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的三大特产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4 19:12:01

一.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 新林区 都柿

都柿,学名蓝莓(blueberry),笃斯越桔(Vaccinium uliginosuml),笃斯。为杜鹃花科 越桔属野生落叶灌木,浆果成熟之后为蓝紫色,球形或椭圆形,果皮有白霜,是位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大兴安岭(大兴安岭绝大部分在内蒙境内)、小兴安岭的。

经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检测,蓝莓果汁中含有19种氨基酸,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比例适当。此外,果汁中还检测出维生素D、钙、磷、铁、锌,尤其是还含有抗癌元素——硒。尤其是维生素A、B、C的含量特别高, 每百克鲜果中含蛋白质约0.27g,碳水化合物(以葡萄糖、果糖为多)约6g,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含量约2.3g,胡萝卜素0.25mg,维生素C含量高达53mg。同时其营养成份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生物有效性极高,可食,亦可酿酒。

二.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 漠河县 马爬犁

马爬犁是北极村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它不仅用于倒套子(采伐树木),也同时用于冬季其他运输之用,也是最为普遍的交通工具,马爬犁在漠河几乎每家都有,它早已成为北极村人冬季生产生活时刻不离的运输工具。

爬犁制作比较复杂,主体部件由爬犁挺、爬犁底、爬犁脚、爬犁盖子、爬犁腰子、斜拉杆、横梁、拉杆构成,附属部件有:垫墩、爬犁翅子、倒挂子、滑圈等。

爬犁挺是马爬犁的主体,由桦木制成,10厘米见方,长约2米,宽80~90厘米。头部翘起成半圆型,高80厘米左右。顶部有横梁连续。爬犁挺下由钉固定有爬犁底,爬犁底是两片与爬犁挺同宽的长铁板,早期由铁匠打制而成,现在多用汽车废弃的弓片子改制而成。爬犁挺上等距离凿铆安设爬犁脚,每侧4~5个,高约20厘米,每侧4个,爬犁脚上安设爬犁盖子,爬犁盖子为两块14~15厘米左右的桦木板,后面与爬犁挺后部略齐,前面大约与圆弧相抵。爬犁腰子是连接两侧爬犁挺的关键部件,由直径6~7厘米的柳木制成,制法早将鲜柳木砍回,经水煮或火烧,将其软化,刀削至半,碱扣于两侧爬犁脚上端。一般与爬犁脚数同,两侧绕回后,重叠捆紧。为了加强弯起的爬犁头,还要于两侧自爬犁顶与第二个爬犁脚之间各加设一根斜拉子。用于套马的拉杆也由绳索系于第二个爬犁脚下部,拉杆上前部与下中部各有一铁环,用于套马。

爬犁翅子一般用于拉草等散碎物,类似于车的护栏。垫墩则专用于拉圆木,材料为一根与爬犁同宽的木头,高约30多厘米,中部砍成凹形,便于稳妥地放上木头。在拉6或8米原木时要带上倒挂子,使整根木头悬空,马拉时可省力。倒挂子就是一张简易的小爬犁,长约1米,宽与马爬犁相同。由两根削成高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左右的桦木方子做挺,下面也钉有爬犁脚,前后各有一根腰子或凹槽,或凿铆镶嵌于爬犁挺上,中间放置垫墩。连接马爬犁与倒挂子的是两根等长交叉的棕绳,棕绳之所以交叉,目的是为了转向同步。

马爬犁是倒套子的主要工具,所谓倒套子就是早年北极乡农民上山采伐,运木头。在倒套子时,马爬犁头部的横梁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环型皮套和一条一头带铁钩,另一头为铁环的铁链。环形皮套是用来插斧子的,在行进途中或不用斧子时,可将斧子把插于皮套之中;那条铁链则名叫“滑圈”,它的用途主要是在爬犁装上木头下山时,套在爬犁底上,起到增大摩擦,减缓下山速度的制动作用。避免因坡度大产生的巨大惯性导致溜坡等危险。

近几年来,随着小四轮车大量普及,马爬犁在北极村人的生产生活中作用有所降低,但由于在冬季启动小四轮车极不方便,因此,马爬犁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旅游业的兴起,乘坐马爬犁在森林雪原中驰骋,成为北极村冬季极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受到游人的普遍喜爱。

三.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 呼玛县 松子

松于为松科植物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 白皮松

P.bungeanaZucc. 华山松P.armandiiFrancn. 等多种松的种子,又名海松子。

产地:有大兴安岭小松子,是我们平时吃的松仁玉米的主要原料;松子是红松树的果实,又称海松子。松子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松子既是重要的中药,久食健身心,滋润皮肤,延年益寿。明朝李时珍对松子的药用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海松子,释名新罗松子,气味甘小无毒;主治骨节风,头眩、去死肌、变白、散水气、润五脏、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肥五脏,散诸风、湿肠胃,久服身轻,延年不老。”可食用,可做糖果、糕点辅料,还可代植物油食用。松子油,除可食用外,还是干漆、皮革工业的重要原料。松子皮可制造染料、活性炭等。总之,松子是林区经济价值很高的一宝。我国是出口松子仁的主要国家,伊春是红松子的主产区。

性味:松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益气、养血润肠、滑肠通便、润肺止咳等作用 。

四. 天津市 东丽区 赛珍珠的小站稻

小站稻,以原产天津津南小站地区的优质粳米而名扬海内外。其米粒大而饱满,半透明没有粉白色的腹白。蒸干饭,无论软硬,不粘不连,犹如满碗珍珠,油江发亮。煮稀饭,无论稀稠,都是汤汁浓郁,散发着清香。吃在嘴里,细腻滑润,有咬劲。小站稻,不仅好看好吃,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淀粉、脂肪等,容易使人吸收、消化,属于营养型的天然食品
( 天津)

五. 黑龙江省 鹤岗 兴安区 小笼粉蒸牛肉

小笼粉蒸牛肉

准备材料:

牛腩肉一块(350克)、五香米粉100克姜一块、小葱一小把、干荷叶一张。

准备调料:

盐适量、黑胡椒粉适量、食用油一小匙、老抽一匙,砂糖半匙、蚝油两匙、1/4个柠檬榨的汁(可省略或用一小匙干淀粉代替),小半碗清水。

制作过程:

1、准备好材料,并提前用清水将干荷叶泡软;

2、牛肉洗净,与肉的纹理呈90度角切成薄肉片,可以用刀背将肉片两面再剁一遍,蒸出来的肉质更蓬松也更入味;

3、一小块姜切成尽量细的末,小葱切葱花;

4、牛肉放入碗中,加入姜末以及除了清水之外的所有调料,搅拌均匀,静置30分钟,等待腌制入味;

5、将米粉倒入碗中,慢慢加入清水,与牛肉一起拌匀,让米粉逐渐将水吸收;

6、将泡软的荷叶铺在蒸格中,如果荷叶够大,可以叠起来铺,以免牛肉蒸出的汤汁漏掉了;

7、将拌好的米粉牛肉均匀的铺在荷叶上;

8、将蒸格上锅,锅底添足水,开火,大火猛蒸20—30分钟即可;

9、撒上葱花即可食用。法香、红椒末仅为装饰,可以省略不计哈。

操作提示:

1、如果是用市场买的成包的蒸肉米粉,盐可以省略,成包的蒸肉米粉本身已经很咸了,自制的蒸肉米粉也略有咸味,放盐的时候要小心,可以先少放一点,等米粉拌入后,轻尝一下咸淡,再做调整。

2、加柠檬汁是为了让牛肉肉质细嫩,如果没有可以省略,或用淀粉代替。

3、干荷叶可以在中药店或茶叶铺买到,我是在家乐福买的,如果没有,就用蒸笼布或烹调纸代替都可以。

六.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七.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八. 广西 桂林 兴安 月柿

色泽金黄,肉甜味香,畅销澳、港和东南亚地区
( 桂林)

九.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十.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美丽的小兴安岭有哪些特有的特产小兴安岭有哪些特产或名贵药材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