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临朐特产大全 山东潍坊特产大全集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13 02:58:04

一. 山东省 潍坊 高密 肉鸡

集孵化、养殖、加工一条龙服务,为全国肉鸡生产基地之一
( 高密)

二. 山东省 潍坊 昌邑 昌邑文蛤

昌邑文蛤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邑文蛤是山东潍坊昌邑的。

昌邑文蛤

昌邑市水产养殖协会

12929140

蛤蜊(活的)

三. 山东省 潍坊 青州 夹河驴肉

青州“夹河驴肉”是一个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招牌

四. 山东省 潍坊 临朐县 槐花宴

槐花宴是临朐一大特色美食,因为境内槐林面积大,花期相对较长,特别是沂山景区,槐林面积达2万余亩,又受海拔高度和特殊地形的影响,花期延续长达一个多月,每年五月,沂山景区举办槐花节的同时,都会为游客准备丰盛的槐花宴,赏槐花景、浴槐花香、看槐花雪的同时,还能品到槐花做成的槐花麦饭、槐花蒸包、槐花煎饺、槐花煎鸡蛋、槐花饼、槐花蒸菜卷、槐花糕、槐花羹等各式美味,另外,山下的大小酒店、餐馆,也都会制作出精美的槐花美食。

美食类型:鲁菜

美食推荐:临朐沂山风景区、沂盛山庄

五. 山东省 潍坊 临朐县 寺头黄烟

寺头镇种植黄烟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农户有种烟的传统习惯,因镇域内独特的地理环境、土壤、气候条件,为该镇的黄烟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管理科学到位,品质上乘,独具特色,寺头黄烟也因此一直是中华牌香烟的原料专供基地。

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寺头镇一直把黄烟生产作为重要经济支柱产业来抓,规模不断膨胀。在实际生产工作中,注重抓好宣传发动、政策推动、服务促动,极大地促进了烟农的烟草种植生产积极性,每年全镇种植黄烟一直稳定在8000亩以上,该镇现有4个烟叶收购站,年收购能力在200万公斤以上,黄烟产量占全县黄烟产量的三分之一,优质黄烟产量列全县第一,在潍坊市名列前茅。2005年至2010年连续被授予“全省烟叶生产先进单位”,多次受到省、市隆重表彰奖励。据了解,因为销路畅通,寺头黄烟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亮点。

六. 山东省 潍坊 临朐县 九山板栗

九山板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九山板栗是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九山镇的。九山镇板栗个大,口感好,没有药物残留和化肥残留,上海和北京的客户都过来收购。九山板栗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九山镇地处砂石山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独特的气候和土壤结构,非常适宜板栗生产。近年来,该镇立足这一优势,把发展板栗生产作为富民强镇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先后开发建成了青杨峪、麻坞、大博石、将军崮等30多个板栗生产基地,栽植板栗3.6万亩。其中,青杨峪板栗基地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有机农业发展中心(OFDC)和欧盟有机认证机构(IMO)的认证,销售价格比普通板栗高出20%。

201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九山板栗”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临朐县九山镇果业协会

10893371

板栗

七. 山东省 潍坊 临朐县 杨善集西瓜

杨善集村耕地面积1380亩,610户,2250口人。气候属东部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为褐土,土质优良,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酸碱度适宜,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环境条件非常适宜西瓜种植。所生产的杨善牌西瓜为绿色食品,主要有京欣系列和无籽系列,产品主要销售到全国各大城市。

杨善集村自1996年开始种植西瓜,通过政府引导支持,引进种植技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目前,全村610户中有420户种植西瓜,种植面积1050多亩。2003年为西瓜注册了“杨善”牌商标,2009年“杨善”牌西瓜经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杨善集村带动了全镇32个村庄发展了10000多亩地种植西瓜。为促进西瓜产业的发展,打响杨善西瓜品牌,2007年9月该村成立临朐县惠农瓜菜购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人,社员8000余人,基地辐射带动周边乡镇1万多农户发展瓜菜生产,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南京、天津、东北三省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2011年惠农瓜菜购销专业合作社又以杨善集西瓜为主,取得了“潍坊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

八. 山东省 潍坊 临朐县 临朐全鱼宴

临朐的全鱼宴,就是以满桌佳肴,清一色的鱼为主料。精选当地优质鲢鱼、鲤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各种维生素。采用炸、煎、炒、炖等多种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形、色、味俱全。用鲜鱼和湖虾,可烹制鱼菜120多种,称为“全鱼宴”。

九. 山东省 潍坊 潍城区 潍坊风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风筝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古名“纸鸢”,又名“鹞子”,是普及于山东各地的一种玩具,尤以潍坊为盛,

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象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开始兴盛,走向民间却是在明代。到清朝中叶,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相传有位姓陈的哑巴艺人扎得风筝新颖好看,放得又高又稳,远近闻名。这时,清明节前后竞放风筝也成了当地的踏春风俗。据《潍县志稿》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板桥横亘,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端。”“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维妙维肖,奇巧百出,”曾做过七年潍县县令的大诗人兼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这样的诗来怀念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把潍县的风筝特点和放风筝的风俗描写的淋漓尽致。“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步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来春燕多”,这是潍县诗人郭麟对他家乡清明寒食放风筝的真实描写。到近代,潍县成了国内外闻名的风筝产地和市场,有首《竹枝词》是这样描写当时风筝市场的盛况的:“风筝市在东城墙,购选游人来去忙,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风筝飘洋过海,被带到美国、日本当作艺术珍品馆藏起来。新中国建立后,潍坊风筝作为潍坊市的象征,更加受到当地人民的珍爱和重视。从1984年起,潍坊市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国际风筝节;1988年,潍坊市被国内外风筝界选为“世界风筝都”。潍坊风筝走向了世界,真正达到了它的鼎盛期。

个性是艺术成功的标志。潍坊风筝的独特个性是通过“扎、绘、糊、放”的四艺来具体表现的。

扎潍坊风筝的骨架一般用竹材扎成,扎骨架的工序有:选竹材、破竹材、削竹条(有“抽削”、“推削”诸法)、修竹条、弯竹条、扎结竹条等。风筝架子多种多样,扎法各有千秋,一般说掌握了硬翅风筝、软翅风筝和拍子风筝架子的基本扎法后,就可以自由变化,扎制各种风筝了。前辈艺人们在扎风筝中总结了奉富的经验,有的还编成了歌诀。例如扎硬翅胖沙燕的口诀是:胖燕四四法最新,一头一腹一尾根。—亡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七段等分论条架,两膀对扎半圆形,中腹应按双分计,尾竹上端中线寻。下端长短如何定,横设架子首尾千.托纸中间方四块,两膀各四必相亭。头部迎风腹为主L冕竹要软好泻风。裆肥纸阔单面软,迎风不会左右慨。

糊糊风筝用纸,用矾绢,用薄绸等,可依风筝形式确定。倒如,糊蜻蜒风筝用绢,因为绢比纸的透明度好,更象活蜻蜒的翅膀,糊龙青鱼尾部用绸,放飞时迎风抖动肖似鱼尾,糊鹰不能用绢,因为绢受风后抖动就不象在空中打旋的鹰了,必定要用皮纸或托裱了的防风纸。糊风筝时,先比着架子剪纸,纸比架子大些,边缘部分剪开一些口子,在边缘涂浆糊后,依次把剪开的边缘糊在纸条上。糊法有两种;一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四个面上,此法叫“包边儿”,二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两个面上,待浆糊干了之后,用刀把多余的纸裁下来,这种方法叫“裁边儿”。这种方法是要露出一部分削修加工的竹条,以显示艺人的制作技巧。风筝可以先糊后绘,也可以先绘后糊。因为风筝的彩绘图案多是对称的,为了使图案对称一致,艺人们一般是先绘后糊。先把各部分的纸剪好,彩绘、阴干,熨乎,再糊到架子上。彩绘时,各部分衔接处图案不画金,留出一些空白,糊好后再把衔接处的图案补画整齐。各种风筝的具体糊法也各有不同,倒如:沙燕风筝先糊两膀,再糊两腿。最后糊头、腹,米字风筝也是先糊两膀,拍子风筝用平贴法糊纸等等。

绘风筝的绘画构图与设色最能体现地方特色。潍坊的风筝吸取了潍县木版年画的技法,又博采京津画风筝之长,线条粗犷,色彩以红、黄、兰三颜色为基础色,重笔浓抹,色调明快,浑朴,在对称中达到强烈的美的视角效果。如潍坊的龙头蜈蚣风筝,胡敬珠派造型以群青色为主,便以浓艳着色,直观效果对比强烈;康万香派则以普兰为主,代表海水,同时以红或桔红的暖色,使整个画面形象鲜明,风筝腾空之后,与蔚兰的天空产生和谐又鲜明的视角效果。西方艺术大师说过:“要懂得用最少的颜色,如果该用七个颜色,你却用二个表现时,那你的本事就更大了。”潍坊的风筝艺人对风筝的构图和彩绘,正是这样做的。他们尽量少用色,以块色为主,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民间艺术色彩单纯而浓郁的特点。

放放风筝的工具有线、绕线工具和供游戏用的各种附加物。放风筝的线有“缝衣线”(适合放小风筝)、“小线”(三股棉线,民间最常用的风筝线)、“衣线”(真丝线,细的叫“丝线”,粗的叫“丝绳”)、“麻线”(从前民间用此线放大风筝)等等,绕线工具最普遍的是“线桄子”,这是一种穿在轴柄上的六角线线轴,可以自由地旋转着放线。收线时,一手拉线,一手打轮,十分方便,样子也玲珑可爱,本身就是一件惹人喜爱的玩具;还有一种“简易桄子”,轴柄上穿着一种扁框,用起来也很方便。如果放大风筝,则要用“线拐子”;放更大的要用“绞车”。风筝的附加物,是放风筝时作游戏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风琴”、“锣鼓”、“送饭儿的”等。

风筝的种类很多,按形象分有鸟形风筝(如鹰、燕、仙鹤)、虫形风筝(如蜻蜒、知了、蝴蝶)、水族风筝(如金鱼、蛙、蟹)、人物风筝(如孙悟空、胖娃娃、老寿星)、字形风筝(如“双喜”、“福”字、“寿”字风筝)、器物风筝(如扇子、钟、宫灯)、变形和几何图形风筝(如瓦片、八卦、五星),按风筝的构造分有硬翅风筝、软翅风筝、拍子风筝、平桃风筝、软风筝、桶形风筝等;按风筝的功能分有玩具风筝、观赏风筝、特技风筝等等。按大小又可分为巨型风筝与微型风筝。如潍坊艺人扎的“鲤鱼跳龙门”风筝,两层楼高,面积为174平方米,扎风筝的艺人是站在楼上扎成的。巨型立体蜈蚣风筝,龙头状的头和数十节的身,共100多米长。发放时,必须先将尾部和身部逐渐放起,再靠身部几十节圆方形风筝将沉重的龙头提升到空中。小型的蜈蚣风筝一样首尾齐全,却小到可以整个藏在火柴盒中。

潍坊风筝同中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产生于人们的娱乐活动,是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与人们的生活有密节联系的娱乐品。风筝的造型模仿的自然事物、社会生活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形象,都寄托着“吉祥”和“吉庆”,兴趣和理想。那绚丽多彩的颜色,与其说是所模仿事物的标志,毋宁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放风筝,则是易做、经济、老少咸宜的娱乐,健身活动。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人们手牵引线,或在春山,或在平原,或在白沙无际的海滩前后奔跑,臂、腿肌肉得到了锻炼,眼睛得到调整,气血为之畅达,这对人的生命是多么有益啊。伴随着风筝的兴盛,潍坊风筝又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的家庭成员,以商品的形式进入流通,糊制风筝成为一种职业,是一种重要生计。据史料记载,早在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和店铺就有30余家,清明时节在集市上摊的有数十户,外地客商在这里络绎不绝,生意十分兴隆。现在的潍坊风筝,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的钟爱,伴随着国际潍坊风筝节的连续举办,已成为当代潍坊人的文化象征物,它越洋过海。联结起了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也成为潍坊市经济腾飞的巨大杠杆。潍坊风筝的制作,也走上了传统技法与现代新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十. 山东省 潍坊 寿光 寿光小枣

寿光小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寿光小枣栽植历史悠久,据1935年《寿光县志》记载,小枣列县内果品之首,“枣逐处皆有,碱地多植之成行,以小枣、铃枣为最美…”现营里镇北岔河村的枣园里仍长着明代的枣树。近二十年,小枣发展较快,2000年全市小枣产量达609吨。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寿光小枣栽植历史悠久,据1935年《寿光县志》记载,小枣列县内果品之首,“枣逐处皆有,碱地多植之成行,以小枣、铃枣为最美…”现营里镇北岔河村的枣园里仍长着明代的枣树。近二十年,小枣发展较快,2000年全市小枣产量达609吨。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寿光小枣”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临朐必买的十大特产潍坊临朐县十大特产排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