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嘉峪关特产 嘉峪关十大名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8 22:24:03

一. 黑龙江省 伊春 铁力市 铁力“中国林蛙”油

铁力“中国林蛙”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5年末,铁力市中国林蛙油被国家质检管理部门确认为地理标志产品;2007年铁力市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8年初,铁力市林蛙养殖标准化示范区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与铁力市合作建立中国林蛙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与铁力市共同组建了东北林业大学铁力市中国林蛙研究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蛙类专业委员会挂靠该所。

近年来,铁力市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与东北林业大学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合作,“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出了中国林蛙人工养殖和精深加工的成功之路。目前已获四项国家专利,中国林蛙油、中国林蛙养生酒、蛙骨高钙片、女士养颜林蛙卵胶膜口服丸等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尤其中国林蛙油以其货真价实的高品质叫响国内外市场。

中国林蛙(俗称哈士蟆),自明代始,即为贡品,是集药用、食补、美容于一体的珍稀两栖类动物。林蛙油即雌性林蛙的输卵管,是名贵的中药材,尤其是中国林蛙,其体大,含油量高。林蛙油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蛙醇,具有“补肾益精、润肺养阴”的功效,专治肾虚、气弱、精力耗损、记忆力减退、妇产出血、产后缺乳及神经衰弱等症。我国中医认为,可治疗“小儿疝气、止痛、去劳劣、解湿毒、利水消肿、虚劳咳嗽”,具有养肺滋肾之特效。由于其独特的医疗和食用价值,中国林蛙油素有绿色软黄金的美誉。

据国内权威机构检测,人工养殖的中国林蛙,其油和有效成分含量比野生中国林蛙高出十几倍。目前,铁力市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已经进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良性发展轨道,产品畅销国内市场和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铁力“中国林蛙”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黑龙江省铁力市人民0《关于界定铁力“中国林蛙”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铁政办发[2005]3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镇、铁力镇、桃山镇、朗乡镇、工农乡、年丰乡、王杨乡等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 甘肃省 嘉峪关 菊花牛鞭

以小公牛之牛鞭(牛冲)为主料,配以枸杞烧制而成。将鲜牛鞭用清水煮至柔嫩取出,顺尿道剖成两片,除掉尿道膜刮洗干净,剞上菊花花刀后改成段。鸡腿一只,葱、姜、料酒等和改刀后的牛鞭一同放入水锅中加热煨制。勺内添植物油烧至6成熟,投入煨好的牛鞭走油捞出,勺内留底油,葱、姜丝炝锅,烹料酒,添鸡汤,加处理好的枸杞,放入精盐等调味品烧开,撇去浮沫,下入牛鞭花,烧至入昧后勾芡,淋明油出勺即装盘。此菜造型美观,口昧香醇,色泽鲜亮。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药用价值,具有滋肾润肺,强筋壮骨之功效。

三. 辽宁省 辽阳 文圣区 中国林蛙(Rananchensinensis)

本地称哈什蚂。隶属两栖纲,无尾止,蛙科。体长40-70毫米。体较细长,头略高,吻端钝圆而略尖。吻棱明显,鼓膜圆,指端钝圆,蹼较发达。皮肤较平滑,背面浅灰褐色或土黄色,脊部及体侧有分散的圆疣或长疣。疣上有深色斑点,背侧褶色略浅;两眼间有一黑褐色横纹;鼓膜部位有三角形黑褐色斑;体侧近胯部境黄绿色,四肢背面有暗棕黑色横纹;股部有横纹4-6条,股内侧黄绿色;股外侧肉红色,多散布黄色口疣。雄蛙腹面大多数是乳白色,雌蛙一般为红棕色。林蛙分布多生活在山区森林植被较好的山沟里,以山溪、河流为中心,活动范围为一公里左右。通常秋末开始从森林向水源地区运动,先在岸边灌木林、草丛中活动;冬初进入浅水区,约11月初则向深水区运动;11月至第二年3月中旬,在深水区陷于石下或水草间越冬;3月下复向浅水区活动。一般在清明前后解除冬眠,到浅水区,静水弯繁殖。雄性先进入产卵场鸣叫,雌蛙随后寻声而来,选好配偶,开始抱对,约2天左右,黎明前产卵于岸边浅水中的水草间。卵块呈圆团状,每块含卵700-1800粒。受精卵10-15天孵化成蝌蚪,从蝌蚪发育成蛙需经38天左右;由幼蛙发育到性成熟的蛙需19个月的间。林蛙的干燥输卵管称哈什蚂油,是传统的中药材,林蛙又是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 辽阳)

四. 甘肃省 嘉峪关 猪头梨

猪头梨又名鬼头梨,是河西走廊梨中珍品,果实呈圆形,果皮粗糙,果汁多而味甜蜜,略带酸味,风味极佳。

五. 甘肃省 嘉峪关 炮仗面

拉面出锅后不带汤,用刀切成短条,倒入用粉丝、肉末、辣椒和少量菜做好的混菜锅内混炒而成。出锅前的制做等同于拉面的制做,出锅后的混炒法又相近于炒面片的混炒,但口味与两者各不相同。先长后短,先煮后炒、面菜混一。

炮仗孔子汤饭,既有陕甘宁八疆回民牛肉汤面的香,又融合了维吾尔族垃条子面滑又精的优点,故而新疆老一辈回族人便发明了这样一种酸辣爽口、消食、开胃的炮仗子饭,更令汉、回、维族亲切的像一家人,我们管它叫民族团结的“串串面”。

六. 甘肃省 嘉峪关 嘉峪关甘兰

嘉峪关甘兰

七.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中国丝绸博物馆)、江苏省(苏州市)、四川省联合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还包括各种巧妙的工具,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以及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

嘉兴是中国蚕桑丝织的发源地之一,蚕桑丝织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年的历史。四千多年来,人们因为蚕桑丝绸而有着共同的生活习俗和生活环境。在这种共同的文化圈中逐渐形成了传统生产技艺,其中包括栽桑、养蚕、缫丝、剥丝绵、丝织机具、织物设计和织造。而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方式则有家族、师徒、群体等形式。当地蚕农把蚕从卵到蛹到蛾的变化与人从生到死,再到灵魂升天的过程相联系,从而对蚕产生崇拜心理,敬蚕育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蚕桑丝织特征的民俗活动,涉及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民间信仰、语言文学和传统艺术。

早在新石器时代,嘉兴就有了原始的缫丝、织造技术。唐代中期所产的语儿巾名闻海内外。北宋时秀州绫已列为贡品。嘉兴又产锦,后人有诗赞曰:“宋锦由来出秀州。”至明清时,农村“桑林遍野”,集镇“蚕丝成市”,城乡“机轴之声不绝”,濮院绸“日产万匹”,王江泾被誉为“衣被天下”。丝绸贸易兴盛,万商云集,塞北、岭南、西陲以至琉球、吕宋,无不有嘉兴丝绸的行踪。在经济大流通中,嘉兴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丝绸之府”。

“清明轧蚕花”、“蚕花水会”、“乌镇香市”等众多的蚕桑生产民俗经久不衰。在民间,还普遍保存了剥清水丝绵、扯绵兜、缫土丝等传统手工技艺。如含山轧蚕花约起于南宋,历明、清而益盛。时间分头清明、二清明、三清明,从开始到结束,要闹上十来天。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时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在山上留下“蚕气”。谁能到含山踏青,谁就能把蚕花喜气带回家,便能得到蚕花“廿四分”(即双倍丰收之意)。因此,八方蚕农每年清明争相上含山。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盛装,到山上购得蚕花数朵,或别在发髻,或挂在胸前,或插在帽檐,或插在甘蔗上,相互挤轧,热闹非凡。家庭的主人还身背蚕种包,意为沾蚕神仙气,求得蚕茧丰收。

嘉兴市是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传承社区和保护责任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生态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为了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加强蚕桑丝织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嘉兴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嘉兴市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规划》,五年内将构建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体系、制度体系、产业运作体系和宣传推广体系。

八. 甘肃省 嘉峪关 嘉峪关野麻湾西瓜

嘉峪关野麻湾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嘉峪关——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素有“天下第一雄关”、“边陲锁阳”之称。该区域因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养分和糖分的积累,加之用清纯的祁连山雪水灌溉,所生产的西瓜外型美观、瓤色鲜红、口感松软甘甜,沙润清爽;糖分含量高、皮薄质脆、品质优良;单瓜重量均匀、耐储运;商品率佳、产量高,在当地很有名气,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嘉峪关市新城镇野麻湾村有30多年种植西瓜的历史,在西瓜种植方面积累了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主栽品种为京欣和超甜京欣。近年来,通过最初的露地土垄种植栽培方式到现在的一砂、一砂一膜、一砂两膜、三膜覆盖等种植模式的改进以及品种的更新换代,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西瓜上市时间也提前了1个月,每年6月至9月,消费者均可吃到甘甜可口的露地栽培“嘉峪关野麻湾西瓜”。先后获得了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和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

地域范围

嘉峪关野麻湾西瓜种植区域主要位于嘉峪关市区东北,距嘉峪关市区30公里。位处酒泉盆地西缘,西北黑山与西南文殊山系的鳖盖山相对崎形成峪口。东经98°4′~98°36′,北纬39°38′~40°38′,海拔高度1412~1474米,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自然坡降12.5‰,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南倚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北临金塔县,西接玉门市。新城镇下辖横沟、野麻湾、长城、新城、中沟、观蒲、泥沟7个村。各村分布相对较为集中。西瓜虽然在新城镇各村均有种植,但主要以野麻湾村为辐射区域的长城村、新城村、中沟村等5村种植为主且品质独特。5个村含3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937户,总人口11476人,耕地面积2733公顷,其中西瓜种植面积为800公顷,产量达6.2万吨,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2009年居民人均纯收入6957元,其中人均从西瓜中获纯收入3356元,成为新城镇以野麻湾村为主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成了远近闻名的“西瓜种植专业村”。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个在25-40cm(指最大横径面直径)之间,瓜型圆圆或近圆形,平均单瓜重4-5公斤;表皮油润光亮;口感松软甘甜、果肉沙润清爽、瓤色鲜红、着色在98﹪以上;产量高、品质优良,商品瓜多,无药害、碰伤、病虫等缺陷。 2、内在品质指标:新鲜西瓜中每公斤含糖量 95-97克、维生素C含量为33-49毫克、维生素B1含量为0.16-0.2毫克、维生素B2含量为 0.18-0.25毫克,水分含量为87-89.7%,可溶性固形物为10-12%。 3、安全要求:嘉峪关西瓜产品质量达到农业行业标准NY5223-2004《无公害食品西瓜》,产地环境按照标准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生产过程和加工控制按照《嘉峪关市无公害食品—西瓜生产技术规程DB62/T1392—2006》的规定执行。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禁使用高、剧毒农药。

九.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慈利 中国鸽子花树

书名珙桐,又名空桐。是我国特有的单科种的古老,孑遗的珍贵树种,属珙桐科珙桐属, 为落叶乔木,胸径一般为50厘米,高十五米至三十米。其木材为浅黄色,结构均匀,轻软,是制作仪器、乐器,家具的好材料。“物以稀为贵”。珙桐这一珍贵树种,在世界稀有,引起很多专家学者的重视。他们不畏艰险,远涉重洋,来我国实地考察,引进苗木,进行栽培并获得成功。一 九七五年,国家规定珙桐为国家一类保护树种。( 张家界)

十. 辽宁省 辽阳 弓长岭区 中国林蛙

本地称哈什蚂。隶属两栖纲,无尾止,蛙科。体长40-70毫米。体较细长,头略高,吻端钝圆而略尖。吻棱明显,鼓膜圆,指端钝圆,蹼较发达。皮肤较平滑,背面浅灰褐色或土黄色,脊部及体侧有分散的圆疣或长疣。疣上有深色斑点,背侧褶色略浅;两眼间有一黑褐色横纹;鼓膜部位有三角形黑褐色斑;体侧近胯部境黄绿色,四肢背面有暗棕黑色横纹;股部有横纹4-6条,股内侧黄绿色;股外侧肉红色,多散布黄色口疣。雄蛙腹面大多数是乳白色,雌蛙一般为红棕色。林蛙分布多生活在山区森林植被较好的山沟里,以山溪、河流为中心,活动范围为一公里左右。通常秋末开始从森林向水源地区运动,先在岸边灌木林、草丛中活动;冬初进入浅水区,约11月初则向深水区运动;11月至第二年3月中旬,在深水区陷于石下或水草间越冬;3月下复向浅水区活动。一般在清明前后解除冬眠,到浅水区,静水弯繁殖。雄性先进入产卵场鸣叫,雌蛙随后寻声而来,选好配偶,开始抱对,约2天左右,黎明前产卵于岸边浅水中的水草间。卵块呈圆团状,每块含卵700-1800粒。受精卵10-15天孵化成蝌蚪,从蝌蚪发育成蛙需经38天左右;由幼蛙发育到性成熟的蛙需19个月的间。

林蛙的干燥输卵管称哈什蚂油,是传统的中药材,林蛙又是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
嘉峪关必买十大特产嘉峪关特产有哪些值得买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