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大特产茶 江苏十大特产茶叶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1 13:36:01

一. 云南省 保山 昌宁 尼诺茶

尼诺茶,因产于保山地区的昌宁县尼诺山而得名。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安东尼奥迪到昌宁考察时,饮此茶后赞不绝口。1988年,斯里兰卡茶叶专家戈林到昌宁,品尝后称之为"茶中精品"。尼诺茶"外形条索紧卷,毫锋显露,色绿油润,汤色清澈明亮,清香鲜爽,叶底嫩匀明亮。"

相传早在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昌宁县境碧云寺的僧尼就种植茶叶,品质良好,人称"碧云仙茶"。明、清时期又有发展,现存尼诺山附近温泉乡有株古茶树,其栽培年代距今有200余年。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民开始成片种茶,但由于交通不便,工艺落后,发展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发挥全县70%地区的宜茶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至199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1余万亩,1983年昌宁县被推荐加入全国七省、市茶叶技术推广网络,1985年被列为与浙江富阳、福建安溪、安徽岳西齐名的全国四个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

尼诺山地处低纬高原山地,空气清新,日光充足,山峦重叠,云雾多,雾期长,每当秋末春初雨水稀少季节,尼诺山周围坝区河谷地带多被白雾笼罩;这里土地肥沃,沙质黄壤,结构松散,通风透水,从而形成尼诺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尼诺茶就是以尼诺山一带出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

尼诺茶是精选春茶"一芽二叶"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分筛、拣剔、等各道工序精工制成。据鉴定,尼诺茶的氨基酸含量382.9毫克/克,比同等大叶茶含量高40%左右,水浸出物48.41%,儿茶素为145.8毫克/克。饮用尼诺茶能生津止渴,兴奋提神,调节血压,能促进脂肪消化,防止亚硝酸在人体内合成;能消食健胃,明目清心,被人们誉为"健身美容茶"。( 保山)

二. 广西 梧州 苍梧县 六堡茶

六堡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随着传统侨销黑茶——云南普洱茶需求量和影响力的扩大,同属传统侨销黑茶的梧州六堡茶也为众多爱茶之人所推崇,其独有的风味品质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六堡茶在梧州市的销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为梧州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

六堡茶是广西所特有的名茶,属黑茶类。 产于浔江、贺江、 桂江、郁江、柳江以及红水河两岸的山区,而以梧州苍梧县六堡乡所产的最为著名,故称六堡茶,年产量约为三万余担,除部分内销外,大部分用于出口,销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地区。

六堡茶素以“红、浓、 陈、 醇”四绝著称。其外型色泽黑褐、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回甘、香气陈醇、有槟榔香。品质优异,风味独特。 具有和胃理气、消滞除胀、清热化湿、醒酒、降脂等多种保健功效。在海内外,尤其是在海外侨胞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被视为养生保健的珍品。民间流传有耐于久藏、越陈越香的说法。苍梧县志(同治版本)则有“——六堡味厚,隔宿不变”的评价。而茶中有“发金花”的,即生长有金色菌孢子的最受欢迎。因金花菌能够分泌除多种酶,促使茶叶内含物质朝特定的化学反应方向转化,形成具有良好滋味和气味的物质,其保健功效也特好。

六堡茶是广西梧州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名茶,其产制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很古老的茶制品。据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所载:“南方有瓜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笔香辈。”说明远在五、六世纪时,两广地区的人们已有普遍饮茶的习惯。到了魏晋朝期间,茶叶已经开始制饼烘干,并有紧压茶出现。正如陆羽《茶经》中所云:采之、蒸之、 捣之、 拍之、 穿之、封之、培之、茶之干矣。鲜叶采摘后经过蒸饼捣揉出汁。用手拍紧成形,烘干后成为饼茶、团茶备用。而六堡茶的制法正是源自于这种方法。经过不断的演变,才形成了六堡茶今天的制作方法和品质。

六堡茶的制造采用当地的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采摘标准是成熟新稍的一芽四、五叶,制作方法可分为原料加工(初、精制加工)、 蒸压陈化两隔过程。鲜叶捎经晒凉,即采用绿茶制法。经过特殊的渥堆工序并经干燥后成为毛茶。再经精制,按成品级别进行拼配成为原料,用蒸汽蒸软了投入特别的容器中压紧。成形、包装好的茶放置再通风、阴凉、干湿度适宜、干净卫生无不良气味的地方自然风干一年以上即可上市销售。

六堡茶之五大功效:

1、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

2、保健、减肥、延年益寿。

3、去湿热、防癌、防病。

4、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5、去油腻、助消化、醒酒。

三. 广西 梧州 岑溪 梧州六堡茶

六堡茶是历史名茶。其生产历史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后发酵茶),是广西黑茶杰出代表。清嘉庆年间已列为中国名茶,以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据记载:苍梧县六堡乡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要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味浓而香。蒸制后的成品六堡茶经过散发水分,降低叶温,踩篓堆放在阴凉湿润的山洞,经过陈化后形成色泽黑褐光润,叶底红褐,汤色红浓似琥珀,滋味甘醇,带有槟榔香味的特点。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

六堡茶,“红、浓、陈、醇”,有独特槟榔香气,越陈越佳。六堡茶属黑茶类,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摊青、杀青、揉捻、沤堆、干燥制成,分特级和一至六级。因原产和主产于广西梧州六堡镇而得名,享誉海内外,主销两广、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六堡茶问世饮用延续至今,从历史名茶到成为当今茶叶市场的新宠,是和它独特的风味和保健功效密不可分的。除了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六堡茶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因此六堡茶具有诸多有益人体健康的保健功能。

1、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2、除油腻、助消化、养胃健胃、醒酒;

3、利尿解毒、杀菌消炎防病;

4、降血压、防动脉硬化;

5、防辐射、抑制肿瘤;

6、保健美容、减肥胖、延年益寿等。

苍梧县的六堡乡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1500毫米,无霜期33天。六堡乡属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在境内从塘平到不倚,从四柳到高枧。从梧垌到合口这些村镇,峰峦耸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较大。茶叶多种植在山腰或峡谷,距村庄远达3—10公里。那里是个林区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缭绕。历史上,六堡茶产区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蚕村茶等,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质最佳。据记载:六堡村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昧浓而香,往往价格昂贵。其次为黑石村所产之茶。其山为黑石与坭所造成,溪涧之水长流,故茶树得水足,茶叶大而厚。除六堡外,苍梧县的五堡乡狮寨,相邻的贺县沙田,以及岑溪。横县等20多个县均产六堡茶,邻近的广东罗定、肇庆等地也产六堡茶。六堡大部分为云班石沙岩。风化变成黄赤色沙土,含磷、铁质多,当地主产稻谷、木薯、红薯、木材、松脂、竹、竹纸及茶叶等。

六堡茶为灌木型中叶种,树势开展。分枝密,从芽色分有四种。即青苗茶占60%,紫芽茶占20%,大白叶茶占5%,米碎茶占15%。以青苗茶产量最高。品质也最好。

二年自然生长的茶树高200厘米,树幅80厘米,分枝密。节间3.6厘米。叶片半上斜着生;叶长8.3厘米,宽3.6厘米。叶形椭圆。叶色绿,叶面平滑或微隆,光泽中。叶缘微波,嫩芽梢淡绿色。有少量紫芽。茸毛少,发芽密,持嫩性较强;发芽密度702个/平方米,l芽3叶长6.2麒米,重0.46克,在3月中旬萌芽,4月初开采,属早芽种,萌芽终止期在10月中旬锯齿粗、深而稀,叶身平展稍内卷,叶质中,叶端钝尖;侧脉6—9对。

花冠直径3.9厘米,属中花种。花萼5—7片,绿色,无茸毛;花瓣6—7片,白色稍带绿,子房多茸毛。始花期在10月下旬,盛花期在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开花结果能力强。种子成熟期在10 月下旬。茶果直径1.5—3.4厘米,果皮棕褐色,果实为肾形或球形;果柄长0.6—1.3厘米,果皮厚1.5—2毫米,果实l—3室,每室l粒种子。种子圆形,少数长形。黑褐色。直径i—1.5厘米。

叶片结构:叶厚294.8微米;上表皮厚26.8微米,下表皮厚13.4微米;栅栏组织二层,厚107.2微米。第一层细胞排列较紧密,第二层较疏松;海绵组织厚147.7微水,细胞结构较疏松,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例为0.73:l,春茶鲜叶含水浸出物42.65%。茶多酚28.77%,氨基酸总量3.12%。咖啡碱3.77%,儿茶素143.99毫克/克。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六堡茶清凉祛暑、倍感舒畅。六堡茶在晾置陈化后,茶中便可见到有许多金黄色“金花”,这是有益品质的黄霉菌,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叶汤色变棕红,消除粗青味。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醇素高于其他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血尿酸高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健身减肥。综上所述,六堡茶保健的主要功能是:1、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2、除油腻、助消化、醒酒 ;3、利尿解毒,杀菌消炎防病;4、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5、防辐射,抑制癌症;6、保健美,减肥胖,延年益寿。

六堡茶的品质要陈,越陈越佳。凉置陈化,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一般以篓装堆,贮于阴凉的泥土库房,至来年运销,而形成六堡茶的特殊风格。因此,夏蒸加工后的成品六堡茶,必须经散发水分,降低叶温后,踩篓堆放在阴凉湿润的地方进行陈化,经过半年左右,汤色变得更红浓,滋味有清凉爽口感,且产生陈味,形成六堡茶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

六堡茶一般采用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茶叶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为了便于存放,也将六堡茶成品压制加工成块状、砖状、金钱状、圆柱状,还有散装。其品质特点是:色泽黑褐光润,特耐冲泡,叶底红褐色。

饮用六堡茶时,把六堡茶放在瓦锅中,加入山泉水,明火煮沸后,稍置放,待微温饮用,倍感味甘醇香,有提抻、益脾消滞,生津解暑的功效,若加适量冬蜜搅匀饮之,可治痢疾。储存五年以上的陈六堡茶,可治小儿惊风等症。六堡茶冲泡后隔夜滋味不变,汤色不浊,喝时清凉祛暑。

六堡茶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所辖行政区域。六堡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六堡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指定。

四. 海南省 万宁 鹧鸪茶

鹧鸪茶

鹧鸪茶—据说古代长有鹧鸪茶地方的老百姓,只是上山时顺便采鹧鸪茶叶回来泡茶喝。后来,相传万宁有一家民养有一只心爱的山鹧鸪鸟,这只鸟生了病,该农民翻山越岭上东山岭,采摘鹧鸪茶泡热水给鹧鸪鸟喝,几天后该鸟不但病愈,且活了很久,于是人们从此认识了此茶有保健功用,并取名为“鹧鸪茶”。

鹧鸪茶

又名鹧鸪叶、山苦茶、毛茶、禾茶,属野生灌木,性僻耐干旱,喜欢生长于荒山野岭石头缝中。主产万宁东山岭,叶圆味甘,是一种奇特的野生茶叶。茶树高可达1—3米以上,最高甚至的10米。叶片互生,枝的上部对生,叶片呈圆状卵形,叶片长5-15厘米,顶端尖形,边全绿呈波状齿,背面有少数透明脉点,叶脉呈羽状,叶柄长1-3厘米。

鹧鸪茶

是海南省的一种采用野生的乔木树叶,晾制而成,它没有经过炒茶等传统工艺,因此泡出来的茶水清香中夹着一种植物特有的味道,口感不错。鹧鸪茶甘冽爽口,并有好闻的药香,有清热解毒、清热解渴、消食利胆、降压、减肥、健脾、养胃之效,还可防治感冒,被历代文人墨客誉为“灵芝草”。茶叶香气浓烈,冲泡后汤色清亮,饮后口味甘甜,余香无穷,是理想的解油腻、助消化的保健饮料。我国著名诗人、戏作家田汉当年登东山岭曾写下:“羊肥爱芝草,茶好伴名泉”的诗句。东山羊肥而不膻,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据说这与放养于东山岭的山羊爱吃鹧鸪茶有关。

如今,海南鹧鸪茶已成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甚受到海南岛旅游的世界各地旅客们的欢迎。

五. 西藏 拉萨 达孜区 藏族茶

茶叶深受藏族人民的热爱,有“酷爱饮茶的民族”一说。鱼儿离不开水,藏胞离不开茶,就是藏民族与茶不可分离的渊源的真实写照,更表明了饮茶在藏胞生活中的特殊地位。茶在西藏被加工成许多不同的品种,最常见的有酥油茶、甜茶和清茶。在世界屋脊上,无论您是饥肠辘辘、还是精疲力竭,只要您喝上一碗酥油茶,就会浑身增添力量,顷刻间变得精力充沛、干劲备增,尤其在那狂风怒吼,滴水成冰的大冬天,喝上几杯酥油茶,便觉得全身温暖无比,再冷的日子也能熬过。有人甚至说,当您身体欠佳,卧床不起时,喝上一碗浓茶,便能解毒疗疾,消病去邪。从海拔低的地方登上高原后,常常被那利刃般的寒风刮得肌肤绽开,脸皮皲裂,或许还会被严重的缺氧折磨得头晕、气急、心慌和呕吐,每逢此景,藏族同胞会劝您喝上几杯酥油茶,一切不良反应会逐渐消失。由此可见,酥油茶的奇妙之处。

藏族一般用大茶和砖茶,安多藏区多饮大茶,对产自湖南益阳的砖茶也受欢迎。砖茶为长方体,重量不等,有的达两公斤左右,其最大特点是宜长途运输,便于携带。验其优劣时,看其表面的粗细和薄厚坚硬程度,细而硬则为优质;其次看中间闪烁金色蕾花之多少。煮茶时,先在壶中加入冷水,投入适量茶叶加盖烧开,然后小火慢熬。茶水呈深褐色、入口涩而不苦为最佳。“茶无盐,水一般”,所以绝大部分藏区喝茶时要加入适量盐。此为清茶,是最普通的一种。另有几种别致的煮法,第一种,煮茶时还加入草果、姜片、花椒等一起熬煮。此茶治伤风头痛,味道鲜美可口。第二种是将一种带有药味、细嫩的草叶(形似柳叶),炒成黄色,加入茶汁中久煮,俗称“荩芥茶”,有治伤风头痛之功效。第三种是奶茶,将鲜奶加入已煮好的茶汁中加热即可,其茶味鲜中带甜,可补充人体之营养。第四种是在茶汁中加入红糖,该茶对产妇有很好的治疗保养作用。还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酥油茶了。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的粗制奶油。本来油水很难结合,但藏民族创造性地用反复搅制方法令其二者水乳交融,从而使高原地区有了最佳饮品。它那诱人的香味,入口滑润的感觉,不但藏族喜爱,也使许多喝过的人赞不绝口。

六.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昭平茶

昭平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昭平植茶饮茶活动自古有之。据旧《昭平县志》记载:“象矶山面积极广,地产名茶,味颇佳。”“客之来访,奉之皋芦”。古人所谓“皋芦”即如今之“苦茶”。昭平名茶以象棋茶和藤宝茶的历史较悠久,两茶分别产自县内的象棋山和藤宝山。

旧版《昭平风物志》有这样一段颇为离奇的记载:传说,象棋山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古树参天。很久以前众仙遨游名山大川时,路经象矶山,被周围的山光水色迷住了,便在此憩息观光,并摆出棋盘对弈,仙童将仙丹用山泉化为仙茶,侍奉神仙,众仙一边品茗,一边下棋,好不快活。也许是这里的泉水泡出来的茶味出神入化,越品越感到这茶味非同一般,众仙在离去之际,觉得应该留迹人间,惠及百姓,便命仙童将携来的仙丹撒向山野,然后飘然离去。从此之后,象矶山上的悬崖怪石间,到处都长出了茶叶苗,人们为了纪念之,便将象矶山称为象棋山,山上的茶亦称象棋茶。

县境内的藤宝茶,产自距五将镇政府驻地6.5公里的藤宝山上。此山巅顶云雾缭绕,山间林密藤茂,有多种亚热带动植物,故尚有“万宝山”之称。山间所产藤宝茶,叶细长似竹针状,百姓称其为仙人茶。此茶色红味醇,素获茶客称道。

昭平象棋茶和藤宝茶具有清、甘、香、甜四大特点,开水泡后六、七天也不变质,饮用仍芳香宜人。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总要从几十里外到象棋山、藤宝山采茶,作为招待客人及逢年过节饮用。据民国23年付印的《昭平县志》载:“茶,此为我国出口大宗,如江南之碧螺春、浙江之龙井、福建之武彝、安徽之六保、云南之普耳皆久经驰名。昭平所种若雨水採者名雨前茶,清明前採者名未过清,气味清腴亦不让他。”

昭平处于西南地区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山峦起伏,河溪纵横,耕地面积仅占全县总面积的4.55%,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地形地貌呈北高南低趋势,气温的时差异十分明显,高寒山区与平坦洼地温度差达2℃至3℃,这种地形地貌与气温差异对茶叶的生长极为有利,尤其是藤宝山、象棋山、将军峰等高山生长的野生大茶极有开发价值。

宋淳熙年间,昭平境内先民已开始种植茶叶,但其规模很小。明代初期,明政府为加强南方的统治,再次整修桂江水路交通,使昭平镇、五将、马江等沿岸集市更加繁荣,市场上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五将藤宝山、文竹象棋山、庇江将军峰等周边村寨出现个体农户种植茶园,其生产规模是家庭手工作坊,种植的果种是当地野生绿茶,产品大多数是由商人收购外销。明成化年间,茶叶已成为昭平的传统出口土品,广东等地商人到采茶期都云集产茶地采购茶叶。其中,藤宝山、象棋山等产地生产的“未过清”茶深受客户青睐,远销海外,饮誉东南亚。明万历年间,昭平已有制茶技术和茶文化传统。仙回瑶族乡被誉为昭平的“茶调之乡”,木格乡至今还流行一种采茶戏,其舞蹈动作一般是以模拟采茶劳动中的动作为主。清朝初年,县内有村民从山上移植茶树到村前屋后,以方便日常采摘。此期间,境内桂江、思勤江两岸已开始小规模植茶。20世纪三十年代,昭平各地相继出现分散的小面积茶园,民间茶叶手工炒制作坊逐渐增加。在马江、砂子和昭平等集市有富商从云南引进大茶广为种植,使茶叶产量速增。据旧志载,三十年代全县年出口茶叶30.2吨。

解放后,茶叶加工由民间转为集体,茶业初成规模。六十年代,文竹公社的纸社,在县外贸局的支持下,开发象棋茶园,垦出梯地200余亩,扩大象棋茶树种植面积,使这一名贵得到发展,产量出口最多的年份达59.7吨。至1978年,全县茶园发展至7300亩,年产量150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全县的茶叶加工以茶厂为主。1983年县供销社在马江镇湾岛村建茶厂,并把当地茶场纳入厂辖,建成农、工、商联合经济实体。1987年,县扶贫办大力支持个体企业,使昭平第一个较有规模的茶叶加工个体企业——象棋茶厂在文竹街边顺利建成。该厂技术、种苗和设备均由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提供,始创初期年产茶2.5吨。1988年象棋茶厂生产的“绿茶2号”被誉为广西六大名茶之一。同年,又获得“陆羽杯”金奖,入选《中国茶经》等多种茶名录。九十年代末,昭平绿茶开始形成规模种植,逐渐成为地方特色产业。昭平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作为振兴昭平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培育,着力建设茶业工程,培植出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的将军峰茶厂、大脑山茶厂、凝香翠茶厂、文竹象棋茶厂、古袍茶厂、香茗茶厂等一大批龙头企业。九十年代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昭平县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茶农重茶质、企业重品牌的发展战略蔚然成风。从2004年至2007年本县先后举办了四届“茶王节”活动,茶王节逐渐成为广西著名的茶叶文化品牌和对外宣传窗口。昭平茶屡获殊荣,响誉全国。其中,“凝香翠茗”茶曾获1994年中国“陆羽杯”金奖和1995年全国新技术产品交易会金奖;“银杉”茶1997年和2001年两次获得“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二等奖;“云绿”茶荣获1997年“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名优茶称号;“大脑山毛尖”和“大脑山银毫”双双荣获1997年首届中国(国际)名茶博览会金奖;在首届“桂茶杯”名茶评比中,将军峰“浓香银杉”茶荣获特等奖,“碧翠香”茶获一等奖;“黄花针”茶在第四届“桂茶杯”名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象棋山高山石崖茶”1999年获亚洲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金奖。2002年5月,昭平县将军峰“曲毫茶”、“毛尖茶”、“凝香翠茶”等品牌茶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授予绿色食品证书;2004年4月,昭平县茶叶生产基地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定为无公害茶叶产地,颁发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书。昭平茶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有历史悠久早已蜚声国内外的昭平“象棋茶”、“将军峰银杉”、“凝香翠茗”、“桂江碧玉春”、“大脑山毛尖”等十多个茶系列产品在国内外茶叶博览会上多次荣获金奖。“将军峰”系列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将军峰茶厂成为国家农业部茶叶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定点企业。

七. 湖南省 怀化 通道 通道蜜饯茶

蜜饯茶在通道有“艺术茶”之称,通道侗乡的汉族妇女有制作蜜饯的传统习俗。蜜饯的原料有两种,即柚子和冬瓜。心灵手巧的妇女会用特制的蜜饯刀把原料雕刻成花,鸟,虫鱼等各种图案,然后需要与铜。明矾一道煮熟加糖、晒干,不可在客人们来访时,放上三四片到杯子里,加糖冲开水就行了。

八. 浙江省 金华 东阳 东阳茶

产品名称:东阳茶

产品产地:浙江东阳

产品特性:东阳火腿形如竹叶、皮薄骨细、腿心饱满、精中夹肥、油而不腻,瘦肉细嫩、红似玫瑰,肥肉透明、亮若水晶,咸淡适口、香气浓郁,素以色、香、味、形“四绝”著称。

产品历史:东阳种茶已有1100多年历史,“东阳春芽”名茶在唐代即负盛名,为朝廷贡品。天坛牌特级珠茶,在1984年西班牙马德里第二十三届国际食品评选大会上获金奖。

产品简介: 东阳种茶已有1100多年历史,“东阳春芽”名茶在唐代即负盛名,为朝廷贡品。天坛牌特级珠茶,在1984年西班牙马德里第二十三届国际食品评选大会上获金奖。

产品功能:人脑清楚,精神爽朗,提神解乏,消除疲劳,可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刺激肾脏,增强心肾功能,排毒等

九.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高山云雾茶

产品名称:高山云雾茶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味醇、色秀、香馨、汤清

产品简介:高山云雾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汤清”而久负盛名。畅销国内外。仔细品尝,其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碗中。若用幕阜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风味独特的云雾茶,由于受高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形成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含单宁,芳香油类和维生素较多等特点,不仅味道浓郁清香,怡神解泻,而且可以帮助消化,杀菌解毒,具有防止肠胃感染,增加抗坏血病等功能。赞美高山云雾茶云:“高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产品历史:高山云雾茶系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始产于汉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种历史,宋代列为“贡茶”。

十. 安徽省 六安 霍山 霍山黄大茶

霍山黄大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霍山黄大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大茶:产于霍山、岳西、金寨、六安等地。以霍山县产量最大。其外形梗长叶大,色泽鲜润,梗身金黄,俗称“金枝玉叶”,开汤后,汤色金黄明亮,焦香味浓重,香高耐泡,饮之有消垢腻、去积滞之作用。

霍山黄大茶是黄茶的一种,产于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等地,也称皖西黄大茶,以霍山县大化坪、漫水河,金寨县燕子河一带所产的为佳。

介绍

霍山黄大茶,属黄茶,亦称为皖西黄大茶,产于安徽霍山、金寨、六安等县,其中以霍山县大化坪所产的品质最佳。黄大茶的采摘标准是一芽四、五叶,叶大梗长,黄色黄汤,因而得名。近年来,为迎合外销市场需要,该地区更多生产的是红茶、绿茶,而黄茶的生产日渐减少,但仍保留一定数量的黄大茶生产,以满足内销市场。

特点

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部似鱼钩;色泽金黄油润。内质:香气为高爽焦香;滋味浓厚;汤色黄亮;叶底绿黄。

判别

因大枝大叶的茶比较罕见,通常作为判断该茶真伪的一个特征。

地域范围

霍山黄大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霍山县所辖的衡山镇、大化坪镇、太阳乡、太平畈乡、上土市镇、漫水河镇、落儿岭镇、诸佛庵镇、黑石渡镇、佛子岭镇、磨子潭镇、东西溪乡、单龙寺乡、下符桥镇、但家庙镇、与儿街镇等16个乡镇130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2′00″~116°32′00″,北纬31°03′00″~31°33′00″。种植面积8000公顷,年产量1500吨。

南京特产茶有哪些江苏特产什么茶好喝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