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水产特产 海南特产鱼类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0 13:16:51

一. 海南省 海口 琼山 海南粉

海南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海南粉,流传历史久远,在海南岛北部的海口市、琼山区、定安县和澄迈县的市镇居民中食用比较普遍,而且是节日喜庆必备的象在吉祥长寿的珍品。

海南粉其白如雪,其食法,北方人叫“凉拌”,海南人叫“腌粉”,即在制好的米粉上加上油炸花生米、炒芝麻、豆芽、葱花、肉丝、香油、酸菜、香菜等。正因为海南粉的细,所拌的料才能入味,经拌均后其味醇香扑鼻,余味无穷。

海南粉有两种:一种是粗粉,一种是细粉。粗粉的配料比较简单,只在粗粉 中与进滚热的酸菜牛肉汤,撤少许虾酱,嫩椒、葱花、爆花生米等即成,叫做 “粗粉汤”,而细粉则比较讲究,要用多种配料、味料和芡汁加以搅拌腌着吃,叫做“腌粉”。海南粉通常指的就是这类“腌粉”。

海南粉制作:将大米(不限量)用沸水烫过,再用清水浸泡30小时后磨成米浆,装入布袋挤压成含水量50%的干浆。用沸水煮至半熟,放进粉碎机中加水磨打烂成稀浆,再装入布袋中加重压,滤出纯净米浆。去除米渣、杂质,加入少量番茨粉,搅拌后装入下端有筛眼的布袋中,慢慢压迫布袋,使米浆通过筛孔成细条状挤出,徐徐落入沸水锅中烫熟。海南粉捞起用冷水冷却后沥干,即成粉条。

海南粉要食用时,夹适量净粉条于碗(碟)中,依次加入适量的老抽(掺有味精的红酱油)、蒜泥、用蒜头爆香过的花生油或芝麻油,煮熟的黑豆芽,用肉丝、笋丝、虾仁、生粉配制成的热芡汁,牛肉干丝、炸尤鱼丝、油炸花生米、炒芝麻仁末、脆炸面片及碎香菜,用筷子夹着粉条搅拌调匀后便可进食。

海南粉风味特色:多味浓香,柔润爽滑,刺激食欲,故多吃而不腻,爱吃辣的加一点辣椒酱则更起味,吃到末尾剩下少量粉时,加料一小碗热腾腾的海蚌汤掺和着吃,更是满口喷香,回味无穷。

二. 海南省 保亭 织绵

黎锦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记载,它是黎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黄道婆在几千年前就把纺织技术传到了大江南北,为我国的纺织技术开了先河。黎族的绵织工艺精湛。形式多样、色彩鲜明、图案奇异,深受海内外人民的喜爱、两个老人正坐在织机前,精心地纺织着他们美好的生活。

三. 海南省 定安 海南煎棕

海南煎棕

海南地方风味小吃,流行于海(口)府(城)地区,与普通粽子不同之处在

于:一是不用粽叶包裹;二是先蒸热糯米后入配料调勾而煎之故不受节令限制,

可长年制作与食用。

用料:糯米500克、莲子25克、冬菇25克,干

虾米25克、干贝25克、叉烧50克、熟猪油50

克、味精5克、白糖5克、精盐8克、生油100

克、鸭蛋液适量。

制作:

1、将糯米掏洗干净,上笼蒸熟待用;

将莲子煮熟透,脱皮、除心;冬菇浸透洗

净,滚水烫过后切粒,干虾米、干贝洗净蒸

过,叉烧解成粒状。

2、将以上各料和精猪油、味精、白糖,精盐等一起放入糯米饭中拌匀,掐成

10个大小相同的饭团。

3、热锅下生油,将糯米团均匀醮上鸭蛋液,放进热油锅中慢火煎炸,不断翻

转使之均匀受热,煎成金黄色即可。

特点: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香滑可口,耐人寻味。

四. 海南省 儋州 薏粑

薏粑是用糯米粉包馅料制作的小吃,有各种馅类,芝麻类、花生类、椰丝类……但它并不注重馅料,而更为注重糯米皮是否蒸得柔软滑而不粘,这才是真正的功夫。

剥掉外面的一层绿绿的叶子,轻轻的咬一口,粘粘的,滑滑的,甜甜的,软软的,一股轻轻的椰香,原来,糯米也能做出如此味道。

在海南居住过的人对薏粑并不陌生,但“薏粑”并非它本身的书面语,而是由海南地方方言直译而来,连海南居住的本地人也不知道它的书面语怎么写。吃薏粑,海南各地都有此习惯,不过,以海口、琼山、定安、文昌等地最为普遍。

薏粑是用糯米粉包馅料制作的小吃,有各种馅类,芝麻类、花生类、椰丝类……但它并不注重馅料,而更为注重糯米皮是否蒸得柔软滑而不粘,这才是真正的功夫。

制作方法:用浸水3-4个小时的糯米磨成米浆,用布袋过滤,抖出干粉(含水50%),用1/3的干粉加水煮成熟粉,倒入2/3的干粉混合搓成湿粉,再把湿粉捏成一个一个等量粉球,用手将粉球压成圆片状,中间加入捣碎你所喜爱的馅料,炒花生仁、芝麻仁、椰子丝、砂糖或红糖、冬瓜条……包好后装入用椰子叶编成的高1厘米、直径4-5厘米的封底套子中(有些地区单用菠萝蜜叶或芭蕉叶),而套子的大小决定着薏粑的大小。之后将薏粑用手按平至与套子相平,放入蒸笼旺火蒸熟。香甜可口,如做成纯椰丝薏粑,就更具海南风味了。

五. 海南省 定安 新竹芋头

芋头在定安县新竹地区种植有近百年历史,已经形成一个产业,省内外有广泛的市场。主要品种以潮州香芋、8月红为主,亩产量在3000-5000斤。

许丽姬 摄

六. 海南省 东方 海南山兰甜糟鱼

清香的山兰甜糟,新鲜的福寿鱼,还有美味的山兰酒,以这几种主要原料做成的菜肴将是何等的美味,真的是无法形容,大家在闲暇时间,不妨下下厨房,掌掌马勺,亲手为家人朋友露上一手,虽比不过各位大厨的手艺,但也会跳出日常的菜肴,给大家一个惊喜,更可能的是一片赞叹,没准就因为这道菜,你家中总厨的地位从此不可撼动。

原料名称:福寿鱼、山兰甜糟、山兰酒、花生油、酸竹达。

成菜特点:色泽洁白,味甜中带酸,鱼肉鲜嫩

菜品制作方法:一是鱼杀好洗净,切块,鱼头从中间切开,用盐、姜、葱腌30分钟,滤去水分,再用山兰糟浸3小时,取出滤干水分;二是用花生油慢火煎鱼,二面收干即可;三是砂锅加入山兰甜糟200克,山兰酒100克,调入盐1克,味精1克,米醋2克,把鱼排入砂锅,砂锅四周排入酸竹达,用火焖10分钟即可。

七. 海南省 屯昌 海南红豆

海南红豆,蝶形花科棘豆属。常绿乔木,高3-18米。叶为羽状复叶;小叶7片,薄革质,长12-15厘米,宽约4厘米。圆锥花序顶生;花冠粉红而带黄白色,各瓣均具爪,旗瓣基部有角质耳状体2枚;荚果。果瓣厚木质,成熟时褐色,无毛;种子红色。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森林中。

红豆,又称相思豆,质地坚硬、色艳如血、形似跳动的心脏,红而发亮,不蛀不腐,色泽晶莹、永不褪色。更为奇妙的是红豆的红色由边缘向内部逐步加深,最里面又有一个心形曲线围住最深红的部分,真是一心套一心,心心相印!……难怪就连王维也作诗赞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把红豆当成爱的象征。

真正的相思豆呈心形,沿着外形边缘内侧有一条较浅色的心型纹路,被称“心心相映”而成名;相思豆天生颜色鲜红,带有美丽的光泽,象征着纯真爱情;种子经久不腐、不烂、不破、不碎,被称为“天长地久、坚贞不变”’。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红豆。

在民间,相思红豆和玉一样,是有灵性的开运吉祥神物:定情时,送一串许过愿的相思豆,会求得爱情顺利;婚嫁时,新娘会在手腕或颈上佩带鲜红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环或项链,以象征男女双方心连心白头到老;结婚后,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颗许过愿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目前,相思红豆饰品风靡南国,时尚女性以佩带红豆精美饰品为荣,男女恋人纷纷为对方选择相思红豆饰品表达心中的爱意。

海南红豆分为两种:

1、一种是市面上常见的红豆,呈椭圆形,颜色通常为绛红,在豆身上有一黑点。也许人们把那一黑点喻化为眼泪,所以多少让人感觉与相思有一份关联。此红豆属短小灌木,生长在海南全岛的山区,因此产量较大,在海南旅游纪念品商店通常能购得。

2、另外一种红豆较为少见,因其生长在一种稀有的高大树木上,产量也少,所以在市场基本看不到销售。其形状呈心形,颜色也随树荚成熟程度不同而不一样。通常色彩较有黑点的红豆更为鲜艳。而且能长期保持原有的颜色。这种红豆树在儋州的热带植物园有种植。不论是有黑点的“相思红豆”还是心形的红豆都是生长在这个美丽的南国,来海南旅游的游人当然要买上几颗以解相思,或把海南红豆当作一份相思寄给心爱的人。

海南红豆除直接装盒销售外,还被串成项链、手链等首饰,是价廉情重用以表达爱情和友谊的特色纪念品。

来源: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八. 海南省 屯昌 屯昌荔枝

屯昌荔枝是海南省屯昌县的。屯昌县乃荔枝原产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资源非常丰富,有野生荔枝和栽培的实生树荔枝。果皮鲜红美观,果肉爽脆,清甜多汁,香味浓郁诱人,营养丰富,除鲜食之外,还可制果干、罐头、果汁、果酒等。屯昌荔枝被誉为“中华之珍品”,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之一。

屯昌县属丘陵半丘陵山区,四面群山环抱,中为低洼盆地,状如聚宝之盆,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对发展热带水果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以发展荔枝为主的热带水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现已成为我县农业经济的一个新兴产业。全县现有荔枝种植面积32000亩,主要品种有妃子笑、大丁香等,并已全面进入收获期,是海南省最大的大丁香荔枝生产基地和主要的妃子笑荔枝生产基地之一。

自94年以来,屯昌县新增面积2.l万亩,占全县水果种植面积的57%,其中可放生面积1.35万亩,已挂果面积0.65万亩,收获总产量达l950吨。实现产值1950万元。目前屯昌荔枝种植主要分布新兴、大同、屯郊、南坤等四个乡镇,种植主要品种有鹅蛋、妃子笑、大小丁香、三月红等。属于早熟产品,具有上市快、效益高的优点,其花期集中在春节前后,果实成熟相对其他品种要早,在5月可以上市,比广东、广西等地可提早15—22天。产品95%营运北调广州、深圳,产品供不应求。

为做大做强荔枝产业,我县立足于树立品牌,强化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打造无公害荔枝品牌。2003年申报通过海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达16000亩,同年被列为国家级荔枝标准化示范区,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市县。2004年首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已有6个示范基地2850亩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书; 2004年创建荔枝冷藏库,日处理量达20吨,开始实现农产品出口贸易历史性突破,出口欧盟44吨、次年出口美国52吨。2005年我县6家荔枝种植基地荣获我省荔枝出口备案基地资格,占了全省该类基地的绝大部分。在推进标准化生产的同时,我县积极申报注册荔枝品牌,现有 “屯昌香妃荔枝”、“坤博”荔枝等品牌。

九.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海南柠檬

芸香科热带、亚热带常绿灌木或乔木。果实芳香宜人,果肉汁多味酸,富含维生素,也可入药。常与红茶配做柠檬茶或制作柠檬果汁,清香爽心,清热润肺,还可提取芳香油。

海南各地出产。

十.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海南黄牛

海南黄牛又称高峰黄牛,据1976年出版的《广东省畜禽资源汇编》记载:海南黄牛的主要特征是肩峰隆起,外表略似印度瘤牛(zebu),其次是头长、额短、耳大、角短小、十字部高、体幅较广、四肢坚细、皮肤柔软而富有弹性、被毛短密、尾长。海南黄牛于2003年列入《中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海南黄牛属役、肉兼用型牛。

海南黄牛密集区为海口市秀英区的羊山地区,主要分布在石山、永兴、遵谭、十字路、龙塘、旧州等镇。

主产区为东方、乐东、儋州、澄迈、定安等五个市县,其他各市县有少量饲养。

海南黄牛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记载,它长期以来在海南丰富草原的自然条件下,在劳动人民的辛勤培育和严格选育下,形成了耐热、耐旱、耐劳、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等优点,深受当地劳动人民所喜爱,尤其是在火山岩缺水地带分布密集。

海南黄牛在海南西部地区农家饲养极普及,据海南省统计局2005年统计产区黄牛饲养量达43.56万头,占全省饲养量的62%,可繁殖母牛达10.7万头,占全省的56%,当年产仔7.15万头,占全省的63%。2008年饲养量47.87万头,其中存栏37.31万头,出栏10.56万头。

海南黄牛公牛肩峰甚发达,一般高达7—19厘米。4—5岁的公牛峰高平均为15厘米(12—19厘米),阉牛峰高平均为11厘米(6—14厘米),其大小与去势年龄有关;2—3岁公牛峰平均7厘米(6—12厘米)。母牛的肩峰较低或不明显。当地群众认为肩峰分为两种,一种是峰顶较宽而厚,称为“盘型”峰;另一种是峰顶较夹而薄,称为“鸡冠型”峰。

海南黄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重达293—384公斤,最重达419公斤;成年母牛平均重达260公斤,最重达408公斤;阉牛平均体重312—331公斤。

海南黄牛属中度体型。体斜长指数为107%--117%;胸围指数为132%--139%;管围指为14%--15%。

海南产肉性能:据海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2007年测定屠宰率平均为50.43%,净肉率I(净内重/胴体重)为76.85。皮厚为0.32cm,脂肪厚:腰脂厚0.23 cm;背脂厚0.47cm。肌肉厚为:大腿内厚为5.33cm;腰部内厚为1.78cm。

海南黄牛繁殖性能:母牛出生后一般为19—21月龄开始发情,发情周期为15—20天,(未经产的母牛发情周期长些,约在25--30天)。发情持续期为1—2天,母牛初配年龄为21—24个月。多数母牛为一年一胎,也有三年二胎。若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母牛在产后经50—60天便可发情配种。母牛一般在14—15岁后丧失繁殖力,若饲养条件好,可延长其繁殖年限。受胎率达81%,小牛犊成活率在85%以上(海南省畜牧管理站资料)。小牛患病较少,成活率高达95%以上。据材料记录,小牛在10月至次年8月份出生最多。

对海南黄牛的品种的评估:二千多年来,海南黄牛在海南丰富草原的自然条件下,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严格选育下,形成了耐热、耐旱、耐劳、耐粗饲、抗病力强、遗传性能稳定、皮薄、产肉率高、肉质细嫩等优点。为更好地整理品种资源和发掘品种的生产潜力,必需将海南黄牛的提纯和加大人工草原建设,制订科学饲养管理标准,列入海南省农业科技项目。建立省级纯种核心群,建立起不同方式的保种体系。大力扶持专业户,实行本专业场选育和开展群众性选育相结合。在做好品种保护的同时,面向市场开发合理利用,逐步实现资源社会化,逐步形成以保护促进开发,开发促保护的良性循环。在草原建设上,推广种植优质高产的禾本科牧草—坚尼草、皇草、九尾草等;豆科牧草—苜蓿属的拉花草、新银合欢。将海南黄牛在现有的基础上从役用向肉用转变,从数量到质量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开辟国际市场。

海南特产大全海鲜干货海南特产海鲜有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