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土特产 庆阳华池县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0 13:28:13

一.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小绿豆

环县小绿豆营养丰富,其籽粒中仿蛋白质22%-26%,富含人体所必须的8种氨基酸其性味甘寒,入心膊二经,长期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抗炎消肿保肝明目止泄润肤,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等功效。环县小绿豆选用环县产绿去皮除杂精制而成,采用抽真空包装,可防潮,防虫保质期180天( 庆阳地区)

二. 甘肃省 庆阳 华池县 陇东金针

“陇东金针”,即黄花菜。当地产的黄花菜肉厚个大,色泽黄亮,味美,含糖量高,居全国同种产品之首。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大,产量高,竞争力强,畅销全国各地,同时还打入国际市场。

驰名中外的“陇东金针”。当地产的黄花菜肉厚个大,色泽黄亮,味美,含糖量高,居全国同种产品之首。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大,产量高,竞争力强,畅销全国各地,同时还打入国际市场。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安神菜、忘忧草等。金针牌黄花菜色泽金黄,香味浓郁,是来自甘肃陇东黄土高原天然无硫的驰名。黄花菜自古有“席上珍品”之美誉,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即是一种观赏花卉,也是珍贵的花卉食品。经过科学工艺及先进设备加工而成的金针牌黄花菜,色泽金黄,香味浓郁,条肥肉脆,微甜爽滑是宴请宾朋,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黄花菜富含糖、多种微量元素、卵磷脂、铁、磷、钙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药用价值明显,能够防治消化不良,具有辅血益脑、强身健骨、美容通乳等功效。

三.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刺绣

庆阳刺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庆阳刺绣

刺绣是庆阳民间工艺美术品中的一大类,其分布面广,涉及千家万户,以庆阳、正宁两县的刺绣最为有名。

庆阳刺绣品种很多,有服装、坐垫、鞋面、袜底、枕顶、肚兜、耳枕、帽、荷包、烟袋、针扎和布玩具等多种,虽不及苏绣和其它绣派驰名,但它源远流长,历久不衰,有着深厚的基础、独特的风格,随着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它愈发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来。

庆阳刺绣色彩艳,层次分明,对比强烈,沉而不浊,艳而不俗。在色彩的配置上以红、黑、兰、白为主色调,取得了一种鲜明、艳丽、纯净、典雅而又沉着有力的效果。

庆阳刺绣产地范围为甘肃省庆阳市现辖行政区域。

四.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黄酒罐子

黄酒罐子

镇原农家有自酿黄酒的习惯,以备红白喜事或过节之用。酿熟的黄酒,取原酿的糟酒,装入瓦罐,加开水浸泡,如泡茶一般,再以竹筒衬箩底(起隔糟之用),投入罐中吸食,吸食酒罐子,南三镇农村较为盛行,尤其盛夏,三伏天气,于麦收困乏之余,吸几口,既解渴解馋,又消署解乏,极为酣畅。在云南苗族一些地区也盛行此种吃法,还流传着这样一首诗:“千里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

五.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猪灌肠

猪灌肠也称“灌肠”,是宁县地区的一种特色小吃。宁县“猪灌肠”技艺大多出现在东区盘克、九岘等地,因为当地出产特色荞面,人们会在年关时节制作出猪灌肠,拿到县城叫卖。宁县东区的猪灌肠在整个陇东地区都闻名遐迩,那里蒸制的猪灌肠蒸得软硬适中,味道醇香,翻炒不易碎,吃起来别有风味,东区流传谚语“猪肠荞面灌成排,葱蒜翻炒客就来。”其制作方法是将猪大肠洗净,切成长约四十公分左右,一头用线扎死,在用猪肉末和荞麦粉用水和成面团,再加入少量盐、大香、姜粉、味精等调料搓匀后,继续加水揉搓,直到成糊状为止。然后灌入备好的大肠内(一般灌猪肠的三分之二左右即可),再用线封口,放入盘中上笼蒸熟后出锅冷却即可。猪灌肠一般的做法是炒制,现将油在锅里加热,放入蒜苗、葱丝、辣面子炝下味道,在放入猪灌肠轻轻翻炒,以免猪灌肠在炒制的过程中弄烂,影响色泽与美观,最后在放入盐、味精、姜粉、大香等调料,温炒2-3分钟即可。

六.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苹果

庆阳苹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庆阳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庆阳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庆阳位于北纬35°14′28″—37°9′13″之间,海拔1100米–1600米,属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具备优质苹果生产的全部7项主要生态指标和6项辅助指标,是全国优质红富士苹果最佳适生区。西峰、庆城、宁县、合水、正宁、镇原6个县区被列入全国苹果生产重点县。

庆阳栽培苹果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栽培绵苹果的记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三大主导产业”之首,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技术服务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大力实施国家级、省级苹果标准园创建项目和市县乡3级优质苹果“千百十”科技示范园建设工程,已基本形成了规模化栽培、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有苹果面积118万亩,产量40万吨左右,产值14亿元以上。已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16万亩;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有机转换产品认证40万亩。有22个乡镇人均苹果面积达到1.5亩,21个乡镇苹果收入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庆阳苹果以其果实硬度大、果形高桩、色泽鲜艳、蜡质层厚、酸甜适度、耐贮耐运、食用安全等特点,畅销广州、上海、成都、北京、香港等国内大中型城市和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国家。

庆阳是全国苹果优生区之一,所产苹果硬度较大、果面洁净、色泽鲜艳、酸甜适度,品质优良。据测定,庆阳红富士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5%,维生素C含量4.2mg/kg,总酸量0.21%,均高于国家鲜苹果GB1051-89标准。另据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感官、营养及卫生指标均符合《绿色食品温带水果》(NY/T884-2004)标准要求,贮存5个月后,硬度为7.5kg/cm2,高于其它地区。

地域范围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介于东经106°21′16″-108°42′48″,北纬35°14′28″-37°09′13″之间。东部与陕西的宜君、黄陵、富县、志丹等县连接;北部和陕西省的吴旗、定边继宁夏的盐池县为邻;西部同宁夏的同心、固原、彭阳县为界;南部和我省的平凉和陕西的长武、彬县、旬邑接壤。南北长207公里,东西宽208公里,总面积27119平方公里。市内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部低,呈簸箕形,故有“陇东盆地”之称。市辖庆城、合水、正宁、镇原、宁县、华池、环县7县和西峰区,116个乡镇。

庆阳苹果产区主要集中在中南部的96个乡镇。包括西峰区的7个乡镇、庆城县的15个乡镇,环县的7个乡镇、华池县的8个乡镇、合水县的12个乡镇、正宁县的10个乡镇、宁县的18个乡镇、镇原县的19个乡镇。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庆阳苹果产区,地貌特征多数为高原及沟壑。土壤为黑垆土和黄绵土,土层深厚,黄土覆盖80-230米,而且质地疏松、透气蓄水保肥能力强,富含钾、镁、钙、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大约在1%以上,土壤氧气浓度为10-15%,pH值为7.0-8.4,总盐量低于0.28%,有利于苹果根系生长,保证树体和果实生长发育所需要水分、养分,有利于提高苹果品质,是形成庆阳苹果特色的基础条件。

(2)水文情况:庆阳苹果产区系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市内有马莲河、浦河、洪河、四郎河、葫芦河五条河流,较大的支流有27条。年平均总流量26.7立方米/秒,总经流量8.43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净储量约43.39亿立方米,动储量3714万立方米。市内年降水量为550-680毫米(全国生产最适宜区要求:降水490-660毫米),降雨适中,水源纯净、无污染。这一降雨特点使得空气湿度相对较低,不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果树病虫害的侵染种类少、危害较轻,果园用药浓度低、次数很少,并且这一区域暂时没有形成工业污染,苹果生产环境和地域特征得到保护。

(3)气候情况:在苹果生长期(4月-10月),庆阳苹果产区海拔在880-1400米之间,光照强度为35000-50000米烛光,年日照时数2200-2500小时,其中8月-9月份在300小时以上;平均气温在13℃-18℃,大于10℃的积温在1500℃-3000℃,夏季6月-8月均温在19℃-23℃,绝对高温≥35℃日数不超过5天。开花期温度为15℃-23℃,花芽分化期温度为20℃-25℃,果实发育期温度在25℃左右。而且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11.6℃-16.8℃,白天果树养分积累较多,夜晚消耗较少,果品中糖、酸和维生素等的含量增加,风味浓,肉质脆。这一气候特点非常适宜苹果生产,属于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全国苹果区划研究报告中的我国苹果生产最适宜区。

(4)人文历史情况:庆阳苹果栽培演化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栽培绵苹果的记载。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庆阳苹果栽培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到唐宋时砂果、蜜果、红苹、白苹等已在民间庭院广为种植。在庆阳一些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上屡有记载,距今1600年的《群芳谱》一书,就载有我市环县栽种沙果的史实;清乾隆年间,赵本植修《庆阳府志》共载有栽培及野生果20余种,即“梨、桃、杏、李、枣、林檎、沙果、楸子、花红、樱桃、榛子、棠球、葡萄、木瓜、石榴、山桃、来檎、柚子、柰子、核桃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宁县城乡有桃、杏、李、梨、枣、柰、核桃、桑树等树5400余株,当年“劝谕伸约”,新栽2237株;民国时期,干戈不断,时局动荡,农事不稳,果树生产频临于萧条待毙。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泡果”类型散生于宁县、庆城等地田间。庆阳商业性栽培的“苹果”主要指大苹果(即西洋苹果),西洋苹果栽培开始于1942年,由天主教传教士将红绞、国光、青香蕉等5个品种传入庆阳县三十里铺和西峰镇两个教堂内开始观赏栽培,而真正作为商业性栽培应该从1953年原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在西峰黄委会水保站建立苹果品种示范园,进入新世纪后,庆阳市把发展苹果确定为特色优势产业之一,2002年农业部又把庆阳苹果纳入中国优势产业带,庆城县率先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无公害苹果示范县,此后2006年省农牧厅又命名我省最东端的苹果生产大县——正宁县为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

七.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什社小米

什社小米是甘肃省负盛名的,省、地地方志中均有记载,历史悠久,已行销甘、陕、青、宁、京、津、沪以及香港等省区,并远销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等国家,名扬海内外。什社小米粒小,色黄透亮,尤以煮米味香浓,营养丰富,是妇孺皆宜的补品。

什社小米久负盛名,是甘肃省著名,省志、地方志都有记载,从明朝嘉庆年间一直是宫廷贡品。米粒色泽黄亮,圆润饱满、大小均匀,营养价值较高。据国家谷物监测中心和甘肃省农科院分析测定,什社小米的各项营养指标为:蛋白质14%~16%,脂肪3%~4.6%,可溶性淀粉37%,β—胡萝卜素0.12%,VB含量为0.99%,还含有1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并且具有降低血压、抗衰老、美容驻颜、延年益寿,对各类癌变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什社小米熬成的稀饭香气沁人心脾,口感香甜无比,余味无穷,极易消化,老少皆宜,且具药膳效能。

小米产地: 什社乡位于,西峰城东南40华里,什社乡盛产小米,驰名全国。 什社小米是庆阳主要谷物中品质最好的代表品种,中心产区在西峰区什社乡,位于董志塬中东部。在庆阳六千多年种谷史上,谷子以其生长成熟周期短、抗旱耐瘠、适宜旱作等特点,在境内有广泛种植。近谷子在董志原的的栽培,有数千年的历史。谷子,古称“禾”。《说文》说:“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成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或称稷,后概指谷类作物。其实脱皮称粟,即今天小米也。 什社乡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走向,春季受北风影响小,光照充足,地温升高快,且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别适合谷子生长。什社谷子产量不高,但品质极优。 更重要的是其营养价值高于其他地方小米。据国家谷物检测中心和甘肃省农科院分析测定,什社小米的各项营养指标为:0.12%、VB0.99%,还含有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什社小米熬成的稀饭色泽橙黄,雪花般绽开的米粒悬浮均匀而粘稠,明亮的米脂油漂浮于上,闻一下香气沁人肺腑,喝一口香甜无比。如果下些红小豆,焖成小米稀饭,再就着农家腌制的咸韭菜吃,口感更佳,余味无穷,极易消化,老少皆宜,且具药膳效能。

历史过程

什社小米久负盛名。相传自明嘉靖以后什社小米一直为宫中贡品,被皇亲国戚喜食而乐道,使什社小米海内闻名。随着时代的进步,食用科学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米的药理作用尤为看重,又使什社小米的食用价值得到了升华。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主任、营养学专家齐国力教授认为,小米具有滋阴除湿、健脾开胃、镇静安眠、养肝生血等功效,特别是老年人晚睡前喝一碗小米粥,既易于消化,又能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保证来日精力充沛。 在小米生产早期,勤劳智慧的劳动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对小米、特别是什社小米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虽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但已有实践体验和总结。未知承传何时何代,但凡“坐月子”的产妇,婆婆们都要尽可能用会社小米熬成米粥,焙些干镆,让媳妇吃喝。人们认为,小米粥既易于消化,又有丰富的营养,因而产妇乳汁产生快、质量高,能使婴儿健壮肯长。另外,小米粥还能使产妇养肝补血,身体恢复快。这样一来,什社小米以其出类拔萃的食用价值成为小米中绝无仅有的佳品,也成为什社人招待和馈赠亲朋好友的必备礼品。

革命战争年代,什社人民支前,曾将最好的小米送上前线,慰劳人民子弟兵,好多中央1当时也吃过什社小米。解放后,耿飙、张才千等来庆阳视察,临走也不忘带上什社小米。

早在20世纪70年代,什社乡在有关科研部门协助下,着手谷子的进一步改良和大面积推广。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又大抓产业结构调整,把什社小米的生产加工逐步推向了产业化和商品化。什社谷子的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新优品种迅速推广,农户种植收入不断增加。如今的什社小米以更加优良的质量和精美包装、周到的服务出现在区内外商品市场,并成为人们竞相抢购的走俏商品。

八. 甘肃省 庆阳 正宁县 簸箕

簸箕

手工簸箕是正宁县一个名闻遐迩的地方特优产品,数百年来传承不息,为人称道。

这个盛产手工簸箕的地方就是周家乡核桃峪村。该村以杨姓为主,约有300来户、1400多口人。其编织簸箕的手艺是杨姓祖上在公元1489年由山西曲沃县侯马乡移民时带来的,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核桃峪簸箕之所以著名,正因为它有其独到之处。

九.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葱油饼

葱油饼是宁县地区较为普遍的一种特色小吃,将面粉放入盆内,加入温水用筷子打成絮状,揉成团,饧十五分钟左右,然后将大葱切成葱花,加盐,油,少许面粉和匀(加面粉是为了起层次,添加量为调好的葱花油有粘稠感即可),饧好的面团用擀杖擀成长圆形薄片,抹上调制好的葱花油,卷起后盘成圆形,用擀杖擀薄成饼状,平底锅加油烧热后烙饼,当一面烙制上色后翻过来,表面用干净的用刷子刷上菜油,如此反复约3次,烙熟后取出,即为葱花饼。
庆阳市华池县王掌子村特产是什么华池县特产简介和历史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