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市朝鲜族特产 密山市好吃的都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6 07:28:25

一. 河北省 唐山市 丰南 丰南毛蚶

丰南区

沿海产鱼、虾、蟹、贝,尤以毛蚶为多。

二. 黑龙江省 鸡西 密山市 兴凯湖大白鱼

兴凯湖大白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密山兴凯湖大白鱼,学名翘嘴红铂,俗称大白 鱼,鲤科;体长约50—60厘米,体重2—10公斤,浅棕色,银灰色,腹部白色,眼大,口偏上,下额坚厚突出而上翘,生活于流水及大水体的中上层,行动迅捷,善跳跃,性凶猛,以小鱼及挠足昆虫为食。

兴凯大白鱼生活在兴凯湖独特的水域环境中,使其在生理性状上形成一个独特的种群,兴凯湖水质清新、无污染、饵料资源丰富,使得所产大白鱼体色银白、肉质洁白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兴凯大白鱼历来是皇室贡品,也是酒宴上一道佳肴、亲朋好友礼尚往来的贵重礼品,被誉为我国北方四大淡水名鱼之首,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名贵绿色经济鱼类。

兴凯湖水质洁净,营养丰富,利于仔生长,成鱼肉质细嫩鲜美,列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是历代贡品,国宴珍品。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形态特征:体长25.5—72厘米的兴凯湖大白鱼,背鳍Ⅲ7,臀鳍Ⅲ21—27,侧线鳞83—94,鳃耙24—28,下咽齿三行,2·4·4 —5·4·2(2·4·4—5·3·2)。头长为体长的19-22.6%,体高为体 长的21-24.7%,尾柄长为体长的14.8-18%,尾柄高为体长的7.8-9%, 吻长为头长的29.5-36%,眼径较大,下颌厚大,眼径为体长的14.1-25.3%。侧线略居中轴线。鳞片较小,易脱落。背鳍条小于头长。胸鳍不及腹鳍基部。尾鳍分叉较深。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背部和两侧浅棕色或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各鳍灰色或灰黑色。腹腔膜银白色,鳔三室,中室最大,后室小。 (2)外在感官:体色银白,体长侧扁,翘嘴,大眼,背部和两侧浅棕色或青灰色,肉质洁白细嫩,味美而不腥,味道鲜美,特别在清蒸后品尝有一种蟹香味。 (3)内在品质:兴凯湖大白鱼位列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首,是水产品市场中最受欢迎的鱼类之一,一贯被视为上等经济鱼类。其营养成分为: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8%,粗脂肪≥3%,不饱和脂肪酸≥70%,镁≥220㎎/㎏,锌≥9㎎/㎏,钙≥1000㎎/㎏,铁≥10㎎/㎏,磷≥1600㎎/㎏。 (4)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及质量标 准执行(NY5053-2005)。

密山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位于北纬45°01′至45°55′,东经131°14′至133°08′之间。东北与虎林县相邻;北与宝清县接壤;西北与七台河市毗连;西南与鸡东县为邻;东南与俄罗斯水陆相接,国境边界线长265千米,其中:水界235千米。密山市总面积7843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占25%、水面占23%、耕地占50%,故密山素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称。兴凯湖位于密山市东南,距密山市35公里,属中俄界湖,北三分之一的面积属于中国,南部属于俄罗斯。兴凯湖南北长达100多公里,东西宽达60多公里,面积438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69米,最深处10米。兴凯湖大白鱼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我国境内大、小兴凯湖,地理位置介于北纬44°44′至45°24′,东经130°59′至132°51′,面积122700公顷,年产量780吨。

三. 吉林省 延边 延吉 朝鲜冷面

朝鲜冷面的制作材料:

荞麦面1000克,土豆淀粉1500克,精牛肉600克,白菜2500克,梨500克,鸡蛋丝150克,熟芝麻25克,辣椒粉50克,蒜泥50克,姜末3克,酱油600克,醋精25克,芝麻油15克,食碱50克,精盐100克,味精4克。

朝鲜冷面的特色:色鲜艳,面条筋道滑爽,汤味清香可口。

制作方法:

1.将牛肉切成250克重的块,洗净后放入开水锅内,煮至八成熟时,放入精盐、酱油,改用小火煮。

2.葱去皮,胡萝卜用刀刮净,均用微火烤糊,装入布袋内扎紧口,放入八成熟的肉锅内煮。

3.待肉煮熟时,捞出晾凉,切成3厘米宽、5厘米长的薄片。煮肉的汤用箩过滤在大盆中,晾凉后放入醋精、味精即成冷面汤,汤的重量为5000克。

4.白菜打去净老青叶,切成3厘米长的顺丝,加入精盐30克、辣椒粉20克、蒜泥30克、姜末3克搅拌均匀,装入瓷缸内自然发酵2天,即成咸白菜。

5.梨去蒂、皮、核,切成薄片待用。辣椒粉30克、蒜泥20克,用少许冷面汤调匀成粥状,即成调味酱。

6.用30克温水溶化食碱水,把两种面粉搅和均匀,加入1250克开水和成烫面。

7.把面用冷面机压成面条,放入沸水锅内,煮至表面呈现出光泽时,用大漏勺捞出,过凉水,放入箩筐内控净水,再放入案板上,断成约50厘米长的条,盘成团形装碗。

8.碗内放入咸菜帽,浇1匙调味酱,再加少许肉片、2-3片梨片和鸡蛋丝,撒上芝麻,浇入冷面汤,淋上芝麻油即成。

四. 河北省 唐山市 遵化 东陵糕点

产于河北遵化。

其外皮色泽以红、白为主,但所用馅料及装饰不同:松饼色白,上嵌3个核桃仁,内为白糖馅,间有松子仁;玫瑰饼表皮色红,印有6朵玫瑰花瓣,馅以白糖、玫瑰花为主;太师饼表皮色白,沾有芝麻,内为豆沙馅;龙凤饼表皮色红,印有龙凤图案,馅以白糖、香蕉、玫瑰丝为主;山楂桃呈桃形,表皮上红下绿,馅以山楂为主。除“大八件”外,还有“小八件”及蟠龙酥、莲花酥、佛手、菊花、柿花、二龙吐须等多种式样,造型别致,色泽美观,口感酥脆,绵软酥松,味道有香甜、咸、酸诸味。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歙县花茶

歙县花茶:花茶是一种再加工的特种茶。毛茶经过精制成茶坯后,分别用珠兰、茉莉、白兰等各种鲜花,通过窨制工艺技术处理,制成各种品类的花茶。歙县花茶历史悠久,种茶有上千年的历史,花也有上百年的经验。

歙县花茶的茶叶原料是条索紧细,色泽鲜亮,香气纯正,滋味甜爽的烘青。据花茶行家品评:歙县的珠兰花茶,具有独特的清幽纯正的香味,既不同于武汉珠兰花茶的浮香清淡,又有别于福建珠兰花茶浓郁烈香。在1979年全国花茶质量评比中,珠兰黄山芽茶获第一名。

六. 河北省 唐山市 迁安 迁安甘薯

迁安甘薯是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的。迁安市是河北省的“甘薯之乡”。所产甘薯产量高、口感好,市场价格高于普通红薯。

迁安甘薯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含有大量纤维素,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质及膳食纤维,它是当之无愧的“高级保健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所以与大米、面粉混合食用能互补蛋白质。

近年来,迁安市还引进了“七彩甘薯”这一新品种。与传统红薯相比,七彩甘薯不仅薯皮光亮,产量和价格都要比传统红薯高很多,口感和营养价值也比传统红薯好的更多。

迁安市“金鑫”牌甘薯系列产品跨入省级名牌产品行列,并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标识上市。

七. 黑龙江省 佳木斯 桦川县 朝鲜族冷面

朝鲜族冷面是东北佳木斯等地小吃,以它独特的风味闻名中外。主要原料有荞麦粉、小麦面和淀粉,也有用玉米面、高粱米面和士豆淀粉的。加以牛肉汤或鸡肉汤,然后在面条上放一些胡椒、辣椒、牛肉片、鸡蛋、苹果片、香油等调料。冷面既清凉馥郁,又甜美新鲜。因此,朝鲜族群众不仅在炎热的夏天爱吃冷面,而且在寒冬腊月里也喜欢吃冷面。

过去,朝鲜族有正月初四中午,或过生日时吃冷面,据民间传说,这一天吃了细长的冷面,就会长命百岁,命大福大,故冷面又名“长寿面”。更值得一提的是,朝鲜族在后来对冷面做了多方面的改良,有用多种中药熬制后兑冷面汤中。所以在夏季吃冷面,不仅清凉更有解暑作用。

八. 河南省 平顶山市 汝州 汝瓷

汝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坯质好、质明亮、面下呈斑点、隐纹、冰花。为历代珍品。产于汝州市。

汝瓷在我国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首,当时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州是汝瓷的故乡,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汝瓷之乡汝州汝瓷一厂专家们第一批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仿汝器物,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汝瓷厂专家试烧成功并得到陶瓷专家的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从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张名片。汝瓷的典型特色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物产丰富的汝州本是商贾集聚之地,文化积淀由来已久,贞观盛世使汝州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汝州陶器的发展促进了陶瓷业的兴盛,从汝州瓷业的兴盛说明汝州早在远古时代,造瓷工艺已较先进。 汝瓷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据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推论:“从宋微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选为皇室御用珍品,亦称汝官瓷。

“汝瓷”烧造地

北宋时间,北方烧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时属直隶州即现今的汝州市),当时(公元1102—1127年)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地(据《中国美术史》记载)。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南北两大瓷区;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至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至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鼎盛时窑炉达到了300多处,影响扩及到内乡、宜阳、新安及黄河以北等地,是汝窑生产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汝州东北方烧造的是稍有花纹装饰的青瓷,釉色极润泽而带葱绿是早期的产品;南方烧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装饰,隐隐浮现在透明的艾绿釉之下,但制作时代可能晚到南宋;市区出土的大多是汝窑新窑器,多为天青色汝官瓷。汝瓷还生产有天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

烧造“汝瓷”主要原料

唐代,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黄长石、砂岩石、半坡土、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汝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1988年9月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北宋时期官府在汝州设窑场,其产品称之为“汝窑”。 “汝窑”出现的时期在越窑衰败之后,产品主要供宫中御用,御拣退之件,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汝窑胎质细润,多数象点燃过的香灰色。透过釉底处微微带些粉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瓷,风格独特,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汝瓷釉汁莹润,多豆青、粉青、月白、葱绿等。通体有细片,底有芝麻细小支钉,是支烧的痕迹。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汝窑弦纹尊(奁)、洗”,是古陶瓷中罕见的珍品。

相关历史记载资料

宋·周辉《清波杂志》、陆游《老学庵笔记》、周密《武林旧事》、杜绾《石谱》、欧阳修《归田集》、明·曹昭《格古要论》、《正德汝州志》等书,曾记载有汝瓷的始况。 “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清说郛本,曾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的赞语。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虽然元、明、清历代民间窑场仍然不断烧制,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民国27年到30年(1938至1941年),资本家李绍初曾在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亦未成功。 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的多,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正如清道光年间,督学孙灏诗云:“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皿虫为盅物之蠹,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诗人对汝瓷作了高度评价,但也表达了他对汝瓷失传的感慨之情。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鱼咬羊

徽州杂色类名菜,是将羊肉装入鱼肚子而后封口烹制而成。据传说,清代徽州府有个农民带着四只羊乘渡船过练江,由于舱小拥挤,一不小心就把一只成年公羊挤进了河里,羊不会游泳,在河水中挣扎了一会便沉入深水中。由于羊的沉水,引来了许多的鱼,当羊沉入水底时,鱼儿便蜂拥而至,你争我抢地争食羊肉。因为它们吃得过多,一个个晕头转向。恰巧,附近有位渔民正驾小渔船从此处经过,见如此多的鱼在水面上乱窜,心中惊喜万分,忍不住撤了一网。使他奇怪的是,鱼儿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活蹦乱跳,而是一个个乖巧地呆在网里,当渔夫把网收上岸拿到家后,觉得今天的鱼特别重,就用刀切一条鱼的肚子,见里面装满了羊肉。渔民很新奇。就将鱼洗净,封好刀口,连同腹内的碎头羊肉一道烧煮。结果烧出来的鱼,鱼酥肉烂,不腥不膻,汤味鲜美,风味特殊。消息传出扣,当地有些美食家也试着烧成这样一道菜,果然风味不凡,从那以后,当地人就将这样烧成的菜取名为“鱼咬羊”。久而久之,便成了徽菜中的一道名菜了。

古有“羊方藏鱼”,今有鱼腹装羊,夏日吃“伏羊”传统代表作“鱼咬羊”制作方法。

主料:鳜鱼或桂鱼一条约400克、羊腰窝肉250克。

配料:小葱段10克、姜片15克、香菜5克、八角2个。

调料:酱油750克、盐5克、白糖13克、绍酒25克、白胡椒粉7.5克、猪骨头汤750克、熟猪肉100克。

制法:用筷从鱼嘴插入腹中,绞出内脏洗净,羊肉切3.3×2厘米条,焯水沥干。羊肉煸炒放入调料烧至八成拣出调料渣,填入鱼腹

油锅烧至六成放入浸汁鱼下锅,煎双面金黄取出放入砂锅里。将余下1/3各类配料及调料同骨头汤和部分羊肉原汁汤用旺火烧开,移到文火烤半小时,待汤浓、鱼酥肉烂拣渣,撤胡椒粉、香菜,滴明油即成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黟县 泗溪葛粉

黟县泗溪乡的泗溪三宝之一葛粉。

生长于高山上的野生葛草经科学加工后的葛粉是一种天然保健食品,所加工的野生葛粉呈白条状,营养价值高,是清热毒、提神醒脑、静心防暑的理想食品。常饮可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美容等特点。

泗溪乡深处高山密林,土地肥沃,云雾缭绕,气候宜人,自然环境独特,资源相当丰富。生长于高山上的野生葛草经科学加工后的葛粉是一种天然保健食品,所加工的野生葛粉呈白条状,无污色,营养价值高,食法简单,是清热毒、提神醒脑、静心防暑的理想食品,常饮可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美容等特点。

密山市十大特产密山特产可以带走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