育种目标,开展横交固定。1974年,山东省组成马匹改良效果调查组,历时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在总结前二十二年改良效果的基础上,订出培育挽乘兼用的渤海马育种方案,次年建立山东马匹育种协作组,组织产区各县和农牧场协作联合育种。方案规定,凡经过轻重混血,达到育种指标的马匹及时转入横交,并选择一匹理想型0公马作为主力马,以扩大利用。历经八年的横交繁育,进一步巩固了改良效果。1983年11月,渤海马鉴定委员会通过品种鉴定,认为已达到预期的育种指标,正式命名为“渤海马”。`

四.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青海枸杞

枸杞属茄科植物,主要产于海西州的德令哈、格尔木、都兰、乌兰,以各农场种植的品质最佳,其他各州及东部农业区亦有野生和种植,年产量约近百吨。8-9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在凉晒时不宜翻动,以免变黑。

驰名中外的青海枸杞,沐塞北之寒露,润天地之精气,鲜果玲珑剔透,红艳欲滴,状似红宝石,干果色泽红润,皮薄肉厚,籽少味甘,营养极为丰富。枸杞性平,味甘,早在汉代就以其滋阴补肾,健脑养血、明目益神、延缓衰老等神奇功效而享誉天下。

经专家鉴定:其中所含锗、锂元素独具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助于开发儿童智力;所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铁、磷、钙等营养成份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具有抗癌、保肝、养颜之奇效,是最佳天然保健物,用于治目昏、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糖尿病等症。

五. 青海省 西宁 城西区 青海鹿茸

古诗有云:“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灵丹都慢说;唯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穴。”诗中所谓“斑龙顶上珠”指的就是鹿茸。

鹿茸是青海省传统出口商品之一,是青藏八宝之一。主要有带血马鹿据茸和带血赤鹿据茸两个品种。青海鹿茸采集于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荒冷的高山峻岭之中的马鹿、白唇鹿、梅花鹿雄鹿未骨化密生绒毛的幼角,经切片,含有丰富的鹿血清以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节任何疮毒之功能。主要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赢瘦虚劳神疲、胃寒、腰脊冷痛、眩晕耳鸣、耳聋、崩漏带下、阴痛不敛等症。

现市售品种类规格较多,由于原动物不同,分为花鹿茸(黄毛茸)和马鹿茸(青毛茸)两种;由于采收方法不同又分为砍茸与锯茸二种;由于枝叉多少及老嫩不同,又可分为鞍子、二杠、挂角、三岔、花砍茸、莲花等多种。

鹿茸生长在春秋两季,以春季长出的品质最好。鹿茸锯下后,在加工中需以沸水反复洗烫,除去血污,再经过烘干、凉透、整修工艺过程,才能成为药用鹿茸。鹿茸的药用价值很高,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盘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痴"。

主要功能

1、 具有强大的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以其药为主,辨证用之,可使白 血球、血色素、网织红细胞升高。

2、 兴奋神经。举凡男女性欲冷淡、低下、阳痿、早泄、滑精、精少不育、肾虚腰痛、虚寒带下、羸瘦神疲、幼稚子宫、久不受孕等。本品为首先药物,用之无不效。

3、 主治小儿发育不良或大脑发育不全,或囱门不闭、筋骨萎软、行走迟。皆辨证用之,有奇效。

4、 能抗衰老、为良好的滋补强壮剂。改善睡眠与食欲、减少疲劳。凡精亏血虚,耳鸣耳聋,眩晕健忘、神疲乏力、久泄不逾、腰脊冷痛、筋骨萎软、皆可辨证用之。

5、 能促使生长发育、溃疡创口的愈合,对久不收口的寒性脓疡用之尤益。本品性味、甘、咸、温。含25种氨基酸、硫磺软骨素A、雌酮,还有多量骨胶元、蛋白质及磷、钙、镁。归肾肝经。易助阳动火,为良好强壮剂。

六. 上海市 松江区 马弄口豆腐干

马弄口豆腐干

马弄口豆腐干是古城松江的传统土,至今以有百余年的历史,具有韧性足,富有弹性,咀嚼清香可口,回味鲜,凉拌、切丁、片、丝拌入马兰、芹菜,风味独特,是外出旅游之佳品。

配料:优质黄豆、白糖、特酿豆瓣酱、黄酒、精盐、香辛料。

七. 青海省 果洛 果洛大黄

神奇、美丽、富饶的果洛藏族自治州,风光幽美奇异,有插入云天的陡峭雪山,有遮天盖地的原始森林,有蜿蜒流淌的源头溪流,有宛如明镜的海子湖泊,有广袤千里的金色草原。素有"植物王国"之美称。果洛历史悠久,果洛藏语意为“反败为胜的头人”。远在黄河源头的河谷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为西羌牧地,南北朝时,为党项牧地中心地带。唐、宋时期,属吐蕃。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节制。明属“朵甘思行都指挥使司”管辖,明末清初果洛黄河以北牧地被青海蒙古和硕特部所居,果洛隶青海办事大臣。公元1721年后,当今的班玛、久治、达日隶属于四川成棉龙茂道松潘漳腊营。由于果洛地处偏远,环境闭塞,历代封建王朝没有在这里真正建立过政权,实行直接统治,长期游离在各大政治集团之外,大小部落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态,互不统属,各自为政。直到1952年解放前夕,这里仍处在封建部落割据状态。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是游牧、狩猎、和采集业,生产方式原始落后,人民生活极其贫穷。在长期的狩猎和采集过程中将部分野生药用植物进行积累,换取生活来源或简单的医用。据史书记载,在草原宗教生活中采集大黄不但作为医用,而且用大黄流行占卜,在玛多莫格德哇遗址中发现一些石头排成圆圈,在石圆圈附近,出土了一些类似大黄残留物,显然在这儿曾进行过一些丧礼或或有关宗教仪式。根据以上推断,果洛先民通过宗教活动已初步掌握了用大黄进行医治或食用的方法,几百年来,果洛草原头人之间为了扩充草地资源相互残杀,由于少数头人牲畜不断增加,从而也增加了牲畜因疾病而死亡,为了减少牲畜的死亡率,大黄成了医治牛羊的良方,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消食,当地牧民将大黄切成片,作为大黄茶进行饮用,至今,在以肉食为主的果洛地区部分牧民任然喝用大黄制成的茶来降脂。在果洛民间对大黄的传说和故事很多,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大兴地精的各路神仙,地藏仙与地仙女,请引领我歌辞我福。此地乃是玛域福泽地,是将向往四溢的宝地,我是岭国智慧的受护神。此歌是岭国情器赞,在此要叙述草药。夏盛奇药大黄的由来,在森尖珠母诞生的格莫。曾长出过一只大黄,从此每逢盛夏,大黄之宝满山野,形如鹿角叶茂盛”。传说:很久以前,一商队从赤岭(今湟源一带)来到果洛达日地区,商队首领是个果洛通,旁晚在帐篷住宿,见有少女鞭打一老者,商人上前责问:“你何故这般打骂老人”?那女子道:“我责罚自己的儿子,与你何干”?闻者皆大吃一惊,原来此女子竟年近八十,老汉也已是花甲之年,他受责打是因为不遵守族规服用草药,弄得未老先衰,商人吃惊又好奇,鞠躬请教:“敢问女士,不知服的是何种灵丹妙药”?女子只是说:“这是一味藏药,是寺院“热宝且”(译—-),哪里得来的,它不是草,像鹿角,在我们草原上到处都有”,商人见女子不肯透露细节,忙跪拜道:“在下是赤岭(今青海湟源地区)郎中,家中老父年迈,命我带商队来贵地换一些养颜,便秘,积食的藏药,真是保佑今日遇见您,我愿将全部货物换你的草药”。女子见来着诚心一片,便以实情相告:“这草药名叫“军木扎”(译音)坚实,又称“将军”,四季可服用”。食用后使女人与花相配,男儿与许仙相容。后来,果洛生产的大黄名声越来越大,深受牧民的喜爱。果洛州班玛县著名藏医丘智合先生在他的藏医专著中专门叙述了大黄的药用及食用的的方法。果洛大黄除具有泻火解毒、活血消瘀等传统功效外,还具有突出的抗菌、抗病毒、抗衰老、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特别适用是糖尿病患者和保护肾脏的作用。使其从单一药用植物资源的局限中摆脱出来,得以向特色食品、饮料、保健品等产业领域扩展,资源实际需要量日趋增加,而人工栽培大黄用工少,投入小,收益大,无需精细管理。林缘山脚、闲置荒地、房前屋后、圈窝子旁都可种植,种植大黄即可改善退化草地,保护生态环境,也可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农牧民收入。果洛地广人稀,日照强烈,气候特别适宜栽培大黄,潜力极大。果洛野生大黄面积400多万亩,人工种植20多万亩,年产量达120万吨,年产值达1.8亿元以上,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地域范围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部,东经96°54′~101°51′,北纬32°31′~35°37′。以高山区为主,区内海拔4000—5000米的地区约占全区面积的80﹪左右。巴颜喀拉山绵亘在果洛州南部,阿尼玛卿雪山逶迤于果洛州北部,年宝叶什则屹立于东南。州内地貌类型大致可分为山地、河谷、盆地三大类。西邻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和北部同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接壤,东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相邻,东部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相毗邻,南面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紧紧相依。东西长约448公里,南北宽约334公里,土地面积为80781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1.22%,可利用草场面积8860.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12%。野生果洛大黄在全州6县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玛沁县大武镇;甘德县上贡麻乡、下贡、麻乡、岗龙乡、柯曲镇、青珍乡;达日县建设乡、窝赛乡、特合土乡、吉迈镇、莫坝乡;久治县智青松多镇、门堂乡;班玛县吉卡乡、达卡乡等地区的河谷滩地、漫坡及平原地带,面积约400万亩。人工种植果洛大黄主要分布在玛沁县大武镇、达日县窝赛乡、班玛县玛柯河乡等地区的退化草地,面积约20万亩。

八. 浙江省 台州 黄岩 黄岩本地早

黄岩本地早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黄岩境内的平原区域和永宁江两岸

特定品质

黄岩本地早是黄岩蜜橘的上层品种,属芸香科,又名早桔。宽皮橘类。树势强健,分枝大,耐寒、耐旱、怕涝,抗病力强,是丰产稳产的早熟品种之一。果形扁圆,顶微凹;成熟后橙黄色,油胞小而密生,光滑;皮薄,易剥;果肉鲜黄、柔嫩,汁中量,甜酸适口,略带香气。

九. 青海省 黄南 同仁县 青海湖裸鲤

湖裸鲤鱼是青海的,其体长,稍侧扁,头锥形,吻钝圆,口裂大,亚下位,呈马蹄形。上颌略微突出,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下唇细狭不发达,分为左右两叶;唇后沟中断,相隔甚远;无须。体裸露,胸鳍基部上方、侧线之下有3-4行不规则的鳞片;-和臀鳍两侧各有1列发达的大鳞,向前达到腹鳍基部,自腹鳍至胸鳍中线偶具退化鳞的痕迹。侧线平直,侧线鳞前端退化成皮褶状,后段更不明显。背鳍具发达而后缘带有锯齿的硬刺。体背部黄褐色或灰褐色,腹部浅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大型不规则的块状暗斑;各鳍均带浅红色。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文化:由于青海湖地处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水温低,食料生物贫乏和生长期短,故此鱼生长缓慢,除第一年生长达3.5厘米外,一生中的体长生长无明显的阶段,4龄以下体重增长较快,体重250克者平均为8-9龄,500克者约为10龄;一般能长到50-60厘米,重约5公斤,25龄;最大个体长可达95厘米,重约6.5公斤。群体中雄鱼多于雌鱼,繁殖力较低,怀卵量平均为16242粒。有明显的生殖洄游,每年3月下旬至8月由青海湖进入河中繁殖。产卵场所一般在流速缓慢,底质为石砾、卵石或细纱,水深在0.1-1.1米清澈见底的河道中。在繁殖季节内,当水温低于6℃或超过17.5℃时,便无繁殖活动。产卵旺季为5月中至6月中;产卵活动是昼夜进行,以23时至次日3时为最旺盛;卵产于聚卵窝内,卵沉性,微粘。

分布:分布于青海湖及其支流中,克鲁克湖、扎陵湖、鄂陵湖也有出产。它是青海省极为重要的经济鱼类。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青海湖周围几十万亩草原被开垦为农田;流入青海湖的108条河流被人为拦河筑坝,阻塞繁殖通道,许多河流干涸断流,致使湟鱼无法到淡水中产卵,造成大量湟鱼在河口地带死亡。有关资料表明,青海湖现有湟鱼资源量约为7500吨,不足开发初期的1/10,而目前,鸟岛栖息的鸟类每年要吞食近千吨的湟鱼,湟鱼资源的衰竭无形中使鸟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十. 广东省 江门 开平 开平马冈鹅

开平马冈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马冈肉鹅是广东省四大名鹅之一。种源于开平市马冈镇,故名“马冈鹅”,开平全市均有分布, 据开平县畜牧志所载,早在1925年由开平县马冈公社翠山大队荣岭村的梁奕德引用高明三洲公鹅与阳江母鹅杂交选育而成。被列入广东省优良家禽品种和广东省名牌产品。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马冈肉鹅,除了经济价值之外,承载着开平饮食文化、品牌文化的鲜明特色,如今,马冈肉鹅被正式列入了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冈鹅的美名,不但吸引了《江门日报》、江门电视台、开平电视台等当地媒体经常性报道,连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摇钱树》节目组、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每日农经》节目组也曾进行过专题报道。

广东省地方优良鹅种之一。种源于开平市马冈镇,故名“马冈鹅”,特点是:体型适中,头、嘴、脚皆乌黑色,羽毛灰黑色,头大颈粗、胸宽、脚高,皮薄,肉纹纤细,肉质好,脂肪适中,味道鲜美。另外,马冈鹅抗病力强,粗食早熟、易长,产蛋较多,畅销国内外。

名扬中外的"马冈鹅"是马冈镇传统的,早在1925年由我镇村民用高明三洲公鹅与阳江母鹅杂交选育而成。其特点是体型适中,肉纹纤细,肉质好,脂肪适中,皮薄肉嫩,味道鲜美,抗病力强,粗食早熟,生长快,产蛋较多。其肝较大,约100克重。在国内外市场上畅销。

“马冈鹅”的特点是:体型适中,头、嘴、脚皆乌黑色,羽毛灰黑色,头大颈粗、胸宽、脚高,皮薄,肉纹纤细,肉质好,脂肪适中,味道鲜美。另外,马冈鹅抗病力强,粗食早熟、易长,产蛋较多,畅销国内外。马冈鹅在开平深受当地群众欢迎,被列入广东省优良家禽品种,是广东省四大名鹅之一,并且“马冈鹅”牌肉鹅已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地域范围

马冈肉鹅的产地范围包括全市所辖的15个街道办事处和乡镇,226个村民委员会。开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面,地跨东经112°13 ’~112°48’,北纬21°56’~22°39’;东北连新会,正北靠鹤山,东南近台山,西南接恩平,西北邻新兴,土地面积1659平方公里。全市饲养马冈肉鹅447多万只,年产量7872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品质:马冈肉鹅体型中等,结构匀称,出栏的肉鹅头大颈粗、胸宽、脚高、腹部丰满、羽毛光滑、无疾病。 (2)内在品质指标:适时出栏的肉鹅,屠体皮色浅白有光泽,肌肉结实有弹性,纤维幼细,皮下脂肪积贮中等,皮光滑无皮褶,加工后皮薄肉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每100克鹅肉含蛋白质10.8克,脂肪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6.3%,特别是亚麻酸含量高达4%,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鹅肉味甘平,有补阴益气、暖胃开津、祛风湿防衰老之效。由于马冈肉鹅采用原始的方式放牧饲养,肉鹅上棚后,以纯谷喂养,所以它的肉质纤维比较纤细,吃起来口感嫩滑,鹅肉的味道也比较浓,其肝较大,约100克重,马冈肉鹅早就名声远扬,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是传统烧鹅的首选材料。 (3)安全要求 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和《无公害畜禽加工用水的标准》(NY5028)的标准,硝酸盐、总大肠杆菌群、氟化物、氰化物、铅、砷、铬、镉符合国家畜产品安全标准。生产过程执行《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32)、《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5339)、《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兽药的使用应遵守《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执行休药期;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规定;应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进行免疫预防;病害动物和产品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产地检疫执行《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16549),上市的马冈肉鹅来自于非疫区,精神状态良好。

福建本地马饲料特产有哪些云南绿色马饲料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