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喜欢大陆特产吗 台湾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大陆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0 22:39:22

一. 台湾省 台东 台东枇杷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营养系分析,枇杷果实可食部份每100克 含蛋白质0.4克 、脂肪0.1克 、碳水化合物7克 、粗纤维0.8克 、灰分0.5克 、钙22毫克、磷32毫克、铁0.3毫克、丙种维生素3毫克、类胡萝卜素1.33毫克,其中钙、磷及胡萝卜素显著高于其他常见水果,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



枇杷不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保健价值。《本草纲目》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中医传统认为,枇杷果有祛痰止咳、生津润肺、清热健胃之功效。而现代医学更证明,枇杷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苦杏仁甙和白芦梨醇等防癌、抗癌物质。

二. 台湾省 台东 池上米

池上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在没有污染、水质优的台湾东部孕育出品质优良的池上米,自然而然拥有好味道,光是吃饭就是一种享受。建议蒸米时,不需经过浸泡,直接以米水比例1:1.2,即可煮出白皙Q软、香味四溢的米饭。

三. 台湾省 台南 安平蜜饯

全台湾最古老的街道在台南安平的延平街,在这条狭长而充满古意的小巷道中,有一家永泰兴蜜饯行,其历史堪与延平街相抗衡,已有一百一十三年的历史,可称全台湾最早的蜜饯行,其名气已超过安平的海鲜。

一家店要持续营业上百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尤其在大环境不断地变迁中还要坚持遵古法制作,更是考验经营者信念。一百多年来,永泰兴在科技逐渐取代人力的现代潮流中,依然坚持遵循传统制造方式,以人工腌制,日光曝晒,所做出来的蜜饯因为具古早风味,一直深受顾客喜爱。  

永泰兴的创始人是来自浙江省宁县,人称“荫伯”的林荫先生,他在一百多年前从大陆来到台南安平后,原本从事农渔业,闲暇时以家乡古法研究出蜜饯的制作方式,便开始兼卖蜜饯以度过农闲时期,没想到荫伯做的蜜饯因为口味独特,用料实在,愈来愈受大家欢迎,后来便以卖蜜饯为生,目前已传到第四代的林进义,却仍是坚持遵古法,以手工制作,不加任何化学添加物。

林荫,一百多年前到安平后,在农渔闲暇时自行研究蜜饯的做法,由于做出的蜜饯既可口料又实在,一段时间后传遍街访邻居,生意也越来越好,竟变为主业。林荫本来要将手艺传给两个儿子,不过他们志不在此行,于是传给侄儿林衾,目前已经传至第四代的林碧绣女士。

或许是保守观念,林家蜜饯并不想扩大经营,只求胼手胝足辛勤工作,让客人可以吃到甘甜芳香的蜜饯,和现代的经营理念相比,实属异数。   

这里的蜜饯种类很多,约有三,四十种,杨桃,芒果,香蕉,梅子,橄榄等都可作出多种口味。制作时先以盐腌渍水果,以脱去水分,再以日晒和纯糖腌制反覆进行,一段时日之后即可开缸取出蜜饯出售。以此方法制作的蜜饯口感松软且不黏牙,属于干状的,以手取食不会沾得满手都是汁液,吃起来的味道酸酸甜甜,含在嘴里只觉得满口芳香,光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由于是百年老店,因此永泰兴店里是看不到新式器具的,除了腌蜜饯的大陶缸之外,就连装蜜饯的玻璃罐都至少有一甲子的年岁。来这儿除了蜜饯,不妨以一颗珍惜古物的心好好欣赏这些一大把年纪的瓶瓶罐罐,可都是宝呢!

四. 台湾省 台东 豆签羹

豆签羹是一款以豆签佐料烹调的食品。所谓“豆签”,是用米豆(也就是我们的眉豆)磨成粉后,经过加工制成的面条,蛋白质丰富。据说是源自福建省泉州安溪等地,从前贫苦人家吃不起面饭,就是煮豆签来吃。豆签有点像意粉,但比较薄身而且稍为短一点,细滑又弹牙。一般家庭式做法是将豆签,加上虾米和丝瓜一同煮。在基隆庙口卖的豆签羹则是以蚵仔、大肠、虾仁、花枝去熬煮汤头,香浓而且鲜甜,再加入豆签一同去煮,非常入味。加点黑醋和胡椒粉,热腾腾的一大碗,配上花枝、虾仁和蚵仔的鲜味,三两下就解决了一大碗。

文化:据说是源自福建省泉州安溪等地,从前贫苦人家吃不起面饭,就是煮豆签来吃。早期是由中国闽南地区传过去台湾,进而成为台湾著名小吃。

制作方法:豆签羹,最传统的就是用丝瓜跟蚵仔做成的。以豆签跟切成条状的丝瓜,然后用盐跟糖加水亨煮,再加入蚵仔煮至熟,再乙太白粉勾芡,一道简单好吃的豆签羹就完成了。而豆签是出现在比较早期类似面条的主食。对现代人的饮食而言,豆签羹是相当怀旧的。虽然在台湾也不常看见除了特定的地点,较有名的就是基隆庙口以及台南盐水两地。而基隆庙口与台南盐水的豆签羹也有所不同,各有其所发展出的独特口味。

五. 台湾省 屏东 里港扁食

里港扁食远近驰名,创始者原是当地的一处小面摊,老板赵文富几经研发,以香喷喷的馄饨与清爽的猪脚打出名号,遂成为里港的特色小吃。每至假日,远来亲尝美味的食客往往将里港街区变成车阵,魅力可见一斑。来到里港,林立的“馄饨”、“猪脚”与“老牌”店招使人眼花缭乱,而正宗创始老板则是位于双慈宫前的文富馄饨。文富馄饨皮薄肉少,外观并无引人之处,待入得口中,方知其中奥妙。入口后肉馅随即化开,香腴滋味充盈齿颊。猪脚沾上蒜末酱油,入口后清爽富嚼劲;而川烫猪脚的汤汁,清甜鲜美,正是馄饨的好汤头。( 屏东县)

六. 台湾省 南投 鸭赏

鸭赏是一道爽口的小菜,由鸭皮、鸭胗和葱、姜、蒜经过短暂的大火爆炒,达到气味浓郁,鸭胗吃到嘴里脆而不腻的效果。

南投县鸭赏的做法是选择经济价格较低的老菜鸭,剖肚并去除内脏后,涂上粗盐、胡椒等香料,再用竹片将鸭身撑开成扁平状,于阳光下暴晒数小时后放入有木炭及甘蔗的小铁皮箱,利用木炭烧烤甘蔗,滴出甜汁,淋在木炭上,借次冒出的浓烟熏烤,直到鸭子外皮泛成金黄色即可。

七. 台湾省 花莲 花莲河豚

河豚多栖息在礁岩地带,肠中有时会囤积毒性物质,因此台湾民众鲜少尝试。然而居住东海岸的阿美族人却有吃河豚的传统,他们经验老到地捕捞短刺的无毒河豚,作法上先用火烤,再拔壳去肠下锅煮汤,由于肉质细嫩,向来便是老人们的盘中佳肴。花莲市著名的“天下第一家河豚专卖店”,提供从生吃、烧酒等日式口味,到三杯、凉拌、清蒸、糖醋、炒肝、油炸等汉式作法,配上阿美族的稻香酒加金线莲茶混合调酒,醺然中让人体验阿美族美食的粗犷风味。

八. 台湾省 台北 割包

割包为一种发源自福州的小吃。是以长椭圆扁形面团皮,对折起来包覆馅料的食物,传统上的馅料通常不外片状五花肉、酸菜、花生粉及香菜这几样,也有为了健康因素以瘦肉代替五花肉的。因为其形状及内馅,所以在台湾亦被称作虎咬猪。

文化:割包原本是尾牙(农历12月16日)时才吃的小点心,如今已在台湾夜市普遍吃的到。割包的外型宛如中式汉堡,白皙、松软如包子一般,趁热夹进入口即化的猪肉和酸菜、再洒上花生粉与香菜,气味芳香、口感绝佳。

创新:近年来在台湾,有些脑筋动得快的商人将这种传统食物重新包装,在内馅中变化许多花样,例如:加入鸡排、鳕鱼排、牛肉或是煎蛋甚至猪舌等,因为这个缘故,不少人也暱称割包为“台湾人的汉堡”。

九. 台湾省 苗栗 福菜

在传统的客家腌菜中,以福菜最具代表性,而公馆便是腌制福菜的大本营。福菜是以大芥菜为材料,采收后经过曝晒、搓揉、腌渍等手续,再将之装瓶倒置于地上2-3个月,以防止空气进入导致发霉,然后便可直接取出入菜,所以福菜也称为“覆菜”。( 苗栗县)

十. 台湾省 彰化 虾猴

虾猴介绍:学名为『虾蛅』,是鹿港,常装在小篮中兜售。虾猴长相奇特,头部像【蝼蛄】台语为肚猴,尾部像虾,可能因此而得名。虾猴用盐滷过后呈红色,非常咸,因此当地流传一句谚语一只『虾猴配三碗粥』。以前是穷人家的咸菜肴,今天因不易挖取,身价暴涨。农历三、五、七、九月是产卵期,味道最甘醇。

台湾人在大陆必买特产台湾人喜欢的大陆特产有什么呢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