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特产有哪些品种 客家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3 08:26:54

一. 福建省 龙岩 武平 客家捶圆

又叫波圆,即肉圆,主要有品种有猪肉圆、牛肉圆、牛筋圆、鱼圆、虾圆、鸡圆等。 客家捶圆口味纯正,既有韧性又很爽脆,既有嚼头又不打渣,人们形容捶圆的弹性良好常常会说是“跌落桌上跳三跳”。其中永定的牛肉圆及下洋的牛筋圆以味道鲜美受到赞誉。肉圆既是一道常菜,饮宴也不可缺,主要是取“圆”字寓“团圆”和“圆满”之意。

二. 广东省 河源 紫金 客家地瓜包

醇香、柔软、嫩滑的地瓜包,是客家地区道地的充饥美食,凸现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充满浓郁的乡土韵味。

地瓜包如同北方的饺子,不同的是用地瓜粉作皮,用手工制作,土里土气,或包成棱形、三角形,或船形,大多是包成三角包。早先是山里挖掘的蕨类粉制作,而蕨类植物只有火烧山之后才能生长,虽然质量高,却数量少,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于是,以地瓜粉取而代之,故称地瓜皮。

地瓜包很讲究的是馅料。大多馅料是香菇、瘦肉、冬笋、大葱之类捣碎,加上调味品,放置锅里炒熟。芋头煮熟之后,去皮,拌进地瓜粉反复揉搓,直至如面粉一样可以捏成薄薄的皮,而后包上馅料,或蒸或煮,皆美味鲜嫩。那是山中的珍馐,能端上餐桌招待客人的一道很体面的美食!

春节,客家各户都忙于包地瓜包,亦如北方人的包饺子。在北方,没有饺子就不算过年。客家地区也是如此,没有地瓜包就没有过年的韵味,因此,再穷的人家,既使没钱买肉,也要包几盘素菜的地瓜包。新年来客,地瓜包是必不可少的美食。餐桌有地瓜包,客人就感到舒心美气,多了一分祥和喜庆,那怕客人打着饱嗝,也不能少这道美食!

改革开放后,人们欣赏山野之物,地瓜包堂而皇之的搬上餐桌,成了一道美食,不知迷醉几多食客,那美味久久留在他们心头!

三. 福建省 龙岩 上杭 客家白斩鸡

客家白斩鸡的入闽时间似乎应该定在西晋末的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当时正是中原士族大逃亡的又一波高潮,蜂拥入闽者主要有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客家白斩鸡,当时不过以普通汉菜的面目,隐没在八姓匆促的逃亡脚步和八闽荒凉的山水之间。今的白斩鸡却早已升格为“无鸡不成席”的“汀洲第一大菜”。客家白斩鸡选料极为讲究,最佳的材料必须是当年尚未下蛋、重量两斤半左右的母鸡,而且必须是河田鸡;阉鸡次之,公鸡又次之。此等大小的鸡,肌肉纤维间脂肪沉积适量,因此口感嫩滑,过大过柴,都不为美。

除却客家做法之外,亦有“海派”与“岭南派”。

四. 江西省 宜春 靖安县 客家杀猪菜

靖安客家散养猪。用肥猪肉、猪大肠、猪血旺、猪肝、白豆腐切成片,酸菜切成段,姜切丝,葱切成葱花。杀猪菜,原本是靖安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炖菜。过去,人们没有条件讲究什么配料、调料,只是把刚杀好的猪的血脖子斩成大块煮熟后切成大片放进锅里,然后边煮边往里面放以经处理好的干白菜。加水和调料,等到肉烂菜熟后,再把灌好的血肠倒进锅内煮熟。上菜时,一盘肉,一盘酸菜,一盘血肠,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这种菜不是刚做的好吃。而是多做。以后吃的时候一热。那才是最好吃的。亲,不错哦。。。

五.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客家咸菜

客家人有千年的手工加工历史,咸菜历来成为客家人家中必备家常菜。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配方和加工技术,现成为色、香、味俱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小吃,是居家旅行、馈赠亲友之佳品。

客家咸菜富含氨基酸、维生素C、粗纤维素等各种人体所需元素。长期食用,有消食开胃,去除油腻之功效。

特点:酸甜适中,具有开胃消食等功效。

六. 广西 贺州 八步区 客家煎酿三宝

客家菜有很多菜式,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就是酿式菜,即将剁好的肉馅酿进各种材料中,然后煎(或者焖)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煎酿三宝,也就酿苦瓜、酿辣椒和酿茄子。

做这道菜的程序是:首先将猪肉、牛肉和鱼肉剁碎,加入调味料拌匀。然后将茄子切成双飞状,要注意中间那一刀不要切断,要有一点点连着;辣椒斜切,去核;苦瓜斜刀切段,每段大约长3厘米,去瓤。然后将拌好的肉馅分别酿入三种食材中。酿苦瓜煎至两边金黄即可,大概煎8分钟左右;茄子则是炸至酥软口感最好;辣椒稍微炸一下即可。

出锅的煎酿三宝颜色鲜艳,味道怡人,让人食欲大开。酿苦瓜微苦鲜香,不但有清热解毒、明目败火、开胃消食之效,吃了还可以暖胃益气。喜欢吃辣椒的人更是不能错过酿辣椒这道菜,吃起来不但有肉的鲜香,还夹杂着辣椒的淡淡香气,可谓两者兼得。酿茄子的造型比较像肉夹馍,也就是两瓣茄子中间夹着肉,口感也很不错。

七. 广东省 珠海 斗门区 客家咸茶

客家咸茶从清乾隆(1744年)开始盛行,摒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保留素食部分,并不断地发展其特色,成为当地客家饮食风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流传至今。其主要原料有:茶叶(成品茶或茶青)、花生、黄豆、芝麻、蔬菜(生菜、油唛菜、西洋菜、豆角)、细叶芹菜、葱。咸茶美味可口,老幼咸宜,且有止渴生津、提神醒脑之功效,曾有常饮咸茶可延年益寿之说。

2010年6月,客家咸茶被列入珠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代,武陵山区土家族已有以生米、生姜、生茶叶擂捣冲泡成“三生汤”作医疗良方和保健饮食的风俗,俗称擂茶。随着客家人躲避战乱而南迁,擂茶风俗便传到闽粤赣台等地,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扬弃,改进、丰富、发展,而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在白蕉镇客家村几乎家家都会煮咸茶,不论男女老少,人人喜爱喝咸茶。

白蕉镇境内赖家、白石、小托、黄家、虾山、南澳以及斗门区内的客家村,共有村民25000人。白蕉镇客家咸茶从清乾隆(1744年)开始盛行,摒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保留素食部分,并不断地发展其特色,其主要原料有:茶叶(成品茶或茶青)、花生、黄豆、芝麻、蔬菜(生菜、油唛菜、西洋菜、豆角)、细叶芹菜、葱等。已经成为了当地客家饮食风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流传至今。

2010年6月,客家咸茶被列入珠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处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端,东与中山市隔江相望,西南为斗门区府驻地井岸镇,南与鹤州垦区接壤,西北部濒临莲洲镇。全镇总面积176平方公里,辖32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

全镇耕地面积10.5万亩,其中水物1.1万亩,鱼塘6.3万亩,作物3万亩,农业总产值13.5亿元。有外资和民营企业264家,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051元。白蕉濒临南海,是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22℃左右,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是个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客家咸茶这一民俗在白蕉镇辖区内客家人聚集地广为流传。

八. 福建省 龙岩 永定 客家捆米反

又名“卷米反”,用大米粉制皮,以瘦肉、韭菜、豆芽、 鲜笋、虾米、香菇做馅,煎蒸皆宜。北风南味,深受宾客喜爱
( 龙岩)

九. 广东省 梅州市 丰顺县 客家盐焗鸡爪

客家盐焗鸡爪最早源于梅州,由于中原地区和粤东山区都属内陆腹地,因此梅州客家菜用以入馔的副食品都是家养禽畜和山间野味,海产品较少,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日积月累,客家菜慢慢地自成一家,而客家盐焗鸡爪是从客家盐焗鸡中延变出的客家小吃,经过精明的梅州客家人长时间的演变、创新发展,梅州客家盐焗鸡爪越来越有名气,许多梅州人做起了这种投资少,风险小的自制外销的小作坊生意。由于本地市场的饱和,许多梅州人带着手艺到外地去开店,久而久之梅州客家盐焗鸡爪远近驰名,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外地商人到梅州学习制作盐焗鸡爪的方法,然后把客家盐焗鸡爪带到家乡。

一提起盐焗鸡爪,相信许多人都会想起它那香、滑、酥、嫩,高营养,低脂肪,色香味俱佳,食后让人回味无穷的客家盐焗鸡爪。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追究美食越来越精细,客家盐焗鸡爪独特的专业秘制、黄澄澄的颜色备受人们喜爱,食后都交口称赞。它已成为上可以登五星级酒店精美的冷盘,下可以入游走货郎的橱窗,更是喜庆宴席的名菜及早茶和聚会佐酒必不可少的休闲小食。如今,梅州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买到香飘四溢、皮爽骨香的客家盐焗鸡爪。

十. 福建省 三明 宁化 客家金牡丹

一款名为“客家金牡丹”的茶叶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开启了闽茶新秀的新征程。

金牡丹树姿较直立;茶园土层浅薄、肥力低,或采摘过度,茶树容易早衰。

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8至2002年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棪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2001年被评为“九五”科技攻关农作物一级优异种质,编号220。2003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编号闽审茶2003002。

宁化县农业局

客家金牡丹福建省翠云茶业有限公司

广东客家特产有哪些品种客家人的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