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十大特产礼物 成都十大特产礼物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2 20:13:49

一. 四川省 成都市 金堂县 金堂脐橙

金堂脐橙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金堂脐橙圆形或短椭圆形,外形端正、美观,果实中大,果皮光滑、橙色、有光泽,果蒂、果顶圆,果脐小或闭脐,果皮厚薄均匀适中,香气浓。风味酸甜适中,味浓,肉质细嫩化渣,汁多,无核。金堂脐橙营养价值极高,富含维生素等多种人体所需元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总糖≥8.5%,总酸≤0.8%,含VC≥45mg/100g。

金堂脐橙产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三溪镇、高板镇、平桥乡、金龙镇、淮口镇、白果镇等6个乡镇,毗邻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德阳市、简阳市等市县。金堂脐橙产地位于东经104°20′37"~104°52′56"、北纬30°29′10"~30°57′41"之间,介于海拔385~538米之间,保护面积6666.7公顷,年产量15万吨。

二. 四川省 成都市 金堂县 金堂姬菇

金堂姬菇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姬菇在金堂县种植历史悠久,已有30多年历史。目前已经成为我县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最高的特色产业。

姬菇也叫“-菇”或者叫“侧耳”,它们都同属于菌藻类食品。姬菇是日常食用菌中最普通的一 种,姬菇菌盖为贝壳状或扇状,幼时为青灰色或暗类色,后变成浅灰色或黄褐色,老时黄色;菌柄侧生或偏生,肉质较不老,嫩滑可口,有类似牡蛎的香味。姬菇无论食素炒还是制成荤菜,都十分鲜嫩诱人,加之价钱便宜,是百姓餐桌上的佳品。姬菇以色白、白厚质嫩,味道鲜美者为佳。

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培育出外形美观、质量上乘、味道鲜美的金堂食用菌。“金堂姬菇”的特色被许多专家所认可,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姬菇的最高水平。近年来,四川省金堂县姬菇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国姬菇主产县,先后获得“全国食用菌先进县”、“全国食用菌十佳商品基地县”、“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县”、“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 国家级姬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省级姬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殊荣。清江镇、淮口镇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乡镇”。截止2010年,从业人员达到7.2万,生产规模达到2.4亿袋,总产量19.2万吨,行业产值9亿元,产品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产品远销日本、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其中日本消费的姬菇,90%来自金堂县。

金堂姬菇

地域范围

金堂姬菇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赵镇、官仓镇、三星镇、栖贤乡、赵家镇、清江镇、福兴镇等七个乡镇,毗邻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德阳市、简阳市等市县。金堂姬菇产地位于东经104°20′37〞~104°52′56〞、北纬30°29′10〞~30°57′4l〞之间,介于海拔385~538m之间,保护面积3.9万亩,年产量35万吨 。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金堂姬菇菇体丛生,菌柄中实,洁白色,直径0.5—2cm,长3—7cm,菌盖呈深灰色,直径2—3cm,子实体韧性强,菌褶白色延生,口感脆嫩鲜滑,耐运输。 (2)内在品质指标:金堂姬菇中蛋白质含量≥2%,含有丰富钙、镁、硒等微量元素。 (3)安全要求:金堂姬菇生产基地符合国家生产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条件,环境质量达到NY5010—2002标准,金堂姬菇安全卫生指标符合《金堂县无公害 姬菇生产技术规程》(JG/JD01)的规定。

三.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土桥葱子糕

“土桥的葱子糕简直是一绝”,到过金堂县土桥镇的人都这样说。可葱子糕在成都却不出名。昨日,土桥葱子糕第2代“掌门人”称,他将寻找第3代“掌门人”,将葱子糕的名气发扬光大。在土桥镇,记者见到了这种传说中的甜点,尝了一口,果然香脆,化渣而不腻。陈洪武告诉记者,这种糕点制作起来非常考究,火候、刀工都要恰到好处,是第一代掌门人胡发达创始的,将手艺传给他后,从工艺上作了进一步改进,现在已成了土桥和竹篙、简阳一带的地方名小吃了。“到了土桥没吃到葱子糕就白来了”,游客们都这样说。



土桥葱子糕,制作历史优久,采用纯土鸡蛋、面粉、猪板油按1:1:1的比例手工制作而成,外观金黄,味道甜而不腻,营养丰富。

四. 四川省 成都市 金堂县 云顶明参

云顶明参又名土明参、明沙参、红党参。产于金堂县云顶山风景区,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山上慈云寺开山祖师云华长老献此药于皇帝朱元璋,食后有明目,神旺,精力饱满之功效,便赐名为"明参"。

五.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邛竹杖

据《史记·大宛传》载,张骞从西域回来后对汉武帝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 杖、蜀布。”邛竹杖历代文人有诗赞咏。如宋代诗人黄庭坚有“稍喜过从近,扶筇不架车”的妙句,邛竹杖是以产于境内山上的邛竹(又名罗汉竹、人面竹)加工而成。历来成为人们喜爱的珍品。1958年,邛竹杖曾作为礼品送给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贺龙以表深情,邛竹杖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很高评价。

六.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蓝烘糕

蓝烘糕

蓝烘糕是金堂县名小吃之一,其实他的制作过程很好看,圆形的黑平锅,很小的那种,把鸡蛋和面粉揉在一起,倒进锅里,在火上烤,里面放白糖和芝麻,要不了几分钟就好了,省时便捷便宜,路边上有很多卖的,1元钱一个,就像北京的煎饼一样普遍,而且路边的蛋烘糕里面可以放任何东西,有咸的有甜的,可以放榨菜,放果酱。

七.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金堂生姜

金堂“竹根黄姜”有几十年历史。作为药菜兼用型的“竹根黄姜”,不仅可以用来做调味品,还可用来治病。不少外地经销大户常坐阵金堂县专门收购。但这两年黄姜价格逐年上涨,种姜户惜售心理重,收购很难。据了解,近年来,金堂县种植黄姜面积保持在4000—5000亩左右,全年生产量的10%用于制成干姜片,出口欧洲、东南亚等国,而全年总产量的70%销往重庆、陕西等地。今年由于政府和部门的积极引导和发布信息,农村的种姜积极性高涨,预计黄姜亩纯收入可达6000元。春节前后姜价可能略有上涨,但涨势趋缓,那时候卖不一定比现在更赚钱。广大姜农不要一味惜售,要把握好市场信息,价格合适就出售,也不能盲目发展,要据市场需求种植,以免造成损失。

八.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金堂明参

金堂明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堂明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堂明参”为伞形科植物川明参(chuanminshenviolaceum shen etshan)的干燥根。呈长圆柱形,长15cm—27cm,粗8mm—11mm。芦头处较小,有细密环纹,中部较粗,有稀疏横向棕色皮孔及皱折纹理。体坚实硬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肉质细密,有角质光泽,微透明,外层有数圈白色环纹,中心浅棕色,有白色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甜。
“金堂明参”又名沙参,川明参,但金堂县是川明参的道地产区和历史产区,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川明参生长,所产川明参具有根部粗壮、味甜、断面呈梅花状等特点,而且品质最佳。经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检验,金堂明参水浸出物21.77%,醇浸出物1.18%,多糖含量10.25%,水分含量8.37%。上述指标均高于其它川明参。
“金堂明参”是著名中药材,可炖猪蹄、鸡、鸭等,具有滋阴补肺,健脾及解毒等特点。已有约600年的栽培历史,相传,明朝洪武年间,云顶山慈云寺开山祖师云华长老献此药于皇帝朱元璋,食后有明目、神明、精力饱满之功效,遂赐名“明参”。金堂县志记载“沙参,云顶山产,有辽参之功,甲于川省他产”。
“金堂明参”销往全国各地,曾出口港澳及东南亚国家,在全国中药行业享有较高声誉。

金堂明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金堂县淮口镇、白果镇、五凤镇、福兴镇、赵家镇、金龙镇、高板镇、平桥乡、竹篙镇、隆盛镇、转龙镇、广兴镇、土桥镇、又新镇、云合镇等1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九.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灌县川芎

川芎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黄褐色。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小叶三至五对, 边缘呈不整齐羽状全裂或深裂。花白色,复伞形花序。果实卵形,有锐棱。灌县川芎多采取山区育种,平原栽培。每年立秋季节采收山川芎时,将其茎秆的结节运到平原 栽种,“立春”时,再挖取一部分运到山上育种。“立秋”时取下芎苓子后剩下的根茎 “母子”,即为“山川芎”。这种川芎疙瘩显著,质硬,油性小,加工后质地枯燥、不 丰满,故有“山疙瘩”之称。在平原栽培的川芎,一直要长到第二年“小满”才成熟, 这时采收的川芎称之“坝川芎”,其质地上乘。抚芎,是“立春”后采挖的高山育种未 成熟的川芎,干燥后内心不实,质量较次。
川芎以干燥根状茎入药,性温、味辛,可以镇静、镇痛、催眠、降压、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冠状动脉。
金堂特产必买清单金堂十大特产排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