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山特产有哪些 贡山特产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1 04:37:27

一.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二. 云南省 怒江 贡山县 怒族咕嘟酒

怒族咕嘟酒是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的。怒族咕嘟酒的酿制法,其第一步与羌族的蒸蒸酒基本相同,即将玉米粉制成酒。其特点表现在饮用时先将坛中的酒同酒糟盛一部分到盆中,加入适量开水,再拌入些蜂蜜或糖,滤去渣,饮其汁。

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人口27123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 坪县,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 维西县和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等地。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 族交错杂居。

怒族习惯于日食两餐。其主食绝大部分以玉米为主。玉米的食用方法从爆米花逐渐发展为煮焖成咕嘟饭(类似玉米面稠糊)、包谷稀饭,做成包谷粑粑,石板粑粑最有特色。少数信奉1教的怒族也吃酥油糌粑。

怒族喜欢饮酒,也擅酿酒。怒族的酒主要有“咕嘟酒”、“浊酒”和高粱酒等。

“咕嘟酒”用“咕嘟饭”(用玉米面和养麦面制成,似年糕)酿制。其做法是将咕嘟饭晾凉,拌上酒曲装入竹篾箩里捂好,几天后发出酒味,或渗出酒液装在罐子里,密封十几天就成了。吃时先用笊篱过滤,再兑上一点冷开水,加一点蜂蜜或甜味剂,略酝酿几分钟,既可饮用。这种酒香甜醇厚,是怒族酒中的上品,即可解渴,又有滋补健身之功效。

酒是怒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饮料,更是他们待客的必需品,贵客光临,必以酒相待。他们的饮酒方式一般是边饮边聊。在比较欢快热闹的场合,不论男女老少,如果将某人视为知己时,便要与他喝“同心酒”,所谓的同心酒不是酒,而是一种饮酒方法,即两人腮贴腮、嘴挨嘴,一手搂肩,一手同端酒碗,仰面同饮,一饮而尽。置身于这种情深意浓的场景.即使是平日滴酒不沾的人,也难以推脱。因为只有喝了这同心酒,你才算怒家人的真正朋友!

三.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四.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五. 云南省 怒江 贡山县 怒碗

怒碗实际上是大大小小的竹编簸箕,有的有一节底圈,有的形状像扁平的盘子。怒碗用本地所产的长竹节的篾片编制,不论大小,中间不留接头,篾片宽窄如一,光滑细致。大的直径约60厘米,小的如大碗。大的多用于盛粮食,小的作水果、瓜子盘。怒族过去吃饭不用筷子,一家人围着簸箕(也即是“碗”)用手抓吃。随着汉文化的传播,怒族也用竹筷和瓷碗吃饭,怒碗已经完全演变成一种竹制器皿,有的还作为艺术品,写上字挂在家庭或宾馆的墙壁上,别有风味。

六. 云南省 怒江 贡山县 漆油鸡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盛产漆树、漆油。漆油可食用,也可用作化工原料,还可入药。

漆油鸡是生活在怒江峡谷的傈僳族喜爱的传统食品。逢年过节或远方的朋友到来,傈僳人都会做上这道菜来庆贺佳节、招待贵宾。

七. 云南省 怒江 贡山县 黑熊

黑熊,当地人又称它为“大黑狗”,是怒江深山密林里的“主人”。据药书记载,黑熊的苦胆,是一种稀有的中药材。具有止痛、镇静、祛痰、消炎、解毒等功效,对于肠胃病、胆结石、黄疸及小儿高热、惊风、肠道寄生虫等病症均有较显著的疗效。( 怒江)

八. 云南省 怒江 贡山县 龙元猪

地处独龙江峡谷深处的龙元,过去长期与外域隔绝,自然也形成了许多特有品种,龙元猪就是其中之一。据专家称:"龙元猪是与南亚野猪血缘关系最近的家畜品种,是现存的家养珍品"。龙元猪全体黑色,成年母猪体重20-30公斤,成年公猪体重20-25公斤。为保护新品种,1998年贡山港湾畜牧公司在贡山嘎拉博"国家独龙野牛保护基地"海拔1700米的地方建立了龙元猪保种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已成规模。由于贡山水草丰美、气候多变,形成龙元猪肉质细腻、味道鲜美。( 怒江)

九. 云南省 怒江 贡山县 独龙牛

独龙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独龙牛,曾用名大额牛, 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是世界范围现存牛属动物的七个种之一,也是黄牛属中一个独立的牛种,属肉用型地方品种。

独龙牛中心产区为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具有野牛体形和彪悍的外貌特征和习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耐高寒,耐粗饲,产肉性能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独龙牛(Mythun)是世界范围内现存牛属动物的七个种之一,是云南省牛属动物的六个种之一,占有重要的分类学地位,是肉用型的地方品种和地球上的濒危品种之一。独龙牛产于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一带,分布于云南省怒江州的独龙江、怒江流域,以及印度的阿萨姆邦、不丹、东孟加拉和缅甸北部克钦邦海拔1500m以上的山区,为一种半野生半家养畜种,其分类学地位属于牛亚科黄牛属(BOS)中独立的一个种(BOS Frontalis)。在我国,独龙牛是唯有独龙族人民驯养的一种牛,独龙语叫“阿布”,为体大而有野性之意。“独龙牛”一词来源于傈僳语“曲阿尼”,汉译即为“独龙牛”。

多年来,在国家、省、州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贡山县独龙牛保种工作坚持以选育优质畜种,以原产地独龙江乡为主,在怒江沿线易地保种扩繁,从而增强供种能力。自八十年代初通过畜禽品种资源普查发现以来,已经历了20多年的艰苦的保种工作,种群数量亦从濒临绝迹77头,发展到现在2028头,数量增长了近20多倍。2006年贡山县鸠木当独龙牛种牛场获得了云南省农业厅颁发的种畜禽经营许可证

十. 云南省 怒江 贡山县 贡山大额牛

贡山大额牛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一带的。亦称独龙牛。为半野牛半家养珍贵肉用畜种。被毛呈黑或深褐色,四肢下段为白色。体躯高大,肌肉沿肩部隆起至背中央,丰满厚实,角向两侧平伸后略向上弯,四肢短劲,蹄小结实。成年牛约重440公斤,主要供肉食,肉质细嫩。

独龙牛,曾用名大额牛, 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是世界范围现存牛属动物的七个种之一,也是黄牛属中一个独立的牛种,属肉用型地方品种。

独龙牛中心产区为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具有野牛体形和彪悍的外貌特征和习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耐高寒,耐粗饲,产肉性能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独龙牛(Mythun)是世界范围内现存牛属动物的七个种之一,是云南省牛属动物的六个种之一,占有重要的分类学地位,是肉用型的地方品种和地球上的濒危品种之一。独龙牛产于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一带,分布于云南省怒江州的独龙江、怒江流域,以及印度的阿萨姆邦、不丹、东孟加拉和缅甸北部克钦邦海拔1500m以上的山区,为一种半野生半家养畜种,其分类学地位属于牛亚科黄牛属(BOS)中独立的一个种(BOS Frontalis)。在我国,独龙牛是唯有独龙族人民驯养的一种牛,独龙语叫“阿布”,为体大而有野性之意。“独龙牛”一词来源于傈僳语“曲阿尼”,汉译即为“独龙牛”。

多年来,在国家、省、州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贡山县独龙牛保种工作坚持以选育优质畜种,以原产地独龙江乡为主,在怒江沿线易地保种扩繁,从而增强供种能力。自八十年代初通过畜禽品种资源普查发现以来,已经历了20多年的艰苦的保种工作,种群数量亦从濒临绝迹77头,发展到现在2028头,数量增长了近20多倍。2006年贡山县鸠木当独龙牛种牛场获得了云南省农业厅颁发的种畜禽经营许可证。

贡山特产有哪些值得买云南贡山四大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