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阿艺美食土特产 五峰有什么好吃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5 03:42:39

一.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右旗 阿右旗奇石

阿右旗奇石

内蒙古阿拉善位于祖国北疆沙漠腹地,境内有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布林三大沙漠。特别是阿拉善北部靠近外蒙的千里戈壁,荒漠漫漫,风势极强,这里有远古形成的火成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以及含化石的石碳纪地层、海绵骨针化石和大片含笔石化石的浅变质碎屑岩系。近20亿年的地质沧桑巨变和风沙磨砺,造就了极富观赏价值的珍珠玛瑙、碧玉和独具“形”“色”的风砺奇石、集骨石、千层石、硅化木、水晶石等。石质坚硬、姿态怪异的戈壁奇石,它们是中华奇石瑰宝。

内蒙古阿拉善盟戈壁奇石属风凌石,据地质考古专家考证,阿拉善戈壁奇石原岩由距今大约800万-1亿年前火山爆发喷射出的岩浆冷却而成,经过长期的地质变迁和日晒风蚀等自然作用,形成了千奇百怪、绚丽多采的戈壁奇石。阿拉善奇石大都属未成熟型玛瑙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已越来越引起了海内外奇石收藏界人士的注目和青睐,出口到了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和台湾、香港等地。阿拉善奇石天工独塑,大璞不雕,质朴硕然,采天地之灵光,沐日月之精气,淋漓尽致地凝聚和演绎着阿拉善戈壁的坦荡,博大与雄沉以及豪放壮美的西部神韵。

二. 湖北省 宜昌市 五峰自治县 五峰五倍子

五峰五倍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五峰五倍子

五峰五倍子产业协会

五倍子学名(Rhus chinensis Mill.),又名百虫仓、百药煎、棓子,为同翅目蚜虫科的角倍蚜或倍蛋蚜雌虫寄生于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及其同属其他植物的嫩叶或叶柄,刺伤而生成一种囊状聚生物虫瘿,经烘焙干燥后所得。此外,五倍子还是一种药材,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三. 湖北省 宜昌市 五峰自治县 白溢稻

白溢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溢稻是湖北宜昌市五峰自治县的。

白溢寨湖坪所产的稀珍“白溢稻”闻名遐迩,冷水溶泥长出的稻米颗颗寸余长,蒸熟粒粒挺立,色白油润,性软,食如加猪油香料一般,倍觉清香爽口,是昔日土民敬给土王的“贡品”。

白溢稻

五峰白溢寨贡米产业协会

10831615

四. 湖北省 宜昌市 五峰自治县 邓村茶叶

湖北省宜昌县邓村乡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北岸,距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坝址仅23公里,邓村茶叶就生长在这崇山峻岭的海拔8001200米山坡上,是湖北省著名茶乡。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加上长江及其水系的水文气象效应,山中云雾统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有得大独厚的生长优质茶的优越生态环境,所以邓村茶叶品质十分优良,据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测定,邓村茶叶中氨基酸含量达到5.76%,茶多酚、氢基酸比例恰当,是生产名优茶的最适基地。宜昌邓村是中国的古老茶区,“茶圣”唐代陆羽在其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比较了全国各地茶叶品质后,认为“峡州上”,给予宜昌邓村茶叶以高度评价。悠久的制作茶叶历史,先进的机械设备,使邓村人总结了一套完善、科学的制茶工艺,造就了一批技术精湛的现代制茶师队伍。生产的邓村炒青绿茶外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泽绿润,内质栗香悠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叶底绿亮,是炒青绿茶中的名品、精品,深受各地消费者的普遍青睐。

宜昌邓村非常重视科技投入,开发新产品。历年来创制了一大批名优茶如:“邓村绿茶”、“宜红功夫茶”、“裕茗碧剑”、“三峡春螺”、“三峡剑毫”、“邓村云雾”等名优茶,分别多次获市、省,国家质量评比金、银奖。

邓村茶农十分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茶园又分布在高山峡谷之中,环境没有受到任何工业废气。废水、废物污染源的污染。重视保护茶园病虫的天敌资源,极少使用农药,绝对不使用国内外已禁止使用的农药,注意对病虫的预测预报,采用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病虫害;茶园内禁止使用除草剂,少量使用化肥,施肥以农家肥和绿肥为主。形成了山顶是林木,山腰是茶园,山脚是农田的合理布局,杜绝了茶园中空气、水源、土壤受污染的可能性。因此,“邓村绿茶”被国家绿色食品办公室批准为AA级绿色食品。

五.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食惯嘴粉皮

食惯嘴粉皮,原产于该市郊池洞镇食惯嘴(地名),已有百多年历史。这种粉皮以大米为原料,加水磨浆,然后用蒸具蒸熟成一张白纸状的粉皮。磨制的十分讲究,选料上乘,要用冬季稻黄谷,精心加工成白米,用适当比例的水,浸一小时以后才磨,必须磨两次:第一次粗磨,第二次细磨,适当加上配料,蒸粉皮时一要薄,二要猛火,并特别要掌握火候。蒸好后切成丝条状,再加上调味品,即可食用。粉皮主要特点是:粉薄、幼嫩、香滑、软韧、细条均匀、美味可口。由于粉皮好吃,成为人们“食惯嘴”,这名称也就“一箭双雕”了。

在信宜市林林总总的土食品中,“食惯嘴”粉皮和“柴枪粉”,颇负盛名,被称作“粉中双璧”。一些外地客人到信宜吃过这两种“粉皮”的都齐口夸赞,堪称上乘佳品。

“食惯嘴”本来叫“食龟嘴”,它是个地名,就在池垌大队周村的对面河边。”提起食惯嘴,根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做粉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都有人做,‘食惯嘴’则是在-政府时代才叫开的。以前池垌一带交通很不方便,去信宜、罗定、广西等地赶集的挑夫,喜欢在食龟嘴这个地方歇息,吃碟粉。开始时人们叫‘食龟嘴’粉,后来觉得‘食龟嘴’有把食客暗示成龟的意思,不大好听,于是有人将它改为‘食惯嘴’,含有‘食惯了再来’的意思,且又通俗顺口,‘食惯嘴’粉的叫法就是这样来的。”

“食惯嘴”实际上就是一种米粉,跟广州的沙河粉、布拉肠异曲同工。邓家的“食惯嘴”自认正宗,有斋粉(捞粉)、肠粉、煎粉、炒粉4种。邓的儿子说,吃斋粉的人最多,但店家没什么钱赚,因为一碟2元的斋粉,成本就要1块五左右;肠粉、煎粉每份10元,利微;只有炒粉会有点利润。

正宗的食惯嘴讲究“韧、软、滑”3个字,它皮薄、吃起来爽口。做工也比较讲究,米选用池垌一带产量极低的黄谷米(有的说是红谷米),一般亩产只有300市斤,但价钱却贵,现在是1.8元/市斤。制作流程是:先浸米,然后磨米、打浆、调浆、吹粉、蒸粉、切粉,配以花生油、蚝油、酱油、生葱蒜头,如果做肠粉,还配以猪肠、猪肚、瘦肉等。蒸粉最讲究火候,一般要两分钟左右,太熟了会粘成一团,未熟粉会太硬,一般判断是当面层起泡时就可以了。一市斤米,一般只能做4条粉。邓家的粉店客多,一天要用45市斤米,一碟粉要用1两花生油,每斤花生油7元,还请了4个帮工,扣除各种成本费用,一个月净利润会有三四千元。但是很辛苦,凌晨4点半就起床,一直忙到中午12点过后,下午、晚上休息。

六. 湖北省 宜昌市 五峰自治县 五峰香葱

五峰香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五峰香葱 五峰香葱协会

“五峰香葱”荣获首届湖北名优蔬菜银奖

五峰香葱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七. 湖北省 宜昌市 五峰自治县 五峰红花玉兰

五峰红花玉兰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红花玉兰, 又名:五峰玉兰。由北京林业大学马履一教授所率团队于2004年发现于湖北省五峰县,并于2006年正式发表。

本种的主要特点是:落叶乔木,花被片9,近相等,整个花被片内外为均匀的红色,叶柄较长,叶片下面沿主脉密被白色柔毛,这些特征与武当木兰(M. sprengeri Pamp. )和玉兰(M. denudata Desr. )存在明显区别。

据已有调研结果表明,红花玉兰野生资源仅在湖北省五峰县高海拔区域有少量分布,其野生大树不足2000株,已被列入五峰县重点保护野生资源,且均已由五峰县林科所挂牌保护。

木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之一,在整个植物进化系统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位置。红花玉兰的发现,为木兰科又增加了一个代表性成员,对这个主要类群的研究将产生重要意义。特别是红花玉兰极其多样的花部形态、颜色变异是花基因分化研究的重要模式素材。

八.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阿左旗酥油

阿左旗酥油

酥油是鲜奶中的精华,含有生物有机体所必需的全部重要营养成份,最为珍贵,是招待贵宾或重大节日享用的昂贵食品。

酥油,古人称其为“醍醐”。元代把醍醐列入御膳用的“北八珍”之一,视为美食之珍品。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品尝过醍醐之后,即兴赋诗《大支寺赞公房》一首,赞曰:“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酥油不但是美食珍品,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功能和广泛的实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兽一》中载:“‘醍醐,引寇宗曰:‘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极甘美’。”酥油具有润肺止咳、滋补之功能。顾况在《行路难》一诗中云:“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醍醐灌顶”一词,可能由此而得出吧。佛教中常以“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大彻大悟,以达到最高的佛法境界。因此,酥油又是用以敬佛的最佳供品。在蒙古族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酥油是不可缺少的物品。

酥油珍贵,其制做方法必然古分讲究。先将刚挤的鲜奶,通过纱布几次过滤,经发酵使其成为酸奶。再挤两盆鲜奶,煮熟晾温,然后把两盆熟奶和一盆酸奶同时倒入奶筒,加盖密封,这时候,主人就开始用木棍,在筒内不断地上下搅动。如筒内的奶液太凉,就把奶筒放在阳光下或火炉旁加温然后再搅动,至到原本融在奶液中的奶油漂浮到上面。这时就揭开筒盖,用双手将油捧出放入盆内,再倒进凉水漂洗。由于奶油在凉水中要变硬,因此在漂沅的时候,要使劲捏奶油。经过数次漂洗,奶液与奶油完全分离,酥油就制做成了。一般百斤鲜奶仅能提取五、六斤酥油。为食用方便,主人常把酥油装进器皿或洗干净的羊肚内,并加以密封。若需长期贮存,把酥油放置在零下十五度的地方最为适宜。

食用酥油,或蘸到热馒头上,或搀进奶茶里,或佐以西餐,别有一番特殊的清香味道。

九. 湖北省 宜昌市 五峰自治县 宜昌木耳

有黑与白、野生与人工培养之分,以黑木耳数量居多,菜用为主;白木耳数量较少,多为药用。实体胶质半透明,有弹性,薄片耳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高量蛋白质、脂肪、糖类、甘露糖等,有补血、养气润肺、止血之功能。

十. 甘肃省 金昌 金川区 双湾食葵

双湾食葵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人文历史情况。金昌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商周时期,为西戎牧地。春秋战国至秦,月氏驻牧于此。汉初,属匈奴休屠壬辖地,自西汉武帝置县,到元初的千余年间,曾设弯鸟、番和、显美、番禾、焉支等郡、县。元置永昌路,明置永昌卫,清改为永昌县。金川区始建于1985年,系甘肃省金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镍矿储量居全国首位,被誉为祖国镍都。金川区究竟何时开始种植食葵,历史上无详细文字记载,如今所知最早记载向日葵的文献为明朝人王象晋所著《群芳谱》(1621年),该书中尚无“向日葵”一名,只在“花谱三*菊”中附“丈菊”, 原文如下:“丈菊,名本番菊,名迎阳花,茎长丈余,秆坚粗如竹,叶类麻,多直生,虽有分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渐紫黑而坚,取其子中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堕胎”。 “向日”之名,见于文震亨《长物志》(约1635年左右)。1820年谢方在《花木小志》中言向日葵处处有之,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近代记载,向日葵在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传入中国,是作为观赏植物和小油料作物零星种植,新中国成立后才转向大面积栽培,从上述史料中看出中国种植向日葵的历史久远,大概“双湾食葵”种植的历史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据考证,金川区种植向日葵始于清朝光绪年间,有记录的种植食葵的历史可追潮到上世纪60年代初,从建国后到2000年以前葵花种植方式主要在田埂、地头点套零星种植,种植品种有黑葵花子、白葵花子、花葵花子、伊犂早熟、三刀眉、新疆大葵花子、内葵杂1号、内葵杂2号等常规种子。据老年人回忆,解放前金川区食葵种植面积有限,只有少数富户人家零星种植,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食葵的种植面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很有限,且产量低,以自食为主。故当地有“亲戚来了炕上让,一盘瓜子炕桌上端”的待客之礼。每逢过节和办喜事、白事待客,餐桌上总是要提前摆上一盘子混合有花糖的葵花籽,供客人在就餐前聊天时食用,葵花籽点缀着节日和喜事的祥和气氛。食葵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发展息息相关,融为一体。 2.现时状况 ⑴新品种与新技术配套优势 悠久地栽培历史和当地农户种植食葵的传统经验,以及种植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双湾食葵因品质上佳而享誉省内外,金川区也因此获得了“向日葵之乡”的美誉。为了使双湾食葵生产尽快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当地农业部门自2000年开始引进美国DK119、欧洲油葵、康地等油葵复种成功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2003年种植面积达到0.5万亩;2004年在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同时,又引进杂交食葵品种种植,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种植品种有RH 3738、RH3708、RH118、737C等杂交食葵新品种,亩产250公斤左右,经济效益高于当地西瓜、玉米等优势作物。从2006年开始,我区农业部门为进一步提高食葵经济效益,培育和壮大食葵产业,本着产量高、商品性能高、口感好、子粒大、饱满、抗病性强等特点,先后引进试验示范、种植推广LD5009、先瑞316、SH815、RH316RT、SH363等许多新品种,亩产量高达350公斤左右,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随着食葵种植面积逐年大幅度扩大,种植品种不断更新,种植技术不断改进,种植食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食葵产业已成为我区目前主要经济特色产业之一,并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田野的绿色食葵已象征金昌大地呈现自然、生态、生命和充满生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和锻炼了一批技术骨干和“土专家”,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食葵产业的行列中,全区现有农业推广技术人员32人,其中高级农艺师:3人,中级农艺师:18人,助理农艺师:11人。伴随着食葵产业的大发展,急需充实技术力量,研究解决发展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⑵食葵生产显现产业规模优势 为了更好的将双湾食葵打造成为农业支柱性产业,金川区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一个以双湾镇为主要产地向四周辐射的食葵生产基地初步建成,并作为金昌市特色产业和金川区的支柱性产业,市、区两级财政每年立项对食葵产业进行扶持,通过新品种引进、推广,食葵丰产配套技术、一膜两用、免耕栽培、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间作套种等科学种植技术的研究、示范以及对加工企业的扶持,“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已初具雏形。2010年金川区申报的《金川区食葵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作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在2011年2月得到了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项目正在实施中。近年来,金川区紧紧抓住临近城郊的地域优势,按照“典型示范,规模发展,科技支撑,协会带动”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真抓实干,食葵产业呈现出基地型规模发展态势。目前,金川区种植的食葵产量高、效益好,极大地调动了部分农民的积极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全区涌现了一批从事食葵产业生产、营销的专业队、专业户。经过近20年的发展,金川区食葵种植面积达到1600公顷,年产食葵6000吨,年产值3600万元。建成食葵加工企业2家,金园瓜子、马记瓜子在我省各地均由销售,深受请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年产炒制瓜子均在80吨左右,销售额140万以上;成立食葵销售专业合作组织36个。食葵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金昌市无公害农产品食用葵花生产技术规程》作为甘肃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使食葵生产过程具有全套的技术标准,为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保障和体系保障。主要种植区域为双湾镇陈家沟、新粮地、许家沟、金河、康盛、营盘、天生炕、古城、龙口、龙源、龙寨、三角城、九个井以及宁远堡镇新华、油籽洼、下四分、新安等村。近年来,随着金川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双湾食葵的种植面积也稳步增长,金川区政府特别注重食葵的示范村建设,加大标准化种植的示范作用,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之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果,示范区严格按照食葵生产技术规程要求。同时,在标准化示范村建设过程中,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区生产所需的农资产品采用了集中采购的方式,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又减少农民的生产投入,此项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在地域: 甘肃

申请人: 金川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金川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腾格里沙漠南缘,属阿拉善台地,南面临永昌县;北靠内蒙古自治区;东与武威相连;西与张掖毗邻。古“丝绸之路”从此经过,是新欧亚大陆桥沿桥城市之一。全境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3052 米,最低点1327米,平均海拔1500米。属残丘平川地带,境内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土壤肥沃,水资源较为充足,有靠祁连山雪水形成的东、西大河和永昌县城郊泉水形成的金川河流经境内,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辖区总面积37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3万亩,总人口2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69%。区内充足的光热资源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食葵的生长。“双湾食葵”久负盛名,有“每十日一食葵,葵滑,所以通五藏擁气,又是菜之主,不用合心食之”之说。双湾食葵的种植区域在金川区行政区域内,包括双湾镇的龙口村、古城村、营盘村、金河村、康盛村、许家沟村、陈家沟村、天生炕村、新粮地村、九个进村、三角城村、龙源村、龙寨村等13个村和宁远堡镇的新华、油籽洼、下四分、新安四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2°15′至102°43′,北纬38°15′至39°00′,是金川区主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双湾食葵一年一季,种植面积维持在1600公顷左右,总产量达6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⑴外在感官特征 “双湾食葵”品种感官特点概括起来是:该产品籽粒长锥形,黑皮白边有不规则白色条纹,籽粒长2.0-2.2CM,横径0.9CM左右;籽粒饱满,千粒重180g左右;加工性能良好,干籽不脱皮,品质上佳,口感香脆,食用之后齿颊留香,香而不腻。 ⑵内在品质指标 “双湾食葵”食用型籽粒较长,果皮黑白条纹占多数,果皮厚,约占种子重量的40%以上,千粒重100~200克,百粒重≥14.0g,皮壳率≤44.0%。脂肪含量≥41.0g/100g,蛋白含量≥29.5g/100g,棕榈酸含量≥1.2g/100g,亚油酸含量≥10.5g/100g,a-亚麻酸含量≥0.02 g/100g,硒含量≥16.0ug/100g,钙含量≥75.0mg/100g,锌含量≥3.70mg/100g,营养价值高。 ⑶安全要求 双湾食葵产地环境按照DB62/T 798—2002(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环境质量)执行;产品质量达到了NY5319-2006(无公害食品 瓜子)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过程控制按照DB62/T 1960-2010(金昌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食用葵花)和双湾食葵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一系列技术规范进行管理。合理使用农药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五峰有哪些著名的特产美食店五峰县土特产美食小吃大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