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好吃特产 潮州好吃又出名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1 08:30:57

一.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肉脯

  潮州生产肉脯以潮安县庵埠镇为先,已60多年的历史。产品有牛肉脯和猪肉脯,取牛、猪的精瘦肉,经绞肉、调味、制片、凉晒、烘烤而成,为潮安肉脯厂专门产品。

二.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通锦绣

通锦绣是在继承刺绣和抽纱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发展出的新品种——具有通透效果的刺绣挂屏。它以通为特点,以绣为主体,其工艺方法是采用方格纱,运用抽通工艺抽出某些经纬线,再配以染、衬、钉、锁、垫等各种绣艺,组成点、线结合的绣锦画面,密实中见通透,层次分明,主次清晰,若浮若现,加以各种花纹综合交错,穿插流畅,组成千变万化的剔透纹样,显示出其清新秀丽、精美素雅的艺术效果。

三.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凤凰单丛

凤凰单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凤凰单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产于潮州市潮安县凤凰镇乌岽山。其成品条索紧结重实,茶汤金黄明澈,具有独特的天然花香,口感香醇,喉底回味甘鲜,且颇耐冲泡;饮毕闻杯,余香留底,大有“绕鼻三日不绝”之势,堪称“天、地、人”具备之佳茗。( 潮州)

属乌龙茶类。成品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有独特的天然兰花香,滋味浓醇鲜爽,润喉回甘,汤色清澈黄亮,叶底边缘朱红,叶腹黄亮,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称。具有独特山韵品格,冲泡时茶香四溢,且耐冲泡,饮后回甘。该茶产销历史约900余年。

地域范围

凤凰单枞,属乌龙茶类。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镇乌岽(dóng)山茶区。该区濒临东海,气候温暖,雨水充足,茶树均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终年云雾弥漫,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在22℃以上,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深厚,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茶树的发育与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

特定品质

植株高大,树姿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稍上斜,叶片窄长、呈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叶色深绿,叶面微隆,叶缘波状,叶身平展,叶尖渐尖,叶质厚而稍脆;芽叶淡绿,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113克;盛花期10月下旬,花而不实。 特性:芽叶生育力中等,一芽三叶期为4月中旬;产量中等,一般亩产干茶100公斤以上。特别适制高香型乌龙名茶。成茶天然姜花香气馥郁持久,滋味浓醇爽口,有明显的姜花“特韵”,回味甘滑,极耐冲泡,饮之齿颊生香,成茶到年底“返春”回香,香味更佳。多次被评为广东省名茶。抗寒、抗旱力强,扦插繁殖力中等。

文化典故

凤凰单枞,其名甚大,属条形乌龙茶。产于广东潮安凤凰山区,历史久远,种植水仙茶树种、制茶均已有900余年,宋《潮州府志》载:"凤山名茶待韶茶,亦名贡茶"。现尚存300-400年老树龄茶树3000余株,性状奇特。其中几株单枞老树,尤为年久。最大者名“大叶香”,树高5.4米,树冠直径7.3米,5个分枝,平均枝粗34厘米,据测定树龄在600年余远。凤凰山区濒临东海,茶区在海拔1400多米的乌岽山麓,最高达达1498米。属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17℃,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2℃,霜期较短,年降雨量1900毫米。土壤多为乌沙壤或黄壤,土层浑厚,富含有机质,pH值4.5-6。茶区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有利于茶树的发育及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凤凰山地茶农,巨富选种、种植经验。用于制作凤凰单枞茶,是从凤凰水仙群体中选出的优异单株,古时一株取一名,分株单采单制,皆品质优良,但名目杂繁。1950年就统一命名为"凤凰单枞"(史亦有此名)。

凤凰单丛(枞)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凤凰镇、铁铺镇、文祠镇、磷溪镇、官塘镇、登塘镇、赤凤镇、归湖镇、古巷镇、凤塘镇、万峰林场;饶平县浮滨镇、钱东镇、樟溪镇、浮山镇、汤溪镇、三饶镇、联饶镇、新圩镇、新丰镇、饶洋镇、上饶镇、建饶镇、高堂镇、新塘镇、东山镇;湘桥区的意溪镇、桥东街道茶区;枫溪区的云步草岚武、槐山岗茶等30个镇、茶区现辖行政区域。

四.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传统香包

  香包是潮州民间独特的传统工艺品。其制作方法是在绸缎或布料上绣制各种花卉鸟兽,内包香料。香包外观精巧,气味芬芳。传统香包有香囊、粽球、针包、瓜子鸡、纽绒、结带等,造型美观,品种多样。香包主要用于佩带或作为吊坠饰物。

五.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潮州大鱼丸

【做 法】

1、把鱼肉拭干,用刀刮出净鱼肉,并砍断在鱼肉中的肋骨,槌打成鱼茸,加入鸡蛋清、精盐和味精,再用刀拍至起胶,能粘手不掉,便用手挤成鱼丸50粒,放于清水盆中。

2、将鱼丸连清水倒入锅内,先用旺火煮,使表层快熟成形,当水温近八成热时,改用中火至烫熟取出,锅内倒入上汤,煮沸,放入鱼丸,煮至浮起,即端离火炉,撇去浮沫,加入紫菜(先烤火、拍去沙)、味精、胡椒粉、芝麻油、鱼露、猪油,起锅装入汤窝使成。

六.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南村茶叶

广东省饶平县的茶叶生产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是广东省的茶叶生产大县,也是“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当地所产的“黄茶”是乌龙茶的发祥。近年来,该县突出科技兴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茶叶生产的基地化、产业化和无公害化建设,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形成。目前,全县拥有岭头单丛无公害茶园6万多亩,茶叶年产量近5000吨。同时,拥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60多家。

饶平县的新塘镇茶叶面积5200亩,年产量510吨,久负盛名的“深坑茶”远销香港、泰国、东南亚一带。2011年,广东省饶平县新塘镇南村村(茶叶)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七.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血蛤

有人说,来潮旅游的绝大多数是吃货,因为他们都是奔着“潮州美食”这块招牌来的。的确,在潮州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即使让你不停歇尝个几天几夜也未必尝得尽,潮州人对于美食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工艺,上到精品菜式下至街头小食,都让人垂涎三尺。

特色潮菜:白灼血蛤

血蛤(蚶),又名魁蚶、赤贝、毛蚶、泥蚶、花蚶等,是一种贝类海洋生物,生长在滩涂里。主产浙江、江苏、山东、广东、辽宁等地。壳呈扇形或三角形,左右两壳形状相同,或左壳稍大于右壳。长2.5~8厘米,宽2~6厘米。血蛤背面隆起,有数十条直楞如瓦垄状,由顶端向周围放射,楞纹明显,由灰褐色和白色相间而成。壳内面乳白色,光滑,上端边缘有与肋纹相应的凹陷,而形成突出的锯齿。质坚硬,能砸碎,断面白色。气无,味淡。以整齐,洁净、无残肉、无沙土者为佳。

据本草纲目记载:血蛤(蚶)“味甘性温,功能除了补血外,还可以润五脏、健胃、清热化痰、治酸止痛,主治痰热咳嗽、胸胁疼痛、痰中带血等”。

在潮州,血蛤一般的做法是经开水烫几秒之后就可以吃,因为拨开壳就可以看见血一样的分泌液,所以称之为血蛤。

白灼血蛤原料:血蛤、生姜、醋

做法:

1、新鲜的血蛤用毛刷刷洗干净,沥干水分;

2、坐锅烧水,水开后,用网漏把血蛤放入开水中烫810秒钟取出;

3、生姜剁成碎末,添加陈醋,兑成酱醋汁,剥壳蘸食。

八.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龙湖酥糖

  龙湖酥糖,是龙湖的传统名产之一,历来以其酥脆香甜无粕而闻名,成为居家食用及送礼佳品。龙湖酥糖清香不腻,入口即化,早已享誉海内外。

    龙湖酥糖已有近百年的生产历史,首创为龙湖许崇记饼食。其主要原料为白糖、花生仁、猪耢、麦生等,制作过程突出一个快字。制作龙湖酥糖时,先将白糖加水煮沸后再加入猪耢、麦生等,当火候适中时,将糖浆倒入盛器进行隔水降温,至糖浆形成糯米糍状时,迅速上架拉酥,拉酥时必须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才能使酥糖香脆可口。之后,再将加热的熟花生仁压入糖酥,开条切成小块而成。

    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甜腻食品虽然有所厌倦,但是龙湖酥糖仍然以其独特的风味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闲暇品茶时,它成为桌上精美饼点,逢年过节,它又是人们走亲访友的送礼佳品。海内外乡亲回到故里,先要品尝的饼点就是龙湖酥糖,离开时,总忘不了带几盒地道的龙糊酥糖让海外的子孙后辈品尝。上几年,有一位在台湾的乡亲,专程赶来龙湖认亲,凭的是他父亲“家乡出产龙湖酥糖”的记忆,尽管最终寻亲未果,但足见海内外乡亲对家乡的一往情深。

九.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青岚橄榄

橄榄,也叫“齐墩果”,花白色,果实绿色,长圆形。青岚管理区种植的橄榄品种较多,主要有丁香橄榄,茶滘榄、汕头白榄等优良品种。经过长期的改良,嫁接杂交,它兼蓄了各类品种的优点,因而形成了独特的青岚橄榄品类,其果粒呈卵形,皮滑而薄,色青绿带腊黄,蒂部略带红色,顶端有小条纹,果皮上有小黑点,果基圆、略带邹纹,肉厚爽脆,食后清香回甘,无涩味。目前该产品种植面积 达1500多亩,年产达50吨。而且该地区果品成熟后,从八月可挂果至春节前夕,挂果期长,因此经济价值极高。

青岚橄榄,深受潮汕地区人们的赏赍。果品初熟时,部分可采摘加工成甜橄榄,五香橄榄、甘草橄榄;或加入芝麻,葱花熬煮成“乌橄榄”,是人们喜爱的早餐佳肴,成熟时,可加工成品,亦可加入花生仁,楠姜、混锺成“橄榄屑”,可作菜肴。至腊黄时采摘,则是“香橄榄”。

十.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州纱丁

潮州纱丁与元宵花灯是一对姐妹艺术,又称“绸衣服公仔”。我国民间习俗元宵放灯、游灯的喜庆活动由来已久。纱丁的规格小于花灯,有三寸、五寸、七寸、十二寸等,多数是以情节生动的潮州戏曲故事人物为题材。它采用浮洋泥塑作脸谱,用稻草扎成身架,以颜色艳丽的绸缎、绢纱等薄而柔软的丝织品作服饰,并以金银薄片裁成各式图案,来点缀花纹,显得华丽热闹、鲜艳夺目,对环境和气氛有着强烈的衬托作用,向为中外人士所喜爱。人们常把它作为厅堂的装饰摆设和馈赠亲友的礼品。
潮州美食特产小吃官方潮州最正宗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