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县水唇镇特产 外地怎么买陆河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1 09:55:17

一. 云南省 红河 红河县 红河棕榈

红河棕榈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红河棕榈是云南红河红河县的。

红河县棕榈种植历史悠久。据《红河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境内山区已有棕树种植,本世纪(20世纪)20年代有所发展”。红河县哈尼族、彝族棕榈种植和利用历史源远流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棕片与棕板已成为山区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并形成了种棕、采棕、食棕、歌棕、舞棕、颂棕的独特棕榈文化。 很久以前哈尼族的祖先就会用棕片缝成蓑衣,是人们外出劳作理想的防潮防寒必需品,更是红河人南下“走坝子”的行装之一。后来,棕片在哈尼族的生产生活中用途极广,也就开始人工驯化、培育和大面积栽培种植了。所以,红河县境内哈尼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习俗都与棕榈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吃、穿、住、行都离不开棕榈制品,至今流传有“年青人不砍棕榈树,只有老年人才能砍棕榈树”的习俗,人们歌颂棕榈树说“不吃你的饭,不穿你的衣,每年还送上一层皮”,也就有了“千年桐,万年棕,世代儿孙吃不穷”的美名,当下,用棕片加工棕丝做成高档床垫,是人们享受健康保健睡眠最理想的绿色家居产品,深受消费者青昧。 阿扎河是红河县棕榈树的原产地。据说远古时候,在红河洛孟和哈普后山经常有老虎出没,曾有人被老虎紧追不放,危急之时,穿上蓑衣,老虎大惊,以为怪兽,竟落荒而走。后来蓑衣就成为圣服而受到山里人的崇拜和爱戴,人们出入皆披之,一避风雨、二防凶兽。 红河县棕榈种植源远流长,采剥棕片加工棕丝是哈尼族、彝族传统的产业和重要经济来源。在哈尼族、彝族居住的山区就是一片棕榈林园,如今,棕榈树成为了哈尼族、彝族一种富贵、祥和、幸福的圣树,并把棕榈树称之为“红河哈尼梯田卫土”。平时,哈尼族和彝族老人都会讲“蓑衣圣服”、“年青人不吹棕树”的故事;每逢哈尼族、彝族六月年和十月年,无论男女老少都去街上跳“棕扇舞”,唱“棕榈山歌”;每年冬春季节可尝棕笋、棕苞、棕花菜果等美食,四至五月可品棕米饭或棕米粥等有机食品。每蓬街天,可欣赏和采购琳琅满目的棕榈工艺品作纪念。勤劳朴实的哈尼族、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一系列的棕榈文化,我县《棕煽舞》舞蹈、歌曲《棕榈情愫》已成为红河流域哈尼族聚居地区民族节日活动不可缺少的民族特色表演节目。散文《棕榈》、《棕榈情》、《棕榈林间也耕田》《棕榈树与哈尼族》等文献是红河县棕榈文化之乡的代表作品。 世界上可产纤维的棕榈科植物超过16个属100余种,但红河棕榈纤维是自然界最耐腐蚀的天然纤维,品质优良,用途极广,广泛用于工业、农业、渔业、交通运输、建筑、海产养殖、民用等方方面面。云南省80多个县(市)出产棕片中,红河县棕榈种植面积、棕片及棕丝纤维产量及质量均居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位,是全国最大的棕丝纤维原料生产基地县。红河县是有名 “棕榈之乡”。“红河棕榈”已成为红河县的一张名片。对此,中央电视台在农业综合频道(《每日农经》栏目)于2011年4月对我县的棕榈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报道。 近年来红河县委、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红河棕榈”产业发展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为组长,农科、林业、棕业公司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红河县棕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红河县棕榈产业科技开发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的棕榈产业发展和科技开发。到“十一五”末全县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县林业局统计数),县内棕榈企业有棕丝加工、棕丝软垫加工和棕机械加工三种类型。据不完全统计,至2012年12月,全县棕个私企业有1800余户。在此基础上红河县制定了《红河县棕榈产业发展规划》,计划最终使全县棕榈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年产棕丝30万吨左右,棕丝软垫系列产品10万立方米,建成全国棕榈纤维原料种植基地、产品加工基地和技术研发基地;努力把棕编工艺产品技术开发培育成为红河县、红河州乃至云南省民族区域特色的优势旅游产品名牌之一。我县现已申请和批准的棕制品商标有“红榈”、“红河迤萨”、“阿姆山”和“棕榈之乡”4个。下一步我县还要加大对红河棕榈棕花、棕果的食用及红河棕榈药用的利用开发。 红河棕榈纤维用途广泛,可用于编织各种工业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用于生产垫、毯、刷、帚以及绳索,如棕榈床垫、座椅靠垫、地毯、棕榈绳、棕榈扫把、棕榈衣等,红河棕榈出丝率高,棕片出丝率达70%以上,棕板出丝率达30%以上,纤维长而粗细不一,纤维长度在15~60cm,最长达100cm以上,外观呈棕色、红棕色或褐色。纤维不蛀虫,具有拉力强,耐磨擦,耐腐蚀,耐水湿等特点。生产出来的坐垫、床垫、枕头等产品,具有舒适性、透气性、无污染、不受虫蛀等特点,深受人们青睐,产品远销昆明、贵州、重庆、成都、广州、深圳、苏州、杭州、上海等地。

红河棕榈

所在地域: 云南

申请人: 红河县棕榈产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红河棕榈产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境内,涉及辖区内迤萨镇、阿扎河乡、石头寨乡、洛恩乡、甲寅乡、宝华乡、乐育乡、浪堤乡、架车乡、大羊街乡、车古乡、垤玛乡、三村乡,共13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9′~102°37′,北纬25°05′~23°26′之间,东西长81km,南北宽40km,种植面积66666.7公顷,棕丝年产量为30万吨。

二. 广东省 汕尾 陆河县 油柑

油柑

油柑,以河口田墩、西湖油柑为最。其以果大、味清,酥脆、无渣著称。尝一粒,满口生津,甘甜无比。再配以清泉水或冷开水,那一缕缕甘甜味令人为之神情振奋,口渴即解。

三. 云南省 红河 红河县 烧黄鳝

烧黄鳝,是红河县彝族支系卜家人的传统名菜。是用烧熟的黄鳝炒熟而吃,麻辣干香,鲜美爽口。

卜家人捕捉黄鳝十分有趣。刚收完早稻,翻田搭埂,每当夜晚,一条条又肥又壮的黄鳝从泥土中钻出来,躺在泥土上休息。这时,卜家青年们一个个腰间系着鳝箩,举着火把,握着竹钳捕捉黄鳝。一些捕鳝能手一夜可捉到七八斤。回家后放入火塘的子母火中,活生生的黄山变成了圆圈似的鳝卷。然后把鳝鱼串在竹竿上,逢年过节或家里来客,便成了首选荤菜。

四. 新疆 博尔塔拉 精河 精河县棉花

精河县棉花种植面积21万亩,总产为42万担,全部种植品种棉花中棉24号和新陆早系列,822品种为主栽品种。这两个品种的特点是强度高,马克隆值适中,纤维长度29mm以上,含糖量低,可纺性好。1995年被国内贸易部定为国家商品棉基地,1995、1996年连续两年被国内贸易部评为“科技兴农”先进单位。( 博尔塔拉)

五. 陕西省 安康 白河县 郑家五香豆腐

郑家五香豆腐

郑家五香豆腐。光绪年间,县城下卡子居民郑友仁得祖传卤制五香豆腐干的技术,其创制的豆腐干大小不及半掌,厚仅分许,琥珀色,折而不断,嚼之先咸后甜,满口生香,余味无穷。制作经包、压、卤、“上汗”等12道工序。每两天为一生产周期,为维持门面,仅留小量销本县,其余打包邮寄汉口、老河口、西安、重庆、广元等地的邮购顾主。因有的工序和诀窍秘不传人,时下无人会做,1985年县劳动就业安置部门曾投资开发,未能成功。

六.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剑河县 香禾

黔东南自治州黎平、从江、榕江等地香禾--稻中的珍品。香禾叶、茎、花、种子都有香味。扬花时节,一亩香禾十里香。香禾品种很多,香味最浓郁、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白毛香禾、把塘香禾、红毛香禾、大香禾等。香禾芒长穗大粒饱,一般产300公斤上下,粒谷粒黄、白、黑、红色,不同品种颜色深浅不一。香禾耐瘠、耐阴、耐寒、抗锈,从江一县,常年种植面积达400公顷。香禾饭香气四溢,糯性,营养丰富。经分析,香禾蛋白质、赖氨酸、脂肪等含量,都超过一般优质稻米。

七. 陕西省 安康 白河县 白河黄姜

白河黄姜是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的。黄姜是白河县农业五大特色产业之一,也是该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黄姜俗称“火藤根”,学名盾叶薯蓣,属多年生藤本植物,根状茎横生,外表棕褐色,肉质为黄色,黄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粗纤维、挥发油和激素类药用成份,可提取皂素、双烯、黄体酮等多种医药、化工用品,有“激素之母”和“药用黄金”之美誉,是一种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的中药材。

黄姜在白河县有着久远的野生历史,1998年,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将黄姜产业化种植作为白河经济发展战略之一。通过“行政推动、效益拉动、典型带动”等手段,使全县的黄姜种植面积于2003年达到14万亩,年产鲜姜10万吨。2003年黄姜产业平均为每个姜农提供纯收入300余元,提供税1500万元,已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打造白河黄姜品牌,把白河县树立为“中国黄姜之乡”,通过各方努力,2004年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并制定系列标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

八. 安徽省 蚌埠 五河县 烧饼夹里脊

烧饼夹里脊,安徽蚌埠,起于引车卖浆之流,不登大雅之堂。但确实受到了大量年轻人(尤其是女孩子)的追捧,几乎所有的蚌埠人都吃过,它的制作方法如下:

1、用和好的面烤制出圆形的几块烧饼(一般是买两块),或者用油酥烧饼的制法,一定要有葱和芝麻;

2、要用上好的里脊,切成片状,不可太厚,不然不入味。切,最好在里脊上浸一点个人的喜好;

3、将炸好的里脊,用切片面包夹黄油的办法夹到烧饼里。

九. 广东省 汕尾 陆河县 螺溪苗竹

螺溪苗竹

十. 河北省 廊坊 香河县 香河肉饼

香河肉饼是河北省香河县。印象中北京开始有卖是90年亚运会时四环路上“肉饼大王”。店内有侯宝林?题词。这饼比大号披萨还大,很薄.有数层,馅多是猪肉大葱。据说作饼时面,肉比例1比1,肥瘦肉比例1比1。

香河肉饼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突厥饼。因突厥游牧民族牛羊肉充足而面食少。在招待客人时特做成薄皮儿的肉馅饼以示热情。后来,这种做饼的方法传到古代少数民族的回鹘及回回地区。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批回族人迁入京东地区。

移民香河的回族中,有哈姓一家,开了个饭店,名为“哈家店”。也把做肉饼的手艺带到了这里,经过上 香河肉饼

百年的研习操作,创造出风味独特,别具一格的香河肉饼。香河肉饼传遍京津是在乾隆年间。此时的“哈家店”老板,不但把肉饼的形状味道研制到最佳状态,而且把制作的手艺上升到“艺术”的水平。据说乾隆皇帝带着刘罗锅儿到香河一带微服私访,曾光临过“哈家店”。临走还赋诗一首:香河有奇饼,老妪技艺新,此店一餐毕,忘却天下珍。从此,香河肉饼载誉全国,名扬天下。

特点介绍

四十多年前,香河县城里北街有一号“哈家老店”,肉饼是本店供应旅客的拿手饭食。颇有名气的“京东 香河肉饼

肉饼”,其实就是这儿的肉饼。这店里的肉饼,三个摞在一起也不过半寸厚。个一般大,一般圆,直径在一尺半开外。象是一个模子搞出来的,擀完以后又薄又软又大,能擀面杖把饼耍得团团转,面皮上也不出一点褶。在铛里烙出均匀一色焦黄嘎渣儿。火候一到,饼就鼓成球样,这证明面皮薄如纸,但没有漏馅漏气的地方。起鼓后,用长毛刷在饼的两面刷油,面皮被油混得半透明,几乎看得见馅。如有的地或有一面刷油后透明程度不太好,这说明两面的面皮不一般厚。熟后面皮酥脆,里边是嫩生生香喷喷的一层肉馅。这种没熟时候是面皮起连接作用,熟后是肉馅始连一一起,成为一个大圆熟肉片。所以偌大个的饼,虽酥不碎。和这种面时,面里要“加酥”。不然的话,饼上刷油再多也不酥脆。加酥到什么程度,那就看手艺高低了;剁肉的方法有讲究,用的是羊肉,偶尔也用牛肉,肉剁得合适之后,把翻过来用刀背砸,把肉砸成肉泥,加入适量水搅成粥状、撬里只放葱姜和调味品,没有菜。烙时的标准是一斤水面要搁半斤肉馅。香油拌馅。豆油刷皮。吃肉饼要就着醋、蒜。不但好吃还不腻人。主副食全有了,很省事也很实惠。

风味特色

这种饼好吃,是因面少,肉多。一张大饼是用一斤面、二斤肉、一斤大葱烙成的,直径二尺左右。无论从 香河肉饼

和面到制馅都极为讲究。面,要和得不冷不热不软不硬,揉起来光滑柔软,擀起来得心应手,皮儿薄如纸且有弹性。那肉馅,或是牛肉或是羊肉,经过刀口剁、刀背砸,形成肉泥,放入葱姜蒜香精等多种拌馅调料,然后用香油搅拌。所以香河肉饼是完整绵密的三大层———两层纸样的薄皮儿夹着一层整体饼状的肉馅,丝絮般均匀,无一断缺处。就见厨师在平锅里一转一翻,面皮儿焦黄,渐成圆球。偌大的肉饼无一漏馅漏气之处。然后刷上油,那纸样的面皮儿被油浸成半透明状,几见肉馅,出锅后,就成了颜色焦黄、外酥里嫩、油而不腻、香醇可口的香河肉饼。

其他信息

现在,香河肉饼的种类逐渐增多。汉族人多用猪肉作馅,再将少量韭菜、茴香等味浓的菜馅搅入其中,风 香河肉饼

味别具特色。

如今,香河二百余家大小饭店,店店有“香河肉饼”,可是,那种隔杖烙饼的技艺却很难见到了。为了把肉饼技艺流传下去,香河成立了几家“香河肉饼培训学校”并已注册商标,成为香河的专利,一些非正宗的店家就只能以“京东肉饼”或是别的什么牌子来行销了。

泸水特产前十名排行榜广东陆河县的特产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