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临县特产介绍 山西临县特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0 23:37:41

一. 山西省 吕梁 中阳 中阳蚕茧

中阳蚕茧

二.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三交干馍馍

临县三交镇用兰炭火烤制的干馍馍,具有和胃健脾的功效和香、酥、甜、脆四大特色,手工制作、食用方便、传统工艺、用小麦面粉自然发酵,被消费者称赞为“三交手艺,吕梁一绝”。

三. 山西省 吕梁 文水县 文水葡萄

文水葡萄

远在唐、宋时期,文水县即以生产葡萄著名。盛产于方圆、宜儿、武午、西城、崖底(旧崖底)等村。品种有红、白、长、圆数种。尤其瓶儿、玫瑰两种,皮薄肉嫩,味道香甜。省内外闻名。清光绪九年(1883)《文水县志》载,方圆等村用鲜葡萄熏制的葡萄干,被列为贡品。“正贡三大箱,每箱内各三小箱,一箱十斛,俱用黄绫装裱解京。随正贡又有解省副贡,相沿也久。”七·七事变前,仅方圆村即有熏坊48家,年熏制葡萄干5万余公斤,远销于天津、北京及东北各省。葡萄产量居山西省之冠。

从70年代开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宜儿、吴村、谢家寨等村,建果园,栽葡萄,至1985年成片葡萄园发展到1400余亩,年产葡萄20多万公斤。品种有巨峰、龙眼、黑鸡心、红鸡心,白羽、龙宝等。

四. 山西省 吕梁 交口县 吕梁黑山羊

【种质原产地】 山西省晋西黄土高原的吕梁

【主产区与分布】 主产区为吕梁地区,但临汾地区的永和、 县、汾西、大宁、蒲县、乡宁、吉县等七个县和忻县地区的岢岚、静乐、五寨、神池、宁武等五个县也有分布

【头部被毛颜色】 黑色

【颈部被毛颜色】 青色

【体躯被毛颜色】 黑色

【腹部被毛颜色】 黑色

【臀部被毛颜色】 黑色

【被毛类型】 异质毛

【体貌特征】 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四肢粗壮

【其他特征】 后躯高于前躯,体长大于体高,整个体躯呈长方形。

五.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临县红枣

临县红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临县红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临县红枣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的。临县红枣其特点是: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质细味甘,富含蛋白质、有机酸。临县红枣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临县枣树种植源远流长,据县志记载,早在西周时期,临县黄河沿岸就有大片枣园。唐宋后,因为枣树耐旱,被誉为“铁杆庄稼”,被人们移植到湫水河东岸而使全县大部分地方都有了成片的枣林。红枣产业已成为临县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沿黄河的红枣林面积不断增加,红枣产量大幅增长,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临县红枣非常驰名,品种有:木枣、大姆枣、园林枣、大密枣(个大、色好、肉厚)、骏枣、晋枣、梨枣(鲜食)。其中以本地木枣为主。

临县红枣其特点是: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质细味甘,富含蛋白质、有机酸。经中国科学院生化物理研究所鉴定,开阳红枣含有18种氨基酸、10种维生素和14种维量元素。特别是富含抗癌保健作用的环磷腺肝和硒元素,被誉为果中之王,滋补佳品。

历经1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3年的转换期磨砺,从去年以来就开始的临县有机红枣生产基地认证申请,取得根本性突破,3万亩有机红枣生产基地通过全部计70多项国家新编指标严格检验,获得中国认证中心全国红枣首家认证。

2013年,临县黄河红枣协会申报的“临县红枣”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申请人:

临县黄河红枣协会

所在地域:

2013年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临县所辖克虎镇、兔坂镇、八堡乡、雷家碛乡、青凉寺乡、石白头乡、安家庄乡、刘家会镇、林家坪镇、丛罗峪镇10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9'47″~110°56'51″,北纬37°37'20″~38°12'13″。

临县红枣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木枣、骏枣、牙枣。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673.6m至1923m,土壤类型为沙土、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土层厚度≥40cm,pH值5.5至8.2,总含盐量≤0.3%。

三、栽培管理

1. 苗木繁育:采用根蘖和酸枣为砧木嫁接繁殖。

2. 栽植密度:栽植密度≤100株/667㎡(亩)。

3. 施肥:腐熟有机肥≥1000㎏/667㎡(亩),落叶前后至次年萌芽前一次性施入。

4. 整形修剪:以小冠疏层形、单轴主干形树形为主,冬季修剪与夏季修剪相结合。

5. 提高坐果率措施:采用枣头摘心和枣园放蜂等措施。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10月中旬,果实全红,完熟期采收。

五、制干

自然风干或烘干。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核小、皮薄、肉厚饱满,大小均匀、完整,质细味甘,酸甜适口,手握互不粘连。

2.理化指标:总糖(葡萄糖计)≥60%,含水率≤25%,可食率≥80%,环磷酸腺苷≥10mg/100g,钙≥60mg/100g,硒≥2ug/100g,钾≥620mg/100g。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地域范围

我县生产红枣地域范围:东经110°29'47"—110°56'51",北纬37°37'20"—38°12'13"之间,南北长64公里,东西长40公里,总面积118479.8公顷。包括克虎镇、兔坂镇、八堡乡、雷家碛乡、青凉寺乡、石白头乡、安家庄乡、刘家会镇、林家坪镇、丛罗峪镇10个(乡)镇,红枣全年总产量200000吨,地貌属黄土高原地形特征,海拔高度670-1100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临县八堡大枣颜色深红、个大、皮薄、肉厚、核小、含糖量高、掰开拉丝长达60cm左右,鲜枣皮薄肉厚、质地酥脆、味甜多汁、清香怡人。2.内在品质指标每百克干枣中含氨基酸≥2.87克、总糖≥56.6克、脂肪≥0.4毫克、维生素C≥ 149.1毫克、胡萝卜素≥0.01毫克、抗坏血酸≥12毫克、核黄素≥0.15毫克、尼克酸≥1.2毫克、粗纤维≥3.1克、无机酸≥1.4克、铁1.44≥毫克、钙101≥毫克、磷54≥毫克、热量≥309千焦。3.安全要求:符合红枣卫生新标准要求。

六. 山西省 吕梁 交口县 拌凉粉

拌凉粉

天气热了,就想吃些清新爽口的食物。来一份拌凉粉作为主食,晶莹剔透,酸中带辣,爽滑适口,真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凉粉通常都是用绿豆淀粉制作的,主要含有碳水化物、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凉粉是纯淀粉制成的,一次不能食用过多,否则难以消化。

拌凉粉的制作方法:

主要原料:绿豆淀粉100克、水600克、黄瓜1根;

调料:蒜、盐、白糖、凉拌醋、生抽、橄榄油、香油、辣椒油。

做法:

1、将水倒入绿豆淀粉中,调均匀。

2、调好的淀粉水倒入小锅,开火加热,边加热边用筷子不停的搅动,直到淀粉糊变透明,离火。

3、将淀粉糊倒入耐热容器中,待其冷却成型后倒扣出来,切成条。

4、黄瓜洗净,切细丝;蒜捣成泥;取一小碗调入凉拌醋、生抽、橄榄油、香油、盐、白糖、蒜泥和辣椒油,拌均匀。

5、将黄瓜丝铺在凉粉上,淋上调好的料汁,拌均匀即可食用。

七. 山西省 吕梁 方山 方山桃仁

方山桃仁

八. 山西省 吕梁 方山 山西老火锅

冷冷的冬天,思念暖暖的火锅。在川锅的市井热闹里,居家过日子的人们,还是忘不了被时代渐渐淡漠的山西老火锅。

火锅的源头是一万年前的陶鼎,并在从鼎到锅的演变中,伴随着对冬季暖食的需求,产生并独立出来。空足之鼎曰鬲,西周有“刖刑奴隶守门鬲”和“温鼎”,放入木炭烧煮食物并保温,可以说是最早的火锅雏形了。汉代时有铜“染杯”,上为盛食杯,下为炭火盘,推断为古代单人使用的保暖食物的小火锅。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暖食的 “锥斗”、分格的“五釜熟”,演变到唐代,又有用于暖酒、暖茶、暖食的陶瓷暖锅。宋代始有锅涮兔肉,名曰“拨霞供”(《山家清供》),元代时出现涮羊肉。明清时,暖食多称为热锅,涮食称为生火锅,如《清稗类钞》记载:“案辄有一小釜,沃汤其中,炽火于下,盘置鸡鱼羊豕之肉片。俾客自投入,俟熟而食,故曰生火锅。”清帝除夕宴要上热锅一品,千叟宴则上生火锅,如嘉庆元年举办的千叟宴,有5000人入席,共用了1550个火锅(《中国历代御膳大观》),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

火锅宴上,用的最多的是大同产的铜火锅,“分上下层,中以红铜为火筒著炭,汤沸时,煮一些肉脯、鸡、鱼,其味无不鲜美”(《奉天通志》)。大同铜火锅自古享有盛名,《民国大同志稿》有“大同虽非铜区,而铜制品向颇著称,物美价廉,多运往外蒙古地方。其大宗售品有铜锅、铜壶等物,尤以火锅为最。自平绥路通车,中外游人旅客咸乐购置之,用作馈赠,其销路愈畅,本品愈多,故手工业中,铜工最为独步。”大同铜火锅有六件套,经过七道工序制成,不仅结构合理,而且造型美观,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1973年,1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席间,总统及随行的法国友人,对大同火锅风味之独特、器具之精美赞不绝口。细心的周总理在蓬皮杜总统别离之际,将一个雕有 “九龙奋壁”的铜火锅相赠,世界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声誉传遍了国内外。此后钓鱼台国宾馆等著名饭店,纷纷订制,火锅宴席兴盛一时,铜火锅涮羊肉亦成为地方特色名吃。

与大同火锅齐名的,有尧乡火锅,早期以翼城或平定的砂火锅为器,将肉菜等食料先入锅后注汤,煮沸上桌而食。这种吃法唐代叫暖锅、清代叫热锅,宋代时则叫“骨董羹”。苏轼的《仇池笔记》记着这个出处:“取凡饮食杂烹之,名骨董羹”。范成大有诗“毡芋凝酥敌少城,土薯割玉胜南京。合和二物归藜糁,新法侬家骨董羹”。晋南稷山金墓博物馆段氏墓穴出土有一块方砖,与段氏家传的一块方砖相合,组成一付完整的“贯通宴锅汤”方,类似今天火锅之煮与涮相结合的吃法。笔者曾三次亲往考察,亦曾品尝,食以鹿料为主,但汤方却秘而不宣,只出示了一幅描绘北宋年间三晋南北酒馆冬令吃宴锅汤的古画。贯通宴锅汤曾在太原著名的全晋会馆销售过,现在又推出有木炭铜火锅,是老太原的吃法,层层码料,先煮后上,配以特殊的山野“麻麻花”香料,相传源于北汉。

过去山西民间吃火锅,平日里是不多见的,大都在冬季节令应市。春节期间,人们走亲串戚,初二或初三女婿给丈人、丈母拜年,丈人则多以火锅款待,取意“团暖”之意。火锅料需荤素兼备,如古绛州一带多达十余种。若是将料煮沸后连锅热上,则讲究码放原料至锅子的四分之三深度为宜,过多汤易溢,过少则不丰富。火锅还被应用于山西民间筵席的主菜,如晋中太谷的一品锅、三鲜盆,所用器皿与大同铜火锅有别,是1的平底圆形带盖的铜镀锡盆。三鲜盆内要有三等份的格,互相接通,如魏晋时候的“五釜熟”,三样主菜分放在各格,汤味因相互连通而调和。铜盆配一铜架,下方可安置一酒杯,食时点燃杯中酒,置于盆下,边烧边食,为过去晋商大户人家的吃法。

今天,火锅不再是稀罕之物了,在新生一代却言必川、渝,“上继唐风晋韵,下启调鼎美味”的山西老火锅之种种,正渐渐式微。如此,山西老火锅亦需在根脉文化的复苏中,唱着《从头再来》,与时俱进。

九. 山西省 吕梁 汾阳 豆角焖面

豆角焖面

主料:锅里的豆角焖面豆角750克,红面条700克(约干面500克)。

辅料:食油100克,酱油40克,精盐10克,葱、蒜、花椒、香油、香菜、醋各少许。

制法:

1、将豆角择角去筋,洗净后用手折成2厘米长的段。葱切成葱花,蒜捣成蒜泥,香菜切成末。

2、瓢上火放入食油和花椒,油热后,将约60克的花椒油舀入一小碗内(瓢内留约40克),随后加入少许酱油、醋、香菜、香油、蒜泥和葱花,搅匀成调味汁。

3、将葱花和豆角投入瓢内煸炒,待豆角发翠绿时,加入酱油、精盐,翻炒均匀,再加入约100我汪水,然后将面条拨散,均匀地铺撒在豆角上,用锅盖盖严瓢面,中火焖制。约3分钟后揭开锅盖,用筷子累累拨散面条,再加入清水少许(要根据瓢内水分多少而定,水多则可使面条成疙瘩,水少则要糊锅)盖严锅盖,再焖约3分钟(焖制中要注意水分),面条即熟。这时揭去锅盖,用筷子将调味汁均匀地淋洒在面条上(即可撤锅),一手拿小铁铲,一手用筷子将面条一豆角翻搅均匀,食时盛入碗内即成。

特点:面条筋韧,豆角脆嫩,咸香味浓,食之利口。

十. 山西省 吕梁 中阳 王家庄核桃

暖泉镇位于山西省中阳县西南,距县城57公里处,辖15个行政村委,40个自然村,有4421户,16860口人,总土地面积17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3350万亩,林地12.53万亩,核桃林面积28600亩,是典型的纯农业乡镇。

自1999年以来,暖泉镇紧紧抓住世行项目和退耕还林工程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提出“核桃富民”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产业发展。2005年,暖泉镇又适时提出了“核桃山、米粮川、生态沟“的发展模式和核桃林、生态林两个覆盖的发展目标,加强培育核桃支柱产业,努力建设经济与生态效益相得益彰的绿色乡镇,万亩核桃生态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现有优质核桃林1.6万亩。

王家庄村位于暖泉镇西部,距镇8公里,总户数260户,总人口760人。全村耕地面积2113亩,2004—2006年完成核桃建设760亩。

吕梁土特产介绍临县吕梁临县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