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青山镇特产 商南土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1 02:31:28

一.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牛肉豆丝

豆丝是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武汉人很爱吃,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吃法。老谦记经营的是炒牛肉豆丝,炒时按顾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软炒,味道各有千秋,区别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外加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吃起来牛肉酥滑鲜嫩,豆丝绵软滋润,牛肉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风味。( 武汉)

二.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青山油茶

横石潭镇青山海拔800米,土壤酸性,非常适宜油茶生长,青山油茶果大,出油率高,质量好。

三. 江西省 南昌 青山湖 梨瓜

江西梨瓜江西省的“梨瓜”,是我国甜瓜中的珍品。瓜色洁白,外形象梨。吃起来水灵、香甜。每只瓜重一至二斤。

四. 安徽省 池州 东至县 青山乡莲子

青山乡:莲子

五. 山东省 济宁 嘉祥县 嘉祥济宁青山羊

嘉祥济宁青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嘉祥济宁青山羊是山东济宁嘉祥县的。济宁青山羊是一古老地方品种,原产于鲁西南济宁辖区内的嘉祥县、梁山县等县区,是在黄河冲积平原及湖洼山区地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经过产区广大劳动人民选种、选配,选优去劣而形成的,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病力强、遗传性能稳定、四季发情、产羔率高、毛色与花型独特等特性的肉皮兼用型优良山羊品种。因长期生长于济宁青石山群中,其色与青山石一致,故名济宁青山羊。青山羊肉质鲜美,风味独特,野味浓郁,易于消化和吸收,营养全面,是家居食用、馈赠亲友的上乘滋补佳品,现享誉盛名的中国名吃“单县羊汤”其选用的羊肉即是青山羊肉。济宁青山羊2006年6月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3年12月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AG12013-03-1312),2014年3月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WGH-14-00305)。

所在地域: 山东

申请人: 嘉祥县桐庄济宁青山羊养殖协会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嘉祥济宁青山羊产地范围包括嘉祥县所辖的15个乡镇(街道),位于东经116°6′—116°27′,北纬35°11′—35°38′之间。嘉祥县位于鲁西南,南四湖(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之西,京杭大运河贯穿县境。地处黄泛冲积平原的边缘,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较南高5米,西较东高3—4米,大体可分为两种地形,六个地貌类型。低山丘陵占全面积的12.21%,主要分布在南部,大小120多个山头,多是东北——西南走向,海拔一般在80—200米,可分为荒山坡岭、近山阶地、山前倾斜平原。黄泛冲击平原占全面积的87.79%,遍布全县各乡镇,除山丘外,均受历代黄河泛滥冲击的影响,形成复杂的地貌类型,可分为微斜平地、缓平坡地、洼地。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嘉祥济宁青山羊体躯结构紧凑,背腰平直,头部上宽下窄,略呈三角形,具有“四青一黑”的特点,即被毛、咀唇、角和蹄为青色,两前膝为黑色。其产品青猾皮质地轻柔,具有美丽的天然花纹,人工不能染制。 2、内在品质指标:羊肉肉质细嫩,膻味小,蛋白质含量20.1-20.4g/100g,氨基酸含量18.07-18.11g/100g,胆固醇含量低,50.1-51.2mg/100g;肌肉呈红色,有光泽,脂肪呈白色,肌纤维致密,有韧性,富有弹性,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切面湿润,不粘手,具有羊肉固有风味,无异味,澄清透明,脂肪团聚于表面,具有羊肉固有的香味。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1)标准和《无公害畜禽加工用水》(NY5028-2001)的标准,铅、砷、铬、镉、六六六等经检验符合国家畜产品安全卫生标准。

六. 江西省 南昌 青山湖 米粉鱼

米粉鱼以其色、香、味俱佳、鲜、辣、热独特而闻名。食之使人口生津,食欲大振,即使是望辣却步的人也无不喜欢。更由于1929年毛泽东首次来南昌时,在陈奇涵同志家中品尝过后,给它起了个美称---“四星望月”而闻名遐尔。建国后被列入中国名菜谱,并作为中国民间独特食艺被拍成电影介绍到国外。

七. 山东省 菏泽 鄄城县 青山羊

青山羊是全国稀有,尤其羔皮最为名贵,花纹美观,闻名中外,早在1920年就出口西欧和美国;小尾寒羊系全国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肉质良好,肉裘兼优,繁殖率高,被国内外著名专家称为“国宝”

【青山羊】 我国独有的优良羔皮羊种。它生产的羔皮称“猾子皮”,有天然美观的花纹,皮毛

光感性强,呈丝光和银光,具有美观、轻薄、保暖、结实等特性,是制作高级皮衣、皮褥的上等原料,

在国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

青山羊具有“四青一黑”的特点,即被毛、嘴唇、角、蹄为青色,两前膝为黑色,由于被毛黑白

两色的比例不同,形成正青、粉青和铁青等颜色,以正青为最好。最初生产的猾子皮为“刀下滑皮”,

即宰杀怀孕后期的母羊,剖腹取胎剥皮。解放后,为了保护母羊,发展生产,改为羔羊出生三天左右

剥皮。

青山羊成熟早,繁殖力强,一般6月龄即可配种。一年可产两窝,每窝产2~3羔,多的可产6~7

羔,平均产羔率为264.31%。青山羊吃草少、耐粗饲、易饲养、成本低、收效高,是农民家庭的一项

重要养殖业。

青山羊在我省生产历史悠久,主产于菏泽、济宁两地区运河以西各县,以郓城、菏泽、曹县、巨

野、嘉祥、金乡等县(市)为最多。1987年,全省约存养800万只。

八. 陕西省 商洛 商南县 油茶泡麻花

油茶看似简单,可制做过程非常麻烦。先用上好的小麦粉加食用素油及调料炒制面粉。火候掌握很关键,火小,不容易熟,火大,又容易炒糊。所以火要适中,且不停的翻炒,在炒制过程中,面粉被油滚成一个个的小油团,小油团很好吃哦,一般人是炒不出小油团的。一锅炒面往往得炒上好几个小时才能炒熟。面炒好后就是制作油茶啦。先把炒好的面粉用凉开水兑开,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开水不停的搅拌,在搅拌的同时加热,配上芝麻,杏仁,黄豆,花生等配料,油茶就做好了。

麻花就更麻烦了。头天晚上就得将做麻花的面和好,揉到,加料。醒到第二天的早上,搓、扭、下油锅炸熟。麻花做成了,下到煮好的油茶中,就叫油茶麻花。

吃麻花油茶者,老人,孩子比较多,一 是易消化,二是养人,三是便宜。小麦面粉养肠胃,增力气,使人肌肉结实。芝麻益肺气,通利口鼻。黄豆高蛋白,利肠,杏仁解毒,发汗,下气,花生补血。麻花在油茶中这样一泡,绵软,可口,油茶芳香,芝麻、杏仁,黄豆,花生干果特有的香味,使人能一口气喝上两大碗呢!

九.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青山麻烘糕

闻名长江中下游的传统糕点湖北青山麻烘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的特点,又有云片糕甜润易溶的风格。麻烘糕选料讲究,它采用应山县的糯米、咸宁市桂花、黄梅县的黑芝麻及上等绵白糖精制而成。吃起来具有麻仁、桂花的香味,又疏松、甜、脆、爽口。

青山麻烘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相传麻烘糕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当时在清朝皇室供职的各地翰林,每年春节后,按照惯例都将本地的土带至京城,互相馈赠品尝。由于麻烘糕用料考究,色香味形俱佳,倍受翰林和皇室达官贵人的青睐。至于当时的麻烘糕由何人何时制作,无从稽考。辛亥革命以后,这种兼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麻烘糕厂店,在青山至黄石沿江一带竞相出现。当时,青山镇就有蒋利记、万星恒、薛合仁、张义茂、张朗如、合记等六七家厂店生产经营麻烘糕。以蒋利记为最早,有四个师傅掌作,生意比较兴隆。万星恒为最大,他从阳逻请了陈名清、朱婆苕、张幼庭、吕易太等师傅专门做麻烘糕。因蒋利记和万星恒都抽大烟,到抗战前这两家店铺相继倒闭。1938年,日本入侵武汉后,汉口“五路财神”合资开办了生产麻烘糕的福兴作坊,便由张朗如掌管经营,人员有苏昆成、汤义昌、骆长发、苏益占。抗战胜利后,张朗如以三万块银元买下了福星作坊,改名为鸿兴杂货店,聘请王开鹏、荣忠良两位师傅掌作,工人有郑明喜、曹复元、胡定国等。这之后,张朗如的侄儿张凤鸣继承掌管鸿兴杂货店,并与张荣堂、张益兴合股经营,易名为鸿兴食品厂,以期扩大再生产。在此期间,其他几家生产经营麻烘糕的厂店因本小利薄、生意不佳而倒闭,只有鸿兴的资本较大,生产也稍有扩展。1949年5月武汉解放,其他厂店先后歇业转行,唯独鸿兴食品厂生存下来维持少量生产。1954年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鸿兴食品厂不但没有倒闭,反而发展到有20余名职工的企业,既做麻烘糕,又做饼子点心,麻烘糕也逐步打入国际市场,每天生产40-50箱(每箱50盒),通过香港销往东南亚国家。至此,麻烘糕形成定性产品,为名扬国内外的湖北之一。

过去的麻烘糕生产全部是手工制作,原材料要求严格,虽设备简陋,但制糕师傅一丝不苟,认真选料,精心制作,讲求质量。主要原料都选定产地,以应山县的糯米、咸宁市的桂花、黄梅县的黑芝麻和上等绵白糖精制而成。生产一百斤麻烘糕,配料比例是:糯米40%,棉白糖40%,油、黑芝麻、桂花、红(绿)丝共20%。下料后,经过合(把原料反复拌合)、打(打实装进盘子的糕粉)、炖(将装有糕粉的盘子放在热水上面走过,起加温紧密的作用)、切(用刀子按规格切成薄片)、烘(用炭火掌握火候烘烤)等工序,这样制作出来的麻烘糕,色白味甜、松酥爽口。

1955年,国家决定选择青山作为武钢的基地,为了支援武钢建设,1957年由长江食品厂派来的28人在蒋家墩(现红钢城)建立一个分厂,次年5月1日投产。1959年经上级批准,将青山分厂交给青山区,同时与公私合营鸿兴食品厂合并,成立武汉市地方国营青山食品厂。新厂充分利用鸿兴食品厂过去的人力和技术,继承和发扬麻烘糕的生产工艺,还生产蛋糕、面包、糖果、饼干等产品。但因形式变化和原材料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这些产品时断时续,只有麻烘糕一直坚持生产,并不断发展。1965年,还增添了压糕机、切糕机,结束了麻烘糕手工成型和手工切片的历史。1967年,经过干部群众的努力,改造生产工艺,变炭烤为电烤,初步形成切、烘、收配套生产小型连续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保持原有配方、形态的前提下,1978年通过技术革新建立麻烘糕生产线,使麻烘糕生产走上了现代化生产的道路,产值、产量大幅度上升,平均日产由过去100多箱增加到400多箱。青山麻烘糕原来一直是市场畅销糕点,它不仅享誉省内外,而且年年都有出口任务。1962年和1982年两度荣获湖北省优质产品称号。2006年,青山麻烘糕与老通城豆皮、武汉煨汤、武汉“过早”、蔡林记热干面、武汉面窝等13项“传统手工技艺”同时入选为武汉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商南特产有哪些可带走吃的商南土特产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