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的特产有什么 洛宁有名的风景和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0 17:59:29

一.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二. 河南省 洛阳 洛宁 洛宁竹帘

最早出现在明代,品种包括门帘、窗帘等。花样有燕形、曲线形、直线形、满天星形等。编织者根据竹节情况,巧作安排,制成各种优美图案。其中尤以燕帘最为有名,它利用竹子碧绿与竹节淡黄的自然色彩,构成一幅幅清幽淡雅的竹燕图,引人入胜。

洛宁竹帘,始于明清,建国后畅销河南、河北、陕西、新疆等省,一九七四年开始外贸出口五百片,一九八四年增到七万片,一九八五年达十多万片。日商、美商、加拿大商人争相订购。天津竹帘总公司誉称洛宁竹帘为王牌,提出要全部包销。

全县从事竹帘制作者二千余人,多数技艺精湛。年产十五万片。品种有门帘、窗帘和楼房走廊地垫帘。规格视其用途而定,短则数尺,长则数丈。花样有燕形、曲线形、直线形、满天星形,编织者经过精心设计,用竹节巧作安排,制成各种优美图案。其中燕帘:利用竹子的碧绿(底色)与竹节淡黄的自然色彩,构成一幅幅“碧群燕图”,清幽高雅,引人入胜,已引起国内外商人的极大兴趣。一九八五年联合国专家组和日本商人,先后对洛宁竹林和竹帘编织重点村、户进行考察后,均给予极高评价,并一再恳求对其提供更多的竹帘商品。

三. 宁夏 中卫 中宁县 中宁圆枣

中宁圆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宁县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苹果种植面积13.8万亩,年产量30万吨以上。红枣种植面积15.7万亩,年产量20万吨以上。圆枣又名“金丝枣”,皮薄核小,质脆肉嫩,汁多味甜,酸甜适口,恰逢中秋节前后成熟上市,填补了同期国内鲜枣市场的空白,成为中秋佳节俏销国内的精品果枣。“中宁圆枣”已被注册为证明商标。

四.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六. 宁夏 中卫 中宁县 一品中宁土鸡

一品中宁土鸡选自人杰地灵的宁夏中宁地区家养土鸡,经过精心烹制而成。其特点是:鸡肉亮白鲜嫩,口感筋道不肥腻,鸡汤清淡滑爽,配以平菇、面筋、粉条等佐料,原汁原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食用时配上一小碟咸菜,在吃肉喝汤的同时,夹点咸菜放入口中,定会使人胃口大开。一品中宁清炖土鸡为保持土鸡的特有品质,制作过程中除必要的调料外,不放任何添加剂,是地道的具有滋补保健功能的地方风味小吃。

地址:宁夏银川市平安东巷16号

电话:0951-6012636

七. 宁夏 银川 永宁县 宁夏白酒

白酒的定义是: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白酒。

       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醪经蒸馏而得。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

八. 河南省 洛阳 洛宁 洛宁竹合板

洛宁竹合板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竹材利用新工艺。目前全国只有少数几个厂家生产。竹合板以竹材为原料,经破篾,编织成席。以尿醛树脂为粘合剂,经高温、高压压制而成的产品。具有耐热、耐水、抗老化、耐虫蛀、抗微生物腐蚀的优良性能。其拉压极限和静曲极限强度,冲击比能量和硬度等质量指标,远远高于同厚度的木合板制品。常用的有二层、五层和七层,规格1×2平方米。

竹合板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建筑、高中档家具、工艺美术等各个领域,如包装箱板,楼房、汽车、火车和轮船的壁板,高级餐馆、影剧院的天花板,办公室及家用的椅柜、桌子和茶几等。

洛宁竹合板厂一九八四年七月建成投产,年产标准竹合板十六万五千张和椅面、椅背成型竹合板十六万五千套。该厂设有“竹合板工艺性能研究中心”,专门研究竹合板在各个领域的使用性能、结构造型、图案设计。目前已设计出成套家具五十多个品种,面席有平纹、花草、鸟兽等各种图案,色泽鲜美,光亮如镜。洛宁县新建的绿竹影院的天花板和坐椅,全部用竹合板制品装饰,美观坚固,别具一格。产品投放市场后,用户齐声称赞,产品供不应求。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已决定投放资金,支持竹合板等产品大力经营。

九. 黑龙江省 黑河 五大连池 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

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

新西兰独资黑龙江新鹤王乳业有限公司是由新西兰洪洋集团独资创建的外商独资企业,新西兰洪洋集团是一家以投资房地产、畜牧养殖(牧场)、皮革加工、国际贸易、乳品研发等多元化的投资集团,2003年底投资并购原五大连池鹤王乳业集团,进军中国乳品制造业。

鹤王品牌曾是中国乳品十大品牌,鹤王商标获得“黑龙江省著名商标”,曾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出口的乳品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在海内外获得过良好声誉,生产基地位于刚刚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的五大连池市,该地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远离工业污染,水草肥美,矿物质丰富,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冷矿泉产地之一。该地区又地处北纬48度,是优良高产黑白花奶牛的理想饲养地带,由该地区饲养奶牛所生产的新鲜牛奶既无污染又富含丰富的天然矿物质元素。是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生产基地。

十.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九龙金枣

宁县九龙金枣是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宁县九龙金枣又名宁县晋枣,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其枣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肉厚、核小、味甜。鲜食脆酥醇甘,适口性强。

枣系多年生鼠李科落叶乔木,在庆阳市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相传宁县地方——大枣在周代即作为方物进贡王室(进贡朝廷),因而得名“晋枣”。唐时武则天特别喜用,因之声名更加远扬。庆阳的枣主要分布马莲河流域的庆城以南川道地区,其中在宁县境内比较多见。驰名中外的为宁县九龙金枣(主要是宁县晋枣),在当地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在《诗经》和隋唐史志中均有记载,1986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农产品,1996年获甘肃省第二届名优产品鉴评会金奖。 宁县大枣即九龙金枣主要品系有吊枣(即晋枣和马牙枣,统称九龙金枣)、夏枣(又名圆枣)和冬枣(又名相枣或木枣)三种。晋枣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是枣产品中的当家栽培品种。

九龙金枣皮薄肉厚,脆甜可口,营养丰富,平均单果重25克。最大的可达40克,实为枣中之王。宁县生产的“金丝蜜枣”色泽黄亮,肉质肥厚,含糖量高,曾多次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产品远销日本、香港、澳门和全国16省、市,深受好评。 宁县的马莲河川,九龙河川和城北河川是九龙金枣的主要产地,这里生产的九龙金枣分为吊枣和圆枣两种。吊枣又称晋枣,据史料记载,晋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周时代,就作为宫品向朝延进贡过,因之得名晋枣,这种枣形如琥珀,枣果有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肉厚、枣核小,鲜食脆酥醇甘,味甜如蜜,适口性强,营养十分丰富,可称天然绿色食品。圆枣又称夏枣,也是枣中精品。九龙金枣含有脂肪、蛋白质、磷、钙、铁和丰富的维生素B,是滋补上品,有健脾止泻,补血补铁,补心安神的作用,用吊枣和圆枣制成的金丝蜜枣、金枣罐头、金枣酒等产品色亮形好,品质优良,堪称佳品,是天然的绿色保健精品,尤其是蜜枣加工考察兼有鲜枣干枣之长,色艳香浓味甜质脆,颇受人们的喜爱。 九龙金枣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糖份外,维生素含量是其它果品的几十倍,被誉为“百果之王”,营养与药用价值极高,对其进行深加工,生产蜜枣、枣粉、枣咖啡、枣茶、枣饮料、枣胶调补品、枣味饼干、枣味奶等,市场前景广阔。

九龙金枣是宁县传统名优,发展九龙金枣是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的科学决策。近以来,该县坚持把九龙金枣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县上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实地考察,解决具体问题,采取政策优惠,经济扶持,科技培训,典型引路等措施,狠抓九龙金枣基地建设。县上反复考察论证九龙金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全县建成十万亩九龙金枣基地,为了使这一决策落实到实处,县上专门成立了九龙金枣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技术小姐,并按照依托资源,规模经营,面向市场,系列开发的思路,抓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资源改造,科技推广等环节,使九龙金枣生产初迈上了商品化生产规范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系列化开发的轨道,形成了以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泾浦河四河流域为主的四个大枣生产基地,以县城农贸市场为主导的金枣批发市场和以公路沿线新建的十多处田头市场。标准化栽植技术的推广,助推了以金枣为产品的加工企业。宁县先后帮助兴发果品厂、赛鲜果脯厂、新世纪果品、盛丰、泥阳公司等企业改扩建了厂房,使其拥有了必备的生产条件。

随着标准化生产的深入推进,宁县金枣产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基本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模式。全县金枣标准化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目前,全县已建成优质枣园3.98万亩,初步形成了以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泾蒲河、川台地为主的红枣基地。2008年全县枣园持果面积达1.8万亩,产鲜枣200多万公斤,产值达700万元,枣区农民最高收入达2.1万元。今年,九龙金枣喜获丰收,全县枣产量预计可达24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前几年县上还连续4年成功举办了"九龙金枣节",进一步提高了九龙金枣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九龙金枣先后被全国优质红枣评优会评为优质产品,被首届中国(国际)枣业博览会评为金奖产品,九龙金枣入选甘肃十大名果,在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上,九龙金枣、红富士苹果被评为“奥运果品”。

洛宁十大特产排行榜洛宁县河底乡有什么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