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特产有哪些必买 咸宁最实惠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3 02:43:54

一. 湖北省 咸宁市 咸安区 咸宁桂花

咸宁桂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桂花,属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由于长期精心培育,变种很多,常见的有金桂(花橙黄色)、银桂(花黄白色)及丹桂、四季桂等。是我国一种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花可提取芳香油或用作食品、糖果的香料。 咸宁县,素有“桂花之乡”的美誉。这里出产的金桂、银桂,以花瓣厚实、色泽晶莹、香味浓郁、质地优良而驰名中外。这里的人民,在实践中试验成功的“压条繁殖法”,“嫩枝压条法”,都为加速发展桂花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现在桂花乡已有桂树二十多万株,年产桂花九万多公斤,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咸宁市的桂花享誉全国,并且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湖北咸宁市的桂花资源全国第一,被世间广泛公认为“中国的桂花之乡”。

据史料记载,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途经咸宁写下了“奠桂酒兮椒浆”、“沛吾乘兮桂舟”的美妙诗句。500年前民间就有酿制桂花美酒的传统。咸安现存少量千年古桂。

民间相传桂花树是嫦娥撒下的种子而成。嫦娥传说在咸安广为流传。据说嫦娥出生在咸安大幕钟台山,后羿居住在柏墩木梓坳,两人由玉兔相识,在桂树下成亲。2009年8月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咸宁市咸安区为“嫦娥文化之乡”。

桂花属于木犀科常绿乔木,由于叶脉的形状象圭(矿石纹路)而称桂,又因为木质细密、纹理如犀角,又称“木犀”。比较常见的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桂花极具观赏价值,树枝婆娑,花开万点金黄,香气远溢,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桂花不仅是名贵的园林观赏花木,而且是香料、食品、药材加工的宝贵原料。因桂花性平味甘,有化痰散瘀的功能;桂子有散寒破结、化痰生津、暖胃、平肝、益肾的作用;桂枝则有解温表寒、温经通阳的功效,其药用价值极高。特别是桂花天然香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

桂花资源全国第一,“桂乡”美名享誉全国。我市桂花品种数量、古树数量、基地面积、鲜桂花产量、桂花品质等五个主要资源指标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全市6县市区45个乡镇分布有桂花,拥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品种群,近三十个桂花品种。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建设四乡六业特色农业进程中,明确了“两手抓”的思路,坚持一手抓资源发展,一手抓资源保护,促进了桂花产业的健康发展。现存地径5厘米以上桂花150万株,折合面积5万多亩。特别是全市百年以上古桂达2000株,占全国2200株的91%。1963年、1983年国家先后两次命名咸宁为“桂花之乡”;2000年,国家再次命名咸安区为唯一的“中国桂花之乡”。我市以无可争辩的资源优势,先后赢得了全国性的众多荣誉。据桂花专题调查显示,与1999年同比,桂花面积、产量、产值、税收和提供农民纯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桂花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素有“桂花之乡”之称咸安区桂花镇以面积大、品种全、产量高、花质好、古桂多而著称。境内有金桂、银桂、铁桂、丹桂、四季桂、月桂等9个品种的桂花树近100万株,年产桂花20万公斤以上。目前幸存有一株最古老的“桂花王”,树高29米,树冠占地154平方米,最大分枝直径48.7厘米,已有600多年。目前仍枝繁叶茂,可产鲜花150余公斤。目前以桂花镇为中心,在马(桥)柏(墩)公路、咸(安)通(山)公路两线栽植桂花,建设总长为29公里的桂花走廊。并规划兴建桂花生态旅游区。包括兴建金桂园、银桂园、丹桂园、百桂园和桂花展览馆以及度假村等。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传统的桂花加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培植了系列知名品牌。咸安区生产的桂花酥心糖、桂花糕,“淦水牌”桂花酒、桂花蜜酒和桂花浸膏等知名品牌多次荣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近几年新开发了桂花米酒、桂花露等饮料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二.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慈口空心面

慈口空心面为通山慈口名牌传统产品。初创于1853年的朱月胜油面铺,距今已有130年历史。空心面的特点是细长空心,复煮不糊汤。主要原料是精面粉、茶油、食盐等。制作的关键是揉面技术。在揉面过程中,须用十指对面团进行纵向穿孔,要反复数百次,直到干水起皮,软硬适度,才打条,擦油、上筷,待其干燥即成。

三. 湖北省 咸宁市 咸安区 咸安桂花

八月桂花,芳香四溢,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种植历史极其悠久,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途经咸宁写下了“奠桂酒兮椒浆”、“沛吾乘兮桂舟”的美妙诗句。由此可见,咸安桂花历史古老而悠远。

桂花属木樨科木樨属,为常绿乔木。桂花树枝婆娑,花开万点金黄,香气远溢,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喜爱。咸安区是全国最大的桂花集中产地。1985年11月4日,国家主席1视察咸安时说:“咸宁桂花很有名气,应扩大发展,要争取多开发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用桂花美化环境,美化生活”。咸安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桂花资源的开发利用,初步形成了桂花系列产品开发体系,主要产品有桂花酒、饮料、糕点、糖制桂花、桂花浸膏、浸酒、香料等,在市场上畅销。全区现有桂花苗圃基地6000亩,桂花加工及苗木年产值达1.5亿元。桂花不仅是名贵的园林观赏花木,而且是香料工业、食品工业、药材工业、轻工业的宝贵原料。特别是桂花天然香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可谓有价无货,商品奇缺。发展桂花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咸宁桂花在载种面积、品种数量、古桂树量、桂花产量、桂花质量和桂花树苗等六方面均位居全国第一:全区现有桂花树120余万株,折合面积3.5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桂花商品生产基地;二是品种数量第一。全区桂花品种达32个,其中金桂类23个,银桂类2个,丹桂类3个,四季桂类4个;三是桂花产量第一。现有产花和试花树42万株,年产鲜桂花50万公斤;四是桂花质量第一。1985年9月,全国香料专家在浙江杭州会议上认定:咸安桂花瓣大、肉厚、留香持久,质量位居全国第一;五是古树数量第一。据中国花协桂花分会统计,全国15个省市百年以上桂花古树有2200株,其中咸安就有2000株,最大树龄达615年;六是桂花树苗木第一。2004年生产桂花苗木800万株,销售桂花苗木400余万,并远销日本、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尤其是北京、上海、江浙、广东等省市区!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均作过专题报道,邮电部在这里发行过桂花邮票一套四枚。08年国家林业局又正式将咸安区命名为“中国桂花之乡”。同时咸安还是“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和“千桥之乡”。这里的楠竹以身高、节稀、茎粗、质厚的特点闻名华夏;这里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名茶层出不穷;这里的苎麻向为“中国名产”,咸安因此而被誉为“中国麻乡”。

咸安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湖北东南,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工贸城市。交通条件便捷,有完善的供水系统,充足的电力能源,配套的服务设施,较强的工业基础。咸宁市咸安区森林覆盖率高达54%。近几年来,咸宁市委、市政府在建设四乡六业特色农业进程中,明确了“两手抓”的思路,坚持一手抓资源发展,一手抓资源保护,促进了桂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咸安境内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洞奇、泉温,是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人称绿色咸安、生态咸安,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

“玫瑰香、茉莉香,比不过江南桂花香”、“八月桂花遍地开”,浓郁的桂乡风情孕育出具有鄂南特色的桂乡文化。辖区内有桂花树100多万株,鲜花产量40余万斤。100年树龄以上桂花有20万株以上,并有树龄约604年,咸宁目前幸存最古老的“桂花王”,树高平均29米,树冠占地154平方米,最大分枝直径48.7厘米,目前仍枝繁叶茂,一般年份可产鲜花150余公斤。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栽培技术日趋成熟,桂花加工形成传统。桂花苗木主产区大力推广桂花密封扦插等现代育苗技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群众积极性普遍高涨。2001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每年有600余专业户育苗200多亩,当年产苗2000万株,每年新发展桂花基地近1万亩。

面对来自其它地区“中国桂花之乡”称号的挑战,咸安区正在积极谋求桂花产业新的发展方向,以捍卫来之不易的荣誉。目前,该区策划的《湖北咸安桂花产业招商宣传册》已基本定稿,将面向国内外,重点是上海、浙江等地进行大力宣传,招商引资,进一步做大做强桂花产业,让“中国桂花之乡”的美名享誉国内外。

四. 湖北省 咸宁市 赤壁 羊楼洞翠毫

羊楼洞翠毫茶,产于著名的湖北羊楼洞茶区,该洞茶区位于湖北赤壁,是中国茶马古道的源头之一,产茶历史始于1、盛于明清,鼎盛时期茶园面积为3.87万公顷,产茶2.4万吨。赤壁所产的“洞茶”(即羊楼洞砖茶)天下闻名,既是过去朝廷选定的贡品,也是我国主要的边贸用茶。

五. 湖北省 咸宁市 崇阳 众望小麻花

众望小麻花是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的。崇阳众望小麻花由于配方独特,选料讲究,生产设备精良,质量控制、检测手段完善,产品质量优异,产品连续多年供不应求,畅销于国内外市场。

湖北众望科工贸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以生产众望牌小麻花为主的专业生产商。公司拥有熟练工人800余人,管理人员50余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5人。拥有崇阳县天城工业园厂、白霓镇厂及上海大望食品有限公司等三个现代化生产基地。其中于2008年9月22日竣工投产的第三生产基地天城工业园厂厂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总投资2000万元,设计日生产小麻花12万斤,年产值可达1.5亿元,拥有自行设计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麻花专业生产线,建有按照现代企业标准设立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及产品理化检测中心。企业逐步迈向集团化。

公司成立12年以来,年年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市产品质量信用过企业”,2001年众望商标被评为“市著名商标”,自2002年起众望商标连续七年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自2004年起连续五年众望牌小麻花被评为“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品”、“湖北省名牌产品”,同年,被评为“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市诚信纳税五十佳”、“湖北省民营企业百强”、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2004年,被誉为“麻花大王”的董事长方福德先生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湖北百强民营企业家”。目前公司正在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及中国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

众望麻花由于配方独特,选料讲究,生产设备精良,质量控制、检测手段完善,产品质量优异,产品连续多年供不应求,畅销于国内外市场。在国内市场,众望小麻花凭着在上海食品一店的上市,连续几年排队购买,出现非典时期带口罩排队购买小麻花的热销景象,震动上海食品界。在上海,众望小麻花进1华、农工商、世纪联华、乐购、好又多、易初莲花、麦德龙、家得利、大润发、可的、良友等知名超市,上海市年销售可达3000万。在北京进入了物美、美廉美、北京华联、超市发、京客隆、天客隆、沃尔玛、旺市百利、欧尚、易初莲花、依滕洋华堂、中贸联万客隆、华普等知名超市,北京市年销量可达800万。在广东省进入了万佳、新一佳、沃尔玛,家乐福、天虹、好又多、吉之岛、百佳等超市,广东省销售已达1000万。在全国销售额超过500万的省市还有武汉、天津、长沙、沈阳、浙江、江苏、山东。在国际市场,产品连续多年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市场,形成中华传统食品的消费热,广受外商及消费者好评。

六. 湖北省 咸宁市 赤壁 银鲫

银鲫(原名白壳鲫鱼)盛产于赤壁城西北约33公里处的松柏湖,因鱼体呈银白色,故称银鲫,系长江优质鱼类,美味传颂湘、鄂两省。原松柏湖与柳山湖连成一片,与长江相通,赤壁之战时是周瑜扎寨练兵之地。1965年围垦,建闸筑坝兴修成松柏湖,后扩建成既能排灌又能养殖的中型水库,养殖水面近3000亩,湖泊水质纯净,属营养型湖泊,是鱼类繁衍的好地方。享有美称的银鲫产于此湖,每年所捕的银鲫有数万公斤。而且一年四季可以捕捞。单个鱼重一般为0.5公斤,最大的可达1.5公斤。肉质鲜嫩、汤汁乳白、味道鲜美,别具风味。因而远近闻名,民间早有赞美银鲫的歌谣:“松柏湖里鱼儿多,唯独银鲫长白壳,肉白鲜嫩称佳肴,四季品尝味不错。”( 赤壁)

七.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通山药材

本县药材品种繁多,分布甚广,家种,野生药材在500多种。九宫山是天然的药材植物宝库,计有木本药用植物204种,其中各光药材有石耳、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竹节人参、川香、独活、明党参、沙参、白芨等19种。

八.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金沙泡菜

金沙泡菜主要有红辣椒、鲜竹笋二种。红辣椒个大、肉厚、籽少、味鲜,老少皆宜,能开味增进食欲。鲜竹笋通过高温消毒、真空包装制作而成,色彩鲜艳,香脆可口,是目前畅销于市场的环保绿色食品。

九.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富有油面

民国时期,位于通山腹地的“浮油街”是方圆几十公里农副产品的聚散地,当地千亩沃野,物产丰富,现在的“富有”即由过去的“浮油”谐音而得名。“浮油”街上住着百余户人家,生意十分红火,尤以几家油面铺享誉通山县城。当时县城商贩、官宦人家都到“浮油街”成批购进油面。“浮油油面”以当地小麦手工石磨磨成粉,调以适当麻油或菜油、盐等。通过发酵,手工搓揉成条,上架拉丝制作而成,外型纤细、圆润,味道鲜美,耐煮耐储,气味芳香,油而不腻,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吃饱了还想吃两碗凡吃过“浮油油面”的人都终生难忘。

十.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通山柑橘

通山柑橘

清代以前,通山县已有柑桔栽培,品种多为香圆、泡柑、巴柑等。1979年,国家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领导机关及科研单位相继派人来通山考察,试验和传授技术。并决定不分集体个人,一律无偿发放桔苗,至1980年,全县共辟桔园1.5万亩。近三十年的选种培植,通山富水库区已成为柑桔、甜橙等亚热带水果的天然生长地。“龟井”品种密桔被评为湖北省品牌等一名。长红橙、锦橙等,促销省内外。

咸宁土特产排行榜前十名咸宁市特产排行榜前十名可带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