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剑河县特产 剑河县十万包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0 17:06:30

一. 云南省 红河 红河县 曼木

芒果有“热带果王”的美称,红河州傣族民间称芒果为“曼木”。“曼木”是傣语译音,译成汉语是“香果”之意。

芒果在红河州金乎、河口、元阳、红河、个旧等8个市县均有分布,红河沿岸的傣乡及其他村寨是芒果的富集地。州内种植的芒果主要有:三年芒、泰国芒、留香芒、吕宋芒、象牙芒等品种。其中,有早熟的、中熟的、还有晚熟的,一年四季.有半年芒果不断。

芒果.树干高耸,枝叶繁茂;形如鹅蛋,色泽金黄,味香甘甜。其味集苹果、菠萝、香蕉、桃李为一体,而果汁之多、果肉之鲜嫩为苹果、桃李所不及,芳香又不亚于香蕉。其中象牙芒果为最优。象牙芒果,除应有的品质外,最大特点是:果型优美、果实大,一个约1斤重,果核扁薄而小,可食部分占80%。红河州生产的芒果,品质兼优上市早,备受人们青睐,销售往省内外。

芒果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等。其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罐头、果汁、果脯及酿酒等。还可治疗咳嗽、皮炎,有利尿、止痒等作用。其种仁可制杀虫剂或饲料,叶片可作染料,真可谓全身是宝。

二. 广东省 汕尾 陆河县 油柑

油柑

油柑,以河口田墩、西湖油柑为最。其以果大、味清,酥脆、无渣著称。尝一粒,满口生津,甘甜无比。再配以清泉水或冷开水,那一缕缕甘甜味令人为之神情振奋,口渴即解。

三.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雷山县 雷山魔芋

雷山魔芋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的。雷山县种植的魔芋,加工成魔芋精粉,销往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魔芋种子销往省外的重庆、省内的都匀、黄平、三穗、黎平等县,种子供不应求。

地处雷公山区的雷山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是种植魔芋得天独厚的一块宝地。贵州省雷山县苗龙魔芋食品有限公司利用山区自然优势,积极引导各族农民发展魔芋生产,2012年,全县魔芋种植面积1000多亩,2013年收鲜魔芋300吨,直接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120万元。农民尝到魔芋甜头后,今年魔芋种植扩大到2000亩。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丹寨县 丹寨蜡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寨蜡染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寨蜡染

丹寨蜡染被称为“东方第一染”。

丹寨排调山沟沟蜡染艺术家王阿勇曾两次到美国,进入白宫等地表演,受到极高赞誉,其多幅蜡染作品被美国白宫收藏。她还应邀赴过美国总统里根的家宴。如今的王阿勇,已在县城建房,经营着“东方第一染”专卖蜡染小天地。

在她的专卖店里,我们看到她和美国总统里根合影的放大照片,另一面墙壁上,王阿勇的蜡染制品古色古香,有极浓的乡土味。难怪在美国表演时,她做的一幅蝴蝶妈妈怎么样生12个蛋,12个蛋又怎么样变成12个人,然后才有苗家的民间传说绘成蜡染画。当两只花蝴蝶翩翩起舞,在布面上清晰出现时,老外们掀起了阵阵欢呼。

传说,在很古的时候,一位苗族姑娘在漂染土白布的时候,不小心把一罐蜂蜡打泼在白布上,白布漂染洗净后,出现了白色龟裂的美丽的花纹。聪明的姑娘领悟到蜂蜡能防染,于是她用蜂蜡将花卉、虫鸟点绘在白布上,浸染成花布做成衣裳。她身穿这套衣服在芦笙场上亮相,轰动整个芦笙场。各寨的姑娘都来向她讨教,随着该艺术的广泛传播,逐渐形成了蜡染艺术。

可追溯到远古的丹寨县苗族、水族妇女制作的蜡染制品,大多取材于大自然的花卉、虫鸟、鱼虾和民族的图腾龙、凤等,造型夸张,极富想象力,广泛用于壁挂、窗帘、桌布、背包、服饰等,既有很高的艺术性,又有很好的实用性,是收藏和馈赠亲友的好礼品。

王阿勇和杨芳都是排莫苗寨走出的蜡染奇人,扬武乡排倒、排莫和排调镇远景蜡染,是丹寨县蜡染艺术的杰出代表。排莫村苗族,是至今保存完整的鸟图腾部落,依然保持着制作蜡染工艺的传统习俗,在他们的蜡染作品中,溶入了苗族人民对自然、对动物和人本身的感悟,鸟图腾以种种不同的图案隐射出来,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中央电视台近期到排莫拍摄了《最后的鸟图腾部落》专题片。排莫等地的“白领苗族”,擅长于蜡染工艺,并将古朴的工艺与现代手法相结合,作品具有很浓厚的现代气息。排莫艺人杨芳,曾到香港等地表演,作品被抢售一空,备受欢迎。杨芳如今已迁居到乡政府所在地朱砂村,开了一家蜡染工艺厂,意欲把苗家的蜡染艺术发扬光大。

五.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雷山县 苗王鱼

苗王鱼是闻名贵州省内外的一道苗族传统名菜家肴。相传古时,苗族先民中有一位著名部族首领特别喜欢吃这种佳肴,因而称之为苗王鱼,这道佳品又俗称夺辣子鱼。一般的制作方法为:用白菜、广菜、竹笋、血豆等菜中之一两种放入盏有清水的酸汤中,把取除苦胆、内脏的鲜鲤鱼放入菜锅中煮熟,然后把鱼捞出置于食盘或大碗中,剔去骨刺,适度捣烂鱼肉,把在木炭火上烧熟捣烂的青辣椒(或用干糊辣椒面代)拌匀,加配适量盐、葱花、蒜泥、花椒、鱼寥等调料,即制成苗王鱼。这是苗家人用以款待至亲嘉朋贵宾的上等佳肴。许多远方的客人尤其是国外的友人来到雷山吃了这道苗王鱼后,十分感慨地说:“到雷山,不吃苗王鱼犹如到了北京不吃北京烤鸭一样会终生遗憾!”

六.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从江县 庆云茶油

庆云茶油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庆云乡的。庆云乡油茶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生产出的茶油油质色泽清亮,营养丰富,品质上乘,是纯正的"绿色食品"。

从江县庆云乡自然生态环境优美,自明末清初开始种植茶油,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至今已建有油茶产业园上万亩之规模。庆云乡油茶资源十分丰富,全乡9个村均有分布,油茶面积达7000多亩,年产茶油籽近210吨,茶油约70吨。

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及传统的耕作技术。庆云油茶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农民耕作从不用农药和化肥,生产培育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是纯正的"绿色食品"。茶油加工采用传统的压榨技术,未添加任何添加剂,生产出的茶油油质色泽清亮,营养丰富,品质上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高血压症及小儿智力发育具有其他食物不可替代的食疗保健功效。

七.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锦屏县 黔东南苗族酸鱼汤

生活百味,酸、甜、苦、辣,酸当家。黔东南是“吃酸”的故乡。日常生活的家宴、宴会、红、白喜事中,酸食无处不有。男女老少,都有“嗜酸”的爱好。难怪当地乡谚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车”(指走路打趔趄的意思),道出了黔东南的酸食文化的特色功效和风格。    

在世界“吃在中国”。在中国素有北咸,东南甜,西辣的说法。气候干燥食为盐、气候湿热食为甜、气候潮湿食为辣。同为吃辣,湘、贵、川又各有妙趣,有所谓的“不怕辣”、“怕不辣”,“辣不怕”的戏说。具体而言,贵州是酸辣,四川是麻辣,湖南是炸辣。黔东南又与贵州其他地区不一样,强调和突出的是第一个字“酸”,而其他地区则强调和突出第一个字“辣”。常言说“除油盐无贵味”,历史上,黔东南地区严重缺盐,只得用酸与辣来调味,可见酸食习俗,实非偶然,它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产资料及人的生理需要等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黔东中地区气候潮湿,多烟瘴,流行腹泻、痢疾等疾病,嗜酸不但可以提高食欲,还可以帮助消化和止泻。因此,每家每户都少个了几个酸坛子:酸水坛、醋水坛、奄莱坛、腌鱼坛、腌肉坛,还流传着三月腌菜,八月腌鱼、正月腌肉”和“坛不下,莱不烂”等关于酸食的腌制季节和保存方法的俗语。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黔东南苗、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不同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吃酸的独有风格和制作工艺,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酸食文化”,仅酸的制作就有近10种工艺。    

人类长寿,确有几份酸的功劳:酸食有防病健胃之药用,酸食有除惑提神之功效,酸食有防腐保鲜之功能。1990年全国第4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寿星与总人口之比高于传统长寿区广东省的比例,居全国前列。长寿是多因素的,这其中应该包含有“吃酸”的因素。1988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一群记者采访世界老年长跑冠军黔东南运动员李发品老人,问到能创造世界界老年长跑纪录的秘诀是什么时,李发品老人答道:“我要是能吃上家乡的酸菜,还要跑得快。”可算是妙语惊人。进入本世纪后期,酸食这一具有黔东南民族特色的传统食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眯。酸汤鱼、腌鱼、腌肉、酸汤鸡、酸汤猪脚、三合一酸汤、四合一酸汤……有的落户京城,有的飞进国宴,有的漂洋过海,更多的被移植宾馆、洒店,凡是到贵州的中外游客,都点名要吃正宗凯里酸汤鱼。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镇远水蜜桃

镇远水蜜桃是黔东地区久负盛名的水果。端阳节期间上市,年产量子100吨以上。成熟时果色白果透红,果径50--60毫米,含有丰富的糖类和多种维生素、氨基酸。清甜可口,营养价值高。已大量行销省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镇远县)

九.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剑河县 侗果

这是侗家招待贵宾的一种美食。制作方法是:将蒸好的糯米舂粑,边舂边撒上野甜藤水,制成糍粑晾上一天,半软半硬即切成手指大的块,阴干后,再用菜油炸,然后把炒香的芝麻撒上,又香又甜又脆的侗果就制成了。

黔东南侗果是侗族人在传统节日上祭祀的常用供品,同时也是待客茶点,流行于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的黎平、榕江、从江、锦屏、剑河等县。经长时间不断的改进提高,目前已发展为当地苗、瑶、水、汉等各民族地区家喻户晓,人人爱吃的名点。

在黔东南每年农历的“三月三”节里,侗果为当地的必备之食。通常在节前,侗家姑嫂、妯娌、婆媳、母女们便开始三五成群地加工侗果。加工侗果必须用当地野生植物的甜藤作为增甜剂,目的就为了使侗果具有藤的自然芳香。《本草遗拾》中有将“甜藤捣汁,和米粉作糗饵食,甜美、止泄”的记载。这说明甜藤作点历史悠久。侗族继承此食的传统方法并将之发扬光大,使之流传至今,成为闻名遐迩的名食。

不过遗憾的是侗果还未真正的流入大众,大多的侗果还只是停留在家庭里手工制作,未见其在市场上进行柜售。

原料:糯米1000克、甜藤汁、茶籽油、红糖、酥黄豆面、熟芝麻等适量。

步骤:

1、秋收后取藤,将之割碎后反复锤打,脱去外层皮毛,再用重锤锤烂后,以石碓舂至泥状,取出用清水浸泡一夜,过虑取汁。

2、米淘洗干净,浸泡一夜,蒸熟成糯米饭。

3、边舂糯米饭边加甜藤汁,直至成甜藤糍粑。

4、粑在簸箕内晾一两天,至半硬半软状态,将之切成指头大小的丁状,拌上黄豆面,摊晾在室内通风干燥处阴干,用坛子和塑料密封贮存。

5、干糍粑丁在油锅中炒至半胀,放入茶油锅中炸至膨胀,几秒钟后,如白石头子似的干糍粑丁纷纷飘浮,胀至状如猕猴桃大小,色呈酱黄时,捞出沥油。

6、红糖与水3:1比例入净锅,小火熬化,边搅边熬,熬至糖液起丝,将上述炸制原料分批入锅,铲动翻滚,俗称“穿糖衣”。取出料,放在备有熟芝麻的簸箕上,迅速翻转滚匀,使之表面均匀粘上芝麻,即成侗果。

7、侗果冷晾后用坛子或塑料筒密封贮存,随吃随取,保持酥脆。

诀窍:

1、甜藤易秋后采取,具有酥松与增甜的作用,如用糖水替之,成品干硬而不松软。

2、做成干糍粑后要密封保存,否则会发霉变味。

3、制作前要先炒后炸,以致膨松。

4、熬糖炒糖丝时火候很关键,嫩则不粘,老则发苦。

风味:外形膨胀松泡,剖面如丝瓜瓤,外香内酥,芳甜爽口,芝麻馨香馥郁,酥、脆、甜俱全,地方特色浓厚。

十.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凯里市 炸厥粑

炸厥粑

把厥粑切成块然后炸焦,可配以豆面吃,也可以沾辣椒吃。厥粑炸出来很软,有些弹性,有些像大米粑,但是不像大米粑粘口。

黔东南州特产排行榜前十名剑河县十万包土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