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县独塘乡特产 太康三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5 04:35:25

一.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德昂族筒裙

德昂族妇女与许多南方少数民族妇女一样喜着筒裙,但不同的是她们的筒裙为彩条水波横纹长裙,它上遮乳房,下及踝骨,显得新颖大方,鲜艳夺目。根据民间传说反映,德昂族妇女筒裙的纹饰与其先民崇拜龙和大鸟的图腾关系密切。

不同支系的妇女筒裙的纹饰有明显的差异。自称“梁”支系的妇女筒裙上,横织红、绿、黄、黑等颜色的宽线条纹饰;自称“别列”支系的妇女的筒裙上,横织大红线条纹饰;自称“汝买”支系的妇女筒裙,则以黑线做底色,夹杂有红、白色细线条纹饰。因此,当地人们根据德昂族妇女筒裙上的线条纹饰颜色特征,分别称之为“花德昂”、“红德昂”和“黑德昂”。 这里还有个传说。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德昂族三姐妹一起杀牛,牛被杀伤倒地翻滚挣扎,牛尾染血乱甩,三姐妹的筒裙都溅上了不同程度的牛血。于是她们按照筒裙上牛血的位置和颜色织出新裙,就形成三种不同花色的筒裙,分别传给后代。

二. 甘肃省 陇南 康县 康县核桃

核桃在康县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核桃产业几乎是康县人人受益的拳头产业。近年来,康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坚持“南茶北桑,整县核桃”的总体布局,通过建基地、扩规模、活机制、强服务、兴科技、抓管理、重加工、增效益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核桃栽培面积达24.35万亩,占全县经济林总面积的24.1%,其中盛果期面积6.5万亩,约120万株,年产核桃干果330.7万公斤,年加工核桃仁80万公斤,产值3066万元,居全省之首,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4.2%。产业覆盖了全县28个乡镇,以中北部20个乡镇最集中,受益人口16.28万人,人均核桃专项收入169元,主产区达到215元,分别占人均纯收入的14.5%和20.5%。主要分布在该县牛头山以北的中北部地区,是全国重点核桃基地县之一。核桃产品以含油量高,风味独特,无污染而享誉国内外,产品远销津、沪、冀等大城市,并出口韩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1997年,被甘肃省命名为全省林果支柱产业“十强县”,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基地县”, 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优特经济林——核桃之乡”。

三. 甘肃省 陇南 康县 康县太平鸡

太平乡:“太平鸡”为优良品种

四.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德昂族腰箍

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腰箍大多用藤篾编成,也有的前半部分是藤篾,后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银丝。藤圈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绿等色。有的上面还刻有各种花纹图案或包上银皮、铝皮。这一独特的习俗是唐代德昂族先民--茫人部落以”藤篾缠腰”为饰习俗的延续。

其来历,传说德昂族的祖先是从葫芦里出来的,刚出来的时候,男人们都长得一模一样,女人到处乱飞,后来天神利用智慧将男子的容貌区分开来。男人们为了拴住女人,就用藤篾编成圈将她们套住,女人们再也飞不动了,只好同男人生活在一起。现在的腰箍,就是由那时的篾圈发展而来的。从这个神话可以看出,腰箍的起源有一定的功利目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象征意义失去了,腰箍变成了一种装饰品,成了一种美的标志。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因此,成年妇女都佩带腰箍并以多为荣。青年男女在恋爱期间,小伙子为了博得姑娘的爱,也往往费尽心机,精心制作刻有动植物图案花纹的藤篾腰箍,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于是腰箍又成了她们爱情的信物。

五. 山东省 潍坊 寿光 寿光独根红韭菜

寿光独根红韭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寿光栽培韭菜历史悠久,早在1500多年前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寿光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栽培习惯和食用爱好,经过多年的选育形成独特的地方品种。人们形象的称为马蔺韭。经过数代寿光人对马蔺韭不断提纯复壮,从中选出了性状不同的品系,即独根红、大根青、小根红等: 其中挑选出的分孽能力弱,假茎粗壮(区别于小根红――分孽能力强,假茎相对较细)。在早春露地栽培条件下,假茎地上部分是深红色(区别于大根青――假茎地上部分是淡红色)的独根红。它的特点是:

1. 植株高大;假茎特高;叶片宽厚;叶色浓绿;生长势强、产量高。可生产韭青、韭苔,更适合生产韭黄。

2.抗寒、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3.芳香性物质含量高,香味浓,品质极优。

近年来寿光独根红韭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寿光韭菜中的当家品种。

保护种质资源,发展民族种业,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寿光独根红韭菜是我国韭菜品种当中的佼佼者。我们决心保护好、发展好,让独根红韭菜在蔬菜王国里占有一席之地。

地域范围

寿光位于东经118°32′-119°10′,北纬36°41′-37°19′,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海岸线长56公里,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地形全部为平原,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辖9个乡镇,5个街道,人口100万。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侯镇、洛城街办、圣城街办、文家街办所属各村(共4个乡镇、街道,319个村)。保护面积2066公顷,年产15万吨。

六. 河南省 南阳市 淅川县 南阳独玉

南阳市区北8公里的独山,盛产美玉,产量居我国四大名玉之冠。南阳独山玉的生产,历史悠久。1959年在独山附近发掘出土的商代和战国时期用独山玉制成的玉铲和玉凿,证明远在4000年以前,南阳人祖先就已经在这里用玉石制作生产工具了。
南阳独山玉花色品种繁多,有赤、橙、黄、绿、青、兰、紫等30多种色彩类型,色泽鲜艳,硬度高,光泽好,质地细腻,透明度高,是雕琢玉器的上好原料,可同翡翠媲美,德人曾称其为“南阳翡翠”。南阳玉雕就是以独山所产美玉为主要原料,同时采用卧龙区的紫晶、淅川县的虎眼石、辽宁的岫玉、和田的白玉等国内外的著名玉石作原料。玉雕产品的品种,可分为人物、花鸟、走兽等4大类、120余种。经过玉雕艺人和科技工作者挖掘、整理传统技艺,吸取外地经验,南阳玉雕的工艺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以技巧的灵活及色泽显贵著称于世。南阳玉雕制作的《卧龙出山》,利用独玉色彩丰富、鲜素一体的特点,严谨布局,巧用俏色,雕刻精细,气势雄伟,它重3.8吨,长2.5米,高1.6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巨型玉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用精选的独山玉制作的五环炉、花薰,吸收了古代青铜器和其它工艺品的特色,创造了多层转球花薰黄,造型古朴端庄,技艺巧夺天工,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七. 河南省 周口市 太康县 常营油桃

常营油桃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常营镇的。常营镇大力发展油桃生产,成功注册了“华寿”牌油桃商标,打造出了“中国常营油桃之乡”的金字招牌。

太康县常营镇是豫东远近闻名的“花果山”。1994年,该镇获悉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出早熟、优质的油桃品种后,率先在会城寺、内岗等6个行政村连片建立了150亩的油桃开发示范园区,与郑州果树研究所联合建立曙光、华光、艳光等20多个油桃品系苗木基地。他们与河南农大联合创办园艺系校外大专班,培养果树管理大专生208人,为油桃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常营镇政府成立了油桃开发公司,在全镇建立了24个油桃生产基地村和6个服务公司,对农户实行生产、销售和技术等系列化服务,走产业化生产道路。1997年,该镇与中国农科院果研所联合开发引进国内一流的无毒棚载油桃栽培技术,建立了120多亩棚载油桃示范园,实现当年建园当年收益,单棚产值1万多元。

为扩大销售,常营镇政府建立了占地40亩的果品交易市场,成立了大棚油桃有限公司,注册了“华寿牌”商标,对油桃实行名牌化包装,进行网上交易。全镇1200多名果品经纪人,活跃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打开了国内市场。2000年,该镇油桃经黑龙江转港贸易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至2001年,全镇油桃发展到1.7万亩,大棚油桃4000多亩。2001年5月,常营被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常营油桃之乡”。

八.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镇康咖啡

镇康咖啡是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的。

镇康县域土壤肥沃,种植及发展咖啡产业的资源和优势得天独厚,适宜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云南省实施“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的推动下,全县咖啡产业发展开始起步,截至2011年底,全县有咖啡种植面积2.5万亩,投产约1万亩,产量5400吨,有咖啡粗制加工厂2个,年加工处理咖啡鲜果达2万吨,产值4500万元。

九.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竹宴席

德昂族的竹宴席,酸笋煮鸡、酸笋煮鱼、黄笋丝炒豆米之类的“竹菜”,配以竹子烧火、竹甑蒸饭、竹筒打水、竹盒装饭,竹勺盛饭,竹筷吃饭再加竹桌竹凳,构成了颇具特色的“竹宴席”。

十.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酸扒菜

镇康酸扒菜是镇康地地道道的风味菜,从县城到农村,镇康人都有做酸扒菜的历史,酸扒菜是镇康人的拿手菜,是镇康人的招牌菜之一。



做一道酸扒菜并不难,但吃起要香味俱全就很不容易。不同的人用同样的材料和同一个人用不同的材料,做出的酸扒菜味道也有差别。镇康的酸扒菜吃起来菜香、汤香、味香,香喷喷的、热腾腾的很开胃。酸扒菜还有药作功效呢!特别对感冒有一定疗效。吃酸扒菜也不挑季节,无论春、夏、秋、冬吃起来都是特别的爽。

太康特产名单大全最新河南太康县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