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能买到的俄罗斯特产 俄罗斯特产哪里买正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0 11:42:15

一.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道里 罐虾

罐虾,属俄罗斯菜系,以焖为主,口味酸甜。

主料:大虾仁;配料:芹菜、主料:大虾仁;配料:芹菜、胡萝卜、大蒜、洋葱、姜;调料:料酒、番茄酱、淀粉、白胡椒粉、牛肉粉(没有用十三香代替)、盐。

制法:将大虾去头、壳、虾线,用盐、胡椒粉腌制后,放入鸡蛋、面粉抓匀,用油炸熟备用。锅中倒入橄榄油、奶油,下圆葱碎、西芹碎炒香,再加入番茄沙司、炸好的大虾、鸡高汤、月桂叶、百里香、髓、胡椒粉、调味焖至大虾熟透,放入大蒜碎出香味装罐即可。关键要掌握好汁的浓度,突出番茄汁的口味。

二. 欧洲 俄罗斯 俄罗斯套娃

俄罗斯套娃(матрёшка或матрешка)是俄罗斯 木制玩具,一般由多个一样图案的空心 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最多可达十多个,通常为圆柱形,底部平坦可以直立。最普通的 图案是一个穿着俄罗斯民族服装的姑娘,叫做“玛特罗什卡”,这也成为这种娃娃的通称。

相传俄罗斯民族有两家表亲相邻,表兄妹童年相伴长大,后来表兄远走它乡,由于思念家乡的表妹,每年续做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数年后,他回到了家乡,将娃娃送给了表妹,后人模仿传称套娃,又叫吉祥娃娃。 另一说:在旧时俄罗斯农村,Matryona和Matriosha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妇女的名字。学者们指出,这两个名字中含有拉丁词根“mater”,意思就是母亲。听到这个名字,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大户农民家庭里的母亲,通常是一个健壮能干、略有些肥胖生了许多孩子的俄罗斯妇女形象。而胖嘟嘟的木娃娃肚子里又藏着这么多小娃娃,于是套娃就自然而然成了雕刻精致、色彩鲜亮的木娃娃们的名字了。

俄罗斯套娃最早的创意就是为了取悦孩子而做成的木头娃娃,孩子们都喜欢童话故事,于是故事里著名的人物、动物都被做成了娃娃。随着时间的推移,套娃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大小不一的娃娃一个套着一个,让人更觉有趣。14世纪至今,最早起源于莫斯科以南70公里的俄国古镇Zagorsk的套娃,由于世世代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和绘画技巧以及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积淀,受到了各国小朋友和大朋友的喜爱。渐渐地,套娃素材也越来越丰富,除了童话人物外,历史人物、权贵政要甚至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都成为创作的对象。按照肚子里含有小娃娃个数的不同,套娃以分成5件套、7件套、12件套、15件套等等。

俄罗斯套娃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单单木材的准备就颇费时日。莱姆树、桦树是制作套娃的理想木材,一般在初春时节树木中富含汁液的时候就把树砍倒,剥去树皮,只剩少数几环树皮以防止木材开裂,然后暴露于空气中通风。如果要做中等尺寸的娃娃,那么要晾干两年,而如果要做15件套的娃娃,那么每个娃娃的内壁要做得很薄,对木材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一般要晾干5至6年。经过楦空、烫花、镶金等工序制成.每个娃娃要经过15道工序,大小都不用工具测量,而是艺术家们凭感觉和经验而定,他们独特的手工设计使套娃们变得与众不同。

三. 欧洲 俄罗斯 伏特加酒

伏特加语源于俄文的“生命之水”一词,当中“水”的发音“Voda”,约14世纪开始成为俄罗斯传统饮用的蒸馏酒。但在波兰,也有更早便饮用伏特加的记录。

俄罗斯是生产伏特加酒的主要国家,但在德国、芬兰、波兰、美国、日本等国也都能酿制优质的伏特 伏特加酒

加酒。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由于俄罗斯制造伏特加酒的技术传到了美国,使美国也一跃成为生产伏特加酒的大国之一。
伏特加酒分两大类,一类是无色,无杂味的上等伏特加;另一类是加入各种香料的伏特加(Flavored Vodka)。伏特加的制法是将麦芽放入稞麦、大麦、小麦、玉米等谷物或马铃薯中,使其糖化后,再放入连续式蒸馏器中蒸馏,制出酒度在75%以上的蒸馏酒,再让蒸馏酒缓慢地通过白桦木炭层,制出来的成品是无色的,这种伏特加是所有酒类中最无杂味的。

俄罗斯的传统蒸馏酒。用燕麦、大麦、小麦等为原料,经粉碎、蒸煮、糖化、发酵和蒸馏制得优质酒精,再进一步加工而成。也有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有俄国、波兰、爱沙尼亚、 伏特加酒

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国家生产伏特加。战后,伏特加的生产急剧发展,遍及世界各地。生产的品种除纯伏特加外,还有加入芳香植物调香的伏特加。较著名的品种有:前苏联的Bolskaya(波尔斯卡亚)、Corilka(哥丽尔卡)、Starka(斯大卡)、Moskovskaya(莫斯科卡亚),波兰的Wyborowa(维波罗瓦),芬兰的Finlandia(芬兰地亚),美国的Smirnoff(斯米诺夫)、Samovar(沙莫瓦),英国的Cossack(哥萨克),法国的Voloskaya(弗劳斯卡亚)等。伏特加杂质含量极微,酒度一般在40%以下。且口味单纯、干净、无任何杂味,独树一格。常作为基础酒配制各种鸡尾酒。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酒种。源于俄文的“生命之水”一词,当中“水”的发音“Voda”,约14世纪开始成为俄罗斯传统饮用的蒸馏酒。

俄罗斯伏特加酒起源于14世纪,其原始酿造工艺是由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传入的,但当时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为了保护本国传统名酒——蜜酒的生产销售,禁止民间饮用伏特加酒,当时的伏特加酒只是上流社会贵族的宠儿。1533年,伊凡雷帝开设了一个“皇家酒苑”,但不久他又下令只允许自己的近卫军饮用伏特加酒。直到1654年乌克兰并入俄罗斯,伏特加酒才在民间流传开来。 帝国时期俄罗斯传统的优质伏特加酒是用纯大麦酿造的,随着需求量的逐步增加,开始以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作为酿造原料,经过发酵、蒸馏、过滤和活性炭脱臭处理等工艺,酿成了高纯度的烈性酒---伏特加。十数年后,这种清冽醇香,纯净透明的烈性酒点燃了整个俄罗斯。伏特加犹如一场盛大的晚宴,使得每个俄罗斯人都流连其中。

四.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阿城 阿城大蒜

阿城大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阿城紫皮大蒜,产于金代古都金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区)黄城脚下,土地肥沃、依山傍水,美丽的阿什河贯穿其中,是古老的金源文化和勤劳的古都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培育出了优质的阿城大蒜。大蒜具有杀菌消炎、预防癌症、促进毛发增长、增强免疫力功能、抗衰老、健脑益智、降低血脂和血液的粘稠度、被誉为血管清道夫。大蒜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

地域范围

阿城大蒜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阿城区的阿什河街南城村、白城村、东环村,双丰镇双兰村,地域保护范围面积为10607公顷,生产面积为1000公顷,年总产量7250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地处东经126°40′-127°40′,北纬45°10′-46°之间,东部、东北部与尚志县、宾县接壤,北与呼兰县为邻,南部五常市相望。阿什街和双丰镇位于阿城区政府所在地南部。海拔高度400米。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阿城大蒜生产地域阿什河街南城村、白城村、东环村,双丰镇双兰村,生态环境良好,该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以黑土为主;地力肥沃,土壤pH值5.5-7.0、有机质4-6%、全氮0.2-0.3%、全磷0.044-0.065%。该地区土壤肥沃,土质疏松,耕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适合作物生长。且属广阔的农田区,环境容量大,区域环境质量较好。

(2)水文情况:该地区范围内的河流属松花江水系,汛期往往受松花江水影响,水量集中。水源为地下水,灌溉多井灌,种植业灌溉水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相应标准的要求,水质质量合格,适宜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3)气候情况:该地区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侧,太平洋西岸,属于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明显,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常受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和蒙古高原的寒流影响,夏季短促、温热湿润。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春季多大风而少雨,秋夏多暴雨,亦有阴雨连绵之时,春秋气温变化剧烈,四季分明。

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盛行西北风,气候严寒干燥。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气团影响,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具有明显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属半湿润地区。

该地区年平均气温3.3℃。一月份平均气温-18.8℃,七月份平均气温23℃,日平均温度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2800℃。

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542毫米;无霜期短,初霜在9月25日,终霜5月3日,约156天。全年日照总时数2700小时。

该地区气候虽然适合于露地蔬菜一年二熟的作物生长,但经常发生灾害性天气,连续阴雨,长期干旱、早霜冻等常给作物生长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损失。自然灾害主要是旱、涝风、低温、雹、霜灾害。

(4)人文历史情况:阿城大蒜种植历史较长,发展也较快,早在900年前金代在阿城建都始即开始种植大蒜。民国3年(1914年)阿城大蒜种植面积1300亩,伪满康德3年(1936年)为1410亩。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济体制改革后,1985年,种植面积达7800亩,比1983年增长7.5%;比民国和伪满时期增长4.7倍。为提高大蒜产量和质量,国家和阿城区政府不断投入资金扶持阿城大蒜主产区,帮助农民打机电井100余眼,1998年又为白城村安装了喷灌设备,使产蒜区的耕地100%变为水浇地,再加上农民不断增施粪肥,改进栽培技术,改原来的65厘米宽的大垄为33厘米宽的小垄,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保苗数,加强田间管理,大蒜产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使大蒜面积不断扩大,到2006年,阿城大蒜栽培面积1000公顷,年产蒜苔2250吨,产蒜头7500吨。阿城大蒜的认证发展:阿城大蒜以其独特的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1995年阿城大蒜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1998年阿城被国家命名为

“中国北方大蒜之乡”,2003年,阿城大蒜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005年取得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转换认证证书,2007年,哈尔滨市阿城区金源绿色农畜产品协会按照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申报要求,申请认证无公害大蒜产地1814公顷,申请认证无公害大蒜系列产品认证,检测完全合格;阿城大蒜的标准化生产,阿城大蒜生产,严格按照大蒜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进行,在阿什河白城村建立了无公害大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有机大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阿城大蒜的声誉,阿城大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极佳的品质享誉全国,被中国学会命名为“中国北方大蒜之乡”。阿城大蒜在当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已远销到日本、韩国等地。

生产技术要求

本部分内容主要表述影响阿城大蒜品质、特色形成和保持的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阿城大蒜产地选择在阿什河街南城村、白城村、东环村,双丰镇双兰村,该地域远离区中心,不受城区各种污染源的污染,且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晰,土质肥沃,降水均匀,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无霜期135天左右,年有效积温3000度左右,日照充足,阿什河水川流而过,是个天造地设的生产大蒜的好地方。经过几年来区、街两级科技、资金的投入,拥有一流喷灌设备和优良品种,我区阿什河人民一定能按照无公害食品操作规程来组织生产出合格的无公害大蒜。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阿城大蒜品种以阿城紫皮蒜为主,因为大蒜在生产中退化严重,所以,每年都到高我省高纬度地区进行串换种子。

(3)生产过程管理:阿城大蒜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阿城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六项管理制度,即:无公害农产品投入品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服务体系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培训制度,无公害农产品档案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十户联保”制度。在农业业投入品方面采取了四监管:一是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大对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搞好源头控制,在投入品的管理上,坚持经营许可证制度,禁限用投入品定期公开制度(电视公告、信息发布投入品禁限用清单),绿办与农业

执法大队配合给经营生资业户把禁限用投入品清单张贴上墙,让生产者明明白白的使用。二是执法监管。由农业执法大队对生资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进行全面检查监管。三是技术监管。由技术部门对生产者进行培训,对生产的投入进行具体指导和服务。四是网络监管。由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对生产过程、基地、企业、生资业户、投入品清单等建立电子档案,实行数字化管理。

(4)生产记录要求:阿城大蒜生产要求农户建立严格的农户生产记录档案,按农时操作填写由阿城区绿色食品办公室统一制作的农户生产记录,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员及区绿办工作人员定期对农户生产记录进行检查和指导,发现填写不合格的及时纠正。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阿城大蒜为紫皮蒜和白皮蒜两种。紫皮蒜鳞茎外皮紫色,大瓣种,瓣少而个体肥大,蒜头有5-7个蒜瓣,单头重25克左右。蒜瓣围绕蒜苔座生在茎盘上,外包3-4层蒜皮,茎盘下面连带干枯须根,包裹整个蒜头的蒜皮为紫色,是由叶鞘基部膨大形成的;白皮蒜鳞茎外皮白色,小瓣种,蒜瓣2-7室,每头6-22瓣。

(2)内在品质指标:阿城大蒜有紫皮和白皮两种,以紫蒜著称。紫皮蒜蒜汁稠粘,蒜味辛辣,品质好,宜久存。紫皮蒜所产蒜苔也是蔬菜中的佳品。阿城大蒜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产生的热量很高。大蒜中含有抗坏血酸、尼克酸、硫胺素等营养物质及人体所需要的钠、磷、钙、铁等矿质元素,阿城大蒜含的大蒜素具有抗癌、抗菌和解毒杀菌、健脾开胃、消食去积和预防疾病的作用。阿城大蒜对预防心脏病及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亦有良好效果。

(3)安全要求:阿城大蒜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NY5001-2007无公害食品葱蒜类蔬菜,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标准,NY5010-2001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等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阿城大蒜(紫皮蒜)生育期90-93天,一般在七月上中旬成熟。蒜头收

获应及时。按蒜头大小进行分级,然后编辫。大蒜在收获晾干前,营养物质仍在继续运转,外蒜皮和内蒜皮继续变薄,呈现过熟现象。蒜皮太薄易破,不能保护蒜瓣,蒜瓣易受机械创伤,感染霉菌腐烂。因此,收获后立即晾晒蒜头,使须根和内外蒜皮失水干缩,终断营养物质的运转。起蒜时上午起蒜摊晒,下午绑扎成捆。在晾晒过程中要避免遭受雨淋,堆集时要避免捂垛,假茎干透后即可编成辫。蒜成辫后不要码堆或码垛,要进行挂贮,防止蒜头挤压受伤。商品蒜自七月中旬收获到十月上旬在室外凉棚暂贮。凉棚搭在高爽不存水的地方,棚内搭圆木架挂蒜。也可以码堆存放,在30厘米高垫木上摆蒜,每层5-6辫,第一层辫头朝东,第二层朝南,第三层朝西,第四层朝北;第一层也可以朝南或其它方向,第2-4层依次变更方向。辫与辫之间留3厘米距离,蒜头朝下;垛高20-25层,垛与垛之间留30厘米距离,以利通风。于10月上旬入窖或库贮藏,挂架码堆均可。蒜库应为半地下式,库内搭圆木架挂蒜,并设火炕保持一定温度。蒜入库前要清扫库,用硫磺熏蒸,杀虫灭菌。地面撒生石灰吸潮,同时烧炕2-3天,排除潮气。大蒜入库挂架,应先挂上层,后挂中、下层;先挂远处,后挂近处。四壁靠墙不应挂蒜,并且库中应留通道,供通风和检查温度用。库中心及四角、上下都应设温度表,干湿球温度表设在中央,冬贮温度保持在零下5-7度,3-5天检查一次温度变化,防止伤热或受冻。码堆贮藏与室外凉棚暂贮相同。销售时装箱,粘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包装箱为纸箱,每箱2kg。

五. 黑龙江省 哈尔滨 松北 哈尔滨风干口条

哈尔滨风干口条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特色小吃。哈尔滨风干口条,是哈尔滨正阳楼的名产,相传已有150多年历史,其特点是不软不硬,咸淡适口,越吃越起香,滋味深长。

哈尔滨风干口条的做法:

原料:配方猪口条10千克,食盐500克,酱油500克,甘草100克,花椒100克,八角100克,桂皮75克,花椒粉50克,老鸡汤适量。

工艺流程:

选料->洗涤->腌制->调汁->浸味->风干->煮熟->成品。

操作要点:

⒈选料:必须选取新鲜、无异味的猪口条(也就是猪舌头)。

⒉洗涤:口条放在热水中浸泡10分钟,取出刮去舌苔和白皮,换清水清洗干净,待用。

⒊腌制:将食盐和花椒粉拌和,均匀地搓擦在每个口条表面,用布包住,平放在木板上,上面压以木板或石块,经4~5小时,揭开木板,晾2~3小时,再按原样搓擦食盐和花椒粉,并再腌压,这样每天二次,到五次以后,口条中的水分大部分排尽,即可。

⒋调汁:净锅上火,添入适量水烧开,放入酱油、甘草、桂皮、花椒和八角,以中火煮出香味,离火凉透。

⒌浸味:把调味汁倒进缸里,纳入口条浸泡,大约2天后捞出。

⒍风干:将口条一个个用细绳穿上,挂在阴凉通风干燥处,半个月取下。

⒎煮熟:将风干后的口条放在老鸡汤内,约煮半个小时,离火原汤泡至凉。

⒏成品:把煮好的口条捞出,控干水分,即为成品。

六.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巴彦 汆白肉

把熟猪肉切成长方薄片,酸菜用水洗净,切成细丝,加水粉条小火炖制而成,是哈尔滨非常有特色的东北菜之一。吃的时候可湛蒜酱(将大蒜捣成泥状,以酱油和匀,为增加香味,也可以加入适量的味精和食盐),此菜白肉肥而不腻,菜嫩汤鲜,20元左右。

菜系:东北

烹制技法:汆

成菜后芡汁:不勾芡

主料

东北酸菜,熟猪五花肉

配料

水泡粉丝

调料及其它料

鲜汤,花椒水盐,味精,胡椒粉,白醋香菜,香油

工艺流程

初加工→改刀→吊汤调味→汆入原料→加热成熟→点缀香料→盛入容器→成菜

烹饪工艺

把五花肉切成长5cm,厚1.5mm的薄片。酸菜切成细丝洗净。粉丝泡透后准备好。炒勺内放入鲜汤,烧开后把肉片、酸菜、粉条放入汤内,开锅后移在小火上,撇净浮沫,加上精盐、味精,花椒水炖至成熟。成熟后调入少许的白醋、胡椒粉盛入汤骷子中,点缀香菜、香油即可成菜。

风味特点

咸鲜酸,利口开胃。

注意事项

加热时间不宜太长,否则酸菜就不脆了。如不酸可中入适量的白醋,但要在成熟后再放入,过早的加入会使醋的酸味挥发走。胡椒粉也易挥发,所以也要在成熟后放入才可以。

命名方法

以烹饪技法及主料名称结合命名的方式。

七. 黑龙江省 哈尔滨 方正 红焖林蛙

食用红焖林蛙可使人身强力壮,益寿延年。

八.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香坊 火勺

发面和炉火烤是东北传统火勺制作必备的特点,这样做出来的火勺香而脆,深受老乡们的喜爱。可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更加快捷的手法问世了——电炉。“电炉”顾名思义是通过通电来达到加热的目的,用时短,烧出来的火勺比起传统工艺制作出的也更加美观。但是多数人还是偏爱传统火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传统火勺继承了传统制作工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面,不掺有现代制作中常用的食用添加剂,这不仅保证了原料的天然,同时也使得口味更佳;

二、传统火勺的口味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香而脆。电炉火勺永远出不来炉火烤出的香味,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更喜爱传统火勺的重要原因。传统火勺的脆更是电炉火勺无法比及的,电炉火勺烙得再和也达不到脆的程度;

三、买传统火勺的铺子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吃法,一碗豆腐脑加一个火勺,几个人围坐在路边的桌旁,边吃边看着过往的行人和路边的花草,让人有一种舒适的坦然,也让快节奏的生活暂时放慢步子,让人有时间更多的体味生活的快乐。

传统火勺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美味和饱腹感,它更多的赋予人们思考的时间和回归自然的体验。传统工艺制作的效率低,使得它渐渐被经商者抛弃,它正在严重的被电炉火勺所代替。

九.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宾县 风味捞饭

风味捞饭

主料:大米

辅料:榨菜、肥瘦肉末

调料:食用油、酱油、鸡精、盐、糖、葱花

烹制方法:

1、

将数量的热开水冷却

2、

将榨菜切成末和肉末放入锅中加入调料炒熟;

3、

大米淘洗干净蒸熟,放入凉开水中;

4、

食用时将米饭捞到碗中拌肉末榨菜末一起食用。

特点:清爽利口,也可配合其它菜肴

十. 黑龙江省 哈尔滨 依兰 依兰大豆

依兰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国家大豆生产基地县。

依兰有着丰富而优质的大豆资源,历年播种面积都在10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在145—160公斤。在栽培技术上,全部应用了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并且做到配方施肥和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相配套,先进技术的普及推广为依兰县大豆的高产、稳产创造了先决的条件。同时,依兰县拥有大豆绿色食品种植基地3万亩,并拥有“绿帝”牌大豆认证标识。依兰大豆享誉省内外。

家乡的特产龙虾资料北京特产有哪些店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