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平湖市特产零食 平湖必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09 14:29:32

一.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木雕竹刻

乌镇的手工艺十分发达,从日常竹木用品到工艺品,无不体现乌镇人的聪慧灵巧。一件件精美的木雕、根雕、竹刻,浑然天成,朴素却又别具匠心。

二. 浙江省 嘉兴 海盐 小香薯

香薯作为一种地下块根作物,生长在青山绿水的丘陵地带,病虫危害轻,生产上根本不用农药、化学肥料,是一种安全、无污染的绿色生态食品。

香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氨基酸、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钙、钾、铁等10余种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全面的健康食品。

香薯的热量只有同等重量大米的1/3不到,而且几乎不含脂肪和胆固醇,是很好的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能健康食品。

香薯含大量膳食纤维,能够有效刺激肠道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生率,是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保健食品

三.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檇李

檇李为李中珍品,它是桐乡著名的土。古代常作进贡帝王之“贡果”,闻名遐迩,檇李原产于古檇李城附近。《春秋》杜预注曰:“吴郡嘉兴县西南有檇李城,其地产佳李故名。”据说,古檇李城就在桐乡百桃乡境内。如今古城已无踪影,但檇李仍有出产。百桃乡桃园村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檇李园。附近农家也都栽有檇李。这里出产的檇李,果形硕大,味道鲜美,每颗檇李果底有一个小小的印痕,形同指甲印。据传,这是美女西施留下的印记。 ( 嘉兴)

四. 浙江省 嘉兴 海盐 海盐一口茄

“一口茄”属袖珍型珍稀蔬菜,该茄子在全国种植面积少且难腌制,本品从采摘到成品只用5天时间,采用独特工艺制作,使“一口茄”皮爽口肉鲜嫩富有营养。

经科学分析发现,茄子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糖及矿物质,是一种价廉物美的佳蔬。100克茄子含维生素P高达720毫克,不仅在蔬菜中出类拔萃,就是一般的水果也望尘莫及。维生素P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黏着力,改善微细管脆性,防止小血管出血。此外,茄子纤维中所含有抑制角苷,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一口茄,属小型的紫茄子,全国种植面积稀少。将其加工成酱菜后,不但功效不变,而且吃上去皮更爽口,肉更美嫩,让你吃了就难忘。

五. 浙江省 嘉兴 海宁 硖石灯彩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硖石灯彩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硖石灯彩”是海宁民间艺术的奇葩,源于秦代,盛于唐宋。与“硖石灯彩”相随的“灯会”、“灯展”自南宋以来,在民间历代相沿,蔚然成风。

“九陌联灯影,前门共月华海”。海宁硖石镇的民间元宵灯会,素以灯彩之针工精细,良宵迎灯盛况,享有“江南第一灯会”的誉称。正是农历三月十三。

“硖石灯彩”工艺独特,其制作主要以拗、扎、结、裱、刻、画、针、糊“八字技法”见长,尤以针刺花纹精巧细美取胜,制作精巧,细腻秀丽,玲珑剔透,经千百年的锤炼,成为融声、光、电、建筑、书、篆、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传统工艺品。

海宁硖石灯彩早在宋代就被列为贡品,在宣统2年“南洋劝业会”和1934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大奖,1955年,周恩来总理将一对硖石灯彩作为国礼赠送给斯里兰卡贵宾,1992年全国花灯邀请赛,参赛的14盏硖石灯彩全部获得一等奖,轰动全国灯彩界。1994年海宁市人民将两对硖石灯彩分别赠送给新加坡内阁资政和新加坡中华总商会。2001年2月,硖石灯彩在新西兰展出,海宁市人民将两对灯彩分别赠送给奥克兰市政府和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再一次在异国他乡引起轰动。

硖石灯彩,是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又是海宁三大文化(灯文化、潮文化、名人文化)之一,以针刺工艺独树一帜,堪称“江南一绝”,誉满海内外。1959年版《辞海》灯彩:“浙江的灯彩,则以针刺花纹著名。”它的起源甚早,“相传源于秦,始于汉,盛于南宋,绵延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南宋朝时,金兵已入寇中原,高宗赵构迁都临安(今杭州),偏安于半壁江山,为了-,元宵放灯已发展到新的高峰,扎灯、赛灯、赏灯蔚然成风,据《武林旧事》和《乾淳岁时记》等记载,当时,进京朝贡的灯品,有福州的白玉灯、安徽新安琉璃灯、江苏南京夹纱灯、常州料丝灯、苏州罗锦灯、杭州羊皮灯和硖石万眼罗灯等。正是各具特色,争奇斗妍。灯品中尤以针工细密的“万眼罗”最奇,南宋诗人范成大《灯市行》中有“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诗句,点出了它比用轻罗、织锦剪裁结扎的罗锦灯更加精细、美观,当年硖石灯彩进京朝贡,被选为“灯彩精品”而悬挂在临安(杭州)东华门外凤楼前,故许葆翰(1866—1942)《硖川灯市》诗有“东华门外凤楼前,博得虚名非一年”句。

硖石,古时曾先后是长水、由拳、嘉兴、盐官等县的县城,自唐永徽六年县治南迁后,遂以“双山夹水”改名“硖石”,是浙北诸郡市镇之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们自秦汉以来,一直以制作灯彩为乐,出精品为荣,何论它的造型或样式,绝非他乡的灯品可以媲美!自古以来,在硖石从未有过以买卖为目的之“灯市”,也无靠扎灯为生的专业艺人,这些“灯彩艺术家”都来自丝绸、土布、药材、米业、袜业等商号的老板、店伙,也有医生、画师、教师和手工艺者,还有家居老人,民妇等,其中,不乏“灯彩世家”,都是世代相传,兴之所至。硖石灯彩赛会,历来不重元宵节。许葆翰《硖川灯市》诗云:“紫硖灯夕无定时,十年一度春三月。三月清明谷雨间……”。近代著名学者、里人张宗祥(1882—1965)在其遗著《铁如意馆碎录――硖琐记》中有《纪灯》一文也说:“硖以灯名。灯不在灯节,在正二月、二三月之交。不悬于市,不架为山。小者持之手,悬诸竿,大者数人肩之,周一市,故俗名之曰:‘迎灯’。灯不年年有,即有,不年年盛;即盛,不年年同。”故硖石灯会,自古以来,多数在清明节前后举行,是为了祭奠社稷之神――大禹、秦始皇二神,与全国各地盛行的“元宵灯会”毫不相干,所以说,硖石灯彩决非起源于宫廷,而是来自民间,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对全国乃至世界产生这样大的影响这是可以想见的。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海宁市的陈伟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六.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千福蜜梨

产品名称:千福蜜梨

产品产地:浙江省嘉兴市

产品特性:外形美观,果肉白嫩,果汁丰富,口感香醇,滋味甘甜。

产品成分:维生素、游离酸、果胶质、蛋白质、脂肪和钙、镁、磷、铁等营养成分。

产品功效:生津止渴、暖胃、帮助肌肤补充维他命,促进血液循环等食用功效

产品简介:“于城牌”千福梨——色味俱佳,优质无污染,以其美观的外形,黄褐色的色泽,白嫩的果肉,丰富的果汁,甘甜的滋味,成为于城牌水果后起之秀。“于城牌”千福梨以千福村优质梨为基地,已经形成翠冠、脆绿、清香、矮档等早熟、早中熟、中熟、中晚熟、晚熟的不同时令,多个优质品种搭配的种植结构。在蜜梨生产环节上推广一枝多品种嫁接、开心矮化、挂花枝三疏、配方施肥、果实套袋等一系列高效优质的管理措施,追求品质,控制产量,良种加良法,使梨产品外观美,内在品质好,耐贮运,产品十分畅销。

产品历史:惠民镇位于嘉善县城东郊,距县城4公里,毗邻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平湖市新埭镇和钟埭镇,东距上海市区95公里,西至省会城市杭州113公里,北接苏州92公里。沪杭甬高速公路贯穿境内,集镇至沪杭高速公路大云出口处4.5公里,镇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4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万亩,辖1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2.18万人,外来人口1万余人。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15。惠民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环境优美。境内有民国总理钱能训墓和唐朝宰相陆贽墓遗址。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惠民镇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百姓致富工程”,工业经济逐步形成了以开放型经济为龙头,以木业、电子、服装、机械、箱包为主导的产业新格局。 全镇现有203家企业,职工总数达1.2万多人,全年实现工业销售29.5亿元。外贸自营出口4612万美元,现有直接出口企业16家。全镇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4家。近年来,园区建设不断加强,功能不断完善,去年先后被市政府命名为“嘉兴市十强乡镇工业园区”、“嘉兴市重点工业园区”。2003年招商引资综合成绩名列全县第三位、全市第十二位。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坚持发展以鲜销农产品为主的城郊型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先后形成了蜜梨、蚕桑、春大豆、瘦肉型猪、大棚蔬菜、特种水产和苗木等生产基地。

七.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烘豆茶

乌镇人称喝茶为吃茶。薰豆茶又称烘豆茶。豆茶的主要原料是薰豆。薰豆是乌镇特有的加工方式,选用秋季上好的嫩晚黄豆,以香粳豆为佳。将新鲜晚豆在淡盐水中煮到半熟,捞出后沥干,然后盛在铁筛中,架在炭火上烘薰。用来烘薰的必须是炭火,不可用柴火或煤火,否则会沾染烟火气和煤气。文火烘薰至青豆表皮起皱,有香气逸出即可。这样烘成的薰豆,熟而不焦,酥而不硬,清香可口,余味无穷。

薰豆茶还得有一些辅料,如桂花、炒芝麻、橙皮、萝卜丝、苏子、炒柏子等。桂花香气馥郁,芝麻补血,橙皮通气,苏子则有降气平喘、化痰止咳之功效。独特的主辅料相配,薰豆茶遂成为一道富有滋补功能的待客上品。饮用时,客人可根据喜好,放少量盐粒以吊味。

八. 浙江省 嘉兴 海宁 海宁缸肉

海宁缸肉是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的特色美食。海宁缸肉色同琥珀,入口则消,含浆膏润,不油不腻,特异非常。它不是东坡肉,而是东坡肉的“娘”。

用缸煮肉,为海宁一大奇观。在海宁每逢过年过节,设宴招待亲朋好友之时都可见到缸肉(俗称“酥肉”);敬神祭祖,喜庆宴会,招待贵宾友人时,缸肉也必不可少。

凡用缸煮其肉“色同琥珀,入口则消,含浆膏润,不油不腻,特异凡常。”在我国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经之一《礼记•内则》“淳熬”篇可查到缸肉的用火之法;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求》“炙法第八十”又有发展。是谁发明用缸煮肉?在烹饪学中寻到:陶烹时代陶器的发明是烹饪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先民有了陶质的缸、罐,不仅有了容器,也可用它作饮具;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证实了这六千年前仰韶人用泥质较细的黄土作胎,为了增强耐火性能,在陶土中渗和适当的沙子烧成砂陶。七千年前河姆渡人的饮具中,有陶釜,这就是改进的陶罐。此后,把食物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煮熟,就成了用缸煮肉的烹饪方法。海宁就一直保留着这一祖先煮肉的方法,至今已逾七千年。(就这“海宁缸肉”也可获个世界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宁缸肉”的又一大提升,就是北宋熙宁八年(1075)六月,苏东坡来海宁撰《安国寺大悲阁记》。他是美食家尝到海宁缸肉后大为惊喜,并亲自为此进行了佐料调整。元丰二年(1079)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常与一批怀才不遇的墨客骚人一起饮酒解闷,吟诗消愁。他即把用缸煮肉之法,改瓦罐煮给友人吃,并告诉好友罐不及缸,缸可煮猪一头,那煮出的肉才叫美。有名的《食猪肉诗》便是当时的作品:“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摧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诗中详细介绍了缸肉的煮法。后来在杭州任知府他就用此肉慰劳修苏堤的民工。后苏东坡又在眉州、杨州、常州居住,随即“海宁缸肉”大为流传。因他的传播人们却习惯称“东坡肉”了。但“海宁缸肉”不管怎么叫,它已成为人间美食之精华。

九. 浙江省 嘉兴 平湖 平湖西瓜

产品名称:平湖西瓜

产品产地:浙江嘉兴

产品特性:糖度高、汁多、瓤细、皮薄

产品成分: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果胶物质、纤维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B2、A、C、胡萝卜素和尼克酸等

产品季节:夏季

产品功能:消烦止渴,解暑热,疗喉痹,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疮

产品历史:我国种植西瓜则以新疆为最早,古籍对此有诸多记载。宋代欧阳修于《五代史》中说,同州郃阳县令胡峤为辽军俘去,在契丹做官七年,他在这里“始食西瓜”,并获知契丹西瓜是由回纥传入的信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说:“契丹破回纥,始得此种,以牛粪覆而种之。”又言:“按胡峤陷虏记言:峤征回纥,得此种归,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五代时,回纥的中心已由漠北转到今新疆地区,由此可见我国内地在1000年前才开始种西瓜,其瓜种则由新疆经北方而传入。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也说:“西瓜,种出西域,故名之。”更能说明问题的史料,有11世纪马赫穆德·喀什噶尔在《突厥语大词典》中的记载。据该书云,10世纪时,今南疆及中亚地区已广泛种植“塔吾孜”(西瓜)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0土了1000多年前的西瓜籽,这个事实无疑又为上述史籍的记载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产品简介:平湖西瓜已有七八百年的栽种历史。它具有糖度高、汁多、瓤细、皮薄等优点,被誉为“江南第一瓜”,盛名海内外。明代“产虹霓堰者佳”。二十世纪初引种形似橄榄的马铃瓜,尤以南门外曹况港(今胜利乡)所产为著名,曾远销香港、澳门、南洋等地。解放后,不断引种外地瓜种,瓜形由长变圆,俗称“解放瓜”。60年代起,马铃瓜又被优良新品种“中育”系列所代替。1980年,在浙江省西瓜鉴定会上,平湖引种的“中育一号”西瓜赢得“头名状元”的美称。近年来选育了“平优一号”西瓜,肉脆汁多,味甜爽口,成熟早,产量高,已成为平湖西瓜的当家品种。“平优一号”在上海经济区西瓜品种品评会上和浙江省中熟西瓜品种区试中,分别获质量第一各省丰收奖。

十. 浙江省 嘉兴 海宁 斜桥榨菜

产品名称:斜桥榨菜

产品产地:浙江省嘉兴市斜桥

产品特性:质地脆嫩,色泽鲜艳, 咸辣适度,味鲜爽口。

产品成分: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 灰分,钙,磷,铁。

产品功效:清心开胃,健肤美容的功效。

产品简介:菜头经盐腌后压榨,除去一部分水分。榨菜即因此得名。然后加盐和十多种香料及调料(干辣椒粉、花椒、茴香、砂仁、胡椒、山柰、甘草、肉桂、白酒等),装坛,封口,在阴凉处存放。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坛里的榨菜先经酒精发酵,后经乳酸发酵,产生特殊酸味与香味,就成为榨菜了。中国榨菜、欧洲酸菜和日本酱菜,被誉为国际三大名腌菜,以海宁“斜桥”牌为代表的浙式榨菜与川式榨菜齐名列为中国名榨菜之最,斜桥榨菜以其色香味俱佳、入口脆嫩而深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

产品历史:榨菜起源于涪陵城西邱寿安家。邱寿安,清光绪年间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院人,早年在湖北宜昌开设“荣生昌”酱园,兼营多种腌菜业务,家中雇有资中人邓炳成负责干腌菜的采办整理和运输。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下邱家院一带的青菜头丰收。邓看到菜多难于加工,与邱家妇女们商量,试着仿照大头菜的全形腌制法,将青菜头全部制成腌菜。制好后,邓顺便捎带两坛到宜昌供邱尝新。邱又用它待客,亲友及同行一致觉得鲜香可口,为其他酱腌菜所不及。邱顿生谋利之念,决定将它投入市场,次年(1899年)正月,邱赶回老家,以邓炳成为技师安排大量制造青菜头腌菜。初腌后,用压豆腐的木箱榨除盐水。邱把这种用木箱除盐水后制成的新的腌菜制品取名为“榨菜”。当年生产80坛(每坛折合25公斤),全部运销宜昌,获利十分可观。邱于是严令家人及长工保密加工方法,连年扩大生产和销路。光绪三十四年(1908),邱寿安之弟邱翰章因经商顺便捎运80坛试销上海。当时无人问津,邱在报上登广告,又以切细的小包榨菜在公共场所分送行人,并附上食用说明书,产品渐为消费者接受。

嘉兴平湖特产排名前十名平湖十大特产排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