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鸭梨是哪里的特产 鸭梨哪里产的特产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5 00:54:48

一.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武陵源 葛根茶土家(族)人的甘露

    采用湖南省西部--张家界高山区的野生葛根加工。    葛根茶是一种纯天然、无任何污染、未加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饮品,富含钙、铁、铜、锌、硒、磷元素及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十八种氨基酸。    葛根是一种野生植物,生长在无污染的高寒群山之中,可生食,也可入药。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对其功效有详细记载。中医认为葛根味甘辛,性平无毒,食之可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同时因它含有大量的黄酮素化合物,故能降压退火、抗病解毒、防癌抗癌。    长期饮用,有补元气、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显著疗效,还有养血安神、滋阴壮阳、健脾益胃、活血通脉、降压减肥、养颜美容之功效。    饮用方法:取葛根茶0.8克左右放入杯中,然后用95度左右的开水加上盖浸泡1--2分钟,即可食用,也可直接食用。( 张家界)

二. 河北省 沧州 泊头 泊头鸭梨

泊头鸭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泊头鸭梨种植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泊头鸭梨以个大、皮薄、多汁、形美、高糖著称于世,1995年荣获国家颁布的绿色食品证书。目前,全市果树面积已达60万亩,年产鸭梨2亿公斤,小枣2000万公斤。鸭梨出口量3000万公斤,占河北省鸭梨出口量的三分之一。泊头鸭梨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各县市之首。采用果树新技术培育的“中华雅梨”,可与日本的“水晶梨”相媲美,深受国内外客户欢迎,畅销加拿大、美国、新加坡、菲律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鸭梨种植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泊头鸭梨被《中国果树志》列为梨中上品,并多次在全国性优质水果评选活动中获奖

泊头鸭梨的栽培历史远溯至西汉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境内梨的品种繁多,种类不下百余种,其中以鸭梨最著,黄梨次之。鸭梨源于形似填鸭而得名,历史上曾因地理方位有“交梨”、“瀛梨”等名称。隋唐时期梨树种植已较为普遍。更为广泛的种植是在明代,宣德年间,交河知县林俊颁令境内民家务种梨枣,以备饥荒。后经自然灾害和战乱,梨业发展濒临绝境。清末民初时期受运河航运和津浦铁路影响,梨业得以迅速发展。

1953年,交河县梨果产量居全国县市之首,达到1592万斤。1958年9月,国家农业部在交河梨区召开果木树木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交河县梨果生产的经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专程到齐桥拍摄了鸭梨生产大丰收的新闻简报。1962年,交河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外贸出口鸭梨生产基地。1985年,农牧渔业部确定泊头市为梨果生产基地,成为国家4个重点梨果生产基地之一。“运河牌”鸭梨同年被列为国宴特供果品。1991年,泊头举办首届鸭梨节,时任国家政协副主席王任重亲笔题词:“中国鸭梨第一乡——泊头。”2005年“泊头鸭梨”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9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被评为“河北省2011年度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提高先进县”。2012年我市被评为“河北省十大果品特色县”。

泊头鸭梨以个大、皮薄、汁多、肉细、味甜、形美及其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而名扬海内外,具有祛痰止咳、保护心脏、减轻疲劳、增加心肌活力、降低血压等功效。全市果品种植面积57.5万亩,年产量60.2万吨,年产值11.6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9%。其中,梨种植面积25万亩,均为标准化果园,其中高标准梨园2500亩。年产量48.5万吨,年产值7.8亿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市首位。

三.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四.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五.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六. 河北省 石家庄 正定县 河北“天津鸭梨”

河北“天津鸭梨”:因历史上由天津经营出口,故名。据《史记》载:“真定御梨,大如拳,甘如蜜,脆如菱”。真定即今正定县,因汉时正定府产鸭梨为宫廷御用品,故称“御梨”。

七. 河北省 石家庄 辛集市 潭家洼鸭梨

后营乡西王封村:潭家洼鸭梨。

八. 河北省 沧州 青县 盘古鸭梨

盘古鸭梨

该品种树势健壮,树皮暗灰褐色,一年生枝黄褐色,多年生枝红褐色,成枝率低。叶片广卵圆形,先端渐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广圆形,果实外形美观,梨梗部突起,状似鸭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初呈黄绿色,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主要特点是果实中大(一般单果重175克,最大者400克),皮薄核小,汁多无渣,酸甜适中,清香绵长,脆而不腻,素有“天生甘露”之称。内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在维生素B家族中堪称佼佼者。含粮量高达12%以上,可贮藏保鲜5-6个月。具有清心润肺、止咳平喘、燥利便、生津止渴、醒酒解毒之功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近代医界用以治疗肺炎、呼吸道疾病、肺心病、高血压等症,疗效显著。还可以加工为罐头、梨脯、梨酒等高级食品和饮料。

九.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金灿灿的小麦

固原小麦胚乳丰盛,麦粒皮厚、籽重、质量好,用它磨制的面粉粉质柔韧,尤其适合精制各种糕点和面条。固原人做面条的技术超群,擀、揪、拉、削、扯,样样在行。用小麦面粉炸制的馓子、油香等食品,金黄透亮,香脆可口,深得回族群众喜爱,是欢度“古尔邦节”、 “开斋节”等不可缺少的食品。汉族群众在定亲、送礼时也用小麦面粉蒸成大馒头,大馒头的顶端涂上红点,作为吉庆、祝福的象( 固原)

十.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精致的银饰

精致的银饰——荔波境内的布依、水、瑶、苗等民族都十分看重银饰,尤其是水族,有“水家结婚定要银”之说。其生产的水族龙头手镯1985年获省部优称号;布依族四季手镯,1987年荣获省优称号;瑶族银鸟1989年获省优和设计二等奖;水族压领1991年被获省优称号,荔波银器厂1991年被国家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定点单位之一。1993年荔波银器厂全部产品参加杜鹃花节展销,荣获产品信得过证书。
鸭梨是哪个地方的特产特产鸭梨产地省份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