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特产哪里最好 泉州十大特产排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1 22:44:33

一. 福建省 泉州 丰泽区 泉州牛肉羹

走在泉州的街头,四处可见各种招牌的牛肉店,但是每一家都少不了一道令人垂涎的牛肉羹。

泉州牛肉煮羹,醇厚的牛肉香包含在汤里,还有汤里细细的姜丝,两种香味一混合,香而不腻,口感倍佳。牛肉羹有软羹和硬羹之分,最大的区别就是牛肉是剁碎了还是切片。像泉州牛肉羹、西湖牛肉羹都属于软羹,牛肉是碎末,牛肉羹呈淡红色。而福建晋江牛肉羹、石狮牛肉羹都属于硬羹。

牛肉羹有打锡街的东兴牛肉店,有涂门街好成财牛肉店,还有东街的“东街肉棕店”的牛肉羹也不错。

二. 福建省 泉州 德化 德化早熟梨

德化早熟梨--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7月以来,德化县早熟梨陆续成熟上市,脆甜多汁的口感,深受消费者青睐,销售顺畅且价格高,现场采购、网络订购十分红火。该县辉阳村是早熟梨种植专业村,地处戴云山山麓,远离城市和工业,为原生态种植地,不仅“辉阳梨花”景观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最美田园”称号,而且所产早熟梨被誉为“梨中之王”,目前售价达到20元/kg左右。

德化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早熟梨之乡”称号。

1996年以来,德化县从台湾、山东、浙江等地引进优质早熟梨品种。经过多年实践,德化初步形成了区划科学合理、建园连片集中、果园规格标准、生产生态兼顾的生产格局。目前全县有10个优质早熟梨科技示范场,2个5000亩以上和4个2000亩以上德化梨生产基地乡镇,总面积3万多亩,产量近万吨。

同时,德化县加强项目引进、品牌建设力度,申请注册了“九仙山”牌果品商标,制定了《德化新世纪梨》产品标准,并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为省地方标准,促进早熟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麻竹笋

麻竹笋:永春一年四季都有鲜笋上市。从立夏至深秋的麻竹笋,春天的毛竹笋到冬天萌发在土层中的冬笋。 麻竹笋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C、钙磷、铁等成份。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大白菜高出一倍以上。比起毛竹春笋来,麻竹笋的肉质更纤细,更为鲜嫩、清甜。它既可单独煮食,也可与其他食物相配,做成各种菜、清汤。特别是骄阳似火的三伏天,多食麻笋,或经常喝上一、二碗甜滋滋的笋汤,既有营养,又清凉解毒、生津润喉。( 永春县)

四. 福建省 泉州 鲤城区 泉州木偶

泉州木偶是一种民间工艺品,因产地福建泉州而得名。系用樟木刻制头坯,经裱背,盖上胶土,磨光,再施以彩绘,配以服饰。泉州提线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粉彩工艺,独具匠心,巧夺天工,泉州木偶头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当代木偶头制作,在师承的传统技艺基础上,更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尤为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乃驰名中外的民间工艺珍品。

泉州木偶艺术饮誉环球。木偶头的雕刻以江加走大师的制品为极品,其遗作二百八十多种,被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保管。艺术名师辈出,现有面谱达三百多种,造型优美,彩绘生动,性格鲜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地方色彩。

典型的花园派木偶头雕制过程是:选材,粗坯(刻划出五官等),精雕,裱纸,磨光,补隙,刷泥,上粉,开脸(绘脸谱),盖腊,等十几道工序。男的木偶角色或是采用真发或是直接用樟木刻成发髻,有的还要植须,就是加上胡子,胡子的颜色有四种,黑色、红色、灰色、白色,胡子的式样有长的、短的、八字等,根据不同的角色搭配。女旦头都是采用真发做为发髻。

泉州木偶分为提线木偶(头像较大,叫做“傀儡戏”)和掌中木偶(头像较小,叫“布袋戏”)二种;表现者以提线的方法或以手指拨弄,使木偶活动如生。

五. 福建省 泉州 南安 南安紫菜

南安紫菜是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的。南安市水产资源较丰富,藻种类繁多,是福建省坛紫菜主产区之一。

紫菜是南安市海水养殖的传统大宗品种。南安市近年来大力发展无公害紫菜养殖,紫菜养殖面积已超过1万亩,年产量550吨以上,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增收220多万元。

六.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湖洋芦柑

湖洋芦柑

芦柑果实硕大,色泽鲜艳,皮松易剥,肉质脆嫩,汁多化渣;

味道芳香甘美,食后有香甜浓蜜之感,风味独特,饮誉中外。芦柑果实可食部可达68%-7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5%,每100毫升果汁含糖11-13克,酸0.5-1.0

克,维生素C25-35毫克,品质特别优良。

芦柑果实100克可食部分中含热量171.66焦耳、水分88.6克、蛋白质0.7克、脂肪0.3克、糖9.6克、纤维0.4克、灰分0.4克、钙25毫克、磷19毫克、铁0.2毫克、维生素A140TU、维生素B10.1毫克、维生素B20.03毫克、维生素C40毫克、尼克酸0.6毫克。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增进人体健康,是人体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果胶

可以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此外常食柑果还可分解脂肪,排泄体内积累的有害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

芦柑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据福建龙海县史记载,“唐大中年间(公元件世纪),九湖七首岩第九代主持中理禅师,常有八泉浇灌1株橘树,结出果大、皮粗色橙、汁甜、味香,果蒂微,有6-8条放射纹,形如卦”。其性状描述,正是现在芦柑栽培种的硬芦品系。又据明朝末年,凌登名撰《榕城随笔》载有“闽南产柑橘,其种不一,而颗皆硕大。芦柑为量,红橘次之。芦柑色稍黄,红橘则正赤,皆佳种也。三衢所产似也当稍让”。福建永春县的湖洋是芦柑产量较多的地方。

七. 福建省 泉州 金门 广东粥

昔日金门人出外到南洋时,将广东小吃传回了金门,广东粥就是其中之一。金门的广东粥最大的特色,就是看不到米粒。因为煮熬很久,味道很正宗。粥里有很多丰富的料,如:猪肝、肉片、肉丸、鱼丸及蛋等,再配上油条,就是美味的金门早餐了。

八. 福建省 泉州 石狮 菜头酸

闽南人所称的菜头,即萝卜,在泉州,菜头酸是妇孺皆知的小吃。现在菜头酸也名声在外,网上一搜,发现一些吃过菜头酸的外地人都在大叫想念菜头酸。可见,菜头酸也走出闽南了。早年,闽南乡下人家家家都会做菜头酸给小孩当零食。

菜头酸口感酸酸甜甜,清脆可口,清凉败火。其主料为萝卜、白醋、糖,将萝卜切片,稍腌去掉苦水,加入适量的盐和糖(现在有些人以糖精代替糖),制成后,有的按斤卖,有的将菜头酸串成串,按串卖,一串几毛钱。

闽南人一年四季都吃菜头酸,只是各人制作的配方手法不同,口味也稍有差别,但酸甜清脆的口感是不变的。在清源山上,到处可见卖菜头酸的小摊,把菜头酸装在透明的玻璃罐里,一串5毛。

早报讯(记者蔡绍坤)昨天,对于菜头酸的翻译,不少读者不约而同地翻译为―――pickledwhiteradish或pickleturnip。提供这种翻译结果的读者一致认为:菜头酸的主要材料是腌白萝卜,所以直接加pickled(腌制的)作为定语,直接翻译。

从事软件设计的读者小范,在对菜头酸的制作方法进行了解后,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翻译方式:菜头酸,其实是“吃醋的萝卜”(jealousradish)。另外,其他读者提供的翻译方式如下:

1.Radishacid“菜头”是萝卜的闽南语说法,所以菜头是radish,菜头酸=萝卜酸,既然没有直接对应的英文词,那就直接叫Radishacid.

2.caitouacid虽然菜头是萝卜,但是菜头是闽南的口味,直接翻译caitou,有闽南味直接叫caitouacid挺好。

3.honeysoupofpickledradish菜头酸,在泉州本地,应该是指菜头酸汤吧,卖的时候还加蜂蜜的那种,既不只是汤,又不只是萝卜干,确切讲是固液混合物,还是甜的。这个翻译既能指出它的味道,又能指出它的原料。

4.thejuiceofpickceturnips菜头酸是泉州民间的传统果饮(juice)。通常别人都用turnips为菜头(白萝卜),因为指称是白萝卜,而radish如果用来翻译菜头的话,就要加上whiteradish了。

5.Radishwithsweetandacid就是萝卜里面有酸有甜。

6.Sourradish酸菜头,酸萝卜

7.Choppedsourandsweetradish切成条的酸甜菜头

8.Sourradishaddedsugar加糖的酸菜头(来源:泉州网)

九. 福建省 泉州 惠安 惠安五花肠

惠安五花肠是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的。

福建惠安五花肠是一道风味小吃摊常见的佳肴美味。由于它味道香脆奇鲜,连新婚宴席都作为美馔选用过。外地人更赞不绝口。原料为猪大肠、小肠,涤净后,四条小肠连接一起灌入大肠里,两端用丝线结牢。用开水烫熟,用小茴香、丁香、八角、桂皮等香料,焖至不韧不烂,切片装盘即成,上菜前,用热油氽后。也可洒上白糖和五香胡椒粉,配上萝卜酸或芫荽。入口酥脆。

十. 福建省 泉州 南安 曙光甘薯

曙光甘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小小甘薯再平常不过,但在官桥镇曙光村,甘薯却成了一张闪亮的名片。

2013年11月,“曙光甘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顺利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初审,正式进入为期3个月公告期。不出意外的话,今年2月,曙光村的甘薯将正式拿到这一“国家级身份证”,成为继丰州镇石亭绿茶之后,我市第二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昨日,记者带着好奇,走进曙光村,探寻小小甘薯争取“国家级身份证”背后的故事。

辉煌 曾是远近闻名地瓜村

曙光村,是由东村、坑内、西山、沃内、土地山5个自然村组成的村庄。

甘薯将拿到“国家级身份证”,最高兴的莫过于曙光(西山)甘薯合作社的14户成员。曙光(西山)甘薯合作社理事长童保水介绍,曙光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的山脉阻挡寒风,而东南又有海风调节,空气温暖湿润,沙质土壤富含磷、硒等微量元素,十分适合甘薯的种植。

独特的地域条件,给曙光甘薯打上了天然的“防伪标志”。“曙光甘薯口感近似蛋黄。”70岁的曙光村村民童灿辉说,不同于其他产地的甘薯,曙光甘薯里没有难以下咽的细线状的“筋”。

“在过去,我们村就是有名的地瓜村。”童灿辉告诉记者,1957年,村里的甘薯大丰收,一时名声大噪,省里还把曙光村设为典型。“那时,省里农业专家还来村里开现场会,检验甘薯种植产出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村民都外出打工做生意,就很少有人种植甘薯了。目前,曙光村1800多人口,留守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很多土地由于无人耕种,渐渐荒芜。

思变 成立合作社打响品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饮食,曾经的粗粮又重新回到餐桌。2008年,当时还是曙光村村支书的童保水,决定重新打响“曙光甘薯”品牌,和童灿辉等十几户村民着手成立合作社,种植甘薯。

“那时,很多田地都长满荒草。”童保水说,合作社成立后,他们开荒引渠灌溉,整合了400亩的土地种甘薯,通过根块育苗,保证“曙光甘薯”的纯正“血统”,用草木灰等有机肥料给甘薯施肥,保证甘薯的“原生态”。

之后,合作社在官桥菜市场设立了两个曙光甘薯专门摊点,逐渐打开知名度。有的顾客还通过电话预约,到田里现挖现买。另外,村民加工的地瓜干、地瓜粉还远销香港、广东等地。

“我们的甘薯皮薄、香甜、口感绵软,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曙光甘薯的独特风味。”童保水说,为进一步打响品牌,2011年,合作社向国家工商总局递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以便让曙光甘薯印上“独有”的名片。

2013年11月,经过国家工商总局认定,“曙光甘薯”进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初审公告。

发展 一年种植三季 欲打进大型商超

据介绍,曙光村仅640亩土地可以种出“曙光甘薯”,目前种植500亩左右。本土的曙光红1号、2号每亩产量3500斤左右,一、二季产品每斤售价1.5元。

据了解,常规的甘薯种植每年两季,农历四月到七月为甘薯种植第一季,农历九月到十二月为甘薯种植第二季。

“农历十二月后,就很少有新鲜的甘薯。”童保水说,为了提高曙光甘薯的市场竞争力,3年前,合作社就着手培植冬熟甘薯。

通过覆盖地膜的方法,让甘薯在冬季不至于被冻死,经过3年的摸索,合作社基本能控制在早熟地瓜上市之间出产,在每年农历十月到来年的五月种植冬熟甘薯,填补这段时间新甘薯的空当。

去年,曙光村冬熟甘薯每斤售价在2.5元到3元之间,每亩冬熟甘薯产量3000斤以上,与一、二季的甘薯相比,每亩就能为农户增收3000元以上。“冬熟甘薯价格高,但还是供不应求,预计价格还会上涨。”童保水说。

“等拿到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我们就更有信心了。”童保水说,一年三季的甘薯,让他们能全年为商超提供足量的新鲜甘薯。下一步,就是与商超洽谈,将“曙光甘薯”打入商超,真正地大放“曙光”。

曙光甘薯

南安市官桥镇曙光甘薯产业协会

10374727

鲜地瓜

泉州特产有哪些值得购买的泉州特产大全排行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