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乡村传统特产 广东土特产推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0 14:45:09

一. 广东省 东莞 麻橛

麻橛 橛者,东莞人称之为一小段。在炒糯米粉中,拌入炒花生(研碎),更有芝麻。一粒粒麻橛大小相近,约二三公分长,菱形,其色如麻。一把麻橛在手,往往相叠相连,成方胜(四方端正)图案。寓意为方正无邪,同心合意,优胜吉祥。东莞人互相赠送麻橛,互祝吉祥如意。

二. 广东省 湛江 霞山区 广东鲍鱼

广东鲍鱼:主要分布于市郊海域及陆丰、惠阳至阳江等地沿海。品种有杂色鲍、耳鲍、半纹鲍及羊鲍等,以耳鲍最为名贵,唐代以来均为贡品。

三. 广东省 中山 沙栏鸡

沙栏鸡又名三角鸡,也称石岐鸡。主产于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为广东省优质地方鸡种之一,因其做成的白切鸡皮薄、肉嫩、油少、色靓而闻名,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销往港澳地区。

广东及港澳地区喜食具有三黄(黄羽、黄皮、黄爪)特征的优质肉鸡,1929年(民国十八年)香山称模范县时期,沙栏鸡已销往香港、澳门等地。因沙栏鸡经石岐转口输往广州和港澳各地,故又称石岐鸡。1986年,沙栏鸡选入《广东省家畜家禽品种志》,成为广东省优质地方鸡种之一。

四. 广东省 东莞 莞香

莞香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莞香{Aquilaria sinensis}别名:牙香树、女儿香,为瑞香科沉香属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在中国树木中唯一以东莞地方命名的树木,历史悠久,宋朝已普遍种植,历来是东莞的地方,近几年东莞市十分重视发掘地方,将莞香作为标志性植物大量繁育推广种植,久违的莞香不久将“香”遍莞邑大地。

据《中国树木分类学》记载:牙香树,别名女儿香,莞香(广东东莞)。常绿乔木、树皮暗灰色,易剥落。叶有大小两种、大者称大叶香,为长卵形;小叶称细叶香,为披针形,互生,两端尖,全叶长二寸许,青绿色。花白色。种子圆形、黑色。花期三月份至四月份,种子成熟期六月份。本种生长六、七年后伐其正干,后越五、六年,乃凿香头如马牙状,通称“牙香”。

据史书记载,木香(莞香又名白木香,土沉香)在唐朝已传入广东,宋朝普遍种植,因为主要集中于东莞地区,所以又名莞香。早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广东就以香市、药市、花市和珠市形成著名的四大圩市,其中以买卖土沉香的香市最为兴旺。明代,广东每年的贡品都有莞香。当时莞香不仅畅销国内,而且经加工后由人力挑到香港出售,并大量远销东南亚,据说香港因之而得名,可见“香港”之名源于莞香。

莞香树高8——15米,从香苗长到香树直径20厘米,高3.5米左右,要7~8年时间。第一次凿采木香,称“开香门”,每年农历12月是凿采木香的季节,是在活树上凿取。采凿的木香依质地分为“白木香”、“镰头香”、“沉香”、“牙香”(又名女儿香)。凡初开香门的为“白木香”,是香中最低等;旧香口凿出来的香块叫“镰头香”,这种香较为广用,但木质花纹少无油质,价格比白木香高;“沉香”是来源于一些老香树的树头,有丰富的油质,把它大块大块地凿下来,再精心将无油质部分铲去,留下油质部分便为“沉香”,是国家医药部门收购的中药之一,有镇定安神止痛之功效。“牙香”凿自多年开采的老香树,富有油质,香农精心地凿成一条条马牙形,如手指大小,其价格比“镰头香”高几倍,是莞香中之精品。已凿取木香的莞香树仍继续生长,一般几年凿取一次。莞香在古时代已价格不菲,据《广东新语。香说》中云:当莞香盛时,岁售逾数万金。即使在今天,中等的“白木香”,常见的“镰头香”每公斤也需20多元。“沉香”“牙香”(女儿香)则价值更高了。莞香燃烧时无烟,气味清香,供清赏及祀神,有去潮避秽之功,受社会大众欢迎历几百年而不衰。

莞香历来是东莞的,大岭山、寮步等镇是主要产地,特别是大岭山镇明代以前已广泛种植,以鸡翅岭、龙岗,马蹄岗、金桔、大沙、梅林、百花洞一带较为知名。大沙、大朗、寮步、茶山等圩市为主要集散地,以寮步的香市最著名。莞香虽然有悠久和辉煌的历史,但在解放后的二、三十年,工业不发达的时代,莞香是生产香料的主要原料,由于滥砍滥伐,曾经满山披绿,作为一方的莞香树木寥寥无几,濒于绝迹。1980年后,市药材公司为培植药用“沉香”,又发动群众在鸡翅岭、龙岗等村重新培植莞香树。近十多年,东莞市十分重视保护莞香这稀有的地方特种植物,鼓励群众种植莞香树,2003年将莞香列入东莞市第一批古树名木予以保护——50株位于大岭山公园内的莞香树作为种群之一,供游人观赏。

值得一赞的是大岭山镇鸡翅岭村77岁高龄的老人汤焕洪,祖辈都种植莞香,十多岁就跟着父亲种植、开凿、售卖莞香,对莞香怀有特别的感情。几十年来勤耕不缀,十多年前又在其村后山坡辟荒垦地种植莞香树,现香树已高达5~6米、除被一些林业部门和有关单位移植,尚存近百棵,成为东莞目前较大的香林,他还精心育莞香苗提供给热心的单位和人士栽种,为重振莞香不遗余力。

值得一书的是东莞市植物园,为了挽救莞香,2001年在其建立的珍稀植物园内特设了一个莞香园,已成功育苗4000多株,并且对莞香进行了专题研究,将为推广莞香作出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8月16日,我市10多名考上清华北大等大学的优秀学子,自发组织并邀请他们的老师和家长,一起来到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种植莞香树,每棵莞香树系上学子的名字,表达了青年一代关心家乡建设和感谢家乡培育的浓厚乡情。

值得一颂的是2002年11月东莞中学百年校庆,校友名人政要商贾云集校园,而最让前来恭贺母校百年寿辰的校友们惊喜的是:莞城区政府赠送的礼物――两株莞香树,如此厚礼,一时成为莞邑百姓的美谈

值得一喜的是:近几年,花几百元购买一株莞香幼苗作为赠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在东莞城乡已成为一种新时尚……

五. 广东省 东莞 东莞大包

很多老莞城或许都有吃过这样的大包,在莞城佐丹奴隔壁的朝阳饼家依旧有卖,馅料有鲜猪肉,鲜鸡肉,鸡蛋,冬菇等,包子大而足料,绝对没有偷工减料的成分,还有十分美味的糯米卷,价格便宜,可以说东莞大包正在渐渐失传,快要找不到正宗的大包了,难得发现,推荐给大家,吃一个也可以饱半天。

这个,确实很不错,有时会买来做早餐。

六. 广东省 汕尾 城区 蚝油

蚝油

七.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传统夏令消暑品----果用瓜

传统夏令消暑品----果用瓜 镇远是黔东和湘西地区享有盛誉的果用瓜(西瓜、甜瓜、香瓜)的传统生产基地,年产量5000吨以上。镇远西瓜大小适中,皮薄、汁多,含糖量高;甜瓜大小如拳头,含糖丰富,清脆可口;香瓜呈椭园形,皮薄,馨香诱人。均为消暑佳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镇远县)

八. 湖北省 天门 天门传统黄谭米粉

天门黄谭人的传统招牌糊汤米粉,味道算不错的,开张到现在生意一直很好,主要经营天门传统黄谭米粉。正宗的糊汤是用鳝鱼熬的。臊子是炸过的鳝鱼丝,这里的油条粗又大,用透亮的油炸,拌在糊汤粉里头吃着好爽!

米粉,是指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煮、压条等工序制成的条状、丝状米制品,而不是词义上理解的以大米为原料以研磨制成的粉状物料。米粉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配以各种菜码或汤料进行汤煮或干炒,爽滑入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尤其南方消费者)的喜爱。米粉品种众多,可分为排米粉、方块米粉、波纹米粉、银丝米粉、湿米粉、干米粉等。它们的生产工艺大同小异,一般为:大米 — 淘洗 — 浸泡 — 磨浆 — 蒸粉 — 压片(挤丝)—复蒸 — 冷却 — 干燥 — 包装 — 成品。

在中国南方由于盛产稻米,比较流行,南方人习惯吃米饭,对比较干的食品难以下咽,因此米粉一般都是做成汤面。 南方各地的米粉吃法和作料配制也都不相同。

九.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蚬汤

石滩有很多蚬,可以做成一桌蚬宴,而其中最经典的一道菜,是蚬汤。一煲小小的蚬汤就需要一大堆的蚬才能煮成,实属矜贵。

十.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芋蒙

芋蒙又称芋苗,爽口开胃,脆嫩鲜美,消荤解滞,是佐餐即食佳品。

芋蒙含多种维生素,特别富含人类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被誉为食物中的“肠道清道夫”。我市塘镇的芋蒙最为有名。

广东特色特产带回家广东地方特色特产食品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