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图壁农特产品展销馆 呼和浩特国际农产品展销会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1 09:44:53

一. 河北省 唐山市 遵化 赵家馆馄饨

赵家馆馄饨,自1936年开馆至1956年公私合营,20年间,誉满全城。赵家馄饨馆共有老少爷5个,由于是自家经营,不计工钱利润,只为全家糊口。因此,做的馄饨质好量足,物美价廉。

赵家馄饨的用面,全是精制的白面。用煮熟的瘦肉做馅,放点用药料煮肉的白汤,加上葱、蒜、姜、味之素,到冬春两季再放点鲜嫩的韭菜。这样配制的馅,肉烂、菜鲜、味美。馅配好后,将揉匀的面擀薄,然后切成三角形或菱形的小片。把馅捏在里边,猫耳朵形的馄饨即成。馄饨汤的配料也很讲究,汤里有紫菜、虾仁、白汤、喝起来,味道鲜美。凡是到赵家馄饨馆用过餐的人,无不夸好。因此,小小馄饨馆每天顾客盈门,络绎不绝。

二. 新疆 昌吉 呼图壁县 五工台红薯

五工台红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呼图壁县五工台镇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五工台红薯在五工台镇种植多年,在新疆境内,据《呼图壁年鉴》载红薯以天山北麓的五工台镇种植面积较大,开始仅在松软土地上有少量的种植,一是作为防荒、充饥;二是作为一种粮食的补给,长期延续种植,随着西树窝子村种植农户发现红薯较适宜在本地种植并且优质高产,逐步向周边村扩大。听当地的老人讲,关于红薯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个姑娘长得很丑,体弱多病,从小没有名字,大家都叫她丑姑娘。眼看小女孩就成了年近三十的老姑娘。村里人耻笑她,连家里人也嫌弃她。看着村里的同龄人一个一个结婚生子,自己却无人过问,为此,她天天以泪洗面。她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同饮一江水,同吃一洼粮,就她长得那么难看,老天爷怎么这样不公平!一天,她实在承受不了这样痛苦的煎熬,就寻了短见。不知过了多久,她神智清醒过来,以为是到了阎王殿。可是睁眼一看,还是生活在人间,想不到活着难,想死更难。她感到饥饿难忍,于是起身来到山坡处,看见山坡上长着一大丛野生番薯,顺手就挖了几个番薯。这里的番薯与村里的番薯大不相同,薯皮是红色的,薯肉是白色的!吃了几个红薯,感觉香脆清甜,十分润口。她想,回到村里去还是当人家笑柄,不如索性在这里住下来,反正这里有番薯可以充饥。于是搭起了简易草棚安居下来,饿了吃点番薯,困了在草棚休息,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大概几个月后,她想爹妈了,便回到村子里,村里人都以为她死了,一看到她都惊呆了,差点不敢相认,原来丑姑娘不仅还活着,而且皮肤变得红润,白里透红,活脱脱的一个大美人。大伙都围了过来问她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她便向村里人讲了她的奇遇,然后带着大家沿着她回来的路线找到那一片番薯地。大伙将那一片番薯滕全部采收回去栽种,从此以后,村里人不再饿肚子了。 五工台红薯因其独特品质享誉全国,红薯营养价值高,品质好,口感极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每到秋季,外地各销售点收购红薯。每年与中亚一些国家都签订红薯收购合同,真正起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

五工台镇西树窝子村红薯种植有着近30年历史,独特的沙质土壤和气候条件使这里种植出的红薯外表光亮、入口绵甜,糖分高、茎丝少,很受人们青睐,西树窝子红薯也因此在当地一直不愁销。

五工台红薯

地域范围

五工台镇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五工台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五工台镇境内的西树窝子村、十户村、大泉村、小泉村和百泉村现辖行政辖区内的土地。地处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西南缘,东与园户村镇、呼图壁县城接壤,南与雀尔沟镇相连,西与五工台镇乱山子村相连,北与芳草湖总场毗邻。地理坐标位于:东经86°5′—87°8′,北纬43°16′—45°20′,南北最大长度为3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为15公里,总面积为4020.27公顷。保护面积3211公顷,总产量640吨。

三. 台湾省 云林县 北港素食馆

在北港镇上提起北港素食馆,可是老少皆知,无人不晓。这家30年老店由3位大婶经营,物美价廉,店内卖的都是常见的菜羹、稀饭、素菜面等,但吃过的顾客却一再光顾,大概除了好吃之外,老板娘亲切地招呼,也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 云林县)

四. 新疆 昌吉 呼图壁县 烤羊肉串

烤羊肉串是维吾尔族人的传统食品。具体做法是:将肉切成薄片串在特制带木把的铁钎上,然后放在盛有无烟煤火炭的长方形厚铁皮炉上烤,并不时翻动。待飘出熟肉香味并发出滋啦啦声响时,撒上辣面子、孜然、食盐,稍做翻动即成。烤羊肉味道香辣可口,肉质软嫩,具有独特的风味,深受各族群众喜爱。特别是昌吉市、奇台、木垒等县的烤肉,较为有名。

五. 河北省 秦皇岛 昌黎 赵家馆饺子

昌黎赵家馆,位于昌黎县城鼓楼东大街,始创于1921年,创始人赵福元(1907年—1996年)是一代著名的饺子大师。

赵家馆和赵家馆饺子主要经历了四十年代的红火期、五十年代的鼎盛期、六十年代“文革”期间的艰难期、“文革”后的振兴期,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

久负盛誉的赵家馆饺子,是昌黎县传统的老字号风味食品,以圆笼蒸饺为主。其特点是:选料讲究、皮薄馅散、味道鲜美、香而不腻、水灵可口。形成了海鲜、素馅、肉馅、什锦四大系列,十三类品种。一般肉馅配料是:以蒸作1斤精面粉的饺子为例,需要鲜猪肉6.5两,大油1两,香油5钱,海米5钱,味精5钱,葱、菜、香蘑及各种小料适量。并常随节令的变化,分别掺拌对虾、蟹肉、虾籽、鱼骨、海参、干贝、青蛤、蛤蛎、鲍鱼、八爪鱼、皮皮虾等各种海味,使饺子具有独特的风味,深受顾客欢迎。制作方法为开水烫面,肉馅喂鸡汤,全部手工制作。质量标准是:1斤面粉蒸作70个饺子,重3.1-3.3斤。

由于赵家馆饺子风味独特,市场畅销,《人民日报》海外版、《河北日报》、《经济日报》、《食品报》等都有报道,曾轰动海内外。上世纪五十年代赵福元曾多次参加全国性、行业性的省、市、地区表演和比赛,并屡获大奖。原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廖沫沙都曾给予表扬。在天津参加表演赛还受到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的观摩并有合影和题匾“京东第一家”(文革期间被毁),还曾接待过荀慧生、尚小云、奚啸伯、管绍华等艺术大师。多年来赵家馆和赵家馆饺子先后荣获了省、市级以上多项大奖和荣誉称号。

六. 新疆 昌吉 呼图壁县 包子

有薄皮包子和烤包子两个种,为维吾尔族独特食品,两种包子馅均为剁碎的羊肉与洋葱搅拌而成。薄皮包子为蒸出,酥软水香;烤包子为烤出,松脆耐嚼。本地有“抓饭包子”的吃法,即在抓饭上面放几个薄皮包子,其味相得益彰;又有“烤包子奶茶”即边吃烤包子边喝奶茶,其趣恰到好处。( 昌吉)

七. 新疆 昌吉 呼图壁县 烤全羊

烤全羊 是维吾尔族的一大传统名肴。在乌鲁木齐、喀什、和田等地的巴扎尔都可闻到它特有的香味。烤全羊不仅是街头的风味小吃,而且也是维吾尔人招待贵客的上等佳肴,现在也成为高级筵席中的一道佳品,倍受中外客人的青睐。

烤全羊是新疆最名贵的菜肴之一,之所以如此驰名,除了它选料考究外,就是它别具特色的制法。新疆羊肉质地鲜嫩无膻味,在国际国内肉食市场上享有盛誉。烤全羊多选用绵羯羊或周岁以内的肥羊羔为主要原料,这样的羊,肉不仅嫩而且营养价值高,嚼在嘴里满口香。这是维吾尔人在长期食用羊肉的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宰杀剥皮、去头、蹄和内脏后,用一头钉有大铁钉的木棍,将羊从头至尾穿上。再用蛋黄、盐水、姜黄、孜然粉、胡椒粉、白面粉等调成糊状的汁子抹在羊的全身,然后把羊头部朝下地放入炽热的馕坑,盖严坑口,并不时地转动木棍观察,焖烤1小时左右即成。烤全羊色泽黄亮,皮脆肉嫩,鲜香异常,全羊烤成后即放置餐车上,烹制者在羊头上挽系红彩绸,打成花结,羊嘴放置香菜或芹菜。餐车备有小刀,服务人员推车围绕餐桌转动,恭请客人启刀食肉。烤全羊色泽黄亮,皮脆肉嫩,鲜香异常,是维吾尔族人民招待贵宾的佳品。也使全羊成为了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在南疆和田、且末等城镇巴扎上,设有现烤现卖的 烤全羊摊档,专门剁块零卖。

八. 广西 贵港 桂平 敬慈斋馆素餐

敬慈斋馆素餐

敬慈斋馆在广西桂平市西山风景区洗石庵内。由桂平城区佛教协会营办,可预约承办港澳台胞、华侨和各界人士的素餐,并供应素面、粉饺等风味小吃。在敬慈斋馆进餐,不仅可以领略素食的特殊风味,还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吃在佛教文化中的渊源。

敬慈斋馆制作的素食受广东的影响,有相似之处,又有别于广东佛教界制作的素食。素餐宴席上经常出现的菜色有“绣球玉液”、“彩菇争艳”、“杏林春满”、“百花拼盘”、“千层百叶”、“芙蓉酥酡”、“酥脆香卷”、“如意吉祥”、“不可思议”等。有的菜名诗意盎然,表现了出家人的幽默。如“杏林春满”、“不可思议”等。“杏林春满”用冬菇、杏仁、胡萝卜、丝瓜、竹笋、作料,切粒混合炒制而成。红、绿、黄、白、褐五色相间,清雅素淡,春意盎然。用沙田柚皮泡制的“不可思议”皮酥肉嫩,甘香可口,如无人介绍,吃时不知是何物所制,令人有不可思议之感。“如意吉祥”用荔浦芋制作,形状酷似“五柳鱼”,甜、酸、酥、嫩皆备,闻其味即令人食欲大增。

九. 辽宁省 沈阳市 沈河区 那家馆白肉血肠

坐落在沈阳故宫西侧的那家馆,以经营满族菜肴白肉血肠闻名于白山黑水广大地区。它的前身是原小河沿魁星楼附近的吉兴饭店,主要经营东北地方菜肴,后来由于增添了白肉血肠,使这家饭店名声大振。1872年,该店满族厨师那吉有在大东门里开设了一家专门经营白肉血肠的餐馆,立号那家馆。由于他选料精,制作细,一丝不苟,声誉越来越高。他的白肉,须用新宰杀的肥猪五花硬肋,以白水加调料,用急火煮沸,移小火氽透,膘肥不腻。他的血肠,须用新宰杀的猪血,加入适量清水和调料用新猪肠灌成,味道鲜浓。白肉血肠蘸以蒜泥、韭菜花酱或辣椒油等调料食用,味留齿颊,经久不散。特别是严冬季节,如配以酸菜丝在一起氽制,汤鲜菜脆,大有驱寒生暖之效。1914年,那氏后裔继祖业,将那宛馆门庭重新修整,成为当时奉天风靡一时的著名餐馆,达官显宦经常出入。1931年日寇侵占沈阳,那家馆营业日渐萧条,趋于倒闭。那氏兄弟为保持祖业,将那家馆迁到北京,解放后,政府为恢复东北这一独特风味,于1957年又将年迈的那文贵邀回沈阳,使那家馆重新开张。

十. 新疆 昌吉 呼图壁县 呼图壁县小麦粉

呼图壁县,隶属昌吉回族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南缘,东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68公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地势平坦开阔,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半干旱季风性气侯地区,大陆性气侯特点显著、四季分明。年日照268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551.5毫米,6至9月份占80%。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质属全国最好的地下水类型之一。

产品特性:小麦粉原料无污染、无公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具有色泽好,灰分低的特点。

二连浩特蒙古商品特产城展馆农特产品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