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麻栗坡有什么土特产 文山州麻栗坡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0 07:17:33

一.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腊猪脚

生猪脚经腌制后,滤干水分,用松毛或甘蔗渣烧火薰烤一两个月即可。一般在冬腊月加工,全年都可食用,味道鲜美,香味十足。

二. 云南省 文山州 丘北县 醉虾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普者黑不仅以其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倍受游客青睐,而且很多民间小吃也让游人津津乐道。居住在丘北一带的人民,祖祖辈辈都习惯做一道鲜美可口的佳肴——醉虾。只要客人来到普者黑,好客的当地群众就会端出一碗醉虾来款待宾朋。

“普者黑”彝语,意为“装满鱼虾的湖泊”。普者黑46个湖泊犹如撒落在大地上的珍珠串连在一起,水生动物极为丰富,名贵鱼种有银鱼、黑鱼、花鱼和弓鱼,还有数量不少的虾和蚌。这里的群众都喜欢吃鱼、虾,著名的地方小吃都有醉虾。

每当夏时,家家户户常有活虾上桌,浇以烈酒陈醋,虾被剪去须角,但仍能跳出碟外,又称“满台飞”。以酒醋醉虾,即可上桌。据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传说,古时候有一嗜酒者花样翻新,喝温酒,从篓内抓把活虾往酒中扔,那些活蹦乱跳的虾焖在酒中,手舞足蹈一会儿就“酣醉”不动了,蜷曲的身子渐渐鲜红起来,众人正惊诧之际,那人捞出虾来蘸了酱油和醋便吃了起来。大家一尝,果真好吃,从此,美食“温酒醉虾”便成为当地一道名菜。


三. 云南省 文山州 麻栗坡 玉尔贝矿泉水

玉尔贝矿泉水是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的。玉尔贝矿泉水水源是在麻栗坡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浩瀚的原始森林内,地处老君山山脉南端一座半山上的片麻花岗岩地带。

玉尔贝“矿泉水所用水源水质清冽、甘甜、纯正、无污染,恒温18C,矿化度69.89—83.85mg/L,PH值6.3—7.6,属国际流行的低导热、低电导率、低钠、低矿化偏硅酸型,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用玉尔贝矿泉水,泡茶,茶杯不会起垢圈;煮沸,几十年容具不会起水垢;冰冻数次依然清冽、甘甜、纯正特点。

四.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广南酱油

广南酱油是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的。广南酱油原料选用黄豆、糯米、麦芽、红糖、蜂蜜、麦麸等合制而成,呈深板栗色,酱汁色黑透红,味香回甜,浓郁爽口,久贮不霉变。

广南酱油,又名清酱。原称“涌丰号” 酱油,是地方传统调味品。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清同治年间曹家和蒙家创办酱园,有“曹清酱” 与“蒙清酱” 之称。业主曹文彩夫妇自清同治二年(1863年)始建缸生产,其子曹绍武继承父业并扩大生产,后由他的儿媳掌握配方,继续保持产品质量。30年代“涌丰号” 还在昆明东寺街设店铺经销。进入公私合营后,“曹清酱” 的配方被保留下来,1957年7月以后,国营糕点厂、酱菜厂和莲峰粮管所各有一个车间生产广南酱油。

广南酱油特点之一是对投料季节选择性很强,非常重视最佳投料期,且发酵为一年周期,故能较好地使原料中蛋白质充分分解为氨基酸,使产品脂化较好而达到鲜甜香醇;另一特点是利用自然菌群的作用,使多种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互相拱促,在熬制时加入适量的蜂蜜和比例较大的糯米胎糖,产品浓度一般为34—36度,呈深板栗色,酱汁色黑透红,味香回甜,浓郁爽口,久贮不霉变,是炒菜、凉拌菜的优质调味品和添加剂。原料选用黄豆、糯米、麦芽、红糖、蜂蜜、麦麸等合制,色鲜味美。80年代后恢复广南酱油名牌,其产品不但行销本县城乡,还远销广西、昆明、蒙自、文山州各县等。

五. 云南省 文山州 富宁县 文山风味小吃

文山风味小吃

六. 云南省 文山州 马关县 塘房桔

塘房桔是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南捞乡塘房村的。塘房桔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皮薄、肉嫩、香味独特、汁多化渣、酸甜可口、成熟期晚等特点。

塘房桔是马关县最具地方特色的柑桔品种,在马关县南捞乡塘房村民委员会的塘房村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皮薄、肉嫩、香味独特、汁多化渣、酸甜可口、成熟期晚等特点,在众多柑桔品种中,赢得了消费者的普遍赞誉,被称为"桔中之王"。

塘房桔在20世纪80年代前,主要以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为主,基本没有生产规模。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种植面积逐年有所扩大,但发展速度特别缓慢,到20世纪末的2000年,种植面积仅有639亩。"十五"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群众种植塘房桔的积极性猛增,仅2001年就新植塘房桔3200亩,当年挂果面积509亩,总产量88吨,总产值83.4万元,群众看到种植塘房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后,更坚定了种植塘房桔的决心和信心。据统计到2007年底,塘房桔的种植面积发展到8767亩,初步有了一定的种植规模。其中:挂果投产面积3166亩,总产量达到950吨,总产值达到344万元,当年桔农户均收入8600元,其中: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有12户,收入在1-5万元的有88户。

七. 云南省 文山州 丘北县 腻脚酒

腻脚酒产于丘北县腻脚村,因地得名。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郑家继刘家(贵州人)开办酒坊,至嘉庆年间“酿酒兴盛”。湖广总督,辛亥革命陆军上将黎天才(彝族),1922年回乡省亲时,喝了腻脚酒说“吾戍马一生,喝过不少好酒,相比之下,腻脚酒堪称佳酿,不辱彝乡矣。”

腻脚酒以高寒山区生产的玉米为原料,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用当地塘蓄雨雪水,配以特制曲药,通过固体发酵蒸馏而成。每年农历8月,是制曲药的最佳时期。每做一窝曲药,需备干透绿叶子藤(藤科草本植物)、白头翁(中草药)等放于干净的木盆中,搅拌,然后捏成重3两一个的糊药团,逐个放于铺有青松毛的楼板上,再用青松毛严密围盖,使其“发汗”(发酵),3~4天后进行“翻身”(上下换位),再让其“穿衣裳”(用玉米面、荞面、高梁面等面粉粘裹药团)2~3天,待曲药表面呈现绿色或灰白色,拣出放在阳光下曝晒,2小时翻动一次,晒干后装入竹萝,吊于干燥处待用。用时,将曲药取出磨细,撒入酒饭内拌匀,经过发酵后上甑蒸馏出酒。除特制曲药外,更重要的是有当地的独特水质和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

腻脚酒再经过窖藏(用陶器装酒)陈化半年以上,其味更加浓郁甜香。腻脚酒注册商标为云南文山优质腻脚酒和印有“NIJIAOJIU”汉语大写拼音字母。早在1982年,云南百余种清酒评比中,腻脚酒名列前茅,专家们的评语是:“腻脚酒属于小曲酒,色清亮透明、味甘醇,有余香,无异味”。而顾客的评价是“小茅台”。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八. 云南省 文山州 麻栗坡 坨肉

坨肉

坨肉是彝族人民吃肉食的基本制作方法。

在制作上,不论猪、牛、羊,宰杀后均连骨带肉切成如拳头船大小的块块,用清水煮至八成熟,便捞入簸箕内,撒上盐巴来回簸荡,使盐渗入即可食用。吃时除放盐外,不放任何佐料,也不用碗筷,直接用手取而食之。吃时佐以小凉山土法腌制的一种干酸菜汤(有克油腥的作用),将砣砣肉抓在手上,边啃边嚼,由于这种肉做法特别,又不是很肥,吃起来越嚼越香,越吃越胃口开。

坨坨肉制作的诀窍是掌握适当的火候,火候不到不熟,过迟肉绵。彝族制作的坨坨肉,既鲜又香,别有风味,特别是选用四五斤重的仔猪肉。

九.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广南扁米

清康熙年间开始制作,有200多年历史,是广南的一道传统美食。具有色泽青绿、光滑柔嫩、颗粒扁平、软糯可口、清香回甜等特点。

十.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凉卷粉

广南凉卷粉以本地产白料或红料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艺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香、味、鲜特点,食用老幼皆宜,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都可作小吃或正餐食用。

文山必带的十大特产文山特产有哪些值得带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