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的特产有哪些 玉林正宗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1 02:59:15

一.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陆川猪扣肉

选用中国八大名猪之一的陆川猪猪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上口即化,不见锋棱;肉香温温润润,含蓄自敛,厚而绵,浓而远,热香袭人,肉味不走半点偏锋;表面酥红晶亮,可谓“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现金身”的诱惑美味。苏轼有诗可为佐证:“扣肉确实是一宝,味美营养价值好。妙手烹调巧利用,维护健康有良效。”至此其荣为送礼之极品。

二. 广西 玉林 容县 容县沙田柚

容县沙田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沙田柚发源于容县,清乾隆皇所赐而得名,列为贡品。容县种植沙田柚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原称"羊额籽"。清代容地沙田村夏纪纲在中原某地-,把家乡名果"羊额籽"赠给共事的朋友品尝,献给巡游江南的乾隆皇帝,食之连声赞好,随赐名"沙田柚"(1771年)。从此,容县沙田柚作为进贡朝廷的珍果,名扬四海,各地广泛引种,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已远销港澳、东南亚和欧美 各国。

容县沙田柚是我国柚类中独树一帜的优良品种。果大形美、味甜蜜、耐贮藏,果实为葫芦形和梨形,果蒂部呈短颈状;果底常有古铜钱大的环状印圈,内有放射沟纹,常称为菊花底或金钱底;单果重1000 - 1500克,果面金黄色;果肉虾肉色,汁胞脆嫩、蜜味清甜;10月下旬成熟,极耐贮藏,果实可贮藏150 - 180天,贮后风味尤佳,有水果珍品"天然罐头"之美称。

容县沙田柚营养丰富,直接食用果肉占51.8 - 58.8%,可溶性固形物12-16%,粗蛋白质6.4%(干物计),含糖分12%左右,含酸量0.29%,维生素C含量100 - 150毫克/100克,居各种柑桔之冠,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B6、烟酸和磷、钙、铁等,有消食、化痰、止咳、润肺、醒酒等功效。

容县沙田柚历次参加国家和自治区柚类质量评比,都名列前茅。92、94、96、98年连续4次荣获全国柚类"金奖"。1953年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博得国际友人高度评价,视为中国珍果。1990年容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议,把沙田柚定为容县"县果"。1995年被命名为"中国沙田柚之乡"。199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检测评定:果形较整齐,端庄,色泽艳丽,果皮细、薄,肉质细嫩、化渣,风味浓郁,品质优。

三.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两广小花猪

两广小花猪是一款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因性早熟易肥,母性好等特点而闻名,但因生长慢,凹背,饲料利用率较低故而推广度偏低。

两广小花猪分布地区

分布于广东和广西相邻的月江、西江流域的南部,它的中心产区在陆川、玉林、合浦、高州、化州、吴川、郁南等地。两广小花猪具有早熟易肥、母性好等优点,但背凹,腹大拖地,生长发育较慢,饲料利用率较低。

体型外貌

两广小花猪体型较小,以体短和腿矮为其特征,表现为头短、颈短、耳短、身短、脚短、尾短,故又称为六短猪,额较宽,有“〈〉”形或菱形皱纹,中间有白斑三角星,耳小向外平伸,背腰宽广凹下,腹大拖地,体长与胸围几乎相等。被毛黑白花,除头、耳、背、腰臀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

生产性能

1、生长发育:6月龄母猪体重38公斤,体长79厘米,胸围75厘米。成年母猪体重112公斤,体长125厘米,胸围1.13厘米。

2、繁殖性能:性成熟较早,小公猪卯日龄有精子,小母猪4~5月龄体重不到30公斤即开始发情,多在6~7月龄、体重40公斤时初配,初产平均产仔8头,三产以上平均产仔10头。

3、肥育性能:据广西资料,月巴育猪自11公斤~87公斤,日增重309克,每公斤增重消耗混合料4.22公斤、青料3.42公斤。体重75公斤屠宰,屠宰率67.72%,胴体中肉占37.2%,脂占45.2%,皮占10.5%,骨占7.1%。

杂交利用

两广小花猪做母本,与引进的瘦肉型品种进行杂交。最后就是新的一个品种了。以长白、大约克、巴克夏等猪种为父本与该品种杂交,0一代在日增.重等方面均有提高,其0一代肥育猪日增重均达510克以上.。

四. 广西 玉林 博白 博白桂圆肉

博白桂圆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到博白的桂圆肉,那可是名声在外。早在1991年,-就被定为国家优质龙眼生产基地,1992年被命名为“桂圆之乡”。博白生产的生晒圆肉以其颗粒完整、干散、色泽金黄、营养丰富而饮誉全球,1993年在曼谷“93年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设备展览会”上被评为银奖,1994年在“94年全国优质农产品郑州展销会”上被评为金奖。

目前,博白种植的水果种类达41种,品种达160多个,全县水果种植面积48万亩,年产量10万吨左右,分别占玉林市水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21%和27.7%,面积和产量在玉林市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二位,其中龙眼面积达21.63万亩,年产量2万吨左右,在玉林市排第一位。

近年来,-大力实施“优果工程”建设,结合品种结构调整,改造低产园,引进新品种,推广应用套袋,标准化栽培等先进技术,全面提高了该县果品档次,增强了水果业的竞争力。尤其是从2003年起,该县按照“优果工程”建设的要求,从县情乡情出发,因地制宜,推广优质高效新品种,确定东平、三滩、龙潭、文地等为优质早熟石硖龙眼生产基地。该县积极抓好低产园改造工作,通过改种、改接、重剪等措施,完成了龙眼低产园改造。同时,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在博白镇城西村建立了300亩的优质石硖龙眼标准化生产基地,按照基地建设要求做好宣传牌匾,明确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按照程序喷药施肥,并组织果农参观,现场讲解有关管理技术。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该县龙眼的竞争力。

大面积种植龙眼是博白发展特色水果经济的主要手段,而龙眼加工则是增值的有效途径。据行家称,博白圆肉加工技术是广西最好的,每百斤鲜果有5公斤圆肉干,每公斤圆肉可增值16-20元以上,龙眼加工很有“钱图”。至今,博白全县有6万人、1.2万户从事圆肉加工工作,仅三滩镇就有600多户。他们不仅加工本地的龙眼,还从外地拉鲜龙眼回来加工。近年来,-年产桂圆肉1000吨以上,产品远销国内及香港、新加坡、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大大地拉动了博白地方经济的发展。

博白桂圆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辖行政区域。

五.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茶花山矿泉水

茶花山矿泉水公司广西农垦的直属企业,座落在广西陆川县国有马坡农场境内,这里绿树杨荫、风景优美。公司生产的茶花山牌矿泉水不受环境污染、水质源于地下火山岩层深处,清沏纯净透明,卫生质量经国家卫生防疫部长期监测,稳定可靠,是严格按照国家强制性的标准和要求生产的。公司是广西第一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是广西食品工业的龙头企业。茶花山矿泉水的医疗保健作用在中国矿泉水中是罕见的,经过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核,成为中国政府采购的首选产品。

六.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玉林香蒜

玉林香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玉林香蒜是玉林。“玉林人食香蒜”的论调由来已久,香蒜,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味辛辣,古称葫,又称葫蒜。以其鳞茎、蒜薹、幼株供食用。蒜分为大蒜、小蒜两种。蒜的种类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按鳞茎的皮色可分为:白皮蒜和紫皮蒜;按蒜瓣的大小分为:大瓣蒜和小瓣蒜;按是否抽薹,还可分为:有薹种和无薹种;按种植方法的不同分为:青蒜(蒜苗)和蒜黄。

玉林大蒜是玉州区生产的特色农产品,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早在清朝已有种植,主要产地在仁东、仁厚镇,以冬季在水田种植为主。由于该区土壤所含特殊营养成分和具有得天独厚的小气候条件,加上农民管理水平普通较高,种出来的特有品种红衣大蒜,品质和种性与众不同,具有种植季节早、生长快、品种高抗病虫害,全生长过程基本不施农药,蒜苗无枯叶黄尾现象,蒜苗鲜品外观青绿,无病虫残口,蒜头个大肉厚,坚实,具有与众不同的香辣、味浓、肉脆、多汁等特点,特别耐贮藏运输,历来畅销大江南北,远销港澳台地区和出口东南亚及美欧等,深受消费者青睐。

    玉林大蒜性耐寒,喜松软沙质土壤,幼苗与蒜头生长期需保持土壤的潮湿。一般在晚稻收割后霜降至立冬种植,种后30-40日鲜蒜苗即陆续上市,一般元月份为上市旺季,蒜头要次年清明前后才能收获。大蒜的收获和商品形式主要以收获和出售鲜蒜苗、蒜头为主,蒜头除部份作鲜品出售外,大部份需经自然风干后以干蒜头出售为主,其次是用鲜蒜头淹制成具有甜、酸、香、辣、脆风味的罐头食品。正常年鲜蒜苗、鲜蒜头和干蒜头产地交货价每吨分别为1200元、2000元和3000元。

          近年来,玉州区的大蒜种植和深加工有了较大的发展,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常年可供应鲜蒜苗5万吨、干蒜头1.5万吨、风味大蒜罐头食品2000吨,年大蒜产品总产值7000多万元。

玉林香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关于确定“玉林香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产品名称及地域范围的决定》(玉区政发[2004]3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现辖行政区域。

七. 广西 玉林 北流市 北流陶瓷

北流陶瓷是北流五宝之一,始于夏商,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壮大于近几年。尤其是建设广西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后,发展迅猛,已成为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这些年来,北流市大力实施"内强外引"发展策略,对内扶强扶优,做强做大日用陶瓷产业;对外大力引进工业陶瓷、建筑陶瓷、卫生洁具和美术陶瓷产业,实现陶瓷产业多元化发展。全市现有陶瓷企业5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家,年产白瓷能力10亿多件。全行业有固定资产10亿元,从业人员6万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00多人。2007年,全市生产日用陶瓷11.35亿件,实现工业产值20.63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9.6亿元,实现税金1.24亿元,自营出口创汇9148万美元。 日用陶瓷生产经营标准化、国际化。产品主要有日用细瓷、炻瓷、高档瓷三大类,包括中餐具、西餐具、茶具、咖啡具、航空瓷具、酒店瓷具、旅游礼品瓷具、艺术瓷具、微波餐具九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部分产品质量已达到国内同行业、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主要销往欧美和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北流市日用陶瓷产量占广西的26.3%,出口量占广西的86%,成为我国新兴陶瓷产区和重要出口基地,是我国日用陶瓷四大产区之一。

北流陶瓷--岭垌窑出土 北流陶瓷--岭垌窑出土

北流陶瓷,最早起源于夏商,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岭南一带便出现原始陶器是不成问题。北流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新圩“六马村石器文化”,除石铲、石斧等器物,却没有陶制品。 夏朝至商代,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进步,私有制出现萌芽,地处南方僻壤的北流河流域,出现了私有制陶作坊,但北流境内没有当时器物出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试这类陶器,发现氧化铝的含量较高,在较高的温度中烧成,具备了某些原始瓷的性能。在北流境内,已有这类陶器出土,现藏市博物馆的一件“米字纹陶罐”,口径22.8厘米,高28.3厘米,足径16.3厘米,惜口沿边缺一小口,有裂痕。便是当时的器物,也是目前为止北流发现最早的陶器制品。由此可断定出,印纹陶在当时的北流是普遍存在的。

北宋中期,制瓷窑炉已遍布广西各地,北流河流域的影青窑炉更是星罗其布,沿河顺流而下,较大规模的有:北流的岭垌村、仓田村、碗窑村,容县的城关、大化,岑溪的南渡,藤县的中和,瓷窑两百座之多。古陶瓷专家韦仁义考证,地处北流河源头的岭垌窑,为北流河流域制瓷业之最。丰富的陶瓷土资源,林产资源和水动力资源造就了其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如今岭垌依旧有“九十九条窑”的传说。可以想象,那时岭垌,大小涧溪之中,至少有以粉碎瓷石、制作瓷土、釉果的水轮车1000余部、水碾800余支。当车轮旋转,水碾翻滚之时,便是“重1碾夹河开,未雨殷传数声雷”之景象,蔚为壮观。 此外,与江西景德镇等瓷业的交流日益频繁,李鸿庆在《广西出土的陶瓷器》中介绍:“北流河流域宋代生产的影青瓷器可以景德镇的影青瓷媲美,有青出于蓝之誉,可以说北流河流域的瓷窑群是中国号称瓷都的景德镇的陪都。”因而达到其鼎盛期也不足为怪了。

北流制瓷业在宋末仍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加之元兵南下,大量北方制瓷艺人涌入两广,北流岭垌、仓田,碗窑村等瓷窑博取众家之长,虽然产量未递增,但产品质量更精,燃造出大批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瓷器,且造型各异、风格独特。

北流的影青瓷,在风格上更接近景德镇的瓷器,据《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说“影青瓷是在江西景德镇宋代烧造的,也在安徽、福建以及潮州等地宋代瓷窑烧造,但都比不广西北流河流域中和窑和岭垌窑的品种美好”。北流出土的“南宋嘉定元年李五都制造”、“绍兴二年壬戍岁梁二郎号记”的瓷器印花模,相当精美。中科院文物院的李德金也认为,岭垌古窑挖掘的大量青白瓷器,为广西之最,全国罕见。无论从质量、品种、规模来说,均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在岭垌出土的宋未残缺器物中,有些印模花纹为阴纹,即莲、菊、飞鸟等纹,边作回纹带,饰纹较简朴粗放,与这种饰纹同时出现的采用了迭烧法。如“淳熙二年款缠枝大花叶纹碗印模”、“影青菊花纹瓷盏”,显示了南宋未年制瓷业兴盛中重于追求质量的衰落迹象。

宋代的制瓷业到宋末之际逐渐衰落,但其毕竟达到封建社会北流甚至岭南制瓷业的巅峰,为中国南方陶瓷史创造了最为辉煌最为瑰奇壮丽的一页。从民国开始,北流的瓷业已露衰落之端倪,但仍相当兴盛,产品在两广享有盛名。据民国22年《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北流瓷器出口约一万五千余件,陶瓷约十五万一千余件”,但此时由于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陶瓷业也难逃厄运。而北流历来属作坊经营,手工操作,技术老一套,花色品种几千年以来一个模式,自抗战开始一直到解放前夕,北流的陶瓷业一直处于萧条状态。 总体来说,北流的陶瓷业经历代兴衰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矗于中国陶瓷发展史之林,她虽然制瓷史和兴盛晚于耀州、景德镇等先进地区的一些窑址,但她却创造了岭南甚至中国南方陶瓷发展史最瑰丽壮丽的一页;对南方历史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八.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客家擦菜

精选农家无污染蔬菜, 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经过选洗、灭菌、纯菌接种、控温发酵、回酵等生物发酵技术精制而成。风味独特,酸香味醇、清淡爽口、开胃生津,富含乳酸菌、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是一种绿色健康食品。也是你送礼的首选之品。

九.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玉林茶泡

玉林茶泡是一种味道清甜的泡茶甜品,又是一种选用“老水”冬瓜和木瓜经精雕细錾后制作出来,耐人观赏的工艺品。每逢春节,玉林民间常以茶泡招待宾客。茶泡还是人们给长者祝寿的一种礼品。茶泡生产全为人工操作,制作繁杂,工艺要求高,难以大规模生产。经过精雕细錾的茶泡艺术水平较高,其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使茶泡成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品,令人拍案叫绝。上世纪80年纪,市糖果饼干厂继承传统工艺,简化工序,以机械模具代替人工錾制,每年春节前,都生产一批“玉林茶泡”投放市场。

十. 广西 玉林 兴业县 石南酒椒

酒椒是玉林市石南镇的传统风味食品。石南酒椒外形稍皱,有光泽,鲜亮,甜脆爽口,酸辣适宜,味道诱人。能开人胃口,增进食欲,解腻生津。解放前,兴业街的同裕、裕昌、同聚三家酱园铺泡制的酒椒最有名气,深受食客欢迎。解放后,石南供销社的酱园聘用酒椒高手,继承传统制作工艺制作酒椒。所产酒椒远销贵县、横县、钦州、北海、梧州、广州等地。在石南,很多人家制酒椒,有的户一年泡制几千斤,到市场出售或批发到外地。80年代,从港澳台或海外回来探亲观光的原籍玉林人,常常买上几瓶石南酒椒带回品尝或馈赠亲友。酒椒的选料与制作有其独特的方法。首先选择正宗羊角椒,以七、八成熟的椒胚最好,以柄粗、蒂固、肩大、尾尖、肉厚者为佳,长12厘米--16厘米左右。其制作程序为:先把椒胚用清水冲洗、晾干;分层装进缸中,以装满八成为度;再按椒胚与浸液1:1的比例,用正宗老陈醋和小锅米酒各一半,兑和为浸液,倒进缸中,把椒胚压沉,加盖密封。密封的程度随气温的变化作适当调节,经半年浸渍,待酒醋已渗透椒胚,即可食用。( 玉林)
玉林十大特产哪个最好玉林四大特产是哪四种呢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