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县特产介绍及图片 祁连十大特产介绍及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3 11:19:43

一. 四川省 宜宾市 筠连县 筠连红茶

筠连红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筠连红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筠连红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筠连红茶种植历史悠久,据《中国茶叶通史》记载:“筠连产茶的悠久历史可上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早在唐代就是四川的重点产茶区之一”;另据《筠连县志》记载:“清道光30年(1850年)派引征收茶税。民国元年(1912年)至25年最高年产350吨,以色味俱佳,冠于四川省南路各县,销售陕滇黔诸省。36年,全县茶叶产值9.79亿元(法币),为农村经济最大收入之一”。 筠连红茶品质上乘,上世纪50年代即在全国享有盛名,在国际市场享有“赛祁红”的美誉。1955年,上海茶叶公司对筠连红茶的评价是“外形秀丽,条索紧细,毫锋显露,色泽乌润,汤色红艳,叶底红匀,香高味醇”。1956年,国家投资20万元在筠连建电动红茶初制厂,加工精制红茶。1957年春,苏联驻华茶叶专家专程来筠连参观红茶的制作过程,对红茶的品质相当满意。1959年9月,筠连茶叶工作者采制白露芽茶1.5公斤献给毛主席品尝,以此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中央办公厅复函致谢。至1959年,全县茶种植规模11000亩,比建国初期增加八倍有余,共出口红茶2000吨,畅销苏联、波兰、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家。1974年,筠连县被全国茶叶大会列为百强茶叶基地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面对国际国内红茶市场新的变化,审时度势,着力恢复发展红茶产业。筠连红茶在保持原有色、香、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制作方法,使产品外形紧细秀丽,滋味鲜醇,回味悠长。2009-2013年,筠连红茶连续5次荣获国际茶博会金奖;2012年以来,筠连红茶先后荣获第1-3届中国(四川)国际茶博会金奖。2013年,全县茶园总面积17.69万亩(其中红茶9万亩),茶叶总产量5413吨(其中红茶2017吨),茶叶总产值2亿元(其中红茶0.97亿元)。全县18个乡镇中,面积1万亩以上的5个,茶叶年产量100吨以上的4个,200吨以上的9个。共有茶叶初精制加工企业68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个、市级龙头企业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2个(1个正在申报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市级示范合作社3个,拥有茶叶加工机械1250余台套。浙江大学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对筠连红茶区域品牌价值评估为3.81亿元。茶农人均收入1058元,茶叶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达13.5%,筠连红茶已成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特定品质

外形紧细、秀丽,金豪显露;香气馥郁,天然花香、果香彰显,滋味鲜醇,回味悠长,具有浓厚地域风格

文化典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筠连生产的红茶就曾出口苏、英、法、日等国。1959年,该县曾试制出了色泽金黄、芽叶匀整的红茶 “黄金白露”,作为敬献毛主席的礼品。1985年,筠连红茶在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首次获得金奖。

地域范围

筠连红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筠连县境内的筠连镇、腾达镇、巡司镇、蒿坝镇、双腾镇、沐爱镇、维新镇、镇舟镇、大雪山镇、武德乡、塘坝乡、龙镇乡、孔雀乡、乐义乡、高坎乡、团林乡、联合乡、高坪乡18个乡(镇)、243个村。东经104°17′45〞-104°47′20〞,北纬27°50′37〞-28°14′8〞。保护面积9200公顷,年产量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感官品质特征:筠连红茶外形紧结乌润、匀整,香气甜香浓郁、持久,汤色红亮清澈带金边,滋味鲜醇回甘,叶底红匀亮。 (2)内在品质指标:筠连红茶茶多酚≥9%,水浸出物≥35%。 (3)安全要求:筠连红茶执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标准要求。

二. 四川省 宜宾 筠连县 筠连张牛肉

筠连卤腊川南有名,筠连城内卤腊摊比比皆是,其中的牛肉类以张牛肉的名气最大。张牛肉发明人张月明(1884—1957)祖籍在犍为县,年轻时到筠连从事卤腊业,历经四十多年,全城忘其姓名而呼之张牛肉。张牛肉共有灯影牛肉、香港牛肉(含广东味)、千层肚、跳跳肉、烧烤牛肉、神仙砣砣、麻辣丝丝、萝卜条条、牛蹄筋、牛肚、大肚、牛肠、牛头肉等十多个品种,由于其选用牛肉及麻油、酱油、醋等认真,刀工精细、按不同品种调制卤水,煎制椒油工艺独到,使张牛肉口感多样、风格独特、味道鲜美。现在张牛肉已成为筠连卤腊的著名品牌,经营个体户达十多家。

三. 四川省 宜宾 筠连县 海参酥

海参酥,酥点,特点:皮酥馅鲜美,形态美观。烹制法:炸。

水发海参切成小指甲片,熟鸡肉、冬笋尖、冬菇均切成小片。锅内烧化猪油少许,将鸡肉下锅微炒,下高汤、海参、冬笋、冬菇、胡椒粉、盐、酱油烧好成馅。

油水面做成重30克的剂子,包人油酥面,擀裹成条,切成两半,刀口向下擀成圆皮,包入馅心后封口,搓成长条做成海参形,入猪油锅内炸熟即成。

操作要领:制馅时味要调好,包馅不漏;炸制火候不宜太大。可配银丝汤、金丝汤食用。

四. 四川省 宜宾 筠连县 四季豆焖鸡

四季豆焖鸡

四季豆焖鸡原料:一只重约1.5公斤的全鸡(可先请肉贩切成块状)、一公斤的青绿四季豆、一颗洋葱、六瓣大蒜、两颗柠檬、适量的橄榄油、盐与辣油。

制法:

1.

鸡肉清洗干净后,用柠檬汁腌渍。

2.

大蒜去掉外膜后,加点盐用研磨器将大蒜捣成泥状。

3.

用大蒜泥均匀地涂抹每块鸡肉的表面,然后腌渍二个小时让大蒜入味。

4.

将橄榄油倒入锅子里加热,待油热后将腌过的鸡肉块放入煎到表面呈金黄色。

5.

四季豆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去掉头尾,然后切成约

1.5

公分的小段。

6.

将煎好的鸡肉块起锅,然后用剩下的油以小火翻炒四季豆,直到四季豆的颜色呈翠绿色、且汤汁完全被收干即可离火。

7.

将锅子里剩下的油倒掉,在煮过的四季豆里加入鸡肉块、切好的洋葱,以及适量的水,盖上锅盖焖煮大约十五分钟,待汤汁变浓稠后即完成。

8.

食用时,可配着玉米粥一起吃,不怕辣的人也可滴几滴辣油增添滋味。

五. 青海省 海北 祁连县 祁连藏羊

祁连藏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祁连藏羊是青海海北祁连县的。

祁连藏羊产区祁连县地处相对封闭的青藏高原,是世界公认的“超净区”之一,产品地域保护范围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域内峨堡镇、阿柔乡、八宝镇、默勒镇、野牛沟乡、央隆乡、扎麻什乡,县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草场面积1764.1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552.05万亩。祁连藏羊属“高原型”藏羊,是我国古老原始品种之一,能适应恶劣的气候和变化无常的高寒环境,保持纯天然自然放牧,白天放牧,夜晚归圈。祁连藏羊胴体肉色红,有光泽,肌纤维致密,富有韧性弹性好,脂肪呈白色;煮沸后无膻味,味道鲜美纯正、口感好,肥瘦相间、香味浓郁。其肉质富含18种氨基酸,铁、锌、硒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在羊肉中独具特色。祁连县本为羌人居地,按《说文羊部》解释:“‘羌’、西戌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祁连人民传承传统的方式,在羊宰杀后将大块羊肉下入大铁锅,用猛火炖煮,开锅后即食,俗称“开锅肉”,入口鲜嫩、口感纯正。羊血灌入洗净的羊小肠中,煮熟后称为“血肠”,是牧民招待客人的必备之品。藏族群众经常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炖煮时还要在尾巴末处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所在地域: 青海

申请人: 祁连县畜牧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祁连藏羊地理标志地域范围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域内峨堡镇、阿柔乡、八宝镇、默勒镇、野牛沟乡、央隆乡、扎麻什乡,县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草场面积1764.1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552.05万亩。地理坐标为:东经98°05′35″—101°02′06″,北纬37°25′16″-39°05′18″。东与门源回族自治县接壤,南与刚察县、海晏县相连,西南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为邻,北及西北与甘肃省酒泉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乐和山丹县为界。县域内共有祁连藏羊100.15万只。

六. 四川省 宜宾 筠连县 重阳饼

重阳饼,酥点,特点:两色分明,酥香可口。烹制法:炸。此点心系民间九月九日重阳节日的食品,故名。

用冰糖碎颗和橘饼(切成丁)、白糖、化猪油、炒面粉少许揉匀成馅。

将油水面的一部分加食用红少许揉匀成粉红色。分别将白色和粉红色的油水面包入油酥面擀叠成圆皮,再包入馅心封口,按成圆饼形。粉红色的饼做小一点,抹少许清水粘在白色饼上,入猪油锅炸制即成。

操作要领:两种色的饼应粘牢,以免炸时分开。

七. 北京市 大兴区 中式仿古及古旧家具

硬木家具也是北京传统产品,采用名贵木材制成。用料多为紫檀、红木、花梨、铁梨等坚重木材,最上乘是黄花梨木,它坚纹细,色泽明丽。而紫檀则有"木中黄金"的称誉。( 北京)

八. 四川省 宜宾市 筠连县 黄金白露

“黄金白露”是川红工夫中的鼎级臻品,是醒世茶业对川红工夫历史挖掘,文化传承,开拓创新的扛鼎之作。

“黄金白露”品质受自然环境、品种和气候等的影响极大,每年只能在白露前十天后一月内(最好为白露后一周),选择的茶园海拨高度必须在800—1000米左右,茶树品种仅限当地的优良品种,温度必须稳定在15—25度的晴好天气采摘制作,才能得到满身金毫、色如黄金的外形和浓郁的玫瑰花香,因受自然环境、品种和气候等的限制,此茶品质卓越,产量稀少,弥足珍贵。

其它季节、地点生产的川红工夫,其品质受气候、环境、品种等因素影响,色泽、香气及口感都达不到“黄金白露”满身金毫、色如黄金的外形和浓郁的玫瑰花香的品质要求,所以,不是所有的川红工夫都能叫做“黄金白露”。

九. 青海省 海北 祁连县 青稞酒


青海地处高寒,人们习惯以酒为伴,尤其在一年一度的春节,别有一番酒趣。青稞酒的代表产品是互助牌系列酒,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粮食作物青稞为主要原料,采用有300多年历史的"天佑德"青稞传统酿酒工艺,结合科学配方勾兑而成,酒味醇香,清亮透明,具有饮后不头痛、不口干、醒酒快、加温饮用口味更佳独特风格,获中国公认名牌称号。

酿造青稞美酒,是青海人民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它原名"威远烧酒",因产地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首府威远镇而得名。互助地处祁连山脉南麓,气候温和,盛产青稞,当地群众常以青稞为原料,采以香甜的泉水,熬出度数较低而味道甜美的酩酒自饮或待客。一年四季,威远镇一派酒香,人们说,这里的麻雀儿也会饮二两酒呢!

传说很久以前,山西的客商带来了杏花村的酿酒技术,用上好青稞熬出了比酩酒更高一筹的美酒"威远烧酒"。从此,它便誉满高原,行销西北。互助酒属于清香型酒,香味纯正,酒液澄明,闻之清香扑鼻,入口醇和绵软,回味甘冽悠长。它采用威远镇河畔的一口古井之水,与当地所产青稞原料相配制酒,恰到好处,真可谓天然浑成,酒香不散。传说,此井乃八洞神仙宝葫芦中的玉液琼浆化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今互助酒已形成了从踩曲、制坯到煮馏等完整系统的酿造技艺,有着独自的科学配方,已形成独有的体系和特色。现在,其工艺既保持了传统的特色,又逐步采用了当代的新法,生产条件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日趋提高,花色品种日益繁多,声誉与日俱增。

海北祁连县十大特产青海祁连县土特产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