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都有什么土特产 甘肃十大特产都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0 04:25:09

一.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岷县糊糊

糊糊来源于古代的肉羹,做糊糊的原汤是带骨髓的羊骨头熬成的。其做法是将羊肉切碎成小片,掺入上等粳米,用文火入汤焖焌,成糊状稀粥。调料以胡椒为主,突出一个“辣”字。一般在冬季早晨开锅,经过数小时熬煎,回味无穷。吃起来香喷喷,辣呼呼,热流涌遍全身,非常舒适。

作为一个地道的岷县人,冬日里严寒的一天,一定是从一碗温暖的糊糊开始的。一碗糊糊,一碗汤子,再加点肉,相信肯定会被一股温暖包围,只可以说是岷县人严冬里最温暖的惬意了。

信息来源:岷县人民政府网

二.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西瓜泡馍

西瓜泡馍

民勤西瓜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不需任何金属刀具,只在花蒂处,用大姆指甲掐一行印引,挥动巴掌拍打一分为二,将干馒头摁入瓜瓤,食之,清凉爽口,是大漠中特有的美食。泡过的馒放入口中,甘短甜清香,酥脆绵软,嚼之有血有肉,有筋骨有骨,有声有色,百吃不厌。食后肚圆体泰,身心清爽,豪气顿生。

三.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甘肃油橄榄

陇南白龙江、白水江河谷川的武都、文县、康县、成县四县区,是全国最佳的油橄榄生产基地,这里生长的油橄榄品质优于原产地地中海沿岸。近年来,陇南的油橄榄成为了全省的重点特色产品,目前已建成各类油橄榄种植示范园区10处,基地总面积达到9万多亩,占到全国油橄榄种植面积50%以上,其中挂果面积3万多亩牞年产鲜果550多吨,产油83吨,实现产值830多万元;建设油橄榄加工企业4家,研制开发出油橄榄系列产品6大类。全市鲜果产量、产品种类和数量以及油品质量均居全国之首。

四. 甘肃省 张掖 民乐 臊面

臊面

臊面为面与汤分作。传统的臊面,将和好的面手工薄擀细切,形似韭叶,沸水煮捞。地道的躁面汤用鸡汤,配各种调味品和水粉勾制,使汤汁粘稠。捞面浇汤,佐以肉片、葱花、香菜、豆腐干。臊面是张掖百姓价廉、实惠的早点,遍布街小巷。

五.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甘肃雕漆

历史悠久的甘肃雕漆选用当地天然生漆、沿用古老的工艺并结合现代料研成果精炼选制而成。产品漆色饱满、乌黑纯正、肌理细腻、光润如玉,具有质璞自然之美。甘肃雕漆的装饰图案有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文物博士乃至蜂蝶鱼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

六.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洮河奇石

洮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年平均流沙量2920万吨,常年含沙中“异重沙”,经过千百年的击磨,有的变成了具有粘性的细砂。在细砂冲击的河岸边缘,有大量的五彩卵石,陆离斑驳,千姿百态,构成各种图案。有的如群雁掠湖,有的似晴空飘逸的玉带,有的像仕女头发梳起的高髻,还有烟云楼台,奇花异草,人物形像,十二生肖、文学符号等等,无奇不有。洮河卵石,任其自然,不必追求细节的完整,只要形似神似,就恰到好处。

七. 浙江省 杭州 滨江区 都锦生织锦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锦生织锦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丝织工艺品种丰富,织锦是其中较有特色的一种。杭州织锦明代就闻名全国,至清代,与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四川“蜀锦”齐名。都锦生织锦,是杭州著名的织锦之一。1922年爱国工业家都锦生在杭州创立“都锦生丝织厂”。都锦生丝织厂在继承传统杭州织锦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进,研制出五彩锦绣,经纬起花丝织风景画等工艺,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表现形式通过织锦工艺体现出来,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其产品在1926年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都锦生织锦以装饰性的产品为主,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欣赏性织锦工艺品,品种有风景织锦(彩色、黑白)、丝织画轴、彩色锦绣、丝织人像等;另一类是实用织锦工艺品,色彩明艳,具有民族风格,品种有床罩、台毯、靠垫等。现杭州都锦生丝织厂,依然保留传统织锦的制作,外销至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杭州自古繁华,也是丝绸之府。宋朝时,杭州城里便是一派"都市民女,罗绮如云"的景象,当时称的"宋锦"就是织锦。织锦是指有花纹图案的丝织品,成品富丽华贵、色彩斑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现代杭州织锦集古代杭锦的明秀、蜀锦的古朴﹑苏锦的文雅和云锦的豪放于一体,并采用了科学的纬起花工艺,自成一派,独具风格,富有浓郁的东方民族特色。杭州织锦中的"五彩织锦"由至少5种以上的染色丝线织成,主要为"风景织锦"和"装饰织锦";而"黑白像景"则是由黑白二色织成,具有黑白照片的效果;"彩色像景"则是在"黑白像景"的基础上由手工着色而成的。织锦画卷细腻逼真,惟妙惟肖。在这丝丝缕缕的交织中,变幻出一个美不胜收的大千世界。

用织锦做衣料被面、装饰面料,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云蒸霞蔚。浓郁的民族传统气息扑面而来,真可谓"天上取样人间织"。杭州织锦被当今世界称为"神奇的东方之花"。

八.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扇子

扇子

在甘肃省民勤县,每年的端阳节,家家户户都要蒸做这种叫“扇子”的面食。从外观看,它酷似人们常见的扇子。

和中国其他地方的人们在端阳节吃粽子、戴香袋、系五彩绳、喝-酒、插杨柳枝、赛龙舟一样,民勤扇子的来历,有其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渊源。据史料记载,今天民勤的大部分户族,是明代洪武至成化时期从浙江宁波和江南应天府迁徙到民勤的。当时的明朝政府实行军屯战略,这些南方的军卒,便在民勤定居下来,成为民勤最早的屯田移民。有了移民,就有了移民文化。因为移民迁出地的习俗会随着移民传播到迁入地,并受当地原有习俗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进而与当地习俗文化融和,形成介于南北之间的一种新的文化品种。移民文化便应运而生。一种民俗、一个建筑甚至一首歌谣都会成为这种文化的载体,“扇子”也不例外。调查得知,在浙江宁波一带,自古就有在端阳节“发庚贴”、“送扇”的习俗,如是某家在年内要娶媳妇,就要在端阳节这一天发庚贴;如遇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端阳节,则娘家父母兄弟,要向女婿家送去扇子、手巾、麦饼之类的礼物。扇子按性别和身份分出等级,送女儿、婆母、姑嫂的是制作精致的细竹扇;送公公、阿伯、女婿的是大芭蕉扇;送给小叔的就是一把纸折扇了。也有未婚青年男子,在端阳节这天把扇子送给自己的意中人。由此可见,扇子承载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最初的民勤移民,保留着这种风俗习惯。但是,民勤不象江南水乡,盛产竹子和芭蕉。没有竹扇和芭蕉扇,就创造出了面扇,在遄阳节这一天,相互向亲人们赠送。

民勤扇子一般在端阳节前三四天蒸做。蒸做前,选用民勤优质面粉做成发面,经多次兑入面粉后,擀成约半寸厚的面层,将研细成团的姜黄、玫瑰、薄荷、胡麻涂抹于面层,三、四层叠加在一起,做成大小匀称的扇形,手巧的家底主妇,还要在最上面造型,并用红花颜料进行点缀,然后盛放在木制蒸板上,进入大铁锅蒸熟。扇子出锅后,稍加晒晾即可。看时红星闪烁白面之上,令人赏心悦目,吃来美味绘萃面层之中,顿沉清香涌口。若有亲人在端阳节出门在外,不能吃到扇子,家中的亲人便会将扇子晾干,等外出的亲人回家时品尝,扇子历久弥香。

民勤扇子,西北沙漠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面食,它连接着一个地方的昨天和今天,也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民俗和风情。

九. 新疆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县 新疆都塔尔

是维吾尔民间唯一的指弹弦乐器,木制琴声,瓢形,琴杆长,有大小两种。大的柄上用丝弦缠17个品位,小的有14个品位,都张二弦,按四度琴关系定弦,适合男女弹奏。演奏时或拨或挑,或挑或扫,右手五指并用,缺一不可。这种乐器音色柔美,可用于独奏,也可与手鼓、笛一起为歌舞伴奏,因其音量小,多用于家庭宴乐,很少在盛大场合出现。

十.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麦索儿

岷县妇女每年在六月间,青稞即将成熟的时候,做"麦索儿"。她们把麻黄色的青稞,割芒截杆,留秃穗头,放在笼里蒸熟,搓取禾衣,磨成二、三寸长的绳索状物,即是"麦索儿"了。吃时,盛入盘、碗中,浇上清油,加上蒜泥和盐,清香柔软,非常可口,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

宜丰县怡美土特产店宝安机场有什么深圳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