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土特产 绍兴越城区土特产商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1 03:05:23

一. 浙江省 绍兴 越城区 鉴湖鱼味

鉴湖鱼味是浙江绍兴菜,咸酸甜辣,鲜香可口。

主料:草鱼500克。

辅料:红辣椒50克 猪肉(瘦)25克 淀粉(蚕豆)30克。

调料:白砂糖40克 姜1克 黄酒30克 小葱5克 醋30克 大蒜5克 盐2克 味精1克 香油15克 猪油(炼制)50克 。

做法:

1、草鱼宰杀治净,片取净肉2爿平放在砧板上,先用反刀斜片,后换一个角度以直刀切,斜直刀纹交叉,然后每爿切为6块;

2、将鱼块放在碗内,加入精盐、黄酒25克、味精腌渍片刻,拍上干淀粉;

3、红辣椒、姜、蒜头、猪瘦肉、葱均切成末;

4、炒锅置中火,下入熟猪油,烧至五成热,用筷子夹住鱼块逐块入锅,炸至结壳捞出,沥干油;

5、待油温回升到七成热时,再把鱼块落锅,炸至松脆,捞出装盘;

6、在炸鱼块的同时,另取炒锅烧热,下入熟猪油10克,投入肉末、蒜末,煸炒,加入黄酒5克、清汤50毫升、精盐、白糖和味精,烧沸;

7、再用湿淀粉勾薄芡,加入姜末、红辣椒末和醋,淋上芝麻油,用手勺推匀,浇在鱼块上即成

二. 浙江省 绍兴 越城区民俗文化 王星记扇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星记扇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自古是制扇名邑,至明代,绍兴制扇业已相当兴盛,主要集中在绍兴城内及嘉会、兴浦、周家桥、州山等地。以周家桥一带为最盛,素有“扇窝”之称,其十有八九的农户均为制扇户,盛时扇作坊不下四、五百家。而绍兴王星记扇庄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以制作精良而久负盛名。

王星记扇庄创建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创始人王星斋,萧山临浦人(时属绍兴府),原为祖传制扇手,尤精黑纸扇技艺。其妻陈英乃是纸扇铲贴(用金银箔镂雕成图案贴于纸面的一种工艺)洒金巧匠。由于技巧艺高,又善于经营,名气大振。绍兴王星记扇系王兴斋之孙王雄飞的高徒章金木于解放后设立。

王星记扇品种齐全、花色多样、制作精良、用料考究。其主要品种有:黑纸扇、工艺挂扇、白纸扇、香木扇等。黑纸扇为王星记扇的传统产品,尤以“毛全本”和“全棕扇” (民间称为“青灰扇”)最为名贵。“毛全本”扇骨竹筋细匀,乌黑透亮;“全棕扇”扇骨花纹别致,恰如公鸡颈毛。

黑纸扇大多选用竹秀细匀的竹子作骨,以纯桑皮纸为扇面,采用高山柿漆为制作的沾料,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要经过72个过程,99个转手才能完成。其外观古朴典丽,内在坚韧耐用,具有“雨淋不透,日晒不翘”之特点,素有“半把伞”之称。其规格从三寸(俗称鼻扇)到一尺三寸(俗称霸王扇或打狗扇)不等,扇骨少则22根,多则达60根。

“毛全本”采用三年生以上冬季采伐的毛竹为原料,“全棕扇”,则必须用云南、贵州等地高山生长的棕竹为扇骨原料。棕竹是一种野生于云南、贵州等地大山中的竹类,它的直径在10-30mm之间,长度在2-3m以上,实心,皮有节,去皮无节有黑色花纹。因其梢头有棕林树那样的棕衣,故称“棕竹”。由于该竹去皮无节又有天然花纹,所以制成黑纸扇扇骨更加漂亮、美观和结实。棕竹取材,应取其中、下段,该段的花纹黑而厚,所需直径应在5mm以上。扇面选用浙南山区纯桑皮,涂料则用会稽山区的优质柿漆加上福建产的烟煤粉调制而成。

扇面绘制人物山水,再加金银铲贴,犹如锦上添花。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绍兴王星记黑纸扇多次荣获省优质产品和全国旅游纪念品一等奖。

2005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三. 浙江省 绍兴 越城区 炸熘桂鱼

桂鱼又称鲈鱼,为绍兴著名水产。炸熘桂鱼选用初春时季的桂鱼烹制。此菜鱼肉丰满,色泽黄亮,外脆里嫩,味鲜而略带甜酸,具有绍兴的传统风味。( 绍兴)

四. 浙江省 绍兴 越城区 金银箔

产品名称:金银箔

产品产地:浙江省绍兴市

产品特性:薄胜蝉翼,无风自飘,指触入纹,金属光泽,豪华气派、尊贵典雅。

产品成分:金、银、箔。

产品简介:金银箔,是绍兴特种传统工艺品,经手工千锤百打而成。清康熙年鉴所刊《物理小识》载:“隔碎金以药纸(乌金纸),挥巨斧捶之”即成。绍兴县嘉会阳嘉龙,清代设有金银箔作坊,多父子相传。1克黄金,可打成9.33×9.33厘米金箔50张。薄胜蝉翼,无风自飘,指触入纹。其品用于会堂宾馆、宫殿庙宇、柱梁匾牌以及文物、字画、纸扇的装饰。割成丝线,用于戏袍、高级服装和少数民族服装缀绣。1988年,上虞蔡东恢复金银箔生产,1989年,产金银箔409万张,产品畅销香港、台湾。

产品历史:金银箔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南朝,当时的文献中已有生产金银箔及设置锦署的记载。元朝时,开始大量生产金箔,到了明清,更有进出一步的发展。1975年在太平门外徐达五世孙徐傅墓中出土的金丝补服,即为400多年前金银箔金丝的物证。南京东郊龙潭镇及江宁县花园乡等一带是金陵金箔、金线生产的集散地,农户均有“打箔”、“制线”的手艺,且世代相传。金陵金箔生产工艺独特,技术要求很高,从古到今,一直为手工捶制,是我国特种传统工艺。加工金箔有十多道工序,将黄金经过化条、拍叶、落开子、炕炕、做捻子、打箔、出具、切箔等精细加工,使金条捶打成薄如蝉翼的金箔,南京金银箔因质量高而享誉四方。

产品典故:将“剪桐封弟”作为剪纸的源起其实只是一种猜想,现在我国能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1959年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有学者认为,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也可算作剪纸的雏形

五. 浙江省 绍兴 越城区 乌干菜

绍兴干菜是外地游客在绍兴旅游时购买最多的大宗旅游商品,尤其上海人对此更是情有独钟。

绍兴干菜除新昌制作的干菜多采用高脚白菜之外,大多利用油冬儿菜和芥菜。新昌人和绍兴人生产的干菜很容易从它的名称上就加以区别,新昌一般称之为“菜干”,而绍兴人的都称为“干菜”。鉴别干菜属于哪种蔬菜为原料制作而成必须请教内行人,尤其内在质量在市场上很不统一,一般人很难分出高低档次。很多人采用当场品尝的办法,口感较好,特别不能有咯嘴的泥沙,感到比较清爽为上,相对而言,商店规模较大,销售较旺的地方质量相对比较有保障。

干菜的香味特殊,而且渗透能力非常强,如果同伴中有一人买得绍兴干菜而带进了飞机的客舱中,几乎每个乘客都能享受到你提供的特殊“待遇”。因此,你买了干菜后应单独装在一个手提袋中,避免与其它物品放在一起,尤其是不能同你自己的衣服保管在一起,否则你的衣服将染上干菜味而久久不散。如乘坐飞机,应将干菜包装得相对严密一点。

六. 浙江省 绍兴 越城区 会稽越砚

越砚在国内享誉已数百年。产于浙江绍兴市。越砚的特点是石质稠润细腻,呵气成云,磨墨无声,就水研墨似漆,发墨不损毫颖;在工艺上,刀法洗炼、线条明快、结构疏朗,图案自然和谐,独具风格,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越砚选用绍兴城南会稽山的“越石’雕刻而成。越石有黑涂涂、紫莹莹、青光光等几种。具有青花、鱼脑、虎皮、金线、银丝、蕉叶、玉带、紫袍、美人红等自然花纹。质地优良,色泽光洁,为制砚佳品。《冬心集》载,金冬心曾游会稽山麓,拾一石沾砚,爱不释手,认为砚之上品。雕砚根据石纹、石色,按石色层次变化,进行构图造型,因材施艺,精心布局。砚台雕刻分:高、低、薄、中等,还有多层的浮雕,工艺精细,别出匠心。雕后经细打、精磨、上油和拳磨,配以红木,花梨木等砚盒。越砚质细不滑,发墨细连不损毫,磨之无声,呵气成云,色致妍丽。

七. 浙江省 绍兴 越城区 清炖越鸡

清炖越鸡

清汤越鸡采用著名的“越鸡”烹制成肴。绍兴在春秋时期曾是越国的故都,越王台就是建于卧龙山(令府山)的东侧。相传在越王宫内,原先养有一批花鸡,专供帝王后妃观赏玩乐,后来此鸡外流民间,经过当地百姓精心饲养,纯种繁殖,速成为优良的食用鸡种。民间多用它清炖而食,其肉质细嫩,鸡骨松脆,汤清味美。为了将这一名鸡发扬光大,大柏树绍兴饭店在绍兴农村虞南山区政府的支持下,发动农民利用山坡、庭院、竹林等放养越鸡,食之五谷杂粮、田间地头虫草活食,饮用溪水,建立了纯种家养鸡的绿色基地。

原料:

主料:活嫩越鸡1只(约重1250克)

配料:熟火腿片25克,熟笋片25克,水发香菇3朵。青菜心3棵

调料::绍酒25克,精盐1.5克,味精2.5克

。制法:

(1)

将越鸡宰杀,褪毛,洗净后斩去鸡爪,敲断小腿骨,在背部离尾臊3.5厘米处开一小口。掏出内脏,洗净,放在沸水锅中氽一下,洗去血沫。

(2)

取大砂锅一只,用竹箅子垫底,将鸡放入,舀入清水2500克,加盖用旺火烧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继续焖煮约1小时,捞出转入品锅内(背朝下),倒进原汁。然后,把火腿片,笋片,香菇排列于鸡身上,加入精盐,绍酒,味精,加盖上蒸笼用旺火蒸约30分钟。取出放上焯熟的青菜心,即成。

八. 浙江省 绍兴 越城区 鱼烧豆腐

鱼烧豆腐属于浙江绍兴菜,主要原料是鲤鱼、豆腐,口味是咸鲜。

主料:塘鳢鱼750克 豆腐(南)500克。

辅料:冬笋50克 香菇(干)5克 淀粉(蚕豆)13克。

调料:甜面酱10克 酱油50克 味精2克 胡椒粉1克 小葱15克 黄酒25克 猪油(炼制)40克 。

做法:

1、将塘鳢鱼去鳞、鳃、内脏,剖洗干净,切除鱼嘴和鳍,斩齐鱼尾,在背肉的两面各斜剞2刀;

2、豆腐切成长1.5厘米、宽1厘米、厚0.3厘米的块,在沸水锅中焯二下,去掉豆腐腥味,沥干水;

3、熟笋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薄片;

4、水发香菇大的对切开;

5、炒锅置旺火,下入熟猪油,烧至七成热,把鱼排齐落锅,两面稍剪,加入黄酒、酱油、甜面酱、清汤250毫升,随即把豆腐放入锅的一边,放入笋片、冬菇,盖上锅盖,用中火烧透;

6、再放入味精,旋转几下炒锅,用调稀的湿淀粉勾芡,加葱段,淋上熟猪油15克起锅;

7、盛盘时将一少半的豆腐垫底,鱼平放在豆腐上,然后将余下的豆腐盖在鱼上,撒上胡椒粉,即成。

九. 浙江省 绍兴 越城区 头肚醋鱼

“头肚醋鱼”,是绍兴百年老店“兰香馆”的传统风味菜。选用鱼头和肚裆为主料,活剖现烧现吃的“头肚醋鱼”,颇受城乡客商的青睐,生意兴隆一时。后来同行争相仿制,历代承袭,成为家喻户晓的绍兴风味菜。( 绍兴)

十. 浙江省 绍兴 越城区 鲞冻肉

“鲞冻肉”
南方的冬天总是湿漉漉的,穿再多的衣服也很难抵挡住寒气的入侵,所以,这个季节那里的人们总是“饿呵呵”的,总想吃点儿油水多的。绍兴的“鲞冻肉”就是这么一道深受当地百姓喜爱的传统菜。
何谓“鲞”?简而言之就是一种经过腌制、风干后的咸鱼。“鲞冻肉”一般采用“白鲞”或“黄花鱼鲞”,其制法从古至今流传下来,“肉先煨烂,放入台鲞同煨,鲞烂熟即可食。冬日,谓之鲞冻。”由文火细煮而成的“鲞冻肉”,鲞肉配伍,咸鲜合一,鲜香酥糯,红亮晶莹,油而不腻,冬天结成冻后食用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相传有一农户,婆婆刻薄,媳妇很是贤德。除夕“分岁”吃饭时,婆婆故意把没肉的鲞头烧入“鲞冻肉”中而专让媳妇食用。小叔见状批评其母,媳妇则笑着说:“叔叔错怪了婆婆好意,婆婆这是为让嫂嫂讨个吉利,今年有鲞头,明年更有享头了。”媳妇这番话打破了尴尬,婆婆深受感动,从此一家和睦,日子越过越好。由此,带着吉祥彩头的“鲞冻肉”成为绍兴民间除夕“分岁”时必备的菜品。
绍兴越城区特产在哪儿有卖的绍兴越城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